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承担着国家层面的重要生态功能,生态系统脆弱、生态区位重要,推进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文明建设,有利于构建国家生态安全屏障,有利于探索绿色、和谐发展的新道路。为科学指导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文明建设,开展生态文明建设评价十分必要。研究借鉴国内当前生态文明建设评价相关研究成果,结合国家生态功能区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构建了以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资源能源节约利用、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生态文明意识与文化、生态文明体制机制等5个方面为准则层、33项指标层组成的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其近年生态文明建设情况进行了评价。综合评价结果显示,2014年荔波县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文明建设已完成2020的目标值的77.02%,较2013年有明显提升,但在生态文化培育与生态文明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还存在不足。并依据评价结果,分别尝试从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生态文明文化与机制体制建设等方面提出了荔波县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对策与建议,以期为其继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依据与参考。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安全的概念、特点,以浙江省嘉兴市为例,讨论了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安全评价的基本过程和方法,确定包括资源生态环境压力、质量和保护整治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以及不安全标准值和不安全指数的计算方法,提出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安全建设对策。  相似文献   

3.
大小兴安岭生态功能区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SWOT方法进行大小兴安岭生态功能区(以下简称功能区)区域发展现状分析,并提出功能区可持续发展的思路、生态产业发展方向及政策支持意见等.  相似文献   

4.
大小兴安岭生态功能区可持续发展的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尝试运用较为成熟的层次分析法建立大小兴安岭林业生态功能区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从而对林业资源型地区转型重点进行量化,并且以黑龙江大兴安岭地区为研究样本,实证分析生态功能区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的实用价值,根据评价结果论证指标体系的合理性并提出若干建议,旨在为资源型地区进行全方位转型提供必要参考。  相似文献   

5.
作为安徽省经济欠发达的皖西北地区,阜阳市周边及其各县区经济发展很不平衡,但乡村、生态旅游资源十分丰富.采用当今国际上常用的SWOT分析法重点对阜阳市乡村生态旅游进行分析,研究皖西北生态农业旅游的发展因素,并提出开发对策,为皖西北农业旅游的合理开发和健康运作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运用swoT分析法,对山东省鲁南地质工程勘察院近年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些探索与实践进行了分析。通过对近几年经营收入、经营利润、职工年均收入和产业结构的对比,指出国有地勘单位只有不断创新体制机制,合作共赢,增强核心竞争力,才能实现健康、创新及可持续发展。建议:制定科学发展战略,推进体制机制创新;积极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扩大地质服务领域。实施“走出去”战略,打造具有国际化视野的地勘队伍;肩负起社会责任,以品牌赢猕蟋,|  相似文献   

7.
基于SWOT分析都市农业发展模式研究 ———以广州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运用实证分析法,对广州现存都市农业格局进行剖析,并通过SWOT分析法,提出广州都市 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广州都市农业发展战略,明确以后的发展方向。分析表明:广州都市农业发 展已具相当规模,形成了优势特色农产品、休闲观光农业、农业产业化经营体系及都市农业社会化服务体 系的基本格局。对广州都市农业发展环境的SWOT分析,表明广州都市农业应选择通过各种不同发展模式 的应用强化农业产业集聚度、产业化经营的提升和提高农业抵御风险的能力的发展策略。最后提出广州都 市农业发展适宜优势农产品带动型、科技带动型、服务带动型、物流带动型四种都市农业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8.
中国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用地时空格局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掌握中国25个国家级重点生态功能区内生态用地现状及时空演变规律与特征。研究方法:在界定生态用地内涵和范围的基础上,依据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及逐年变更调查数据,以及全国城镇土地利用汇总成果,借助Arc GIS 10.3软件平台,分析中国25个国家级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用地现状及2009—2015年间时空演变特征,并总结生态用地变化原因。研究结果:(1)各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用地结构及差异较大,面积总体稳定;(2)各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用地变化幅度不同,人口较为密集、经济较为发达的中部和东北部地区减少幅度明显高于西部地区;(3)生态用地面积减少的第一大类流向是耕地,一定程度上受现行有关土地政策影响;(4)重点生态功能区内生态用地质量总体改善。研究结论:尽管近年来中国重点生态功能区内生态用地保护卓见成效,但仍需进一步加强监管,采取各种措施进一步保护。  相似文献   

9.
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研究——以浙江省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该文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构建农业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评价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综合水平。采用熵值法、模糊数学方法选取了人口、社会、经济、资源、环境5个方面31个指标进行评价,确定指标权重。采用指数和公式计算各年度的综合指标值,评价浙江省农业可持续性发展的状况。研究结果:浙江省农业可持续发展整体水平持续提高,人口、经济、社会呈可持续发展趋势,资源子系统呈非可持续利用态势,环境子系统呈不稳定态势,人口、经济、社会、资源、环境5个子系统处于非协调发展中。  相似文献   

10.
[目的]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研究首先面临的一个问题是如何对其进行有效评价,农业可持续发展评价一般采用多指标评价法,然而过多的指标给实际操作带来很多困难。文章从可持续发展评价理论创新和方法创新的需求出发,寻求建立一个简便易行的综合性指标——农业可持续发展指数(ASDI),以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评价的有效应和准确性。[方法]该文基于能量投入产出方法,利用Logistic曲线构建了ASDI,并以贵州省印江县为实证研究案例,对其农业生态的可持续性行进行评价分析。[结果]通过研究发现印江县的ASDI具有很大波动性,由于2002~2007年农业投入增加,印江县的ASDI呈现下降趋势,其中2007年因为投入过多而出现了负效应指数。[结论](1)利用一个简单的综合指标来评价农业可持续发展在理论和实践上是可行的;(2)ASDI作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研究,或将为生态安全预警提供了一个可供参考的指标。  相似文献   

