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家庭农场是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经营主体,是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必须从规范土地流转制度,保护各方的合法权益;对农户进行专项培训,培养职业农民;完善金融服务和政策扶持,破解资金瓶颈;构建新型社会化服务体系,支撑家庭农场发展等方面促进家庭农场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打造现代农业生产主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职业农民培养已经引起中央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积极培育新型农民,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家庭农场"的概念.实现农业现代化、保障农产品安全和城乡统筹发展必须加速培养职业农民,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培养出千千万万的新型职业农民.新型职业农民的概念,有机地将新型农民和职业农民结合起来,适应了我国农村劳动力结构变化和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形势,体现了农民从身份向职业转变、从兼业向专业转变、从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向现代农业生产经营方式转变的新要求,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3.
<正>涉县"两新融合"培育模式概述自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工作启动以来,河北省涉县以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为主体,涉县太行职业培训学校和涉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为两翼,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为多元化实训基地,实施"一主、两翼、多元"战略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根据认定标准对符合条件的培育对象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经常性、制度化的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后按照认定程序对考核合格者颁发《新型职业农民资格证书》,并依据涉县《关于明确家庭农场申报认定注册登记有关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辽宁省农民职业教育基本情况的分析,探讨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的基本途径,对进一步提高农民素质、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提出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基于对213个新疆家庭农场的实地调研结果,从经营状况和政策需求方面对其发展现状进行了描述性统计,总结出家庭农场面临诸如土地流转困难、农场主科技文化及经营素质较低、农场资金来源单一、雇工不稳定和成本较高及扶持政策有待完善等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政策建议:继续加大土地经营权流转,增加土地流转补贴;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和家庭农场主;建立新型雇工制度;尽快完善落实各项扶持政策,尤其是科技与资金扶持,以期加快新疆家庭农场发展。  相似文献   

6.
正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精神,围绕"支持新型职业农民通过弹性学制参加中高等农业职业教育"的要求,进一步推进中高职教育与职业培训衔接培养高素质新型职业农民,改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学历结构,提升新型职业农民队伍的素质能力,淮安生物工程高等职业学校组织人员开展了新型职业农民通过弹性学制参加中高等农业职业教育工作调研。  相似文献   

7.
为深入了解掌握青海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情况,利用问卷调查和走访问谈的方式、咨询相关专家,调查不同地区、不同产业的农民培训现状及他们的培训意愿,从农户、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角度研究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意愿,了解新型农业经营者对职业农民培训的真实想法。  相似文献   

8.
<正>6月6—7日,农业部在山西太原召开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推进会,深入贯彻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分析研究新形势新要求,部署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2012年以来,通过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全国共培育各类新型职业农民400多万人,大多成为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农  相似文献   

9.
<正>近年来,苏州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围绕构建以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现化农业园区和农业龙头企业为主体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在培训方式、保障措施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改革和探索。各级领导和部门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重视程度逐年提高,财政支持村绩加大;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框架初步构建;新型职业农民  相似文献   

10.
构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体系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农民职业化是社会发展需要,也是农民增收致富的良好途径。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不仅解决了"谁来种地"的现实难题,更能解决"怎样种地"的深层次问题。松江区出现的种养结合型家庭农场对实现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土地产出率、保护基本农田、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家庭农场主是新型职业农民的典型代表,是职业农民的中坚  相似文献   

11.
正2015年12月12日,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在北京召开全国农广校校长工作会议,研究部署深入推进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会议集中发布了农民田间学校、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师资库、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规划教材、《掌上农广》移动学习APP、家庭农场生产经营专业等建设方案,并推出了寻找"最美农广人"活动。  相似文献   

12.
2月底召开的陕西省农业工作会议透露,陕西省今年启动实施"职业农民塑造工程",突出种养大户、农机手、家庭农场经营者、青壮年农民等重点培育对象,开展职业农民综合素质培训和系统培育. 据了解,"职业农民塑造工程"将依托农广校体系启动实施,以陕西杨陵、靖边等职业农民示范县为重点,依托现代农业园区建成一批现代农业科技实训基地,发挥远程教育网络优势,支持发展现代农业,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支持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现代农业园区的发展建设.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认定机制、利益联结机制、动力机制和约束机制四方面对我国家庭农场运行机制进行系统分析,得出结论:目前我国家庭农场运行较好,其成果集中表现在促进农民增收、加速农业规模化经营和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三方面。未来加快培育发展家庭农场,须完善家庭农场发展相关的法律制度建设;加大各级财政扶持力度,创新财政资金使用机制;提高农场主综合素质,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优化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4.
论家庭农场:优势、条件与规模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对家庭农场的内涵、特征、规模和经营主体进行了探讨,认为家庭农场的突出特征是以家庭劳动力为主要劳动力,其经营主体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并以农业为业的新型"职业农民";家庭农场有多种类型,其中最为理想的模式是多种经营的综合性农场;家庭农场规模的下限是家庭成员的生计需要,家庭农场规模的上限是现有技术条件下家庭成员所能经营的最大面积;家庭农场的发育需要政府的支持和特定的社会条件。  相似文献   

15.
<正>今年"两会",根据代表和委员们的审议讨论意见,国务院对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作出修改,"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被增加到"促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村改革发展"部分中。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已经连续三年被写入了中央一号文件,各地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也陆续展开。引导传统农民向新型职业农民转变,或许将成为解决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产品有效供给问题的重要手段。职业农民有啥不一样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培育专业大户、家庭农场、  相似文献   

16.
易莉 《农业经济》2014,(2):90-92
新农村建设离不开农民素质的提高,培养新型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客观要求。本文分析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民的基本状况,总结了农民职业教育在培养新型农民方面的政治、经济和社会价值。在此基础上,本文从政府和农民职业学校两个层面探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大力发展农民职业教育的对策,以期为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农民职业教育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正为培养出更多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湖南省通过实施"优化五大要素、做实六个环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模式,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上台阶,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人才支撑。优化五大要素,夯实培育基础。一是精选培育对象。遴选具有一定产业基础的种养大户、家庭农场经营者、农民合作社骨干、返乡创业大学生、返乡农民工和退伍军人等为对象,需具备高中及以上学历(或相当于高中),年龄在18~50周岁之间。目前,全省已培育了17  相似文献   

18.
<正>重庆市永川区"1+1+510"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模式,就是一个农业企业带动一个新型职业农民(家庭农场),种植5万袋食用菌,每个新型职业农民平均获得超过10万元收入。该模式是在政府出台政策引导、农业部门帮扶指导下、由培训机构(农广校)与各类农业经营主体合作共同开展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其实质,就是产教融合、校企联动、精准培育模式。其创新点,就是整合强农惠农财政资  相似文献   

19.
中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现状比较及政策建议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外农业经营主体比较显示,我国在农业经营主体上传统的家庭分散经营户数多,经营耕地面积小,效益低下。发达国家家庭农场数量多,农民合作组织普遍,每个家庭农场经营土地面积大,农业单产高,农民合作组织联合程度高。发达国家对农业实行有条件的补贴,极大地促进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我国在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上,应当确立政府培育的政策,促进新型经营主体成长;实行农业经营准入制,促进职业农民素质提升;实行行业协会联盟制,促进市场话语权扩大。  相似文献   

20.
教育部将组织相关涉农职业院校,按照涉农产业部门提出的新型职业农民的要求,发挥职业教育在培养培训实用型、技能型人才方面的优势,做好新型职业农民的培养培训相关工作,满足国家农业生产对人才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