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国际社会对金融机构的风险监管更加重视,金融稳定理事会和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不断推进国际金融监管改革。2010年11月,20国集团首尔峰会批准了巴塞尔委员会起草的《巴塞尔协议第三版》(巴塞尔Ⅲ),确立了银行业资本和流动性监管的新标准,要求各成员国从2013年开始实施,2019年前全面达标。在此背景下,今年6月,中国银监会公布了《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  相似文献   

2.
2010年,在雷曼兄弟破产两周年之际,《巴塞尔协议Ⅲ》在瑞士巴塞尔出台。新巴塞尔协议重新界定了对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要求,对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产生重大影响。文章从《巴塞尔协议Ⅲ》的出台背景及协议中有关资本充足率的主要内容入手,阐述巴Ⅲ对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影响以及分析提升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策略。  相似文献   

3.
自1988年《巴塞尔资本协议I》公布以来,监管套利成为资产证券化爆炸性增长的主要动因之一,银行通过资产证券化释放资本,规避资本金要求,同时也加大了银行风险。文章研究了资产证券化资本套利的动因、方式与影响,并试图提出监管当局限制资本套利,加强银行风险监管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张姗  林小琳 《财会月刊》2012,(21):17-21
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表明,资本缓冲的顺周期性会加剧危机时期的金融风险。本文以我国上市商业银行2001~2010年的数据为例,考察我国上市商业银行资本缓冲的周期性行为。研究发现,我国上市银行的资本缓冲确实存在顺周期的特征,而且国有银行比非国有银行表现出更强烈的顺周期性。基于《巴塞尔协议Ⅲ》关于宏观审慎监管的要求,我国银行监管部门应当加强对银行资本缓冲的逆周期监管。  相似文献   

5.
《巴塞尔协议Ⅲ》要求各国监管当局制定逆周期缓冲资本监管框架,并根据需要计提逆周期缓冲资本,以保护银行业免受信贷过度投放导致的潜在损失。本文选取1994~2013年中国经济金融数据对逆周期缓冲资本机制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逆周期缓冲资本机制在中国金融监管中具有一定的适用性和可行性。由此,本文提出完善逆周期监管指标体系以及制定逆周期监管政策和工具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6.
《巴塞尔协议Ⅲ》是巴塞尔委员会在金融危机后针对金融监管提出的最新改革方案,协议把对流动性风险监管提到了与资本监管同样重要的位置,这体现了金融监管发展的最新趋势。在《协议Ⅲ》的背景下研究我国的银行业流动性风险监管的走向,对于防范和化解流动性风险,促进我国金融市场和银行业稳健运营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7.
银行资本充足率是衡量银行稳健经营的基本标准之一,也是银行监管的重要内容与目标.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普遍偏低,目前大多数商业银行尚未达到国际巴塞尔委员会所规定的银行最低资本要求《新巴塞尔协议》为我国商业银行的资本管理提供了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8.
2010年11月初,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在韩国首尔就有关加强全球银行体系资本要求的改革方案,即巴塞尔协议Ⅲ(BaselⅢ)达成共识,并要求各成员经济体在2年内完成相关制度工作,2013年开始实施,2019年全面达标。这是全球性金融危机以来,全球银行业监管机构针对商业银行监管所做出的大规模改革,巴塞尔协议Ⅲ必将成为未来数年商业银行监管的重要内容,并对商业银行的经营与管理产生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9.
新《巴塞尔资本协议》将于2006年底在十国集团国家正式实施.新协议由三大支柱组成:一是最低资本要求;二是监管当局对资本充足率的监督检查;三是信息披露.新协议的出台,在国际上被视为银行业的"圣经",它对国际银行业的稳健运营已经发挥了并将继续发挥重大作用.我国虽然还没有加入巴塞尔协议,但是不可避免要受到巴塞尔协议的影响,用新协议的精神对照我国银行业,除了OECD成员国标准的淡化会降低我国银行资产的风险权重之外,其他原则的变动都将使我国银行业面临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10.
巴塞尔协议     
《中国审计》2002,(1):36
巴塞尔协议的全称是《统一资本计 量与资本标准的国际协议》。1987年 底,国际清算银行在瑞士巴塞尔召开了 包括美国、英国、法国、联邦德国、意大 利、日本、荷兰、比利时、加拿大和瑞典 (“十国集团”)以及卢森堡和瑞士在内 的12个国家中央银行行长会议,通过 了该协议,后来简称《巴塞尔协议》或资 本协议。《巴塞尔协议》于1998年颁布,  相似文献   

