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区域创新聚集是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某类技术或产品研发的创新主体、围绕这类技术或产品研发的上下游机构、各类公共服务及相关专业服务机构高密度聚集,通过技术链、资金流、信息流和知识流的高效联动,形成社会生产和研发综合体和区域网络式创新体系,协同创造知识聚集的价值倍增效应,并不断提升产业整体创新能力。区域创新聚集有别于区域产业集群中的创新群体或基于创新的产业群,而是一种全新的创新形态,其本质在于区域内的创新主体基于共同的创新文化认同和社会资本网络而形成的以创意、创造、创作为特征的组织聚集,外在表现为优质科技创新资源聚集、高层次人才聚集、创新资金聚集、支持创新的文化与制度聚集。  相似文献   

2.
以产业集群促进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产业集群是近年来特别受到关注的经济现象,产业集群为区域创新体系提供了创新网络,产业集群有利于知识扩散、企业合作、创新人才的聚集及区域创新能力的提高等;我国目前许多区域形成了一定数量的产业集群,但存在集群以中小型的非公有企业为主,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不强,产业聚集基地的创新体系不健全,各地创新能力不平衡等问题;文章的最后提出了以产业集群促进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一些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3.
张昕  陈林 《技术经济》2011,30(7):51-54,112
分析了产业聚集所产生的各类知识溢出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以及产业聚集的最佳聚集程度和规模,并以我国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为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多样化的产业环境有助于区域创新,竞争对区域创新存在负面影响,研发多样化对区域创新的影响并不显著;总就业密度提高一倍,则创新水平将提高24%;就业密度与区域创新绩效的关系曲线呈倒U型,且就业密度均为600人/平方公里时区域创新绩效达到最高;区域人口规模与区域创新绩效的关系曲线呈U型,对应拐点大致出现在区域人口总规模为6500万人处。  相似文献   

4.
基于产业集群的区域创新系统的结构及要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区域创新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实现创新,而产业集群的集群创新效应对区域创新系统的创新贡献日渐突出。以区域创新系统内知识、技术等创新成果的产生和扩散为主线,将产业集群作为区域创新系统的主要构成要素,建立了基于产业集群的区域创新系统的结构,包括两大子系统、五个主体系以及两个支撑体系,并进一步分析了各主体要素的功能及特征。  相似文献   

5.
产业集群合作创新优势的演变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集群内的合作创新是在一定制度框架下构成的组织模式中进行的,其开展过程涉及到复杂的知识网络和社会关系网络。集群企业合作创新突破了传统的线性创新模式,通过对集群组织模式的演变研究发现,产业集群的创新优势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内部的专业化分工程度和所处的发展阶段。基于集群的区域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就是要为企业和产业集群的成长创造适宜的技术、制度环境和创新资源要素的社会网络,促进区域产业集群创新机制的形成。  相似文献   

