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构成生态农业评价的完整指标体系是对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结构评价、功能评价和效益评价。本文在生态农业评价的原则指导下,设计了由系统结构、系统功能及系统效益指标类构成的指标体系。最后,提出了对生态农业系统评价的程序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刘云 《农村经济》2005,(7):17-19
中国农业的发展尽管处于以经济效益为核心的农业工业化前期,但人均资源短缺和对农业产出的压力已使农业生态问题相当突出。因此,中国必须现在要正视农业的生态合理化问题。生态农业建设的关键是通过评价和设计,选定合适的生态农业模式。通过强有力的立法和行政措施,可以加速我国农业发展的生态合理化过程。  相似文献   

3.
发展无公害农业生产 ,保持农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是新世纪农业生产面临的新课题。福建省国有农场是全省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发展生态农业方面 ,进行了实践、摸索。积累了一些经验。但也面临许多新问题。现将福建省农垦发展生态农业的实践进行总结 ,并对今后发展生态农业进行探讨。发展生态农业的实践和存在问题  福建省国有农场系统从 2 0世纪 90年代就开始建设生态农业的实践 ,率先成立绿色食品办公室 ,开展农产品无公害农业生产 ,向社会宣传绿色食品 ,首批 8个农场的农产品获得绿色食品商标使用权。 90年代末又有一批农场进行生态农…  相似文献   

4.
生态农业规划及效益评价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油农业所带来的严重弊病,迫使人们寻求农业发展的新道路,生态农业应运而生。目前,我国农村已经出现不少生态专业户、生态专业村,并在逐渐扩大,建设生态乡、生态镇。因此,制定生态农业规划既是一个新的课题,又是一项十分迫切的任务。现就生态农业规划的任务、内容和方法提几点粗浅的看法,仅供参考。一、生态农业规划的任务与内容生态农业是按生态学、经济学和系统工程学的原理建立起来的农业生产体系或复合农业生态系统。从内容构成上看,是农、林、牧、副、渔和乡镇企业包括第三产业的综合农业,它符合生物群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生态农业以及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视程度逐渐加深,要求农业从事人员在发展农业的过程中能够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注重农业可持续发展,积极发展生态农业。但是就当前我国生态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不少地区的生态农业发展面临着诸多的问题,如农民的生态意识淡薄,资金和技术投入不足等,严重影响了正常的生态农业发展。因此,新时期如何解决这些生态农业发展问题、实现农业的循环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成为了关键。本文就生态农业的内涵、生态农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和解决对策进行了简要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知识长廊     
生态农业生态农业是指在保护、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前提下,遵循生态学、生态经济学规律,运用系统工程方法和现代科学技术,集约化经营的农业发展模式。生态农业是一个农业生态经济复合系统,将农业生态系统同农业经济系统综合统一起来,以取得最大的生态经济整体效益。它既是农、林、灌木也在它们的栖息地和活动区域内变得枝繁叶茂、生机勃勃。(方成摘)类牧、副、渔各业综合起来的大农业,又是农业、加工、销售综合体,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现代农业。(晓日摘)木耳、黄花的泡发泡发黄花、木耳有决窍,有人把干木耳、干黄花用开水一泡,泡…  相似文献   

7.
生态农业--实现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选择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孙敬水 《农业经济》2002,(10):10-12
发展生态农业,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不仅符合我国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也符合世界农业发展的基本方向。自20世纪60年代末以来,许多国家先后提出了有机农业、生物农业、自然农业、持续农业等概念,并把它作为一种新的农业发展模式付诸实施。由于这些模式都是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以生态、自然资源保护与农业协调发展为主要内容,所以统称为生态农业。生态农业是针对现代农业投资大、能耗高、污染严重、破坏生态环境等弊端,从保护资源和环境的角度提出的。生态农业的基本内涵是:运用生态学、生态经济学原理和系统科学方法,把现代科学…  相似文献   

