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可持续发展作为批判工业文明发展模式的新范式和普遍接受的发展观,现已成为全球发展战略研究中的主导思想和世界各国的共同行动纲领,但其理论与实践的巨大差距引人深思。马克思对资本逻辑的批判性分析,为深刻认识当前可持续发展存在的局限性提供了理论依据,为工业文明的战略转型以及人类新文明的构建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2.
循环经济的实施,促进了现代财务理论的深刻变化。从可持续发展角度而言,现代财务理论需要充实新的理论内容,展开新的研究视角,进行新的理论创新。鉴于此,主要阐述了研究环境资本与循环经济下可持续发展财务的意义和可持续发展理念下的传统财务学困境的基本问题,探讨了以环境资本理念推动循环经济下现代财务学的可持续发展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资本逻辑以"增殖"为唯一目的,强制推动社会物质生产和生活,不断地解构与其密切相关的生态逻辑。在物质生产过程中,资本逻辑从时间和空间上造成生态逻辑的断裂,决定了恶劣的生产环境。在社会生活过程中,资本增殖逻辑对市场空间的构建导致了异化的消费生活方式和贫乏的生活环境。此外,经济危机和军事生活造成生态问题的进一步恶化。只有正确理解资本逻辑与生态逻辑之间的辩证关系,以社会主义的力量掌控资本,才能跳出"资本增殖"的发展模式,实现人与自然共同体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杨时革 《当代经济》2016,(30):121-123
马克思的学说尤其是他的唯物史观对中国人民的生命实践有着天然的亲和力与感召力.文章从马克思说起.指出了《资本论》对资本逻辑的深刻洞察,揭示了按经济学理性展开的资本主义,不是—个“right(权利)”的领域而是一个“power(权力)”的领域.中国的改革开放不是“理性”安排出来的运动.而是我们这个民族的生命实践带来的.资本逻辑畅通无阻、高效运行的时代已经过去, “新常态”经济发展模式正是扎根于中国人民感性生命实践的富有远见卓识的伟大战略.  相似文献   

5.
《资本论》就是“论资本”.在政治经济学批判中,马克思以资本为核心进行了有效的理论省察,并向我们展示了资本的本质是“物化”的社会关系.同时,它还作为一股社会力量、一个过程范畴、一种阶级属性和一种价值形式广泛地存在于社会之中.由资本范畴不难看出,资本主义社会就是一个由资本逻辑管控着的社会,“是”与“应该”的矛盾贯穿这一社会始终.由于资本宰制所体现的逻辑落差,资本批判的张力得以凸显,资本拜物教得以“祛魅”,资本世界得以清晰地呈现在我们面前.  相似文献   

6.
世界人口的增长与自然资源的稀缺一直是经济学家研究的主题.但是直到自然环境的恶化威胁到人类生存开始,经济学家才从环境的角度,重新全面的地,慎重思考人类社会进程中的经济学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并发现应该将环境也作为一种资本,即环境资本,纳入经济学研究的范畴."环境资本"这一说法早在上个世纪就已经被使用:英国剑桥大学经济学教授马歇尔曾在其出版的著作中指出环境资本这一概念.其中对资本的定义中利夫教授用湖泊和河流这样的环境资本来类比股票和现金流.如今,环境资本这一概念已被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及环境学者所认可,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指标之一.本文试图通过经济学方法分析环境改善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进入资本主义工业社会后,在科技迅猛发展、物质极大丰富、传媒影响力剧增的时代背景下,资本为获取利润,通过大众传媒重塑消费观和制造消费欲望等方式,操纵人们的消费心理,使消费由前工业社会的一种基于本能的自主行为,逐渐演变为一种基于资本利益之上的被操纵、被控制行为。随着时间的推移,围绕这种行为形成了一种以纯粹的符号消费为主要特征的消费以及生活方式,这种消费以及生活方式被称为消费主义。  相似文献   

