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4年全面放开粮食购销市场,是粮食流通领域内一场深刻的、全新的革命。它的重要意义在于:粮食的商品属性得到较全面的恢复,粮食将不再成为附着于政府、政治的“特殊”物质;粮食流通形式将按照正常商品渠道与方式进行:粮食购销价格将以市场需求为主要形战手段与形式;允许和鼓励多种经济成份的单位与个人合法地参与粮食流通市场经营活动:  相似文献   

2.
关于粮食购销二条线运行的思考谢翘林一、粮食是特殊商品,要采用特殊的管理办法粮食具有两种属件,从其交换价值而言,属于一般商品,必须进行等价交换,服从价值规律与供求规律的约束:但就其使用价值而言,它确是不可代替的特殊商品。因而人们决不能在粮食总量多时就视...  相似文献   

3.
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是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继续和深化,是改革的必然趋势和主要实现目标。现在国务院已作出决定,改革势在必行,务求成功。尽管我省已初具实施粮食购角市场化改革的基本条件,广大干部群众对推进粮改的积极性很高,但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粮食产业是弱质产业。粮食是事关稳定社会、定国安邦的战略物资。粮食又是个使用价值高、经济价值不高的特殊商品。正因为这样,长期以来,粮食产业到计划经济体制和政策最严密的保护。近年来,粮食价格低迷,而且购销价格倒挂,国有粮食企业尚未走出困境,历史沉淀问题多,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将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所以,要看到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要精心组织、精心实施,及时了解、掌握和解决改革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各设区市要参照《省政府关于推进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的实施意见》,制定本市的实施意见,报省政府备案,作为各市推工作、抓好落实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第一,误把粮食商品特殊论当成国家宏观调控的唯一根据。有人说:“粮食的特殊性决定了宏观调控的必然性”。其实,并不是因为粮食特殊重要才要宏观调控。国家宏观调控是对整个国民经济而言,对整个市场经济而言,早在20世纪4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凯恩斯就是国家干预经济生活的倡导者。他主张把市场经济置于政府调控之下,通过政府干预去解决市场经济解决不了的问题。凯恩斯主义对市场经济起了良好的促进作用,我们当然应当学习。而且,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因为缺乏经验,产业结构升级换代快,企业竞争力弱以及面对国际市场变化等等原因,就更需要国家宏观调控。至于,国家对农业、粮食的宏观调控政策和具体措施是必要的,也是因时因地制宜的,与“特殊论”并无直接联系。第二,误把特殊商品论当成垄断粮食经营的理论。因为粮食商品特殊论是战略物资论,他们强调实行集中统一的管理,并用行政和法律的手段垄断粮食经营,以期稳定粮食市场。但垄断经营的结果,却是价格不顺,流通不畅,财政补贴增加,既不利于粮食商品化,也不利于减轻财政负担。第三,误把粮食商品特殊论当成财政补贴论。粮食商品特殊论是扭曲商品论,他们主张购销价格倒挂,用财政补贴来支撑粮食企业的经营。结果形成亏损有理、补贴...  相似文献   

5.
深化粮价改革的设想和建议唐益泰从经济学的一般商品概念而言,粮食商品和其他商品一样,都是在价值上同质异量的普通商品,并无所谓特殊可言;但是,从粮食商品的使用价值而言,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生活资料。粮食商品在使用价值上的这种特殊重要性,使得粮食商品在...  相似文献   

6.
粮食作为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特殊商品,其经营和管理,从改革开放以来,相继经历了“双轨制”、提高销价、购销同价、全面放开粮价和经营等阶段,目前正开始实行的“两线运行”,则是粮食经营改革的进一步深化。然而上述改革,都是围绕国家采取什么方式来控制粮食这一特殊商品,对自五十年代以来按照行政区划和环节管理而不是按商品、市场的内在规律所建立的计划分配型的传统粮食经济体制,则没有作更深层次的改革。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整个经济运行机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粮食经济体制在市场竞争中的不适应性就越来越…  相似文献   