8.
由东北农业大学经贸学院尚杰教授(博士后,中国生态经济学会理事)主编的全国统编教材——《农业生态经济学》已于 2000年 8月由中国农业出版社正式出版。全书约 30万字,共分 14章,全面论述了农业生态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生态经济的基本理论,良性循环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建立和评价,农田、森林、水域、草原生态经济学系统的结构、功能及管理,以及新型生态农业的建设。该书为我国第一部关于生态经济的全国统编教材。 该书书号为: ISBN7- 109- 06539- 1/S· 4314《农业生态经济学》出版  相似文献   

9.
《江西农业经济》1995,(6):17-18
婺源县建设生态农业的做法与体会婺源县人民政府婺源县从1990年开始进行生态农业建设试点,经过模式探索、规划设计、重点突破、整体推进阶段.取得实实在在的阶段性成果,初步形成了农业生态系统和农村经济系统的良性循环,促进了农业持续、稳定和健康发展。一、生态...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山西省农业生态安全等级,并基于此进行分区评价,以期为提高山西省生态农业安全度提供理论基础。[方法]运用离差最大化法对2007—2016年山西省农业生态安全作出动态评价,并基于GIS空间分析功能划分山西省各地级市农业生态安全等级。[结果]2007—2016年山西省农业生态安全综合指数呈现波折上升的过程,期间出现短暂下降过程,其中生态、经济系统指数值呈上升态势,而社会系统指数值呈下降趋势;吕梁市、太原市和阳泉市等3市由于人口基数大等原因造成其农业生态安全等级为不安全级,大同市、忻州市及临汾市等3市等由于工业污染造成土地质量下降导致其农业生态安全等级为较不安全级,朔州市、长治市及晋城市等3市由于农业污染治理及时导致其农业生态安全等级为较安全级,晋中市和运城市等2市由于农业基础设施完善,故其农业生态安全等级为安全级。[结论]通过构建生态补偿政策及发展绿色农业体系能提高山西省农业生态安全指数。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分析山西省生态农业自身特色,从资源的自身景观价值、资源条件及生态环境3方面选取评价指标,构建了山西省农业生态旅游资源评价模型,并对其进行评价,以期为山西省生态农业旅游发展提供借鉴。[方法]文章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指标权重,采用加权评分法计算农业生态旅游资源综合得分值,通过专家打分法对山西省14个主要生态农业旅游资源进行评价。[结果](1)对于评价体系的准则层而言,资源价值和生态环境权重相同,总权重占比达到90%,是评价山西省农业生态旅游资源主要部分,资源条件权重最低; (2)对于评价体系的项目层而言,资源生态质量权重最大,其次是资源科教价值,再次是文化价值; (3)对于评价体系的因子层而言,资源的奇特性权重最大,其次为资源的生态稳定性,两者权重值相差不大,均是评价山西省农业生态旅游资源的重要因子。[结论]山西省主要生态农业旅游资源分布在Ⅱ~Ⅳ级,且Ⅲ级水平最多,尚有很大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2.
新疆节水生态农业系统的生存与发展会受到来自生态、社会、经济的多种因素干扰,造成农业运行主体偏离正常运行“轨道”,产生各种警情。建立节水生态农业预警系统,目的是通过各种监测系统和调控系统测报警情,使决策者及时发现和排除警情,保证农业运行主体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生态农业是指在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的原则下,总结吸收各种农业生产方式的成功经验,按照生态学、生态经济学原理,应用系统工程方法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农业体系。生态农业利用这些原则和原理,把粮食生产与多种经济作物相结合,并同第二、三产业发展结合起来,对自然资源进行合理配置,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形成生态和经济的良性循环,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发展生态农业是我国保护环境的十大政策之一,成为可持续发展战略和21世纪议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展示了我国生态农业发展的良好前景。  相似文献   

