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网络媒体对新闻传播教育的现实影响来看,网络媒体超文本链接的特点,要求新闻传播教育突破新闻报道的线性思维;网络媒体的多媒体特点,要求新闻传播教育培养文理兼容的复合型人才;网络媒体信息传播快速、制作便捷的特点,要求新闻传播教育培养速度、深度并重的新型新闻人才;网络媒体信息量大、范围广的特点,要求新闻教育确立全球性的视野。  相似文献   

2.
新闻伦理是伦理在新闻传播活动中的投射和反映,是指从事采访、编辑、出版、管理等新闻信息传播活动的人们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的调整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然而,媒体人在思想上与心理上的懈怠,使新闻在传播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伦理失范的现象。认清并解决新闻传播中的伦理冲突问题是每个处于社会转型期的媒体人都必须面对的问题。新闻工作者在报道新闻时,要时刻想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新闻报道要理性地引导舆论走向。作为媒体人,要坚守社会主义新闻工作者的最基本要求,那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与实事求是。  相似文献   

3.
我国法治目标的内核是建立新型的法律秩序,新闻传播既是其中的一个部分,又是构建法律秩序的舆论工具。新闻传播应及时调整思想观念,改进报道方式,从法治要求和有利于法律秩序的要求出发,加强法制新闻报道。  相似文献   

4.
信息是传播的主要内容.在这个高度信息化的社会里,面对琳琅满目的信息商品,人们慨叹进入了“信息爆炸”的时代;在全球化的背罱下,大众传播也越采越发挥着重要作用。信息与传播息息相关。究竟什么是信息,什么是冗余,如何理解冗余。冗余在传播中有什么作用,是本文所要讨论的话题。  相似文献   

5.
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互动十分频繁的时代,特别是关于新闻信息的传播,在各大电视台、电台广播以及互联网中都随处可见。但是由于信息传播其广度与深度的加大,在整个新闻信息的传播过程中出现了不少误读现象,而这些对于新闻信息的误读,小删影响读者本人的信息获取质量,大则影响社会整体对于新闻消息的理解吸收。本文将就从传播心理学出发,对目前新闻传播中的误读现象做出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6.
民生话题关乎百姓生计,也是当前的社会热点。做好民生新闻报道,增进新闻传播的"社会能见度",关键是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拥有民生的情结,创新的意识,全方位拓展民生视角,找出新闻事实中的民生因子;对新闻事件和社会现象进行辩证的分析、深入地挖掘,实现从小民生到大民生的自我超越;民生新闻评论还要努力做到"言之有理、言之有据、言之有度、言之有助"。  相似文献   

7.
新闻价值是新闻传播学中最基本的理论问题。多年来,在新闻业界和理论界,对这个问题展开热烈的论争,但仍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其实,新闻价值是新近变动事实信息及时传播以适应于社会需要的潜在素质,是新闻传播者在传播新闻时的一种行动思维,而不是将它当成一把尺子去衡量事物那么简单、容易。据此,我们认为,新闻价值就是一种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8.
信息时代,不少媒体以扩版、增加新闻条数的方式来求取新闻信息量的增大。但新闻条数增多不等于信息量就增大,关键是有多少有效信息。新闻作品只有把新闻信息的数量和质量统一起来考虑,既要有丰富的内涵,又易被受众所接受,增大新闻信息量才有它实在的意义和价值。文章试着从选材和写作两方面谈谈增大新闻信息量的一些措施和办法。  相似文献   

