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2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部六省地处祖国内陆腹地,起着承东启西、接南进北的枢纽作用,在全国地域分工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是党中央、国务院继作出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实施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等区域发展战略后,从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出发做出的又一重大决策,是落实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总体战略的重大任务。财政政策历来是各  相似文献   

2.
于正东 《全国商情》2007,(4):5-7,53
在中部崛起的大背景下,要实现以长沙为核心的城市群的率先崛起,应当努力发挥其制造业的比较优势,构建竞争优势,选择若干在中部地区乃至在全国有比较优势的产业,积极培育区域品牌体系,形成金字塔型的区域品牌结构。从而提升制造业的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促进长沙城市群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区域冲突、区域合作与中部崛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区域冲突与区域合作是区域关系的两种重要表现形式.由于受地方利益最大化的驱动,以及在区域利益协调、要素流动及分工合作等领域还缺乏相应的制度基础,中部地区各省问的各种区域利益冲突时常出现,区域合作严重缺失.在"中部崛起"及区域合作日益深化的背景下,中部各省需要化解区域冲突,加强区域合作,实现中部地区的协调发展和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4.
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文献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国内的研究主要包括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内涵及其衡量、中心城市的形成、中心城市的功能及效应、中心城市建设面临的问题与对策等,国外的研究则主要集中在中心城市的形成、产业的集聚和中心城市间的相互关系方面。国外中心城市的研究建立在较为成熟的市场经济基础之上,难于直接运用于处于转型时期的中国,因此,只有充分吸收和借鉴国外理论并认真分析中国的具体情况,提出新的模型,才能更好地解释和指导中国的实践。  相似文献   

5.
国家促进中部崛起战略将主要通过政策调整予以实施,主要应成立中部发展办公室,统筹制订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拓宽中部地区合作通道,加大对中部崛起的政策扶持力度。武汉将成为中部崛起的战略支点,国家应在老工业基地改造、调减财政定额上解基数、财政转移和专项资金补助、重要产业项目布局、金融政策创新和扩大开放等方面加大对武汉的支持力度。  相似文献   

6.
根据国家要促进中部崛起的战略思想,本文就中部崛起的内涵,中部塌陷及其原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对中部必须崛起及其对策进行了全面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中部崛起战略为中部地区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中部地区图书馆应依托其优势,为中部崛起进行人力资源的开发,提供信息服务;这是图书馆服务社会职能的发挥,同时也是赢得自身长远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传统的以企业或项目为管理对象的点源环境治理与环境问题的区域化日益相悖,环保历史与现实理性呼唤新的环境治理模式,与点源环境治理相结合的区域环境治理体制机制亟待建立。区域环境治理是指以自然区域整体为治理对象的环境治理模式,分区治理和合作治理是其基本要求和特点;需要建立环境分区治理机制、区域环境整体治理机制、区域环境合作治理机制和区域环境管理体制,四者是有机联系的统一体:环境问题的特殊性要求按自然区域进行分区治理,每个自然区域必须作为一个自然整体进行治理,不同的自然区域以及自然区域内的各行政区域之间必须相互合作,实现区域合作需要建立有效的区域环境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9.
针对区域职业教育数字资源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技术层面引入云服务以实现教育资源共享,消除信息孤岛和实现资源效益的最大化,并深入探讨区域职业教育数字资源协同共建、开放共享的机制,以期促进优质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度,提升区域职业教育的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10.
中国已经进入了"都市圈化"的重要时代.然而对于"都市圈"的认识,政界、学界和民间都尚未形成一个统一的定义,城市群、都市圈、大城市带、都市密集区等各种概念之间的界定非常模糊,甚至出现相互混用和概念替换的现象.  相似文献   

11.
发展产业集群促进中部崛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西部地区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丰富的自然资源,西部大开发本身会给中部省份带来许多机遇,加快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是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必然要求。发展产业集群促进中部崛起建议实现制度创新,强化“产业群”的集聚力度,推动中部工业化进程,建立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提升县域经济的综合竞争力,进一步加快中部城市群建设。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科学发展观,是发展观的转变,是引领中部崛起的保证、指导。因此.要以人为本发展引领中部崛起;要全面、协调发展引领中部崛起;要可持续发展引领中部崛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