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优化要素收入分配格局,提高劳动收入份额是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关键举措。企业ESG建设对生产经营活动产生深刻影响,成为优化要素收入分配格局的新动力。为此,本文在理论分析企业ESG表现对劳动收入份额影响的基础上,基于2009—2021年的上市非金融企业面板数据,实证考察了企业ESG表现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企业ESG表现能够显著提升劳动收入份额。异质性分析表明,在外部融资能力低、外部治理能力弱、劳动密集型和高污染的企业中,企业ESG表现的收入分配效应更强。机制分析发现,重塑要素投入结构、改善融资约束和治理能力是ESG建设提高劳动收入份额的重要途径。本文从微观视角拓展了劳动收入份额决定因素的研究边界,为新时代如何深化企业ESG建设和优化要素收入分配结构提供了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2.
债务融资是企业重要的财务决策行为,企业债务融资重要的决策是如何选择债务期限结构。债务的期限结构是指企业长期债务和短期债务之间的构成比例关系。不同的债务期限结构代表了不同利益相关主体的意志,它体现在上市公司进行债务选择的倾向性上;不同的债务期限结构将产生不同的融资效应,其变化直接影响公司各利益相关主体的利益。所有权结构与公司治理中的内部监督机制直接发生作用的同时,在很大程度上受公司外部治理机制的影响,并且也对外部治理机制产生间接作用。企业所有权影响债务期限结构的选择。  相似文献   

3.
郭志宇 《经济师》2013,(12):198-199
外部治理结构是对内部治理结构的必要补充,山西省农村信用社法人治理结构的完善,离不开一个良好的外部治理环境。文章对山西省农村信用社法人治理结构的外部治理环境进行研究,提出了外部治理的对策:转变政府职能;构建有效的外部治理机制;强化金融法规建设。  相似文献   

4.
杜勇  孙帆  谭丽丽  黄小勇 《财经研究》2023,(11):155-169
完善分配制度、提高劳动报酬比重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内容。现有研究对资本市场中的共同机构所有权如何影响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关注不足,文章探讨了其中的影响效应及内在机理。研究发现,共同机构所有权有助于企业劳动收入份额提升。机制检验表明,共同机构所有权显著促进了投资组合企业间的研发溢出,提高了企业研发人员占比和高学历人才占比,优化了人力资本结构,从而带动了企业劳动收入份额提升。文章还发现,共同机构所有权增加了企业技术人员,减少了生产工人,进一步支持了协同效应的理论逻辑,并基于行业竞争视角排除了合谋效应。异质性分析发现,共同机构所有权对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提升作用在共同机构投资者控股企业和技术密集型行业中更加显著。文章不仅将共同机构所有权的研究拓展至劳动力市场,还从全新的视角探究了企业劳动收入份额变动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5.
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内涵,有效的法人治理结构是权利的再回归,而法人治理的作用主要是通过董事会、监事会和股东自己来实现的.[1]农村信用社归社员所有,社员代表大会是其最高权力机构.理事会作为所有权代表,代表所有者的利益,对信用社的所有者负责,同时要对职工和社会负责,其职责重在决策、定位、监督、引导和协调;主任作为经营权代表,是联社日常经营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其行为要符合所有权代表的工作要求;监事会代表所有者(社员)实施全方位的监督,其职责重在监督、质询、更正和反馈.[2]欠发达地区农村信用社法人治理结构有效与否,关系到其生存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企业所有权安排存在两种不同的理论流派:传统的物质资本股东至上理论逻辑下的单边治理模式和人力资本理论与利益相关者理论逻辑下的共同治理模式。文章基于人力资本视角论证了人力资本所有者分享企业所有权的可行性,采用谈判控制力与博弈方法研究在共同治理发展趋势下人力资本所有者分享企业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配置份额问题。  相似文献   

7.
法人治理结构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是决定国有企业改革成败的关键环节。有中国特色的法人治理结构模式可概括为“内部共同治理为主,外部综合治理为辅,适时采取相机治理”。目前山西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现状突出表现为“强行政干预型”的特点,为此应从实施“有进有退”的资产重组战略、优化产权结构以及发展资本市场等多方面入手,建立和完善规范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8.
孙伟利 《经济师》2004,(8):13-14
在如何提高上市公司法人治理问题上 ,许多研究进入一种误区 ,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目前我国上市公司仍然处在转型时期 ,是法人治理的初级阶段 ,在股东利益存在明显冲突的情况下 ,很难涉及西方公司理论中的委托代理问题 ;在国有股权虚位的情况下 ,也谈不到企业的外部竞争环境问题。作为外生的企业制度 ,上市公司的法人治理必须是强制性的 ,但需要考虑企业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才能形成有效的均衡机制。文章总结了转型时期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的特点 ,并就形成有效的法人治理提出了政策上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王开国 《经济纵横》1993,(12):35-38
<正> 改革传统的国家所有权制度,使其成为既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又具有可操作性的财产权利,就是要确立最终所有权和企业法人所有权制度。一、国家最终所有权的涵义及其意义国家最终所有权是指国家作为国有企业的出资人拥有国有企业的资本及其权益,但不直接拥有企业的法人财产,企业在存续期间内对国家投资和企业负债构成的全部法人财产,享有以其名义独立地占有、使用、收益和处置和权利。国家作为企业的最终所有者对企业的国有资本及其权益进行所有权管理,不直接干预企业依法支配和经营的法人财产。企业以其全部法人财产承担民事责任,国家以其投入的国有资本承担有限责任。  相似文献   

