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定和“复关”进程的加快,我国的国际企业将获得一个全面发展的良好时机,如何抓住这一历史赋予的机遇,使我国的国际企业在国际经济舞台上大展宏图,是一个值得重视的课题。本文粗浅地谈几点看法—— 一、开展海外投资,实行跨国经营,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相似文献   

2.
论当代国际分工的深化及其对世界经济格局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个多世纪以来,国际分工经历了从部门间分工到产业间分工、再到产品间分工的不断深化的过程。当代国际分工实际上已发展成为一个多层次的国际分工体系,其中,建立在“价值链”基础之上的同一产品不同工序间分工是国际分工深化的崭新成果。国际分工的不断深化导致世界经济格局的不断演变。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国际分工主要是部门间分工,相应地形成了“中心”与“外围”的世界经济格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一段时期,国际分工主要是产业间分工,未能从根本上改变发展中国家对发达国家的“依附”地位;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随着国际分工的进一步深化,世界经济格局变得更加复杂,但总体上仍未消除原有格局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20世纪70年代末,改革的大潮在古老的中国大地上涌动,中国以前所未有的自信向世界敞开了胸怀。伴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进程,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事业开始作为一个新兴产业登上了世界经济的舞台。中国外经企业成为国际市场上的一支劲旅。二十年来,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逐步壮大的成长过程,为21世纪我国对外经济合作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这是一个历史性的成就。面对21世纪,特别是面对今天中国即将加入WTO,世界经济结构大调整,各国的经济分工日趋深化的新形势和…  相似文献   

4.
<正> 机遇和挑战过去的25年是令人瞩目的25年。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从“文化大革命”的混乱中走出来,踏上了邓小平开创的改革之路。结果,占全球五分之一人口的10多亿中国人经历了经济持续增长和贫困减少的历程,这在全世界是独一无二的。20世纪80年代末期,4亿前苏东地区人口也开始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转轨的过程中有成就也有痛苦。但是,改革是不可逆转的,一些苏东国家正被批准加入欧盟。在90年代早期,印度也静悄悄地开始了经济改革,目前已经实现了20年前难以想象像的增长和贫困减少。几十年来,人们的总体生活水平也得到了巨大改善。在过去40年里,发展中国  相似文献   

5.
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策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景华 《经济与管理》2005,19(10):46-49
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潮流,一个国家或地区要全面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就必须不失时机地开展国际化经营,实施“走出去”战略。国际化经营是任何企业走向世界的必由之路。但是中国企业目前在国际化经营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因此,如何直面挑战、把握时机,提高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的能力,是中国企业当前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6.
对确立市场经济地位重要性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8个多月的时间里连续37个国家宣布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中国争取市场经济地位的话题由此成为热点。到2016年,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自动获得承认,为什么中国现在却要急于去大力争取呢?“市场经济地位”的份量为何这样重呢?  相似文献   

7.
70年代末期以来,国际经济中的一个重要现象,就是在社会主义国家纷纷对传统经济体制进行改革的同时,资本主义国家也出现了以国有企业私有化为主要内容的经济调整浪潮。这两股潮流源于不同背景,却有一个相同之处,即承认或者进一步强调市场的作用。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西方国有企业私有化的过程,可以为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改革提供某些借鉴。  相似文献   

8.
计划和国有化是20世纪40年代到70年代世界各国普遍认为加快经济发展的主要途径。但是,实践证明政府管制影响了发展。所以,近50年来,改革计划体制和建立市场经济规则,逐步成为世界发展的主流。加入WTO表明我国市场化改革取向的不可逆转性。塑造市场经济所需要的制度安排和政府形象是我国经济摆脱低位运行和实现可持续增长的必要条件。这种改革不仅需要中央提出具有全局性的制度变革,同时也需要地方政府局部率先形成的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9.
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趋势正在缩小世界各国间的时空距离,出现了所谓“地球村”现象。2001年11月10日,中国“入世”成功,表明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已经不可逆转地融进世界体系之中。无疑,在“地球村”内,我们同别国可以开门相望,不仅可以相互学习、相互借鉴,也可以相互支持、相互帮助,这样就可以更多地获得发展的机会和活力,给中华民族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带来巨大的好处。但是,仅仅这样看问题又是远远不够的。在思想观念上如何适应这种历史性的变化,已经成为一个需要认真研究和解决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中国20世纪的70年代被认为是一个荒唐的年代,疯狂的年代。“晚年的毛泽东”被官方定性为“错误地”发动了“文化大革命”。但中国的“文化大革命”和“文革”期间的毛泽东思想却在西方世界掀起了一阵思想狂潮。在“马克思主义”的百年思想史上,毛泽东思想(Maoism)是唯一受到广泛承认的中国人的贡献。尤其在法国的“五月风暴”之后,毛泽东主义和中国的“文革”随着激进分子的革命浪潮被卷入了法国。但是,带着对东方乌托邦的幻想隔岸观战,法国人所认识的“毛主义”是一种带有法国政治文化烙印的法式毛主义。  相似文献   

11.
"走出去":现状、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21世纪,经济全球化已成为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将面临更广泛的国际竞争,“走出去”是对外开放实现从“市场换技术、换资金”到“市场换市场”的战略转折点。推动有比较优势的国内产业开拓国际市场、扩大利用国外资源,成为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必然选择。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许多企业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跨国经营活动,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特别是近几年实施“走出去”开放战略后,跨国经营活动出现了许多新的趋势。但由于管理体制上以及企业本身的经营素质存在的诸多问题,致使“走出去”的实际还远远不能满足中国经…  相似文献   