9.
经济新闻是对受众欲知而未知的、经济事实的最新状态和发展趋向,并且需要及时公开传播的非指令性的经济信息。经济报道作为当今的新闻报道中重要的一部分,对人们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随着经济发展,人们开始越来越多重视经济新闻。当前的经济新闻的报道虽然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但是在经济新闻的实用性这一方面仍然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在经济新闻的传播中会成为阻碍,影响读者阅读经济新闻的效果。因此我们需要找到问题所在,然后制定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0.
王磊 《中国科技投资》2013,(14):242+229
《曲靖新闻》是曲靖电视台一档以时政新闻为主,服务于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的重要新闻栏目。长期以来,由于其时政新闻报道内容单一、形式僵化,缺乏亲和力,导致群众不愿意看,影响了新闻的传播效果。本文主要探讨如何从报道思维、报道角度、报道内容、报道形式、报道语言的改变来增强时政新闻的亲和力,提升时政新闻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1.
深度报道是当下各类新闻媒体追求的目标和发展趋势,探讨其本质含义,掌握其形式和技巧具有较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从深度报道的演进历史可以看出,它是对以往新闻报道历史的反思和总结,是一种探索中的全新的新闻理念。  相似文献   

12.
在新技术的发展下,“媒介融合”已成为当下传媒新格局的一个显著特点。作为媒介融合在新闻传播手段层面上的表现,一种崭新的新闻传播模式——“融合新闻”应运而生。它融合了新闻的传播载体数字化的特点,也就决定了其传播终端的多样性和互动性。报业机构也正依托新的终端显示技术和网络传播技术,相继推出一些能够实现新闻信息产品多格式制作、跨媒体传播的技术方案和介质终端。  相似文献   

13.
文章通过比较中国的《环球时报》和加拿大的《环球邮报》这两份以报道国际新闻为主的报纸及其网络版本,试图研究互联网的出现是否改变了过去传统媒体报道所涉地域的不平衡性,扩大了国际新闻报道所涵盖的地理范围,真正实现了国际新闻传播的全球化。  相似文献   

14.
囿于传统观念以及现实的规约,在传媒渐进式市场取向的大背景下,我国大众传媒在灾难新闻传播上存在着隐瞒消息、信息滞后、信息匮乏、戏谑悲苦、负面新闻正面报道等诸种不符合传播规律的偏差。有鉴于此,结合传播理论和当下信息传播环境,灾难新闻传播应该遵循时效、信息和人文等传播理念,以实现较好的传播效果,从而更好地发挥传媒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所应承当的整合功能。  相似文献   

15.
新闻事件通过符号系统有选择地被构拟成新闻真实,新闻价值伴随着新闻真实的传播不断强化。场理论则为新闻价值在新闻传播中的体现提供了一个理论解释框架——新闻诸素的竞争使得新闻真实性成为新闻价值的集中表现。无论是认识论上的新闻真实、现象论上的新闻真实还是多种交互型的新闻真实,都是新闻价值博弈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因新闻报道引起侵权而导致的新闻诉讼不断增加,一些媒体和新闻工作者的合法权益也时常受到侵害。新闻工作者要正确把握新闻侵权的司法内容,在自觉遵守法律规范的基础上开展新闻报道工作。  相似文献   

17.
情感是新闻报道的灵魂,但是在实际新闻活动中不少新闻工作者却无意或有意地表现出情感的缺失和错位.充分调动新闻记者的情感,可以提升记者在新闻活动中的基本素养.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中外信息传播与沟通环节中不可避免的障碍,新闻误读破坏正常的传播秩序、歪曲事实的本来面目、引导虚拟合意的形成、加深国际信息交往的鸿沟。本文回溯了中美新闻“误读”的历史渊源,探讨“误读”的表现形式和产生原因,最后对消除“误读”、发展公平的传播和对话提出构想。  相似文献   

19.
服务性是新闻的本质属性之一,最大化服务于受众是新闻的根本目标,做好服务新闻报道需要借助新闻之势。借势的前提是把握新闻策划的前瞻性,借势的手段要善于“造势”和“融势”。  相似文献   

20.
新闻报道是记者笔下的主观行为产物,虽然欲竭力客观公正,但不可避免带有作者的主观意图。因此新闻的话语研究可以成为语言学家关注的课题,同时更应为新闻研究界所关注,从而指导新闻实践还原新闻事实。本文试图以中新社与美联社作为典例,以中美对外新闻报道为载体,对中美新闻的写作特点进行剖析、比较,期待可以为提高我们对外新闻报道水平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