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主要就商业银行在职人才的培训问题,谈了些个人粗浅看法: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后,商业银行之间面临着激烈的竞争,但竞争的核心还是人才。作为转轨中的农业银行要针对职工的现状和跨世纪人才需求,不失时机地实现对在职人员培训,从而达到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要针对在职人员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的总体目标和具体人才状况,确定不同的培训内容,选择不同的培训形式。同时建立职工培训保障机制,走出一条具有农行特色的职工培训之路  相似文献   

2.
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教育具有重要意义。调查发现,贵州省少数民族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充分认同,但对教育方式的认同还存在一些问题。影响贵州省少数民族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原因有社会因素、学校因素和个人因素,必须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才能切实提升贵州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3.
“十一五”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时期。黑龙江省委、省政府和省领导明确指出,农垦要在全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起示范带动作用,要求垦地双方充分认识和结合省情及特点,深入开展“场县共建”,通过合作双赢,实现垦地双方共同发展,走出一条具有龙江特色的加快全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路子。垦地双方围绕土地经营,进一步深入、广泛地开展农机合作是重要的内容和途径之一。因此,认真总结经验,分析存在问题及原因,研究探索新的对策和措施,对开创垦地双方农机合作的新局面,促进全省新农村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思想,紧密结合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深入总结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提出了一系列有关农民问题的新观点、新看法、新主张,构建了既具有中国特色又彰显个人智慧的农民思想.邓小平农民思想对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本文以邓小平农民思想的基本内涵为逻辑起点,在明确农民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主体地位与作用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邓小平农民思想对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启示.  相似文献   

5.
城中村是大城市外来务工人员的重要聚居地,但现有研究对城中村的作用存在学术争议,即城中村究竟是外来人口实现个人发展的跳板,最终助其“走出城中村”,还是外来人口的“贫困陷阱”,最终将其“困在城中村”?为回应这一争议,本文基于广州市番禺区80条城中村1895份外来人口样本的5年追踪数据,构建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了个体性因素和环境性因素对外来务工人员“走出城中村”的影响。研究发现,女性、汉族、进城时间越久、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外来务工人员更有可能“走出城中村”,集体经济收入越高、违法建筑面积占比越低的城中村更有可能帮助外来务工人员“走出城中村”。结果表明,城中村有条件地促进或是束缚外来人口的个人发展,应辩证看待。基于此,建议制定政策措施,最大程度发挥城中村正面作用,推动市民化进程。  相似文献   

6.
多年来,农发行积极探索实践,初步走出了具有农业政策性金融特色的企业文化发展路子,确立了企业文化基本框架,使价值理念深入人心,形象标识统一规范,员工面貌焕然一新,构建和谐成效显著,社会形象全面提升,为改革发展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和文化支撑。当前,农发行全面深入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应站在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7.
我国现阶段的社会主义农业经济,从一定意义上说,就是国家、集体,个人三方面物质利益的统一体。在这个统一体中,任何一个方面的利益受到了损害,就会影响社会主义生产关系,阻碍生产力的发展。毛泽东同志指出:“国家和工厂、合作社的关系,工厂、合作社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这两种关系都要处理好。为此,就不能只顾一头,必须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三个方面”。(《毛泽东选集》第五卷272页)。毛泽东同志这里所说的兼  相似文献   

8.
高层论语     
发展特色农业推进产业化经营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要始终紧紧围绕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这个中心,牢牢把握发展特色优势农业、推进产业化经营这个重点,突出地方特色,发挥资源优势,依靠科技进步,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努力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发达、农民富裕、农  相似文献   

9.
处在世纪之交的重要时期,我们迎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的喜庆日子。50年来,上海郊区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胜利。特别是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指引下,郊区人民抓住机遇,开拓前进,解放思想,大胆实践,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特征、符合上海特点的农村发展新路。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四大确定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将极大地推动我国生产力的发展,加速实现现代化,走出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相似文献   

11.
国营农场兴办职工家庭农场,摆脱了传统的办场模式,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农场的新路子。家庭经营已成为国营农场的基本经营方式,蓬勃发展的经济形势客观上给财务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家庭农场要不要实行经济核算,怎样进行经济  相似文献   

12.
山区的农业要跃上新台阶,只有从实际出发,充分利用山区山多、溪沟多、水源足、雨量适宜等的有利因素,走立体农业、循环农业、生态农业的路,农业才会很快走出低谷。现就山区农业生产的构想和思路提出个人的见解。  相似文献   

13.
正习近平总书记最近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重要指示:"要坚持全面振兴,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实现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乡村振兴事关上海城市发展全局。上海郊区是上海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上海建设卓越的全球城市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重要发展空间,是城市功能延伸拓展的重要腹地。上海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最重要的是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加快走出一条具有时代特征、中国特色、上海特点的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在全  相似文献   

14.
对定权水面、滩涂养殖使用权实行招标投标,择优选择承包养殖单位或个人,改变单纯用行政手段指定承包单位或个人和承包养殖单位或个人之间无序竞争的状况,是定权水面、滩涂养殖使用权和渔业水面管理体制改革的关键措施,它为渔业养殖生产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方向转化带来...  相似文献   

15.
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20年来,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成功地走出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新道路,中华民族从此走向了伟大的复兴。  相似文献   

16.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安定天下的产业。农业发展得如何,对整个国民经济建设,对农民致富达小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万荣县是个农业大县,如何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是我们需要认真研究解决的重大课题。近年来,我们以邓小平同志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从万荣的实际情况出发,进行了大胆尝试和积极的探索,走出一条发展万荣农村经济的新路。  相似文献   

17.
场办工业走出困境之我见○陈耘近几年,由于多种原因,各地场办工业企业均有程度不同的滑坡,许多场办工业开工不足,产品积压,原料短缺,资金周转不灵。这一形势给农场经济和职工个人都带来了许多不利影响。面对这一严峻形势,场办工业如何摆脱困境,走出低谷呢?笔者就...  相似文献   

18.
《齐鲁粮食》2008,(7):29-30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央在新时期提出的重要战略举措。企业是社会的基本单元、基本组织,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和切入点,承担着把社会主义和谐大厦夯实夯牢的重任。中储粮日照库在实践中积极探索,不断深化和谐企业建设,致力促进中储粮事业和谐,初步走出了一条在发展中促进和谐,在和谐中实现发展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19.
江泽民总书记在十四大报告中提出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对以农业经济为主的相对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来说,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同时,也向我们提出了如何抓住机遇,沿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方向,走出有“农”字特色的翻番之路这样一个严峻的课题。笔者以为,这条路就是把农业全而推向市场的大开放之路。应该说,以农业经济为主的地区困难是显而易见的。这里既有资金匮乏的困难,又有人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在总结过去社会主义农业发展的经验教训,讨论农业现代化和农业发展战略问题的基础上,一致认识到要加快我国社会主义农业的发展,必须走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农业发展道路。经过最近几年的讨论和农村的改革实践,现在已经有可能对这一条道路的轮廓,有一个初步的概念。这条道路从经济方面看,大体上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重大战略性问题。即:第一,要通过对农村人民公社制度的改革,建立起适合我国国情的农村生产关系结构和农业企业组织结构。第二,要通过对农村经济结构的改革,建立起适合我国国情的农业生产结构和农村产业结构。第三,通过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