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实社会中,每个人都从事某项工作,一般来说,接受一项工作都是由上级派下来的。工作完成之后,要由上级来检收、来鉴定,也由上级作出表扬或批评。时间长了,便形成了对上负责的“传统”。久而久之,产生了一种对上级负责的思维定势,只注重对上负责,而忽略了或者说也不在乎对下负责。  相似文献   

2.
做最擅长和最喜欢的工作;有意识地为生活中最重要的领域——工作、家庭、健康和朋友——分配时间和精力;在日常行为中奉行自己的核心价值观。忙!很多企业家喜欢把这个字挂在嘴边。如果你看他们平时的样子,确实好像没闲着:  相似文献   

3.
李沛霖 《改革与开放》2014,(1):68-68,51
云南人经常自喻自己是“家乡宝”,借喻喜爱自己家乡,不喜外出工作、生活的人。而与之相对的是喜欢终生游荡、不喜定居的吉普赛人,现在我们可以称呼他们为流动人口。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交通发达程度、生活习俗等多种原因的影响,全国31个省份(此分析不含台湾)中,各省居民对于是否外出工作、生活的选择也所有不同,甚至大有差异。  相似文献   

4.
周国平 《发展》2013,(5):49
人活在世上,不免要承担各种责任,小至对家庭、亲戚、朋友,大至对国家和社会。这些责任多半是应该承担的。此外,还有一项根本的责任,便是对自己的人生负责。每个人在世上都只有活一次的机会,没有任何人能够代替他重新活一次。如果这唯一的人生虚度了,也没有任何人能够真正安慰他。认识到这一点,对自己的  相似文献   

5.
邵毅 《江苏经济》2002,(9):48-49
诚信是伴随着人类社会发展的一种道德化,在现代社会里,它又是维系人们生产生活的财富和资源。社会的剧烈变动会使诚信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产生变化。然而,人类社会只要存在,诚信这一道德化就必然存在。诚信的缺失和建设应当引起我们每一个人的重视。  相似文献   

6.
1996年,在一家大酒店做办公室工作的陈晓萍下岗了。个性坚强的陈晓萍和几个下岗的姐妹商量说,与其被动等待安置,不如自力更生,活出个样子。她们决定:自己组织起来,自己找项目,自己解决再就业问题。再就业的岗位在哪里?她们开始收集各种市场信息,走上街头调查商业机会。陈晓萍发现,许多福州人喜欢北方面食却不擅长制作,街上的包子、馒头店多是郊县农民进城开的夫妻店。由于本小利薄,小作坊的产品质量差、卫生条件不佳。她在报纸上看到一条题为《杭州风行大包麦当劳望而却步》的新闻,立即赶赴杭州。她在几家口味不同的饭店买…  相似文献   

7.
最近有本书《壹百度——十年千倍的29条法则》。《壹百度》中有29条百度公司的管理和文化原则,例如人一定要做自己喜欢并擅长的事,认准了,就去做;不跟风,不  相似文献   

8.
王欣 《走向世界》2011,(29):58-61
喜欢独一无二的设计,喜欢创意无限的灵感,喜欢不走寻常路的标新立异,喜欢专属的私有感觉,喜欢彰显个人的品位,喜欢送出自己的心意……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亲自动手,为自己、为亲友打造生活的"小零件"。  相似文献   

9.
熊怡 《今日重庆》2014,(13):88-89
Connie张是一位美丽知性的轻熟女,她崇尚自然简洁的本色生活.而她身为设计师的丈夫,是一个随性乐天的行动派.两人喜欢木材,喜欢原木家具,常会在工作之余自己动手设计图纸,偶尔帮朋友制作一张工作台,或者储物柜之类的原木小物件.  相似文献   

10.
正Connie张是一位美丽知性的轻熟女,她崇尚自然简洁的本色生活。而她身为设计师的丈夫,是一个随性乐天的行动派。两人喜欢木材,喜欢原木家具,常会在工作之余自己动手设计图纸,偶尔帮朋友制作一张工作台,或者储物柜之类的原木小物件。与朋友分享生活的乐趣,让这对上班族白领小夫妻看到了让梦想照进现实的可能。当越来越多的朋友接受过夫妻俩的原木家具礼物,不禁纳闷:"既然我们都认可你们的手艺,为何不自己开一个店呢?"Connie张和丈夫想了想:是啊,开一间自己的原木家具店,不正是两人向往的本色生活吗。  相似文献   

