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烟酸洛伐缓释片有关物质检测方法。方法采用C18柱,以甲醇:0.4%磷酸溶液(80:20)为流动相。采用自身对照法对洛伐他汀的有关物质进行检测;以甲醇:0.05mol/l磷酸二氢钠溶液(磷酸调PH值至2.5)(10:90)为流动相,对烟酸进行有关物质检测。结果在建立的色谱条件下,洛伐他汀、烟酸峰与其相关杂质峰均能完全分离。结论本法简便,准确,专属性强,符合有关物质方法学验证要求,适用于本品有关物质检测。  相似文献   

2.
研究沿海城市人工湖沿岸带绿地土壤质量特征及影 响因素,对沿海城市沿岸带绿地建设和管理技术提升具有重要 意义。以上海滴水湖沿岸带绿地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现场调 查,分析沿岸带绿地土壤理化性质以及不同剖面土壤特性,并 选取滴水湖沿岸带裸地和上海中心城区绿地土壤为对照,分析 植被以及不同地理环境对土壤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滴水湖 沿岸带绿地土壤偏碱,EC值和有机质较低,土壤容重较大, 土壤孔隙度和持水量较低,土壤质地以粉砂壤土和粉(砂)质 黏壤土为主。表层土壤理化性质明显优于中层和深层土壤;沿 岸带绿地土壤理化性质较裸地土壤好,较中心城区绿地土壤 差。沿岸带绿地植被对土壤的改良作用显著,但受沿海地理环 境影响,沿岸带绿地土壤质量易退化。  相似文献   

3.
抚顺市西排土场是目前国内最大的露天矿剥离物堆积场.实验通过对排土场土壤环境质量和微生物菌群、生物量的分析,及与农田土壤微生物相关数据的对照,表明排土场土壤贫瘠,有机质含量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少.土壤微生物对土壤环境质量具有敏感的指示作用,土壤环境质量不仅影响微生物的生物量,同时对菌群结构有影响;矸石土壤质量随排矸年限的增加而提高;在矿山生态修复过程中,豆科植物的修复能力优于其他植物.  相似文献   

4.
城市绿地土壤是城市绿色生态系统重要组成部分,土壤有机碳是土壤质量关键因素。在沈阳三环区域内对城市绿地土壤(0~20cm)取样269份,分析了土壤的有机碳含量及其空间分布。研究结果表明,沈阳城市绿地SOC浓度与碳密度为24.82g/kg和3.98kg/m2,高于研究区周边的郊区和农村表层土壤;SOC浓度和碳密度具有较大的变异范围,CV值达到40%以上;SOC密度与离城市核心距离呈弱的负相关性;SOC密度在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中表现差异显著,工业用地SOC密度最高,达到4.99kg/m2,居住用地最低,为2.91kg/m2;城市绿地SOC储量随土壤形成时间推移而不断累积,年代越早,SOC密度越高,20世纪80年代最高,达到5.47kg/m2,21世纪10年代最低,为3.18kg/m2。沈阳城市绿地SOC储存的空间分布有以下特点:城市绿地SOC相较于郊区和农村具有一定富集性;其分布不均匀,具有镶嵌性;在各土地利用类型中分布差异性大;碳储量由城市核心向城市边缘递减。沈阳三环内绿地SOC储量为6.438×105t,获得沈阳三环内城市SOC储量空间分布图。  相似文献   