12.
反全球化运动对跨国公司品牌的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的全球化运动,不仅广泛而深刻地改变了世界各国的经济生活与对外交往,也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当今世界经济的运行格局和模式,已成为一股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作为国际经济活动的微观主体,跨国公司无疑是全球化运动的主要推动者。跨国公司以其雄厚的资金与技术实力,以及先进的营销手段和强势品牌,凭借全球化所带来的“竞争平台”,利用对外直接投资等经营活动,通过其遍及全球的生产和销售网络,将世界各国的生产和生活日益紧密地结合起来,使国际经济联系达到了空前的高度。然而,自90年代末以来,一股对抗全球化的势力——反全球…  相似文献   

13.
制度经济学的演进与马克思经济学的渊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龚唯平 《经济前沿》2003,26(7):25-27
近年来,新制度经济学在中国经济理 论大舞台上成为了大红大紫的明星。名列新制度经济学大师之一的张五常教授更是凭借天时地利人和,巡回演讲走遍大江南北,刮起了一股不大不小的“张五常旋风”。新制度经济学能够如此迅速占领中国经济学舞台,除了其理论本身因素之外,我想还有下列两大起因:一是国际因素。美国经济学家科斯和诺思于20世纪90年代初先后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新制度经济学成为了国际上最时髦的经济学。这对于普遍浮躁的国内学界来说,赶时髦而推波助澜也就不难理解;二是国内因素。中国正处在一个制度大变迁的时代,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说到底就是在制度上破旧立新,而在这破旧与立新、即新旧制度转换之间又不可避免存在一个所谓“制度缺位”时期,迫切需要制度理论为现实的制度转换服务。因此,生逢其  相似文献   

14.
构建民营企业创新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世纪80年代,特别是90年代以来,中国民营企业作为一种最富有生机,最充满希望的新经济形态,在不断探索、创新中得以迅猛发展,生产经营方式已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管理上从“家族式”、“作坊式”向实施科学管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迈进。特别是一大批企业在完成了资本原始积累之后,通过资本经营,以“强强联合”、“强弱联合”等手段组建成了企业集团,把中国民营企业的发展推进到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可以肯定地说,中国民营企业将是支撑未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坚强基石,也必将是参与国际大竞争的先锋队和主力军。 …  相似文献   

15.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进程的加快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私有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断得到巩固和提高,民营企业作为私营经济的主体,正以其独特的优势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从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中国民营企业创造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个神话,一大批企业迅速发展成为“民企巨人”,促进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并创造了地区经济的繁荣。然而,这些  相似文献   

16.
一、提高认识,统一思想 1、高新技术产业化以及传统工业高级化是结构调整的一项重要工作。要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特别是要实行国际经济一体化,必须优化经济结构。世界发达国家从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在工业化后期到了一定的时候,必须进行结构调整,调整的方向就是高新技术产业化、传统工业高级化。例如欧洲的某个地区,在本世纪70年代以前,还是以钢铁。纺织、机械等传统工业为主的工业区,后来逐步衰退。从70年代起便投入巨资进行结构调整和改造,使该地区现在已成为欧洲的一个高新技术基地。我们国家要与世界经济接轨,就必须走这一…  相似文献   

17.
艾华 《时代经贸》2004,(6):60-63
正如多数人事先所料,经过7小时辩论,美国商务部6月5日就中国市场经济地位问题举行的听证会,最终以美方企业、行业协会、工会代表普遍反对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而告结束。美国10位代表亮出的10张否决票预示着中国在全球最大的单一国家市场——美国的“入市”征途不会一帆风顺。在2004年我国经济外交热点话题中,“非市场经济地位”问题无疑成为了焦点之一。稍加留心就不难发现,几乎所有中国领导人在不同场合,纷纷要求外国政府尽早承认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由于备受关注,甚至有人戏称,“非市场经济地位”问题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外交中的“台湾问题”。在充分肯定“非市场经济地位”问题取得积极进展的同时,我们对此问题的准确理解和合理应对还需冷静思考。  相似文献   

18.
陈德华 《经济纵横》2000,(12):26-27
经济关系是经济学、经济伦理学的一个基本范畴。经济关系的核心是经济利益,要承认个人的经济利益在经济利益关系中的重要位置,具有追求自身利益的利己动机的所谓“经济人”是经济学方法论的基本出发点,它也应成为经济伦理学所面对的一个基本前提。“利己”与“利人”的关系集中表现了市场经济的各种错综复杂关系,经济伦理学的任务是要解决市场经济中的思想道德规范问题。  相似文献   

19.
《经济咨询》2007,(6):35-36
《中国财富》用一组文章介绍了日本从60年代到70年代搞的国民收入倍增计划。1960年,日本池田内阁为了推动日本经济的发展,采纳经济学家下村治的建议,宣布实施“国民收入倍增计划”。这场新经济运动成为日本经济起飞的基础和转折点。1967年日本提前完成翻一番的目标,国民收入增加了一倍。1968年,日本成为西方世界仅次于美国的第2大经济强国。到1973年,国民收入甚至增加了2倍。日本从此诞生和形成了一个强大和稳定的中产阶层。  相似文献   

20.
经过 2 0多年的发展 ,私营经济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地方私营经济由“三分天下有其一”发展到占当地国民生产总值的“半壁江山”。同时 ,私营企业主的队伍也已具有一定规模 ,成为一个迅速崛起并稳定发展的特殊利益群体 ,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他们将分散的资金、技术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进行组合 ,不断地形成新的生产力并推动其发展。由于他们有着独特的经济地位和经济利益要求 ,因而他们迫切地要求广泛参与到社会政治生活中来 ,以表达政治诉求 ,通过自身的活动来影响并推动政治系统决策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