11.
吴遐 《沪港经济》2009,(9):65-65
在商业竞争中,有没有遇到过让你进退两难的事情? 姚梅晶:我是编辑出身,比较擅长栏目设计,有些人喜欢参考,结果我花了九牛二虎之力设计的栏目,一下子就出现在别人的网站上了。曾经有个广东女生打电话给我说,姚老师,我很喜欢《上海家具网》,能参考您网站的栏目和内容吗?  相似文献   

12.
我想,不应该有人不喜欢博物馆。因为,博物馆是珍藏智慧的地方,估计没有人不希望自己更加智慧。人应该有一定的精神追求,最好有丰富的精神生活,尤其在这个商业文化泛滥的时代。  相似文献   

13.
赵景杰 《魅力中国》2014,(1):248-248
如何通过美术教学来培养人文精神呢?〈br〉 首先要联系学生生活经验,体验生活的乐趣。美术课程是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线索来组织学生美术学习的,生活是艺术的源泉,学生通过观察生活来感受生活。体验来自生活的情感和乐趣。如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生活、自然环境、自然景观等,并用点、线、面、色彩、空间、明暗、质感等绘画要素,进行对比、和谐、节奏、韵律、均衡、黑白、排列、堆积、组合等构成因素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引导学生发现身边的美,把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美感相联系,将自己对生活和自然的感受、体验与艺术家对它们的表达联系起来。尝试用自己喜欢的绘画方式表达出自己的体验和感受,或将自己对生活和美的理解写进美的成长记录里。  相似文献   

14.
2006年的家乐福似乎流年不利,尤其是在中国。最近,家乐福被一件件“质量门”丑闻缠身。不是质量不合格就是假冒名牌,尤其是前几天的“咸鱼干生蛆”事件,简直让大众有呕吐的欲望。然而,家乐福自己好像并不认为是很严重的事情。  相似文献   

15.
小时候常听大人们说,喜欢过年过节的孩子长大了一定是大手大脚的。作为孩子的我就问他们,哪个孩子不喜欢过年过节呢?大人们望着我,将我看透了似的笑而不答,那是一种不言而喻的认定,就像是另有一条秘而不宣的标准,喜欢过年过节只不过是表面现象罢了。我被他们那样子弄得先胆怯起来,再不敢说什么,生怕他们真的来一个判定,连我自己都相信起来。 事实上,直到现在我也说不准自己是个大手大脚还是个俭省节约的人,在花钱方面,我的标准一向是喜欢不喜欢,而不是实用不实用,我日常的生活很简单,吃穿用都可说得上俭省节约,但又经常买…  相似文献   

16.
陈熙琳 《中国西部》2009,(12):42-43
喜欢享受生活的乐趣,喜欢享受艺术级别的美食,这两点,成都人和法国人有着惊人的相似。悠然生活,静享一段闲适与安逸同在的好时光,对生活的钟情和舒适享受,  相似文献   

17.
西文 《西部雅安》2003,(12):28-28
如果有一天你要做的事是登上喜马拉雅山,那你该怎么办?肯定你首先是害怕。我们一般都喜欢自己的周围有安全感和受到保护,例如我的家庭、我的工作、我的朋友等等,总之都希望过一种稳定的生活。  相似文献   

18.
从小,我就是个最怕被人管束的孩子.长大工作后,在国营单位一干二十年,尝够了被人管头管脚的滋味.因此,我最大的心愿便是改变这种状况,干自己喜欢的事,随心所欲地生活.  相似文献   

19.
刘晓凌 《魅力中国》2010,(23):195-195
要学做事,要先学做人。如何使自己成为别人喜欢的人?一个人的人格魅力是举足轻重的,打造自己的气质,可以为我们的人生加分。  相似文献   

20.
当生活里充满了品牌的时候。生活方式也跟着品牌起来。谦虚的人说“我只去三联书店买书”,张扬的人说“我的袜子都在王府饭店一层买”。而名牌喜欢用给人划分层次的方法给自己定位,比如“成功人士”的用品。比如彰显“帝王尊贵”。品牌的制造者也试图通过塑造文化品味去引导人们消费。 但是。消费者并不是品牌的奴隶。他们对心动的品牌忠诚,同时也没有忘记自己的钱袋。 要挣钱、要消费、要生活,蓝领、白领和金领过的是怎样的品牌生活?[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