5.
目的 以乳腺癌细胞株MCF-7 为靶细胞,考察葛根素对其细胞形态及增殖的影响.方法 以人乳腺癌细胞株MCF-7 为靶细胞,以雌酚酮1×10-8mol/L 为阳性对照,同时设空白对照组,葛根素干预组分为1×10-8mol/L、1×10-7mol/L、1×10-6mol/L 三个浓度组.①调整细胞浓度为4×104 个/L,接种于12 孔培养板上.48h 后,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变化.②调整细胞浓度为2×104 个/L,接种于96 孔培养板,采用四唑盐法测定各孔的吸光度,计算平均增殖率.上述实验每组均设8 个复孔.③调整活细胞浓度为0.9×104 个/ml,接种于24 孔培养板.24h 后,每组设12 个复孔.每天随机从每组细胞中各选出3 个孔,染色后在光镜下计数活细胞数,取平均值.连续计数3 天,以时间为横坐标,活细胞数为纵坐标,作图得细胞生长曲线.结果 经葛根素1×10-7mol/L、1×10-6mol/L 处理后第1天、第2 天和第3 天,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增殖速度均加快.结论 葛根素可剂量依赖地促进MCF-7 细胞的增殖,提示其具有弱雌激素样作用.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当前国土空间规划的研究和实践的回顾,阐明土地利用布局原理,建立基于第三次国土调查数据(“三调”)的国土空间规划方法,为国土空间规划中土地利用布局优化提供方法参考。文章构建的技术方法为:(1)基于“二调”和“三调”数据,对研究区域近10年土地利用变化情况进行总体对比分析,明确各类土地利用的未变化区和变化区;(2)从符合自然规律和相关政策法规两个原则出发,建立土地利用变化合理性判别准则,根据“双评价”中各要素评价结果以及相关政策法规,分析研究区域各类用地变化的合理性与不合理性;(3)根据文章设计提出的国土空间规划7种土地利用调整情景,构建基于图斑单元的国土空间规划方法,为国土空间规划中土地利用布局优化提供支撑。文章通过以兴安盟为案例开展以图斑为单元的多情景国土空间规划,验证了该方法具有的科学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服务于以“三调”图斑为单元的土地利用布局以及更加精细化的规划管控。  相似文献   

7.
目的瑞芬太尼对高龄老年全麻患者术后苏醒质量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高于75岁以上,在我院进行腹部手术的患者40例,ASAⅠ~Ⅱ级高龄老年患者40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20例。两组诱导均使用芬太尼2~4μg/kg,瑞芬太尼组(R组)术中麻醉维持持续泵注瑞芬太尼0.1~0.20μg/(kg·min);芬太尼组(F组)术中麻醉维持持续泵注芬太尼3~6μg/kg·h。对比两组患者在全麻苏醒期,拔除气管导管时平均心率(HR)、动脉压(MAP),ECG, SpO2及术后苏醒情况并记录睁眼时间、拔管时间,答问切题时间。术后随访了解恶心,呕吐、术中知晓等麻醉并发症。结果 R组患者术后睁眼时间、拔管时间、答问切题时间显著优越于F组患者,差异性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瑞芬太尼进行高龄老年患者的全麻患者手术后苏醒期质量的优点为清除快、起效快、意识恢复和呼吸恢复的时间明显优于芬太尼,对提高老年患者全麻苏醒质量和安全提供了比较可靠的保障。  相似文献   

8.
长江沿线10省区国内旅游的时间同步性及区域响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1995-2007年国内旅游客流量和旅游收入为指标,分析了长江沿线10省区国内旅游业发展的时间同步性及区域响应.结果显示:从1995-2007年,长江沿线10省区国内旅游具有较高的时间同步性,1995-2001年平缓增长,2002-2007年加速增长;旅游增长率变化"三起两落",波动曲线"同涨同落";依据增长趋势线及相关系数的差异,将长江沿线10省市划分为3种类型.然而,由于政策推进、旅游投资、资源禀赋、交通区位等的差异,各省区国内旅游的发展具有不同的区域响应,分两个时段,分别统计了1995-2001年和2002-2007年各省区国内旅游的基期值、增长指数和平均增长率,依据各阶段基期值和平均增长率的大小,划分出国内旅游发展的地区差异和响应类型.  相似文献   

9.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两种高分子化合物聚丙烯酸钠(sodium polyacrylate,SP)与聚丙烯酰胺(Polyacrylamide,PAM)对甘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土壤中施入2/1000的两种高分子材料均能抑制土壤蒸发,砂土、粘土蒸发强度分别较对照降低35.5%、22.8%;甘蓝叶绿素受两种材料的影响不显著,受肥料影响较大;两种高分子材料施入土壤中增加了甘蓝产量、降低了根冠比,地上、地下生物量砂土较对照分别增加了61.1%、16.1%,粘土分别增加了55.2%、28.7%,根冠比砂土较对照平均降低了26.9%,粘土降低16%;PAM与SP使砂土容重较对照降低了13.9%,而粘土仅降低了4.1%;单施高分子处理水分利用效率平均较对照增加59.1%,与肥料混合使用时增加77.1%。总体来看,PAM与SP作用效果相近。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高低通量血液透析膜清除溶质的能力进行比较。方法将医院于2010年7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98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试验组使用F60聚砜膜血液透析器,对照组使用F6聚砜膜血液透析器;对两组患者进行每周3次的血液透析,并对透析前后患者的血尿素氮、肌酐、血磷浓度及血β2-微球蛋白的含量进行检测并比较。结果两组患者透析后的血尿素氮、肌酐及血磷浓度均有明显下降但两组下降值差异不显著;试验组患者透析后血β2-微球蛋白的含量较对照组有明显下降(P<0.05),数据具有统计学方面的意义。结论高低通量血液透析膜对尿素氮、肌酐及血磷等小分子溶质的清除效果大致相同,但高通量血液透析膜对血β2-微球蛋白等大分子溶质的清除能力明显优于低通量血液透析膜。  相似文献   

