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民间金融呼之欲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2.
杜琦 《中国改革》2003,(10):53-54
夏斌小档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1993年7月至1995年10月任深圳证券交易所总经理。1996年10月至1998年8月任 中国人民银行政策研究室副主任(主持工作)。1998年8月至2002年9月任中国人民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监管司司长。  相似文献   

3.
存款保险制度的实施,有利于促进中小银行、民营银行与大型银行实现有效竞争,增强金融市场的活力,促进不同规模的银行实现协调、均衡、差异化发展2014年11月30日,国务院法制办公布了《存款保险条例(征求意见稿)》,标志着存款保险制度在经过多年论证后,迈出了实质性步伐。今后,存款保险制度建立的方向和思路更加明确清晰,将为我国深入推进金融市场化改革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建立存款保险制度意义深远首先,这是充分保障存款人权益的现实需  相似文献   

4.
中国金融改革在2004 年以来所取得的进展是引人注目的:在银行领域,主要是国有银行的改革;在证券领域,则主要是以“国九条”为主要制度框架的制度创新;在保险领域,表现为开放力度的空前加大和保险公司的股份制改革和上市促进了整个保险市场活力的极大提高。 但是,在评估目前金融改革的进展时,有几个方面的进展是明显滞后的,值得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5.
6.
随着金融改革的日益推进,绿色金融和普惠金融成为当下金融改革的两大主要途径。经济高质量发展以及双碳目标的实现离不开“绿色金融+普惠金融”的融合发展体系的构建。浙江省作为经济发达省份和极具创新活力的代表,近年来开展了一系列有关绿色金融、普惠金融的实践探索。基于浙江省金融改革现状,深入分析绿色金融与普惠金融融合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绿色金融与普惠金融高效融合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8.
金融深化理论与我国金融体系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从20世纪七十年代初美国经济学家麦金农和肖提出金融深化以来,该理论逐渐发展成为发展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对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实践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文在对金融深化理论进行综述的基础上,对我国金融深化程度作出分析,并提出积极稳妥地推进我国金融深化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9.
WTO与中国金融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德 《中国改革》2000,(10):32-34
  相似文献   

10.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金融行业也得到了一定发展,对相关金融人才的需求在逐渐加大,特别是一些能够适应国际化发展的高层次应用型金融人才,因此需要对我国高校的金融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分析了现代金融及高校金融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介绍了金融人才的内涵和素质,探讨了目前高校金融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具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改革对策,希望能为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推动我国金融事业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1.
研究目的:剖析中国区域创新效率的演化特征,并实证检验土地财政对区域创新效率的影响机制。研究方法:超越对数随机前沿分析法、空间面板滞后模型。研究结果:中国创新效率整体呈现逐年上升态势,但地域分异明显;区域创新效率具有典型的空间集聚特征;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阻碍了区域创新效率的提升,且该效应在东西中部三个区域依次减弱;机制检验结果显示,土地财政对区域创新效率的抑制作用是通过挤占企业创新资金投入、扭曲企业家创业精神以及引发权利寻租等路径实现的。研究结论:缓解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及提升区域创新效率,必须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改变现有政绩考核机制;同时应完善土地管理体制,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  相似文献   

12.
林业大财经的财税政策和保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在研究林业财政、税收、保险的现状和问题基础上 ,提出建立以生态环境建设为主体的林业大财经战略的新理念 ,提出建立新的林业财政、税收、保险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研究目的:基于土地财政地域差异情况预判“后土地财政时期”负效应,构建有效过渡政策方案。研究方法:采用层次聚类分析、定性分析与逻辑演绎结合方法。研究结果: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999—2000年土地财政情况划分为4种集群类型:发展阶段、旺盛阶段、中期阶段、淡出阶段。从国家土地资源瓶颈约束、系列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导致的土地财政不可持续等方面阐释“后土地财政时期”具体涵义,这一时期各地域后续负效应包括:城市化进程中土地不能再持续提供资源与资金支持、由路径依赖导致的土地违法、对生态环境与资源承载力及粮食安全保障的破坏、以风险与破坏式行为获取财政增收。研究结论:各地域在实现城市化过程中还需在不同程度上继续发挥土地财政正向历史功效,针对不同地域土地财政所处的发展阶段及“后土地财政时期”负效应特征,提出过渡转型政策方案。  相似文献   