8.
资本逻辑与劳动伦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本逻辑就是资本实现价值增殖和不断扩张的逻辑。资本总是不断地通过竞争、流动、扩张,使其在运动中增值。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资本"仍然存在"资本逻辑",这是中国当下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对资本逻辑加以伦理限制,减少其可能带来的消极影响,这是全球化资本时代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出的一个理论和实践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9.
个体理性的效率追求是经济活动的动力,但个体理性往往导致集体非理性。本文从个体理性与集体理性概念的相对性出发,探讨个体、地方政府、国家在经济活动中本位利益的追求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背离。纯粹的市场效率追求会导致“市场失灵,”政府在解决“市场失灵”时如果无法有效约束个体理性的本位利益追求与政绩偏好,在可持续发展问题上就会出现一定程度的“政府失灵”。在“双重失灵”的情况下,集体行动的逻辑必然导致可持续发展陷入困境。要在个体理性的效率追求与集体理性的“共同信念”中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明确政府责任并进行追加性制度投资。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的资本逻辑论包括资本的逻辑起点、资本的逻辑展开和资本的逻辑终点三个部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资本逻辑的必然结果,表现在,第一,资本逻辑的起点阶段: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第二,资本逻辑的展开阶段:资本循环的中断;第三,资本逻辑的终点阶段: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经济矛盾。总之,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内在矛盾的表现,根源是资本主义制度。对资本逻辑论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分析研究,对我们认清资本主义的本质和前途命运,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经济模式有着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西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若干背反与哲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部开发必须建立在社会、经济与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农业可持续发展是整个可持续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然而,西部农业严峻的现实又使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重重困难。本文从西部农业的现状出发,在分析存在主要矛盾与背反的基础上,对西部农业可持续发展从理论与现实结合上进行了对策性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孙东川  金芸 《经济论坛》2003,(22):13-15
目前我国的第三方物流公司多是传统运输、仓储和物资购销企业的转型,它们所能提供的服务也往往局限于过去的业务领域,随着物流的发展,第四方物流应运而生。一、物流外包产生的背景与动因一背景分析如图1所示,物流外包产生的原因在于,随着竞争的日趋激烈,企业开始关注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而企业效率的提高,不仅是企业内部效率的提高,而且关注外部合作。特别是随着技术的发展,电子商务的出现,以及新型组织形式的出现,外包成为利润的来源。1企业加强核心竞争力。目前国内许多企业盲目多元化,一些企业战略学家呼吁要回归企业的核心业务,建立起企…  相似文献   

13.
科学发展的梯度理论是科学发展观的一个新领域。研究这个新领域,有助于对我国改革开放30年经济社会的发展作一全景式观照。坚持科学发展的梯度性,也是改革开放30年我党的一个重要战略。科学发展的梯度理论在于从发展梯度的角度阐述科学发展观,研究科学发展的规律,研究科学发展过程中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身的问题,关注科学发展的中间过程状态,论证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合规律性与必然逻辑,探索科学发展过程的创造性和谐,为科学发展的未来阶段提供理论支持。科学发展的梯度理论把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以“反贫困”为特征的经济社会发展初级阶段、以“重效益”为特征的经济社会发展跨越阶段、以“讲和谐”为特征的经济社会发展逐步完善阶段。  相似文献   

14.
15.
论可持续经济发展的客观依据与深层逻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 21 世纪现代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最深刻的原因, 是现代科技革命的生态化与信息化所引起的现代经济发展, 从而提出了生态时代的现代经济是以生态经济为基础、知识经济为主导的可持续发展经济, 这是 21 世纪现代经济发展的总趋势。  相似文献   

16.
企业可持续发展新论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肖海林  王方华 《当代财经》2004,(7):69-71,75
本文分析了企业可持续发展成为现代企业管理学研究主题的原因。阐述了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具体内涵和时间性、空间性与动态性的三维特征,及其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企业管理范式的特征。  相似文献   

17.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整体水平的可持续发展,这意味着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范式正在经历从还原到整体的深刻变革。整体可持续发展理论也称“广义循环经济理论”,包括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循环经济、社会和谐与文明进步等五个方面的主要内容。其中,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循环经济属于技术层面,意在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的技术模式;社会和谐属于制度层面,意在促进“人与人和谐”社会环境的形成;而文明进步属于精神文化层面,重在促进“人与自身和谐”观念的建立,最终实现经济-社会-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的整体和谐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经历了10个年头.10年风雨兼程,我们终于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迎来了一个崭新的世纪.站在千年起点上回顾历史、展望未来,当我们的目光穿过那每日纷繁复杂、变幻莫测、波澜起伏的市场行为时,仍然可以把握住一些贯穿于历史前行足迹之中的规律.  相似文献   

19.
叶德磊 《生产力研究》1993,(6):68-71,67
人力资本理论是西方的一种关于生产力方面的理论,它认为用于提高人口素质和开发智力的投资也是一种资本,也能够促进生产力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本文论述了这一理论萌芽、发展的思想轨迹,揭示了现代人力资本理论在其早期的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