10.
国有经济市场化的实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对于国有经济改革,即国有经济市场化的问题,目前经济学界大多数人的看法是,在国有经济的框架内,通过股份制等法人企业制度形式,对国有企业产权关系进行界定,即实现最终所有权和法人所有权的分离,国家拥有最终所有权、企业拥有法人所有权,从而实现全民所有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仔细考察,这样的思路有两点不足:(1)搞活国有经济,着眼点不在于搞活国有资本,而是搞活国有企业。(2)一味强调强化企业的法人产权地位,而忽略了国有经济所有权改革问题,未能构造出适应于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国有资本所有权主体,从而未能形成有效的所有权约束机制。  相似文献   

11.
在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下,企业所有者和经营者的目标是不相同的,企业经营者作为“理性经济人”必然会做出寻租行为,因此如何改进我国企业集团财务监控是企业集团面临的十分重要的课题。  相似文献   

12.
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过程中,对激励机制、监督机制和约束机制问题的研究一直是经济理论界探讨的热点和聚焦点。从理论上,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形成了所有者与代理人之间的博弈;在实践上,国家所有权人格化的模糊性导致了国有资产代理人激励、监督和约束机制上的局限性。可以采用企业内部治理和外部治理的方式,并确保公司治理结构"三权分立"的权力制衡,国企改革才有可能走出困境。  相似文献   

13.
上市公司所有权和控制权配置模式与治理效率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公司所有权的核心是股东收益权,分为私人所有权和共同所有权;控制权是影响企业决策的能力,主要有经理的经营控制权和董事会的剩余控制权。公司治理的目的是最大化全体股东的利益。不同的股权结构形成不同的所有权和控制权配置状态。故应根据所有权和控制权配置的状态、公司技术特征和外部市场竞争程度来设计合理的治理机制以激励和约束控制权主体,实现有效的公司治理。  相似文献   

14.
现代公司治理结构中的独立董事制度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刘纪鹏 《资本市场》2001,(12):68-69
<正> 众所周知,现代公司治理结构是在企业组织从独资形态、合伙形态演变到现代公众公司制度后,才日益凸现的重要论题。这一论题发生的背景是现代公司产权制度和治权制度的两次分离,即:第一,公司出资人拥有的股权和法人所有权的分离;第二,抽象的公司法人所有权与具体的经理人经营权的分离。正是在两次两权分离的基础上,才引发了必须制约内部人控制和保护中小股东权益的公司治理问题。企业组织之所以能演变到公司形态,其本质在于盈利性的经济组织借鉴了起源于中世纪欧洲的寺庙法人制度,企业出资人为实现社会集资,扩大私人经济控制力,使其与社会化大生产的规模要求相适应,并使出资人彻底摆脱在经济和法律上承担无限责任的羁绊,最终使企业组织披上了宗教法人的外衣,奠定了现代公司制度的法律基石,然而,法人在宗教上  相似文献   

15.
以框图的形式描述了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多层代理关系、会计信息失真的缘由以及规范法人治理结构对防范会计失真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刘同义  金伟民 《经济师》2011,(6):111-112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高校企业改革的主要目标之一,而建立有效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又是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内容之一。高校企业改制的完成,企业股东(大)会、董事会和监事会的设立,并不意味着有效法人治理结构建设已经完成,高校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建设还存在着诸多共同障碍,只有克服了这些障碍,使企业发展到一定的规模,在经营权和所有权发生了分离后,才能为有效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建立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7.
程瑜 《当代财经》2001,(8):48-49
我国进行股份制改造后,由于资本市场的不成熟及法人治理结构中“新三会”之间权、责关系不明确,致使董事会的重要职能受到削弱。因此,为了强化董事职能,应尽快建立外部董事制度,以优化股份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最终实现股份制企业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8.
论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在日常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春燕 《经济师》2011,(6):182-183
实行内部审计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内在需要,也是企业深化改革,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需求,更是企业内部管理者的责任。内部审计不同于外部审计监督,它的目的是通过审计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改进企业的内部日常管理工作。文章从地位和作用两个方面阐述了内部审计是企业管理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9.
基于外部治理的创业企业家激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海光 《经济师》2004,(3):20-21
创业企业的高风险性和高增值性决定了创业企业家的激励不同于上市公司。合理的公司治理结构能够解决企业剩余控制权与剩余所有权问题。但对于创业企业 ,生存是其最初选择。因此 ,建立在适应环境基础上的外部治理机制对企业家的激励尤为重要 ,既符合创业企业的需要 ,也是创业板市场高起点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20.
吴九占 《经济师》2002,(7):14-15
转机建制是国有企业改革的关键环节 ,但目前一些改制国有企业中尚存在着政企未彻底脱钩等诸多问题。为此 ,必须进一步深化产权制度改革 ,确定国有资产所有者的人格化代表 ,促使产权结构的多元化和分散化 ,明确法人产权主体和终极所有权主体的责权关系 ,特别是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法人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