11.
一、试验地区自然概况 在松嫩平原的试验地为半湿润、半干旱低洼地盐碱区,年降雨量少,一般在500mm~700mm,地下水位为1.5m~2.0m,土壤属苏打碳酸盐碱草甸土,PH值在8.71~9.96之间,土壤含盐量在0.141~0.170之间,土壤矿化度2g/L~5g/L,最高达10g/L;在土壤中所含的盐分主要是CO2和HCO3。生长的植被主要为碱草、兔毛蒿、芦苇等,植被盖度在50%左右。  相似文献   

12.
海洋对海岸带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继武  周永章  蒋勇 《经济地理》2012,32(9):138-142
海岸带是海陆交接过渡带,也是陆海相互作用剧烈地带,陆海相互作用通过土地利用变化(LUCC)表现出来,研究LUCC有益于深入认识人地相互作用与全球变化。借助地形图及TM影像资料,运用GIS方法,研究海南西部海岸带LUCC,并探讨出海洋与陆表的相互作用与相互影响。结果显示,海岸带LUCC变化显著,土地利用程度越近海岸线越高;各地类变化分持续增长型与波动变化型2大类,与海洋相关的土地利用类型多为持续增长型;海洋通过对海岸带地形、土壤、气候、动植物等自然要素作用于土地利用,表现为出现新的与海洋相关的土地利用类型及原有类型面积的增加;海洋强大的作用力使土地利用变化向有利于海洋功能发挥的方向演变。  相似文献   

13.
城市绿地土壤是城市生态建设的基础,其质量和变 化趋势直接影响城市绿地生态和景观效应。以2002、2014和 2018年3次大规模的上海绿地土壤调查为基础,研究不同城市 绿地土壤肥力的变化特征,旨在为城市绿地土壤的养分管理提 供科学指导。结果表明:上海城市绿地土壤呈碱性,2002、 2014和2018年土壤pH平均值分别为8.36、8.20和7.79; 土壤速效养分(N、P、K)充足,3次取样均达到绿化种植土标 准;土壤通气孔隙度较小,3次取样均小于绿化种植土标准阈 值(5%)。从时间变化趋势上看,上海城市绿地土壤pH值在 逐渐降低,土壤有机质含量在逐渐提高,土壤肥力综合指数也 在逐渐提升;但土壤物理性质逐渐退化,容重逐渐增加,通气 孔隙度逐渐变小。不同类型绿地间土壤肥力的变化趋势基本一 致,其中受人为活动影响剧烈的附属道路绿地土壤容重和通气 孔隙度自2002年起严重退化,与2018年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通过采集珠江三角洲顺德基塘系统水和底泥样,测定NH4 -N、N3--N、N2--N以及水体中的TOC、DO、BOD.研究基塘水体中氮的形态分布及其水化学影响因素.测定结果表明氮几种形态在水体中的垂直分布变化不明显,但在水体和底泥中的分布差别很大.水体中的硝酸盐氮含量比亚硝酸盐氮含量高,底泥中硝酸盐氮含量大幅度降低,亚硝酸盐氮和氨氮含量升高,表明底泥对硝酸盐氮释放通量较大.氮和水化学指标之间的关系有溶解氧和硝酸盐氮呈负相关,TOC和总氮呈负相关,和亚硝酸盐氮呈正相关,总有机碳和氮相关性显著;回归方程显示水体环境中的氮主要和BOD关系密切.总氮和硝酸盐氮呈正相关.和亚硝酸盐氮呈负相关,基塘水体有效态无机氮的变化主要是由硝酸盐氮决定.  相似文献   

