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月度之最     
《英才》2005,(2):12-12
傅成玉:最强势 1月16日,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傅成玉执掌的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有意斥资130亿美元收购美国优尼科石油公司的消息被传到国内,引起业界广泛关注。如果收购成功,这将是中国企业迄今最大的一宗海外并购案。  相似文献   

2.
安蓓 《企业文化》2010,(6):15-16
缔造“海上大庆”、竞购美国石油公司“优尼科”、入选《财富》“全球500强”,中海油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打造现代企业制度中,特别是在管理创新方面探索出怎样一条道路,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总经理傅成玉接受了记者专访。  相似文献   

3.
人物     
《中国企业家》2011,(8):32-32
沉浮石油巨头高层换岗 4月8日,石油行业三大巨头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高层进行新一轮调整。根据中组部任命,原中海油总公司党组书记、总经理傅成玉接任原中石化集团董事长、党组书记苏树林职位,  相似文献   

4.
月度明星榜     
傅成玉:世界最有影响力人物“他过人的胆识开启了一个新时代。”2006年1月2日出版的美国《时代》周刊,对于中海油董事长傅成玉给予了高度评价。由于参与了出价收购美国石油业巨头优尼科公司,54岁的傅成玉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2005年度14位世界最有影响力人物之一。2005年6月,中海油发起了中国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海外收购交易:斥资185亿美元与美国第二大石油公司雪佛龙竞购优尼科,最终美国不惜修改能源法案,将中海油挡在了竞购成功的门外。2005年8月2日,傅成玉选择适时撤出并购。尽管收购优尼科公司宣告流产,但在2006年1月9日,中海油宣布…  相似文献   

5.
企事     
<正>傅成玉盘点中海油并购败因 呼吁政府统一协作 “政府职能部门不要各管一摊,否则中国 企业很难在海外收购中取得胜利。” 中海油总公司总经理傅成玉日前在“2005沪 港青年经济发展论坛”上直言不讳。此话既是对 中海油竞购优尼科的落败所作的“总结”,更是 对该公司正在进行的海外并购所作的“预言”。 眼下,中海油正就澳大利亚高更气田的收购与雪 佛龙展开又一轮谈判。  相似文献   

6.
收购优尼科对中海油的未来意味着什么,现在很难料定6月23日清晨,中海油股份公司宣布以185亿美元现金要约收购美国优尼科石油公司,和另一家美国石油公司雪佛龙展开竞争。这以后,54 岁的中海油总公司总经理、中海油股份公司董事会董事长傅成玉,开始出现在众多的分析师和一些媒体面前,兴致勃勃地向大家解释,中海油股份公司刚刚做出的决定,有多么明智,而且成功的可能性很高。  相似文献   

7.
1月12日下午,当来访的印度石油部长马尼·桑卡尔·艾亚尔在北京见到中海油总经理傅成玉并与其热情握手的时候,他的心情恐怕难免复杂,因为在前一天举行的一次新闻发布会中,他总是被问到一个问题:对于印度在尼日利亚Apko油气田45%权益竞购的放弃,是否感到后悔和遗憾?  相似文献   

8.
傅成玉反思中海油收购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8月24日。中国海洋石油大厦一间会议室里。刚刚从一场收购案大战中解脱出来的傅成玉,打理思绪,接受了《中国企业家》杂志的专访。这是自8月2日,中海油宣布退出对美国第9大石油公司——优尼科的并购后,首度公开对国内媒体说话。这位喜欢喝咖啡的中国大型国企领导人,会对外界说些什么?他会为中海油这次擦肩而过的世纪收购做怎样的反思和总结?  相似文献   

9.
翻开傅成玉的简历,有两处引起了记者的注意:一个是他早年曾经在美国南加州大学求学获得石油工程硕士,一个是1995年底至1999年在美国一家石油公司担任高层。既在西方国家学习过,又在西方公司工作过,这种经历在中央企业的负责人中十分鲜见。“您也算是一个海归啊?”采访过程中,记者插问道。“我哪里是什么海归,我是土鳖。”傅成玉纠正说。“您在菲利普斯公司国际石油(亚  相似文献   

10.
“如果我们把没有成交定义为失败的话,那么这个失败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财富。”有东北人的刚毅,有国际化的视野,有国资背后的支持,他勇于斥资185亿美元发动了中国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海外并购。他就是曾获美国南加州大学石油工程硕士学位,在中国石油行业拥有逾30年经验的中海油董事长、CEO傅成玉。由于众所周  相似文献   