14.
生态农业是我国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重要方向之一。推动生态农业发展,不仅在于提高技术效率、提供政府补贴,更要创新经营模式,形成基于市场的长效发展机制。2015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产业融合"、"商业化运营"等理念,将经营模式创新作为破解农业发展难题的重要切入点,生态农业经营模式创新势在必行。本文分析了"农场-机构"计划、社区支持农业、预售制农业等生态农业主流经营模式的发展历程、基本特征、生态经济效益,提出推进生态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规范生态农业标准和生态农产品认证、强化生态农业经营模式创新的人才支撑等我国生态农业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5.
许志强 《山西农经》2022,(17):156-158
农业可持续性发展已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的主要趋势。发展生态农业不仅有利于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还有利于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和提高农业经济收入。近年来,辽宁省生态农业建设成果显著,但在摸索发展道路的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文章简述了辽宁省生态循环农业的发展现状,分析了生态循环农业存在的不足,并提出相应的改善对策,希望能够促进辽宁省生态农业发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2012~2016年黔东南州山地生态农业发展做出评价,并预测其2018~2027年的发展情况,以期了解黔东南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及未来趋势的变化规律。[方法]以黔东南及贵州《2013~2017年统计年鉴》为数据来源,通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及加权评分法对2012~2016年山地生态农业发展做出评价;并运用灰色模型,借助Matlab工具,对黔东南山地生态农业发展做出预测。[结果]2010~2016年黔东南州山地生态农业的经济、生态、社会效益处于发展上升阶段,协调度良好,但生态效益发展最低,其中2015年经济、社会、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良好,但由于持续保护,2016年出现生态保护过度,经济和综合效益下降现象,因此发展模式有待于向发展经济和社会效益方面倾斜;黔东南州山地生态农业在2018~2027年将会处于发展上升阶段,但其发展缓慢,仍存在一定限制因素。[结论]政府应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转变农业发展思路,可将部分生态农业与旅游相结合,发挥区位特色的同时,提升品牌的知名度。加大力度引导农业园区和重点产业的发展,推进农业农村改革试点的运行,加大新型农人的培育,促进高效、现代、特色生态农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生态农业的由来生态农业与生态经济是在农业与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环境危机的历史背景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人类在工业文明发展中创造了经济高速增长的局面,同时产生了严重的生态危机,从而导致了生态革命,进入由工业文明转向生态文明的新时代。生态经济是生态文明的基础,而生态农业又是生态经济的基础,因此可以说生态农业是生态文明基础的基础。生态农业包括生态种植业、生态林业、生态畜牧业、生态渔业,以及农业的生产—加工—流通—消费的食物链全过程,也就是从田间到餐桌,都要体现生态文明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8.
生态农业是我国农业发展的趋势之一,白银市以自然资源、生态产业规划部署以及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基础,将生态农业建设作为经济转型期农业发展的重点。从白银市生态环境问题入手,对当前白银市生态农业建设现状进行阐述,提出促进白银市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建议,希望对改善白银市生态环境,创新白银市农业产业发展模式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9.
农业劳动力的"精英转移"造成农业非点源污染严重、可持续农业发展受阻、生态系统恶化等系列生态负效应。这主要是因为农业优质劳动力的大量流失加剧了化学农业效应,且阻碍了现代生态农业的发展。克服农业劳动力"精英转移"的生态负效应应采取利益刺激、政策引导、培训提升等"柔性"措施,吸引农业劳动力精英回流,强化生态型农业人才培养,构建生态农业产业化体系,以实现农业劳动力转移与生态农业发展之间的良性互动,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和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王海成 《山西农经》2023,(3):157-159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为提高农村生态环境,提高农民生活品质,要积极发展绿色农业、生态农业和高效农业。面对贵州生态农业发展过程中存在农业生态脆弱、农产品服务体系不完善、品牌优势不明显、农业技术专业性人才匮乏等问题,文章进一步提出了解决措施,以推动贵州生态农业发展,从而提高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能力,实现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