7.
《粮食经济研究》2006,(6):41-47
在粮食购销市场化的新形势下,许多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依然沿袭计划经济时代的“现货买卖”模式经营粮食。这种传统经营方式存在着粮源不可靠、销路不确定、特别是无法有效规避市场价格波动风险等问题。有些企业虽然采取了“随购随销、快购快销”的策略,在一定程度上消减了价格波动风险,但收益明显下降。随着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的日益深化,失去原有优惠政策保障的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以传统现货购销方式经营粮食的风险进一步凸显。“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创新粮食经营方式,寻找化解经营风险的有效对策,已经成为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8.
粮食购销活动中大众心理趋向性所表现出来的特征,是与粮食在粮食生产、消费和经营心理上、经济上、以及历史积淀上等方面存在着密切的关联,具有比较复杂而深刻的特点,一是多重性。所谓多重性,是指粮食购销活动中大众心理的趋向性,即涉及个人心理中表现出多样的需求和期待。如粮食生产在出售粮食时,除了期待获得较高的价格外,同时,还对粮食收购的服务质量、服务态度等有一定的心理预期,粮食消费购买粮食时,不仅要少花钱,而且要求购买的粮食品质优,服务态度好。而粮食经营心理趋向的多样性,则表现得更为突出,即收购时要求粮食质量好1价格优;售糖时则希望获得较高的收益。粮食购销活动中多样笥的大众心理趋向,实质上反映出粮食作为商品的一 般属性在众多涉粮个人中的平常心理过程,二是趋利性。粮食生产、消费和经营,参与粮食购销活动之中,除了满足生存所需的食物外,实质上都自觉不自觉地加入到粮食城,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都不可避地希望从中获得利益或减少支出,因而,趋利自然也就成为粮食购销活动中的一个普遍存在的大众心理趋向。三是趋众性,由于,粮食购销活动中的参与众,极容易在购销行为中产生较大规范的“高潮”,如售粮高潮,抢购粮风潮,等等,大众心理中的直人性心理的形成,除了一些客观因素外,还有很多原因是与政治、经济、、社会等大环境有密切有关联,比如通货膨胀,必然引起市民抢购粮食风潮;粮价下跌,必然导致农民种粮积极性下降,甚至弃田不种等。趋众性的大众心理趋向,往往会促成一些出科意料的粮食购销活动高潮的出现,给正常的粮食购销活动开展带来巨大影响,四是冲动性。粮食购销行为中的任何异常形象,极易于在大众心理上产生冲动性特点和效果。比如,粮食收购价格的高低,很容易成为刺激粮农售粮多寡的冲动源泉;市场粮食供应紧张,极可能引起社会不稳定。粮食购销活动中的大众心理趋向所表现出来的特征,充分说明了粮食这种特殊商品在经济及其他方面的独特地位,使粮食购销行为可能给社会生活所造成的作用和影响。  相似文献   

9.
1949年以来,中国粮食购销体制建设在取得显著成就的同时,也屡次经历了艰难的路径选择。梳理其发展历程不仅是对历史成就的回顾,也是对进一步改革方向的探索。本文首先介绍了1949年至改革开放前中国粮食购销体制的运行情况,接着详细梳理了改革开放后其演变的3大时期和细分的6个阶段,最后从制度变迁中的主体权责转移视角分析其演进历程的内在逻辑。研究发现:①中国粮食购销体制中存在的主体权责扭曲与制度刚性,是其1978年后改革屡次反复的关键因素;②粮食购销体制中存在的主体权责扭曲可分为系统性扭曲和个体扭曲,20世纪90年代后期起粮食购销体制改革的困境主要由政府和种粮农民的个体权责扭曲造成;③政府对粮食安全概念中个别生产性指标的过度关注,是其采取刚性政策的原因之一,并导致了粮食购销体制中的主体权责扭曲。降低对与粮食增产相关的粮食安全指标的关注、完成由价格支持政策到直接补贴政策的过渡、适当增加农民承担价格风险的责任,是中国粮食购销体制进一步市场化改革的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0.
保护农业、稳定粮食生产,是我国一项基本国策,采取用保护价敞开收购粮食,即用价格补贴的形式鼓励农民生产,防止谷贱伤农的政策是积极的,收到了一定效果。但现在粮食补贴是暗补,近两年的实践证明,仍有进一步完善之必要。现就粮食补贴由暗转明的问题探讨如下:   一、粮食暗补存在的弊端   ——暗补违背了价值规律。市场经济是讲究价值规律的,其核心是商品的价格不得背离价值,并受供求关系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粮食作为商品,当然受这一规律的支配。然而采取“暗补”后,情况就不一样了,它弱化了粮食作为商品属性的经济内涵…  相似文献   

11.
伴随着“订单粮油”逐渐成为粮油购销活动中的主导模式,“订单”本身有待进一步确立的问题也浮出水面。价格,作为订单粮油中的核心标的之一,自然也就成为粮食生产者和粮食收购者(这里主要指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所最为关注的内容。因为,订单中的价格不仅是购销活动开展的依据,而且也关系到订单粮油所涉双方的切身利益。然而,由于订单粮油目前尚处在初创阶段,缺乏一定的经验和实际参考,因而,在具体制定和使用价格标的时,买卖双方往往各执一词,各强调各的利益,带来了订单中的价格标的混乱和不规范。如果缺乏对价格标的的深入研究和…  相似文献   