6.
产业集聚的一个最为重要的优势便是其创新的效应,产业集聚实际上也就是一个特殊的区域创新系统。由于产业集聚内的企业和其他机构聚集在某一特定区域内,具有较为丰富的创新条件和环境,各创新行为主体之间的创新活动呈现系统性或网络状,而使得产业集聚和区域创新之间形成特定的耦合关系。产业集聚作为一种区域经济发展的模式,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增进区域创新优势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实施产业集聚战略,培育区域创新优势,对于金华市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借助临港区发展临港产业集群,从供给、需求、产销、成本等方面都存在优势,临港产业发展成产业集群带之后将起到带动腹地经济增长、促进区域经济全面发展的作用。但就盐城市临港产业而言,其产业聚集还停留在低成本的一般性临港产业聚集,参与竞争的基础主要是依靠丰富的资源和廉价的劳动力,还未发展到创新型临港产业集群阶段,还不能形成以创新型人才为主体,以知识或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主要内容,以创新组织网络和商业模式为依托,以有利于创新的制度和文化为环境的产业集群。本文主要针对这些问题,根据盐城地区港区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提出具体的发展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人才是形成区域竞争优势的根本,人才聚集效应有利于促进区域创新主体在相互作用中实现资源互补、知识共享、技术合作,从而推动区域创新网络发展。鉴于此,提出了人才聚集与区域创新网络衡量标准,构建了相关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了二者的结构方程模型,采集我国内地31个省区的相关数据,对模型进行了检验。研究发现:人才聚集对网络规模、网络开放度、网络链接存在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人才聚集是带动网络主体协调发展和提升创新网络发展水平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9.
孙鑫 《经济论坛》2014,(4):95-98,129
借助临港区发展临港产业集群,从供给、需求、产销、成本等方面都存在优势,临港产业发展成产业集群带之后将起到带动腹地经济增长、促进区域经济全面发展的作用.但就盐城市临港产业而言,其产业聚集还停留在低成本的一般性临港产业聚集,参与竞争的基础主要是依靠丰富的资源和廉价的劳动力,还未发展到创新型临港产业集群阶段,还不能形成以创新型人才为主体,以知识或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主要内容,以创新组织网络和商业模式为依托,以有利于创新的制度和文化为环境的产业集群.本文主要针对这些问题,根据盐城地区港区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提出具体的发展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利用产业科学关联度指标清晰界定科学驱动的产业与创新,通过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探究其在整个产业中的网络地位及其作用,并挖掘产业创新生态参与主体的网络关系。研究发现:科学驱动的创新成果处于网络中心位置,更容易被频繁的引用,能够为其他创新成果提供经验输出和知识依赖,成为驱动创新发展的基石,同时科学驱动的创新成果审查周期和技术覆盖广度在数值上显著大于“技术驱动的创新”,表明其能够产生高价值技术的可能性更大;科学驱动的产业是科学驱动的创新大量汇聚的产业,是整个行业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具备取得、协调及配置资源的能力,能够整合内外部信息和知识资源,通过频繁的交流、协作带动其他产业的共同发展,为产业的形成演化奠定基础;在科学驱动的产业中,创新主体之间网络结构紧密,产学研协同融合体系发挥重要作用,企业占据主体地位成为创新的主体和参与科学研究的主体,而大学等公共机构的创新成果传播速度更快,在创新网络中的中心性地位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相似文献   

11.
周天瑜  马勇 《经济师》2008,(10):101-101
当跨国公司(MNCs)成为全球研发活动扩张主体的同时,区域内部研发机构的聚集趋势越来越显著,研发活动逐渐具备产业化特征。研发集群与区域经济发展形成日益紧密的关联。“研发产业”的说法已逐渐被人们认识接受,其高速发展波及全球。  相似文献   

12.
作为推动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融合发展的重要载体,国防科技工业产业集聚发展在推动军民两用知识创造和技术溢出、吸引军民高端要素集聚及聚合区域创新动力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梳理我国国防科技工业产业集聚发展现状和问题的基础上,基于“空间—政策—技术—产业”4个维度分析国防科技工业产业集聚内在机理,提出完善基于系统耦合的国防科技工业产业集聚政策制度体系,构建基于区位优势的军民资源开放共享平台,形成基于完整价值链的国防科技工业产业集聚形态以及构建基于军民协同创新的区域创新网络等国防科技工业产业集聚发展的主要路径,为推动国防科技工业产业集聚发展,建设中国特色先进国防工业体系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3.
产学研合作是随着大学理念的转变和社会的发展,尤其是科学的进步而引发的产业革命不断演进和发展。产学研合作是指,以产业(或企业)、高等学校、研究机构为三大基本主体,与政府、中介机构、金融机构等相关主体,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照一定的机制,进行合作研发,不断进行知识传播生产以实现技术创新、人才培养、社会服务、产业发展、经济进步等功能。  相似文献   

14.
岳圣元 《新经济》2021,(5):45-50
知识专业化分工催生了知识流动和交易需求,创新由个体行为演变为网络行为.在经济转型升级的内生需求下,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创新网络已初步形成,呈现区域集聚的特征.本文通过分析人工智能产业创新网络的知识流动特征和主体间的关系特性,得到结论:跨组织学习和高度开放的知识流动环境是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创新网络形成的初始动力;创新主体将外部...  相似文献   

