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正师资队伍是开展农民教育培训的第一资源,是提高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质量的根本保证。建设一支高素质教师队伍是扎实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关键。一、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建立高素质职业农民培训师资库2015年底,辽宁省农广校开展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师资库应用系统录入工作,制定了辽宁省师资库建设方案,省、市、县农广校做好培训师资的录入、动态管理  相似文献   

2.
正湖北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依托湖北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师资基地"武汉市东西湖区农广校",开展全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师资培训已经3年,培训教师599人,促进了"参与式、互动型、情景模拟化"教学模式的全覆盖,培训质量明显提高。2016年度全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师资培训,在总结以往两年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确立新  相似文献   

3.
<正>高质量的师资队伍是提高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质量的根本保证。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农广校开发的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师资库信息管理平台于2015年底开放,系统包含师资申报系统和师资库信息管理系统两部分,由中央、省、地、县农业部门共同建设、使用、管理和维护。黑龙江农垦农广校全面负责垦区农广校师资库建设。经过大量的统计汇总录入及后期的完善,截至2017年3月1日,黑龙江农垦共上传师资1490  相似文献   

4.
<正>为满足新型职业农民多层次、多形式、广覆盖、经常性、制度化教育培训需求,浙江省杭州市农广校一直以来都实行"农学结合、产学结合"弹性学制,采取"送教下乡、服务到门"的教育模式,以"需求为先、择优入库"为原则不断充实专兼职教师队伍。根据"十二五"全国农广校重点推动五大工程要求,杭州市农广校对师资队伍建设作出以下规划:一、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建立高素质职业农民培训师资库  相似文献   

5.
正建设宗旨:适应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新要求,推行以需求为导向、以田间为课堂的农民教育培训模式,把农民田间学校建成农广校体系在乡村的办学场所,方便农民就地就近参加培训学习,深入推进农民教育培训与农业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目标任务:根据产业发展和农民素质提高需求,以农民合作社等为依托,"十三五"期间在全国建立不少于20万所农民田间学校,基本实现当地主导产业全覆盖,构建农民田间学校基层教学工作格局。  相似文献   

6.
<正>为加强田间学校师资队伍能力建设,5月17—26日,广西农业厅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在北京农广大厦举办2期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师资培训班。广西各市农业局(农委)科教科(站)、农广校(农民培训中心)主要负责人,各项目县(市、区)农广校(农民培训中心)教师(项目负责人)以及广西农业厅属各院校、广  相似文献   

7.
<正>继续强化新型职业农民培养体系建设。以2013年农业部7号文件精神为指导,以市农委、市教委等多部门联合下发加强农广校建设的文件为契机,完善区县农广校建制,三级办学体系基本构建完成,使其成为机构完整、机制健全的新型职业农民培养体系。完成师资库建设,建立农民教育培训讲师团。以学院师资为依托,以农业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农业龙头企业带头人、高级农村实用人才、优秀农技员等为补充,聘任一批教授为农广校兼职教师,同时将农广校体系内的专  相似文献   

8.
<正>2016年11月11日,全国农民田间学校建设研讨会在河南郑州召开,会议实地考察了中牟县春峰果蔬专业合作社等农民田间学校,总结交流了各地农广校推动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立农民田间学校的模式和经验,就进一步推进全国农民田间学校建设及运行机制进行了研讨。会议提出,农民培训的对象,需求和转化应用主要在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推动在合作社广泛建立农民田间学校,通过"一社一校"实现对社员和产业的全覆盖,是构建新型职业农民  相似文献   

9.
正由农业部科技教育司和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组织的首批共四期农业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师资示范培训班,7月28日至8月14日在北京农广大厦举办。来自全国15个省(市、区)近300名农广校体系专职教师参加了培训。今年起,农业部将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师资培训计划,面向农广校基层骨干师资开展系统性、针对性的示范培训,全面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和能力水平,培养一批懂业务、懂教学、懂  相似文献   

10.
正近年来,河北省农广校充分发挥体系优势,勇挑重担,加强调研,全力指导和推动全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及培训相关工作任务,肩负起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主力军重担。为全面提高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质量,深入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省农广校在关键点上谋创新、求突破,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师资库建设和师资库信息管理平台使用、管理和维护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具体做法如下:一、领导重视培训先行  相似文献   

