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0 毫秒
1.
在跨语际词源研究和话语分析视角下对经济学意义的“价值”“价格”两个概念的历时研究发现,由于东西方语言和文化背景下的value和price词源和翻译演变既有交叉重叠,又有区别和联系,各具语境特色,汉语和日语相互借译各自的“价值”和“价格”,近代英华字典对这两个概念的翻译和严复的翻译也深受英和字典的影响。马克思等欧美各学派对“价值”“价格”的命题和论述都包含了计算、断言、推测情态、认知情态、比拟等的言语行为,是言语发话(论述)者所处的民族、社会、历史语境中为实现交际(争鸣)目的使用语言的行为,而言语行为既反映了马克思等欧美各学派对“价值”“价格”概念语义的认知过程,也反映了言语发话(论述)者实现的人际功能。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美学视角出发,结合中国古诗英译案例,探讨中国古诗英译过程中产生的“虚假等值”现象.分析了古诗英译中“虚假等值”现象的表现以及产生根源,认为中国古诗英译绝对的等值是不可能的,古诗翻译只能达到近似等值.探讨以许渊冲提出的“三美原则”来解决“虚假等值”现象:“意美”原则为主,“音美”和“形美”辅助,三者在实际翻译过程中虽不能完全顾及,但只要充分合理运用将有益于译文的传神之美.同时要提升译者翻译审美能力,才能进行品诗、译诗,才能更好地深入原诗所要传递的美境.  相似文献   

3.
隐喻的翻译与概念意义的重新构建密切相关。本文以英汉词典为语料,对移动动词情感隐喻的翻译进行了分析。英汉共有的情感物质化隐喻映射构成了移动动词情感隐喻翻译可译性的基础,而英汉隐喻网络层级的分化及语言类型的差异构成了不可译的动因。了解英汉移动动词情感隐喻翻译的认知限定条件,会提高英汉词典使用者的使用技巧和语言意识。  相似文献   

4.
该文从当前翻译界对翻译主体性和主体间性研究的现状出发,根据认知语言学和体验哲学所提出的“现实—认知—语言”这一基本原理,即在“现实”与“语言”之间存在“认知”这个中间环节,分析了存在“翻译主体间性”的主要原因,以及现实、认知、语言三者之间关系对翻译主体间性研究的启示。在此基础上,笔者对“谁是翻译的主体”,“翻译主体间性的内涵及其体现”阐明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5.
赵轩 《西部大开发》2011,(4):169-169
文章借助教学实践,阐述“现代民族包装”课程的背景、概念、含义、目的、方法和意义,就民族原生态艺术语言在现代设计中应用方法和价值作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6.
卢彩琴 《发展》2009,(6):107-108
[解析]A。此题考查对连词的选择。根据句意“在Brian回来之前,还要一段时间”。故答案选A。before的基本含义是“在……之前”。  相似文献   

7.
中国传统哲学思维注重“天人合一”,而西方民族强调“主客分离”,表现在语言上就是汉语重意合,英语重形合。本文从句子及语篇两个层面举例分析汉英两种语言意合与形合的差异,对两种语言的连接手段进行深入探讨,提出英语教学和英汉互译应当充分认识两种语言在衔接与连贯上的差异,才能使得英语运用更地道流畅,而且能够更深刻领悟汉语的意合特点,进一步指导汉英翻译。  相似文献   

8.
该文从当前翻译界对翻译主体性和主体间性研究的现状出发,根据认知语言学和体验哲学所提出的“现实—认知-语言”。这一基本原理,即在“现实”与“语言”之间存在“认知”这个中间环节,分析了存在“翻译主体间性”的主要原因,以及现实、认知、语言三者之间关系对翻译主体间性研究的启示。在此基础上,笔者对“谁是翻译的主体”,“翻译主体间性的内涵及其体现”,阐明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分析研究,提出英文导游词的创作要求:1、要具有真实性、实用性、知识性、趣味性、连贯性;2、要坚持“迭旨、循规、共喻”的原则;3、使用意释法、套译法、增语法的导游词英译技巧。  相似文献   

10.
古诗文化内涵翻译的句式差异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汉英句法表层结构及形式的差异影响古诗英译过程中句子由表层结构向深层结构还原,同时也影响古诗词关学意义和文化内涵的传递。文章通过汉英句法差异比较来探讨准确把握句式对古诗英译过程中文化内涵传递的意叉。  相似文献   