15.
2015年我国开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关于这种实验主义创新治理能否转化为实际治理效能,其对中国特色创新体系建设的推动效果如何,目前鲜有文献从实证角度进行研究。基于2011—2019年我国内地31个省(市区)面板数据,运用分组分析法考察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效果。研究结果表明:科技体制改革对知识创新体系中高校与研发机构相互提升的促进作用显著;科技体制改革强化了企业技术创新需求对高校、研发机构等知识创新体系创新绩效提升的拉动作用;高校和研发机构等知识创新体系主体供给侧投入增加,未对企业新产品销售收入产生促进作用;高校、研发机构基础研究经费投入的边际产出低于企业。  相似文献   

16.
关于集成创新内涵特点及推进模式的思考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我国目前对集成创新有狭义和广义两种程度不同的理解,狭义的理解是从技术集成创新而言;广义集成创新是指以系统思想方法创造性地将不同创新主体的知识、技术、市场、管理、文化以及制度等要素进行综合集成而实现创新目的的实践过程。集成创新具有创造性、融合性、系统性的特点,能够优化配置创新资源,促进创新主体的有效合作以及创新主体与创新环境的融合,具有集成放大效应。由集成创新的内涵、特点所决定,集成创新是自主创新的基本实现形式。目前最适宜推行的集成创新模式主要有基于企业层面的集成创新、基于企业之间协同价值链的网络集成创新、基于产业层面的技术集成创新、基于创新系统各执行主体有效合作基础上的集成创新、基于产学研相结合的集成创新、基于区域创新体系和国家创新系统宏观层面的集成创新等。  相似文献   

17.
一、企业集群与技术创新概念1.企业集群(Enterprise cluster),也称产业簇群,是指在某一特定领域中,大量产业联系密切的企业以及相关支撑机构的空间上集聚,并形成强劲、持续竞争优势的现象。企业集群具有专业化的特征,是一种介于市场和企业科层组织之间的中间组织形式。企业集群具有空间集聚、灵活专业化生产、合作网络、社会文化、自我增强、内部整合与外部链合等特征。企业集群并不是企业在地理位置上的简单聚集,而是一个经济、社会、文化等多层面的区域复合体。它创造了一个高质量的地区商业环境,群内存在独特的区域文化、知识、信息、社…  相似文献   

18.
基于产学研协同创新驱动理论,以医疗器械产业的龙头企业——河南驼人集团的产学研项目为案例研究对象,探讨了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协同创新驱动模式,基于产品使用终端、企业和科研院所三方主体分析了产学研协同创新驱动的主体,并运用战略-知识-组织模式分析了产学研协同创新主体间的关系,基于创新链、知识链和创新螺旋分析了产学研协同创新驱动过程。该研究成果对产学研协同创新驱动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基于产学研协同创新驱动理论,以医疗器械产业的龙头企业——河南驼人集团的产学研项目为案例研究对象,探讨了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协同创新驱动模式,基于产品使用终端、企业和科研院所三方主体分析了产学研协同创新驱动的主体,并运用战略-知识-组织模式分析了产学研协同创新主体间的关系,基于创新链、知识链和创新螺旋分析了产学研协同创新驱动过程。该研究成果对产学研协同创新驱动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张苏缘  顾江 《财经科学》2023,(2):138-148
临时性产业集群具有与传统产业集群相似的知识传导机制,但是克服了其成长周期长、知识锁定、创新惰性等缺陷,或将赋能城市创新能力提升。基于我国11个国家级城市群的151个地级市面板数据,探究临时性产业集群对城市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发现,临时性产业集群能够显著促进城市创新水平提升;分区域特征来看,相较于东中部地区,临时性产业集群对经济相对落后、产业结构处于低附加值环节的西部及东北地区的城市创新能力的促进作用更强;影响机制的间接验证表明,临时性产业集群创造了促使产品和要素流动的“流空间”,使得主体间进行知识交换,从而提升城市创新水平;进一步空间计量检验结果显示,临时性产业集群具有正外部性,能够提升同一城市群中其他城市的创新水平。为此,应提高临时性产业集群水平,重视产品与要素流动中介作用,引导临时性产业集群提升城市创新水平,并通过其空间溢出效应促进城市群一体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