14.
《中国林业经济》2021,(2):96-98,110
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不断推进,国内生态文明建设中面临的污染问题越发严重,作为截污减排的重要经济手段,绿色金融应运而生。而随着互联网金融概念的兴起,互联网化已成为金融行业的大势所趋,在新的技术背景下绿色金融面临着新的机遇与风险。通过分析国内绿色金融的发展现状,结合互联网金融的技术背景,提出了当前绿色金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5.
财产性土地财政的现实问题与改革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分析财产性土地财政贡献度受市场波动的影响进而研究过度依赖财产性土地财政所引发的问题,并探讨用税收性土地财政解决地方财政问题的思路。研究方法:对比分析法,实证分析法。研究结果:(1)全国层面2003—2008年平均财产性土地财政贡献度为16.32%,平均税收性土地财政贡献度为11.35%。东、中、西3大经济带财产性土地财政贡献度分别为15.63%、16.99%、18.15%,税收性土地财政贡献度为13.13%、11.11%、10.27%。(2)财产性土地财政贡献度受土地市场和房地产市场波动影响明显,而税收性土地财政贡献度受市场波动影响较前者小。(3)目前中国税收性土地财政贡献度过小。研究结论:依靠财产性土地财政满足地方财政支出会造成地方财政的不稳定性,故不能依靠其解决地方财务问题。中国税收性土地财政贡献度较小,应该在完善税制体系的基础上依靠财产税体系来合理分配土地收益,走长期可持续的税收财政道路。  相似文献   

16.
论地勘财务风险管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地勘财务风险指地勘单位财务活动中因各种不确定因素影响,使地勘单位的财务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偏离,从而使地勘单位有蒙受经济损失的机会和可能。财务风险作为一种信号,能够全面综合地反映地勘单位的经营状况。文章从地勘单位的外部原因和内部原因两个方面对地勘单位财务风险的成因进行了分析,并对如何防范地勘单位经济活动过程中的地勘财务风险提出了建议:应当根据地勘单位自身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财务风险决策,以达到降低风险,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地勘单位效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针对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某林场,采用净现值、内部收益率、土地期望值3个指标分析杉木人工用材林经营情况,并对内部收益率、轮伐期2个指标进行敏感性分析。主要结论有:税费减免政策可以显著提高项目内部收益率,税费减免和造林补贴政策对轮伐期无影响,造林补贴政策对土地期望值影响显著。对于人工商品用材林给予适当的公共财政扶持,对于促进人工商品用材林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立足国家对农村经济发展的高度重视,创新性提出利用区块链技术解决农村金融风险问题,从构建新型农村金融信息共享平台、建立以智能合约为基础的农村金融资产交易平台、推进区块链技术结合金融创新产品、协同监管、健全农村金融机构监管体制、构建区块链农业保险应用机制等方面提出了具体改善路径。  相似文献   

19.
常明明 《中国农史》2007,26(2):83-94
私人借贷在全国解放前一直是农村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解放以后,从20世纪50年代初期中南区各省的调查材料来看,由于经济落后、家庭经济弱小、缺乏完善的社会保障和现代金融体系等原因,私人借贷虽受到抑制但仍有一定程度的发展。这一时期的私人借贷在功能上以互助互济为主,在一定程度解决了农户生产生活上的诸多困难,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国家银行业务在农村的延伸和农村信用社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压缩了私人借贷的空间,但不能完全替代私人借贷。  相似文献   

20.
基于协整检验和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实证分析了金融业占比、绿色金融信贷余额和产业结构优化发展之间的长期和短期关系。研究表明,中国产业结构优化与金融业占比、绿色金融信贷余额之间有着长期的比较稳定的均衡关系。从长期关系的层面分析,金融业占比对中国的产业结构优化有着正向的导向作用,而绿色信贷余额对产业结构优化有着负向的导向作用,即绿色金融资源的配置不仅不能够优化产业结构调整,而且会抑制它优化进度的发展。从短期的角度看,通过-0.036958的调整力度趋向于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