11.
12.
生态文化作为以关注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发展为出发点的文化形态,对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宁波滕头村以生态文化为指导,促进了农业可持续发展,并实现了农村经济、生态、社会和谐协调发展.滕头村的发展路径对于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较大的示范价值.  相似文献   

13.
生态文明型的农业可持续发展路径选择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该文系统地梳理了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着农产品数量与质量需求双重提升、农业资源压力越来越大、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等挑战,基于"绿色、循环、低碳"的发展理念,阐述了生态文明型的现代农业主要表现为生产效益型的集约农业、资源节约型的循环农业、环境友好型的生态农业、产品安全型的绿色农业等四个特征,探讨了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构建生态文明型农业新型生产模式的路径选择,指出生态文明型的现代农业建设重点为加强农业资源保护、推进农业资源节约利用、构建循环型农业产业链、实施一批农业可持续发展工程等,并提出加强生态补偿等制度安排,对于探索生态文明型农业可持续发展道路,制定有针对性的推进策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以山东省济南市为研究区,采用生态足迹模型,建立以生态压力、生态承载力、发展潜力为特征指标的指标体系,利用综合加权评分法确定济南市主体功能区规划方案:禁止开发区为4个自然保护区,限制开发区为济阳县、平阴县和商河县这3个农产品主产区及2个重点生态功能区,重点开发区为长清区和章丘市,优化开发区为天桥区、历下区、历城区、市中区和槐荫区。研究表明生态足迹模型是研究市域主体功能区规划的一个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我国休闲农业旅游快速发展,但仍存在生态保护不足、乡土气息破坏以及体验性产品缺乏等各种问题,直接影响到我国休闲农业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文章通过对广东省休闲农业旅游实际状况的调查分析发现,目前广东省休闲农业旅游主要包括政府主导、企业参与经营的BOT模式和农户自发形成的小规模经营模式,目前广东省休闲农业旅游发展存在整体布局和规划不完善、旅游资源整合欠佳以及旅游模式缺乏创新等问题。基于农业可持续发展理念,该文结合广东省休闲农业旅游本土特色,提出了优化产业结构、合理整合旅游资源、加大产品创新力度等对策路径,以期为广东省休闲农业旅游项目发展提供实践与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揭示多空间尺度要素流动背景下,云南省高原特色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近远程耦合关系及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发展态势。方法 文章运用能值分析法,在经济社会效益与生态环境效益分析的基础上,定量测度2000—2020年云南省高原特色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近远程耦合关系及可持续发展能力,并剖析其空间格局演变特征。结果 (1)2000—2020年云南省高原特色农业生态系统的能值代谢总量和环境负载率分别从2.07×1023sej和2.03上升至2.99×1023sej和2.67,系统的经济社会效益稳步提高,而生态环境效益持续下降。(2)近远程要素能值比从0.01增长至0.24,能值交换率在0.03~0.11间呈倒“U”型发展态势,系统由近程耦合主导,并不断向远程耦合转变;远程耦合以能值输出为主,能值交换始终处于亏损状态。(3)可持续发展指数由1.84波动下降至1.36,可持续发展能值指数和改进的健康能值指数分别在0.26~0.89和30.87~104.49间呈倒“U”型发展态势,系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综合健康水平面临衰退的风险。(4)云南省高原特色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形成了以滇中为中心,向外围地区扩散的“中心—腹地—边缘”渐进型环带状空间格局。结论 近20年来,云南省高原特色农业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为过度依赖近程资源环境的粗放型模式,远程耦合结构尚不合理。未来需坚持发展现代化生态农业,重点实施“引进来”的农业发展战略,优化系统远程耦合结构,因地制宜分类推进云南省各州市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本文提出评价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四条判断依据,并构建了评价中部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状况的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等评价了中部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状况,并做出研究结论与启示。  相似文献   

18.
农业碳足迹研究——以浙江省为例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本文运用2008年《中国能源统计年鉴》、《浙江省投入产出表》统计数据和IPCC相关实验数据,采用分层投入产出—生命周期评价法,构建五个层级对农业系统碳足迹进行量化,深度分析农业碳排放的数量和结构特征。研究表明:(1)按照国际惯例IPCC核算的农业碳排放只占总碳足迹的43.55%,隐含在农用能源和农业工业投入品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被忽视或被低估,这将严重影响农业系统减排和低碳农业发展战略的制定;(2)从农业碳足迹结构来看,农业种植、养殖活动本身排放的温室气体所占比重不大;农用能源直接和间接碳排放、工业投入品全生命周期碳排放、农业废弃物最终处置是农业源温室气体最重要的三大类来源;其中以化肥(氮肥)生产、运输、施用过程中引致的碳排放在整个农业系统碳排放中所占比重最大;(3)农业技术和管理措施具有积极的减排增汇效应。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以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和制造业中心的东莞市为样本,基于SWOT模型分析其休闲农业的优势、劣势、机遇及威胁,并利用AHP法确定各因素权重并排序,提出东莞市休闲农业发展战略导向和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背景下东莞市休闲农业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20.
周长霞 《山西农经》2020,(8):62-62,64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着重要地位。近些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农业逐渐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要想真正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就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推动农业生态和农业经济协调发展。以我国农业生态与农业经济为中心,重点分析可持续发展视角下二者协调发展的路径和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