11.
2007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给世界经济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也凸显了《巴塞尔协议Ⅱ》的缺陷,致使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管理层在2010年9月12日举行会议讨论并通过《巴塞尔协议 III》,并于同年11月举行的 G20峰会上正式批准实施.新巴塞尔协议的出台对于银行业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作为金融服务业的核心组成部分,银行业在现代经济中发挥着多种功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商业银行监管的完善对于保障国内和国际金融稳定与经济增长都至关重要.巴塞尔协议 III 对我国商业银行的监管也会产生重要影响,并指导我国完善商业银行的监管制度.  相似文献   

12.
本文研究的核心内容是巴塞尔协议Ⅲ框架下国有银行资本充足率的监管问题。文章首先讨论了巴塞尔协议的内涵与发展历程进行了简要介绍,进而运用我国的数据进行了比较分析;然后结合中国国有银行资本充足率监管实践中的具体情况,深入分析基于巴塞尔协议Ⅲ框架的"新资本监管标准"对我国国有银行资本充足率监管的影响;最后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确立清晰的资本充足率监管目标;加强国有商业银行的产权体制改革;建立可持续发展的资本金补充制度;完善一系列资本充足率监管的配套制度。  相似文献   

13.
此次我国银行监管新规融合了巴塞尔Ⅲ的主要内容和精神,对系统重要性银行和其他银行的资本充足率监管要求分别为11.5%和10.5%,被称为中国版巴塞尔协议,正在倒逼国内银行走上一条内涵式增长之路。  相似文献   

14.
2004年6月26日通过的《新巴塞尔资本协议》,对各国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对操作风险的正式定义是:由于不正确的内部操作流程、人员、系统或外部事件导致的直接或间接损失的风险。为了逐步达到《新巴塞尔资本协议》的要求,加强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提升其风险管理能力,2007年6月1日,银监会发布了《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指引》(以下简称《指引》)。  相似文献   

15.
在巴塞尔协议Ⅲ出台后,我国银监会出台了新的《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进一步强化了对商业银行的资本监管。面对更加严格的资本约束条件,商业银行应完善和改进财务管理工作,实现各项业务协调平衡发展。本文从《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中规定的四大监管工具入手,分析监管新规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并结合对工、农、中、建四大行的年报数据分析,从节约资本、增加效益和补充资本三个方面提出财务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一、中国银行业实施全面风险管理的背景分析 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于2003年公布的《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第3稿)(下称新资本协议),其主要内容是银行风险监管的三大支柱。其中,第一支柱是资本充足率,第二支柱是监管当局的监督检查,第三支柱是市场纪律。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构造模型,揭示了我国银行审慎监管的目标选择,在考虑我国银行业特性的同时,吸收《新巴塞尔资本协议》所体现的激励相容监管理念,提出实现银行内部管理、市场约束和官方监管三者的有效结合,兼顾稳定与效率两大原则;运用数学推导和经济学分析方法证明,当资本充足率满足监管要求时,可以实现金融稳定与利润稳定,并可以保持内部管理与银行各大部分之间的均衡。  相似文献   

18.
新巴塞尔协议的资本监管方法及适用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新巴塞尔协议定于2006年实施,鉴于巴塞尔协议是针对国际活跃银行而制定的,包括我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在实施协议时应充分考虑到协议的适用性以及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本文在分析新资本协议对监管资本影响的基础上,探讨了新协议资本监管方法的适用性以及发展中国家所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巴塞尔协议》是迄今为止对国际银行业发展产生最大影响的国际协定之一。巴塞尔委员会于2004年公布的新协议延续了1998年巴塞尔协议(以下简称旧协议)以资本充足率为核心、以信用风险控制为重点的风险监管思路,并在此基础上对银行风险管理的整体思路、方法作了新的总结与规范,在许多方面都有所突破和创新。  相似文献   

20.
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发布了新的资本协议征求意见稿,比较全面地阐述了即将在全球银行业推行的新的资本协议的基本原则。作为国际清算银行的成员国,我国必然也要签署有关协议,但对于连《巴塞尔协议》1998版本都没有达到标准的中国银行业来说,是非常艰巨的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