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小麦精量半精量播种技术,是利用机械匀播,控制并减少播量.将小麦种子按照农艺栽培要求的合理数量,播入土壤中的农机化实用技术,使小麦个体营养良好、发育健壮、穗足、穗大、粒重,以达到高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小麦精播半精播高产栽培,是一套高产、稳产、低耗、生产效益好的栽培技术.在地力和肥水条件较好的基础上,较好的处理了群体与个体矛盾,使麦田群体较小,群体动态比较合理,改善了群体内光照条件;使个体营养好、发育健壮,从而使穗大、稳足、粒重,产量一般可达500公斤/亩以上,最高可达600公斤/亩.  相似文献   

3.
小麦播种的质量和产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播种模式与播种技术。窄行精准匀播技术能够有效解决常规播种模式播种任务量大、产量低等问题,是一种非常好的小麦播种技术。从实际出发,详细分析小麦窄行精准匀播栽培技术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4.
对小麦单粒匀播抗倒伏高产种植技术的关键技术要点、技术指标以及显著提高小麦产量、增强抗倒伏能力的理论依据、创新点和生产推广可行性进行了简要分析.分析表明:小麦单粒匀播抗倒伏高产种植技术具有增产增效显著、降低小麦倒伏风险等技术优势,显示出较好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小麦增产的技术支撑者 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担任"河南省小麦高(产)稳(产)优(质)低(成本)研究推广协作组"组长以来,郭天财带领团队成员通过对河南冬小麦根系发育、穗器官建成、产量与品质生态生理及栽培调控效应进行了深入系统研究,首次确立了河南三大土区冬小麦根系构型特征及高产冬小麦健壮根群的形态生理指标;明确了冬小麦穗器官发育各阶段温光指标及其与粒重和品质形成的关系,确立了冬小麦雌蕊柱头羽毛伸长期为小花退化高峰期,揭示了籽粒灌浆后期"灌浆小高峰"现象;研究提出了以优选品种、壮根调穗、构建高质量群体、促进花后物质运转积累和"多穗型品种宽窄行缩距匀播、前氮后移促穗重;大穗型品种窄行密植匀播、冬稳春早促增穗数"为核心的小麦高产栽培技术体系,并与崔金梅教授共同主编出版了迄今中外第一部小麦穗器官建成学术专著《小麦的穗》.  相似文献   

6.
《农民科技培训》2004,(11):26-27
小麦精播高产栽培是一套高产、稳产、低耗、经济效益高和生态效益好的栽培技术。它是在地力、肥水条件较好的基础上,适当降低基本苗(每亩6万~12万),依靠分蘖成穗为主,并运用综合配套栽培技术.使麦田群体较小,群体动态结构比较合理,改善了群体内光照条件,使个体营养良好,发育健壮,从而使穗足、穗大、粒多、粒重、高产。  相似文献   

7.
一、小麦超高产栽培技术 1.技术概述 该技术是适期早播、精播半精播高产栽培技术与群体质量、精确定量栽培等理论和技术在小麦上的集成应用。依据小麦叶龄模式理论和分蘖成穗规律,用较少的基本苗获得最佳穗数;根据高产小麦需肥特性和产量形成规律,精确定量施肥,提高结实率,主攻大穗,增加花后干物质积累量,提高粒重,  相似文献   

8.
小麦早稀播技术,就是通过在适当早播、适当降低播种量、施足基肥的前提下,减少基本苗。它能优化群体质量,提高个体素质,是一种高光效的栽培技术体系,是小麦达到高产、稳产、高效的有效技术措施,应大力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9.
春小麦是原平市的传统优势产业,有较长的栽培种植历史。20世纪70年代末春小麦种植面积达到1万hm2。近几年来由于片面追求高产,形成了玉米"一粮独大"的局面。2015年农业部提出了"关于"镰刀弯"地区玉米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为原平市调减玉米面积,恢复春小麦等传统优势产业,优化种植结构,提供了机遇。结合近年来立体种植技术推广的应用,新型农机具的普及,一个以小麦为主栽作物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体系,结合间作、套种、复播栽培技术,适应全程机械化作业的规模化立体种植模式,得到了大面积的应用推广,使单位面积的产量和效益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时也充分利用了当地光热资源,进一步促进了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融合,使产量和收益有了质的飞跃。现把我们近几年春小麦高产高效栽培、规模化立体种植技术模式作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0.
蔡博 《农家之友》2011,(6):26-26
(1)调整鸡笼空间每个单笼内按照要求放入鸡只,若鸡只多则采食位置不足,鸡只少则采食位置偏大,造成采食不均匀。(2)均匀喂料每次喂料后20分钟要匀料1次,匀料的目的是将槽  相似文献   