12.
“粮食是特殊商品”与“谷贱伤农”两句老话,对广大粮食工作者来说可谓耳熟能详。但换个角度看就会得出一种新的解释。“粮食是特殊商品”这个提法由来已久。粗略看去这个提法不无道理,但仔细推敲又觉得尚有缺陷。平心而论,把粮食看成特殊商品,除了强调其重要性外,也许或多或少地寄托着粮食人对粮食工作的一份眷恋之情。不过理性地看,一种商品的重要性与商品的特殊性之间是不能简单划等号的。但为何很多人把粮食看成特殊商品呢?我想可能有两点理由:第一,囿于科学技术条件,粮食至今尚无替代品,尽管瓜果蔬菜、肉、禽、蛋、奶也可充饥,但毕竟不…  相似文献   

13.
湖北省当阳市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县之一。该县粮食局为了改变粮食购销企业举步维艰的局面,从1998年开始,积极探索深化粮食购销企业自身改革的途径,初步建立起新的企业经营机制,有力地促进了粮食经济的发展。一、主要做法(一)重组粮食购销企业。将原有按行政区划建立的15个粮食购销企业根据商品合理流向的需要重组为9个。以收购量和储存量对各购销企业实行定员。(二)全面实施职工“改姓”,建立企业人员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1999年机构改革中,在全市购销企业的1444人员中,通过考试考核、竞争上岗,分流746人。20…  相似文献   

14.
随着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完善,粮食这种特殊商品其商品属性完全恢复,粮食购销市场化,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参与粮食市场经营活动,新的粮食市场格局正在逐步形成。新形势下建立稳定的粮食商品流通秩序,是不断健全粮食市场体系,保护种粮农民利益,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环节。在这个环节中,尽管粮食购销企业已逐步退出国有序列,但其主渠道作用不能丢。[编按]  相似文献   

15.
简述粮食调控机制王华章粮食是一种特殊商品。它具有特殊的使用价值,在国民经济中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与作用,古今中外概莫能外。正因为粮食商品的特殊性,对其调控机制必然要提出一些特殊的要求,无论在什么经济体制之下,都必须确保粮食生产的稳步增长和供应的基本需要...  相似文献   

16.
粮食购销“两头叫中间笑”现象透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粮食购销“两头叫中间笑”现象透视杨文良自1984年实行定购制以来,粮食定购价总是低于市场价(详见附表),成为影响农民种粮积极性和农村干群关系的首要政策性因素,也引起了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1991年,中央确定了“分区决策,分省推进”的放开粮食购销价格的...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奠定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基础,也为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改革的实践告诉我们,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必须突破计划经济体制的思想束缚,才能建立起国家宏观调控下的粮食市场经济体制。而要突破计划经济体制的思想束缚,就必须从历史和现实角度,深入分析和认识形成粮食产品分配体制的思想根源。本文拟就粮食是特殊商品的理论进行分析和思考,以期引起讨论和商榷。一、特殊商品论的形成阶段所谓“粮食是特殊商品”的理论,是强调粮食商品使用价值的特殊重要性而形成的理论。归纳起来,它有如下几种论据:1.短…  相似文献   

18.
利用信贷杠杆的传导机制,引导或促进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加快自身改革,加强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农发行与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的关系是一种特殊的银企关系,粮食企业的库存商品都是由农发行的信贷资产形成的,农发行对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实行的是“捆绑式”渗透监管方式,这种特殊的银企关系和特殊的监管方式,使农发行灵活运用信贷杠杆推进企业加快改革、加强管理、搞活经营成为现实,农发行信贷杠杆的传导机制就显得灵敏而有效。对政府确定的保护粮食,农发行要继续按照“收一斤粮、给一斤粮款”的政策,及时发放收购代款,保证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按保护…  相似文献   

19.
粮食流通是联系粮食生产和消费的桥梁和纽带。粮食流通是否顺畅不仅直接关系到粮食产需的顺利衔接,而且直接关系到粮食商品资本向货币资本的转换,即实现马克思所说的“惊险一跳”。如果粮食商品不能在市场上很好地实现其价值,以至粮食市场价格严重背离其价值,背离其粮食生产成本,其结果只能是导致粮食生产的严重萎缩,最终也损害了我国的粮食消费,危及我国的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20.
今年起,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扩大至全国更多省区,“取消粮食定购任务,放开粮食购销市场,放开粮食购销价格”已成为全国粮食购销政策的主流,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垄断收购市场的局面不复存在。在国家粮改政策和市场竞争的双重牵引下,资本联合、产权重组、多种经营将成为国有粮油企业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从农业现代化的角度而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