11.
正百年树人,教师为本。师资队伍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了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的质量。农广校体系师资队伍存在师资队伍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社会地位不高、待遇偏低等问题,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教学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必须深化对师资队伍建设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切实做好师资队伍的建设工作。确立师资队伍建设的中短期目标短期目标为迅速提升优秀专职教师教学能力,遴选一批核心专职教师重点培养。中期目标为打造一支数量合  相似文献   

12.
正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素质较高、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农民教育培训师资队伍,是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的基础工作,也是农广校体系职责所在、优势所在。近年来,湖北省农广校建成了"湖北省农民教育培训师资库"系统,探索构建教师分级动态管理新机制。目前师资库已纳入各级培训师资人数总计3000人,涵盖  相似文献   

13.
<正>按照《湖北省茶叶全产业链式阳光工程培训试点方案》,湖北省宜都市农广校围绕宜都市茶叶产业,从产前、产中、产后通过产业链式培训,以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为方向,造就了一批知政策、守法律、有诚信、懂科技、会经营、善管理、进得来、留得住的高素质新型职业农民,助力产业发展,为全面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一、明确目标规划得力宜都市政府历来重视新型职业农民的培养,在农业部门领导下,宜都市农广校在茶叶全产业链式培训试点中,  相似文献   

14.
正华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发挥学科和师资优势,与地方政府、专业合作社联合培养职业农民,形成:"学院+地方组织部门"的农村基层干部培训模式;"学院+广东省培训基地"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模式;以农林经济管理学科为依托,逐步打造出产业扶贫与乡村振兴、职业农民、农村电商、人力资源管理、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产品品牌建设与营销等培训专题品牌。2016年以来,学院先后为广东清远、韶关、河源、阳江、广州;贵州毕节、黔南州等地市开展精准扶贫、新型职业农民、农村基层干部、农业企业涉外  相似文献   

15.
正2015年12月12日,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在北京召开全国农广校校长工作会议,研究部署深入推进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会议集中发布了农民田间学校、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师资库、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规划教材、《掌上农广》移动学习APP、家庭农场生产经营专业等建设方案,并推出了寻找"最美农广人"活动。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乡村振兴背景下,阐述农民—职业农民—新型农民—新型职业农民内涵,探讨新型职业农民身份、地位和作用,并将其分为5种,剖析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教育面临的6个难题。据此,提出8项法治保障建议:各级政府要制定有效可行的培育规章制度、制定统编通用公用教材与各地专业的实用教材制度体系、鼓励完善培育职业农民的师徒新路径制度、建立与完善师资队伍库建设管理制度、完善网络媒体教育培训培育制度体系、建立完善培训培育与农事基地融合发展的制度、实施题库考核认定制度和强化新型职业农民的财政扶持与监管力度。  相似文献   

17.
<正>近年来,江苏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海门市分校在实践的基础上积极探索研究,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各种要素进行优化,探索建立了组织体系网络化、教学资源乡土化、师资队伍多元化、培训场所基地化、培训对象专业化、质量评价绩效化的"六化"培训新模式,取得了良好的培训成效,有力地推进了该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进程,同时为周边地区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提供了可借鉴的模式。  相似文献   

18.
正近年来,江苏省苏州市以产业有人才、养老有保障、农民有技能、服务有组织、经营有效益为目标,以制度设计、政策扶持、多元培育、认定管理为抓手,以培养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新型职业农民为核心,积极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近三年,共培育新型职业农民27606人次,认定新型职业农民2449名。主要做法是:  相似文献   

19.
<正>河北省石家庄市藁城区农广校在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项目中,以争先创优为目标,以创新为动力,积极探索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新模式,取得了初步成效,受到了当地农民的赞誉和地方政府的认可。培养模式四项创新创新培训内容。以符合农民需求和生产需要为原则,在征求往期职业农民创业培训学  相似文献   

20.
一近年来,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得到了全社会的高度重。职业农民,居住分散,面广量大,集中培训难,全面培更难;职业农民,是务农农民,难以离家脱岗,需要半农读、送教下乡开展培训;职业农民,专业、层次、岗位需求样,师资、培训场地、实验实习实训基地都存在很大的困和问题。职业农民培养,任务繁重、工作艰巨,既需要各积极努力,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也需要中央层面着眼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