11.
夺取小麦高产 ,管好是关键 ,种好是基础 ,因此适时播种是夺取小麦高产的重要一环。根据各地经验 ,对每亩20万左右基本苗的麦田 ,在越冬前能有3 -4个分蘖和3 -5条以上的次生根 ,就可达到冬前丰产群体的壮苗指标 ,使小麦安全越冬。小麦冬前分蘖多少 ,能否形成壮苗与播期的早晚 ,热量利用多少有密切关系。冬前积温小于43℃ ,小麦难以形成壮苗 ,不利越冬 ,大于750℃时 ,麦田往往徒长造成旺苗 ,也不利越冬。为使小麦从播种到入冬停止生长这段时间能达到500 -600℃的积温 ,就必须适时播种 ,秋季9月中旬至10月上旬 ,气温降到1…  相似文献   

12.
本文作者介绍了既适于采棉机采收 ,又符合新疆棉区生态条件下的“密、矮、早、膜、匀”技术路线的棉花新型种植方式——带状种植方式的演变历史、技术规格、生育特点、产量结构、群体结构及群体内生态因素的空间分布 ,同时提出了带状种植方式的栽培要点。  相似文献   

13.
马铃薯-玉米-白菜间套作高效种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铃薯、玉米和白菜通过合理间作套种,可以充分利用高矮秆作物的立体生长空间,有效提高光能利用率,大大提高种植效益。平均亩效益超过3000元,比常规小麦-玉米连作模式的亩效益提高了2倍多。  相似文献   

14.
《江苏农村经济》2014,(3):42-42
今年,主产区冬小麦苗情长势较好,一类苗比倒增加,群体比较充足;土壤墒情总体较好,底墒表墒较足但冬季气温持续偏高,部分播期偏早、播量偏大的麦田出现旺长趋势;黄淮冬麦区、北部冬麦区和西北麦区降水偏少,不利于小麦返青;小麦条锈病核心越夏区菌源基数大,有偏重发生可能.针对今年小麦长势特点,春季田间管理的技术路线是:抗旱保苗,控旺保稳,促弱转壮,抗寒防冻,因地因苗制宜,加强分类指导,科学运筹肥水,加快转化升级,促苗早发稳长,构建合理群体,防控病虫草害  相似文献   

15.
正今年,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曹甸镇顾家村种植的扬麦23,尽管比其他品种迟播40天,夏收实收亩产却达到530公斤,比全省小麦平均亩产高130公斤。迟播40天的小麦,为何能确保小麦高产?农业农村部长江中下游小麦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研究员高德荣说,以"两端快速发育"策略为核心的聚合育种技术体系,先后育成优质中筋小麦扬麦16和强筋小麦扬麦23,实现了迟播背景下优质小麦的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16.
<正>投饵是高效养鱼全过程中最重要的关键环节。投饵只有坚持"匀、足、好"、"四定"、"四看"投饵法,才能降低饵料系数,促进鱼类快速生长,提高经济效益。1掌握"匀、足、好"投饵基本原则"匀"是根据不同养殖对象、不同生长阶段鱼类摄食营养需要,每天均匀地投喂,正常情况下,前后两次的投饵量,应相差不大,不能忽多忽少,以免鱼类时饱时饥,影响消化、吸收和生长。投饵均匀,不但能提高饵料利用率,降低饵  相似文献   

17.
立体开发增效益我种植大棚“黄羊角”辣椒多年,但效益并不很高。经过多年的实践我发现,在大棚内空间尚未得到充分利用,进行立体高效开发种植潜力很大。于是,我在“清明”至“谷雨”期间,在棚内南侧间作上8株佛手瓜,株距6米。秋后,佛手瓜采摘后,赶在“大雪”以前...  相似文献   

18.
枣粮间作优化模式的经济效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枣粮间作是平原农区一种典型的、历史悠久的人工栽培群落,它既是一种典型的生态型立体农业,也是平原绿化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枣树与农作物在水平和垂直空间以及时序上的合理搭配,使土地、太阳能、气象因子和人力等方面的资源得以充分合理的利用;立体种植,多层次经营,从而实现最佳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为了探讨合理的枣粮间作模式,我们在天津市静海县大郝庄乡对不同间作类型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  相似文献   

19.
玉米作为广元市三大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在全市粮食生产和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可以说,玉米生产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全市粮食生产的形势,这是因为: 第一,播种面积广。全市玉米常年播面都在100万亩到110万亩之间,仅次于小麦播面居第二位,占全市耕地面积的37%,占全年粮食播面的25%,占大春粮食播面的40%。玉米播种的这种大面积在北部地区尤为明显。北部102个乡(镇)  相似文献   

20.
"科技壮苗"专项行动是由农业农村部统一部署,针对2021年罕见秋汛造成冬小麦晚播面积大、苗情类型多、弱苗比例高等问题,着眼发挥农业科技保障作用,推动晚播小麦"促弱转壮"开展的专项活动.为了做好冬小麦促弱转壮工作,给小麦高产稳产提供坚实科技支撑,山东省农广校结合"科技壮苗"专项行动,在菏泽市单县举办了冬小麦科技壮苗专项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