11.
《企业世界》2008,(7):32
出席博鳌亚洲论坛“绿色能源政府与企业的合作”会议的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总经理傅成玉,针对中国石油、水、电等价格便宜可能导致资源浪费、能效低等问题说,相信在中国这是阶段性的问题,不是一个长久的政策。傅成玉说,这个问题是中国目前面临的挑战之一,这个挑战是多方位的,既和能源、环境以及能源效率相关,又涉及国内的通货彭胀,特别是中国还有一大批比较贫困的民众。  相似文献   

12.
《英才》2006,(1):109-109
总经理 限公司蔺事长 辉一 玮一耕 才一陈 国一 洪一虹 陈一陈 桥一一一 天一晓一勇一伟 陈一陈一陈一邓 .{一 范伟 傅成玉 傅建中 延长石油重组陕西lJ石油公司,成立中国第四大石油公司。 中石油以总价值约为引ts亿美元现金要约购哈萨克斯坦球石油公司 所有上市股份。 晨鸣纸业以7.4亿元收购了ST吉纸的主业资产。 上汽通用五菱以3亿元正式收购青岛颐中集团,七气集团又以约5亿 美元收购韩国双龙叨.驼%股权. 盛大与其控股股东地平线媒体有限公司一起通过公开股票市场交 易收购了新浪1软眺的已发常错通股.成为新浪的第一大股东. 以印田万的…  相似文献   

13.
失去收购优尼科的机会,中海油或许满腹委屈,但它显然不是一个黯然的“失意者”2004年12月26日(美国西部时间12月25日),美国加州正被一场纷纷扬扬的大雪所覆盖。此刻,在加州首府洛杉矶某饭店一个暖意融融的餐厅里,只身赴美的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傅成玉正和美国加州联合石油公司董事长威廉姆斯进行着一次秘密会晤。  相似文献   

14.
赵军凯 《现代企业》2008,(11):18-19
曹妃甸油田位于中国渤海湾西部,西距天津新港90公里,东北距唐山港60公里,所处水域水深约20m。该油田初期由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CNOOC)与美国科麦奇石油公司(KMG)合作开发,2006年6月美国阿纳达科石油公司(APC)收购科麦奇石油公司,从而取代科麦奇石油公司成为该油田作业者。  相似文献   

15.
新行为方式     
王丹 《东方企业家》2010,(1):115-115
1904年。一部《标准公司石油史》在美国社会掀起了轩然大波,主人公石油大鳄洛克菲勒最终被联邦法院裁定必须终止垄断式的公司运作,尽管这个裁定生效极为缓慢,但这本书却成了新闻工作者独立揭黑的典范之作,同时也在新闻史上开辟了一种新的写作范式。  相似文献   

16.
2005年,傅成玉和中海油的名字频频出现在世界最著名的财经媒体上,他亲手发动了中国企业史上最大的收购行动,最后,却又不得不亲手中止它,以避免更大的失败。 错失最佳时机,又冒着巨大政治风险和雪佛龙对抗竞购优尼科,至今仍然有人对傅成玉的举动提出批评,但这仍然不影响傅成玉成为中国最杰出的大型  相似文献   

17.
秦姗 《中国企业家》2013,(12):38-39,12
如果一百多年前的"洛克菲勒困境"发生在中国,今天的鲨鱼苗应该如何应对?我们先请即将陆续登场的21星们休息一下,拉出美国镀金时代的大亨做个参照系。19世纪80年代,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发现石油后的25年内,美国境内再也没有发现大油田。标准石油公司管理层讨论是否应该退出石油产业时,俄亥俄州意外钻探出一片新油田。但这种原油不但腐蚀机器,还散发出难闻的气味。创始人约翰·洛克菲勒面临一个艰难选择:相信这种原油最终能变成可售商品,并  相似文献   

18.
声音     
真有本事的、真想为国家强大出把力的、真想接受挑战的人,在国内的也好,在外留学的也好,就做国企。因为啥?太难了。就外部环境和内部管理的规范来讲,做好国企领导比在外企当经理更难。——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总经理傅成玉坦言,国企体系中各种复杂的制约因素才是对企业家最大的考验  相似文献   

19.
如果说2005年全球经济的最大问号在中国,那么2006年最大悬念则在美国。2005年,国际金融界一轮又一轮地猜想——人民币汇率究竟怎样改革?结果,答案之聪明使那些下注中国出错招的“热钱”黯然而退。  相似文献   

20.
迅速增长的石油消费需求和国内原油产量的有限,使中国原油供应很大一部分要依靠进口,要想进一步确保中国能源供给尤其是石油安全,通常有三种发展战略可供选择:一是合理并有效利用国际石油资源,继续依赖进口的同时,到国外参与油田开发;二是加紧国内现有主力油田的二次和三次开发,利用现代各种石油开采技术,深层挖掘石油资源;三是加强国内小油田的开发,以缓解主力油田承受的巨大的产能压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