11.
党员身份认同是指个体对自己作为“党员”这一身份的接受和确证,其认同“党员”身份本身以及与“党员”身份相关的价值观念和角色期望。大学生党员对“党员”身份的认同在知、情、意三个层面上的表现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对党员身份和党的性质的认知度较高,但在情感和行为层面上未形成与认知层面的统一性。要在知情意层面上实现身份认同统一,需要加强大学生党员的身份建构。  相似文献   

12.
李小勇 《魅力中国》2010,(14):221-221
语文,一方面指语言,一方面指文章。语文的教学就是要培养学生根据表达的需要.对语言进行组合的知识和能力。作为教师,关键要在让学生明白“为什么学语文”方面下功夫,学生明白了学习语文的目的、作用和意义,就会产生愿学乐学勤学的态度。《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初中生的阅读能力的要求是:“读一般的现代文,能领会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13.
刘娟 《魅力中国》2014,(7):273-274
“对比分析理论”是应用语言学一个重要的领域,它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行为主义鼎盛时期被提出。对比分析假说在60年代曾占支配地位。美欧许多国家都成立了语言对比研究中心。直到后来认知心理学和转换生成理论出现,对比分析法开始衰落。本文对“对比分析理论”产生的理论背景、主要内容、它的意义和局限性以及语言教学中的作用和意义等方面进行阐述和评价。  相似文献   

14.
许渊冲教授被《中国文化报》誉为“国内外将中文诗词翻译为英法韵文的惟一专家”。许先生不仅是翻译的实践者,而且是翻译的理论家。他在理论和实践中总结出的其诗歌翻译理论宗旨:‘信、达、优’;译诗的“三美”论;翻译方法的“三化”;翻译的目的“三之”,不仅对中诗英译有借鉴意义,而且对英诗中译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人的认知向行为转化,情感是重要的参与因素,而意志是行为的力量。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过程必须遵循受教育者知、情、意、行四环节的辩证统一、和谐发展的规律,才能实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持之以恒,导之以行”。  相似文献   

16.
张蕾 《魅力中国》2011,(14):276-276,263
逻辑学家格赖斯认为在交际过程中人们要遵寺一定的原则才能使交际成功。这个原则被他称为“合作原则”。对该原则的有意违背就会产生会话含义。然而,对会话含义的理解离不开语境。传统语用学往往从静态的语境观出发来对会话含义进行理解和研究。本文试从认知语境观着手对由违背“合作原则“而产生的会话含义进行解释和分析。  相似文献   

17.
语言是文化的镜像反映。“归化”和“异化”这两种翻译原则、翻译策略和翻译方法都注意到了源语和译入语的文化差异,但异化论主张直译原文的语言形式,保留构成语言的文化因子;归化论则主张以地道的译语表达形式和相应的文化因子进行翻译。恰当地使用“异化”和“归化”,无非是为了让读者在阅读中无须付出太多推理努力,就能取得最大的语境效果。翻译实践中文化参照系的选取是语用等效观点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18.
根据索绪尔确立的语言——言语之语言观,对语言“意义”的研究分为对语言系统中语言“意义”的研究及对使用系统中语言“意义”的研究。据此,突破解析语言“意义”离不开说话人和听话人的观点,同时构建讨论模型,不考虑说话人和听话人,我们同样可以解析语言“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世博口号能否再加个符号——基于城乡统筹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主题及宣传口号“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是由英文的“Bettercity,beger life”翻译而来的,“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一翻译相对于“更好的城市.更好的生活”的翻译具有更加顺口、更直白的特点,其主谓结构更加符合中国语言的习惯。  相似文献   

20.
满族民歌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明珠。抢救和挖掘满族民歌,让古老的民歌传播到世界其他角落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历史使命。生态翻译学理论为民歌的外译工作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视角。从生态翻译学的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等“三个维度”转化出发,以译者的第一视角翻译了满族民歌《跑南海》的部分歌词,充分发挥生态翻译学所倡导的“译有所为”“适应性选择”“选择性适应”的理念,并在实践中探讨总结了运用生态翻译学在满族民歌翻译方面的适用性和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