15.
北方草地在我国具有重要的生态经济地位。文章较为详尽地阐述了内蒙古草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研究现状,包括植物、凋落物和土壤三大碳库,总结了人类活动和CO2浓度升高对草地碳循环的影响。针对缺乏系统科学的研究现状,以系统生态学的能值理论为出发点,文章探讨了我国北方草地生态系统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阿奇霉素在小儿肺炎中的药代学特征,据此拟订其用于肺炎患儿的给药方案。方法 100例肺炎患儿口服阿奇霉素(10mg/kg)后,以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患儿体内的血药浓度,采用AIC法结合F检验判别房室模型,DAS药动学程序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药代学符合二室模型(Wi=1/C2,AIC=-7.0296),主要药动学参数为:α=(0.31±0.07)/h,β=(0.05±0.01)/h,Ka=(0.76±0.18)/h,t1/2β=(42.37±9.23)/h,tmax=(4.13±0.62)/h,Cmax=(318.72±36.51)μg/L,AUC0-144=(22.38±3.14)μg·h/ml,AUC0-∞=(24.66±3.27)μg·h/ml。结论肺炎患儿口服阿奇霉素后有典型的药代学特征,对指导临床给药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通过2017年4月—2018年3月连续监测陕西省宝鸡文理学院5种不同植被结构绿地内的空气颗粒物总量(TSP)、PM10、PM2.5的浓度以及相关气象因子的变化,探究时间、气象和植被结构等因子对空气颗粒物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1)监测日期和时间对PM2.5、PM10、TSP浓度有极显著的影响,在监测期内PM2.5、PM10和TSP在7月份最低,12月达到峰值;2)温度、湿度和风速对PM2.5、PM10及SP浓度均有极显著影响;在微风条件下,温度和风速与空气颗粒物PM2.5、PM10和TSP的浓度呈负相关,湿度与其呈正相关。在同样的气象条件下,粗颗粒物对于气象因素的响应大于细颗粒物;3)5种不同校园绿地植被结构类型对PM2.5、PM10、TSP浓度的削减作用在统计学上虽无显著差异,但不同植被结构的绿地对空气颗粒物均有一定滞留能力,整体上表现为在相同的气象条件下,绿地内的空气颗粒物浓度大于硬质铺装。  相似文献   

18.
本文同时应用参数法和非参数法分析我国高校1998—2005年的效率状况:总体来说,我国高校的平均技术效率较高,西部地区高校、理工院校和财经政法大学效率最为明显;我国高校存在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总体规模经济程度不断上升,但总体范围经济程度逐步下降,具体来看,硕士生的规模经济程度较为明显,而硕士生和博士生存在范围不经济现象;DEA和SFA的效率值相关但不显著,效率排序10%显著相关;学校的外部因素和大部分内部因素显著影响学校效率。  相似文献   

19.
我国高校效率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同时应用参数法和非参数法分析我国高校1998—2005年的效率状况:总体来说,我国高校的平均技术效率较高,西部地区高校、理工院校和财经政法大学效率最为明显;我国高校存在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总体规模经济程度不断上升,但总体范围经济程度逐步下降,具体来看,硕士生的规模经济程度较为明显,而硕士生和博士生存在范围不经济现象;DEA和SFA的效率值相关但不显著,效率排序10%显著相关;学校的外部因素和大部分内部因素显著影响学校效率。  相似文献   

20.
构成城市肌理的普遍街区的空间形态与颗粒物浓度 存在显著差异。基于武汉市18个空气质量监测点的PM10、 PM2.5数据与二维、三维街区形态指标,揭示不同街区形态 与PM10、PM2.5之间的深层关系规律,以期为城市规划管控 提供参考。双变量相关分析与一元回归分析揭示了街区形态 与PM10、PM2.5的相关性及其影响规律,多元线性回归分 析揭示不同街区形态对PM10、PM2.5变化的贡献度。结果表 明,街区之间的平均PM10、PM2.5浓度分别在城市平均水平 55%~106%、59%~117%之间浮动,绿化覆盖率、道路面 积率和相对高程对PM10、PM2.5具有显著影响,相对高程与 绿化覆盖率对PM10变化的贡献度达83.0%,绿化覆盖率对 PM2.5变化的贡献度达72.5%,道路面积率对PM10、PM2.5 变化的贡献度分别为17.0%、27.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