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春蔚 《中国市场》2008,(16):26-27
<正>借道山东龙脊岛建设公司,黄光裕最终获得三联商社的控股权,而在此过程中,却有着耐人寻味的"斗争"。为了这10.67%的控股权,国美电器最终以每股19.9元的价格支付5.373亿元的天价。在一场通过代理人进行的、对三联商社控股权的争夺战后,国美扩大了对苏宁的规模优势,巩固了自己在家电零售业的垄断地位。之所以称天价,是因为拍卖价最终比其二级市场价的9.68元两倍还多。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中国的家电零售连锁业发展迅猛,竞争十分激烈.仅在2006年,家电连锁销售领域的资本并购与扩张整合就令人惊叹,先是百思买出资1.8亿美元,收购五星电器75%的股份,以高姿态入主中国家电市场,时隔几个月之后,中国家电连锁领域的巨无霸"国美+永乐+大中"横空出世.目前,百思买还没有在中国对另外几家家电零售企业形成太大的竞争压力,业界普遍认为家电连锁领域将会呈现国美、苏宁"双寡"的竞争格局.下面详细的分析两大家电连锁集团.  相似文献   

3.
三巨头争夺武汉中商家电,折射出家电连锁业整合趋势在武汉国美公司一幅巨幅武汉地图面前,国美电器有限公司华中大区总经理赵飞做出了一个两手合围的动作。在南京新街口以“三明冶战法”闻名的赵飞,宣称将以“锁喉战术”钳制武汉家电“老大”——武汉工贸家电。  相似文献   

4.
于闯 《中国拍卖》2008,(9):8-12
2008年7月29日,三联商社部分股权被国美电器关联方北京战圣投资有限公司以每股5.94元的价格竞得,历经五次拍卖的三联商社(600898)2276万股股权终于有了归宿。三联集团将手中的部分三联商社股权一次次的拍卖,却又一次次的流拍,流拍背后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呢?在三联商社一次又一次的拍卖中,总会直接或间接的看到国美的身影,收购三联商社一直是国美的战略之一,早在08年2月,国美便从山东龙脊岛建设有限公司手中收购了三联商社价值5亿多元的2700万股股权,成为控股股东,在经过五次具有戏剧性的股权拍卖后,国美终如愿将三联商社上拍股权成功收购,占三联商社总股本的19.7%,稳居三联商社第一大股东地位。  相似文献   

5.
李伟 《中国拍卖》2008,(4):47-48
日前,三联商社2700万法人股拍卖,由每股2.48元起拍,最后以19.9元的高价成交。这一价格比三联商社最新市价9.68元高出105.6%,国美借山东龙脊岛公司实现对三联商社的控股,成为业界的一桩大新闻。而5.373亿元的总成交价,不仅成为山东拍卖史上司法拍卖单笔最高成交额,也刷新了上市公司法人股拍卖上涨比率新高的纪录。一场拍卖会的成功,绝不仅仅是靠拍卖师站在台上的那一会功夫,事前功课做得是否扎实,起着更加举足轻重的作用。"拍卖到了精耕细作的时候了。"主持这场拍卖会的山东齐鲁瑞丰拍卖有限公司董事长李伟在拍卖会后认真总结。  相似文献   

6.
电商价格战持续发酵:京东再次挑起战火,苏宁易购发债80亿元应战,腾讯易讯也加入战端,国美5折甩卖"国美商都"输血电商!今年以来,国美与苏宁两家大型家电连锁卖场企业都不那么好过,伴随着实体连锁卖场的走低,日益壮大的电商平台成为了两大家电巨头的必争之地,伴随着竞争加剧,电商平台最近大动作连连。从8月13日开始,京东打着"物价回到4年前"的口号,开始了新一轮的家电促销期,直指苏宁国美心脏。苏宁易购作出了促销价格比京东更低的承诺,国美也宣称全线产品价格比京东低5%。猜测已久的家电电商价格战一眨眼就打了起来。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家电连锁行业,国美、苏宁、大中、永乐等家电大鳄之争。可以用“惨烈”来形容。国美、苏宁等势如潮水般的门店手门长,使得很多地方中小家电卖场门可罗雀,惨淡经营。同时,这种局势也令尚未涉足的国外家电零售巨头心存顾虑。不敢贸然卷入这场集团大战。  相似文献   

8.
《商界》2008,(4):I0002
一时闹得沸沸扬扬的国美电器收购三联商社一事终于尘埃落定。三联商社公告详细权益变动报告书,信息披露义务人、公司第一大股东山东龙脊岛建设有限公司及实际控股股东国美电器有限公司彻底浮出水面。黄光裕通过控制国美电器成为三联商社的实际控制人。  相似文献   

9.
7月29日上午,三联商社的第五轮拍卖会上,三联集团持有的三联商社2276万股权最终被北京战圣投资有限公司以5.94元/股竞得。至此,国美电器持有10.68%的三联商社股份,位居第一大股东,而北京战圣持有9.02%的股权,将成为第二大股东。  相似文献   

10.
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中国家电连锁以迅猛的势头快速扩张,实力不断壮大,尤以苏宁、国美两大家电连锁巨头,占据了整个家电行业的半壁江山。但高速发展的背后,存在着众多的隐患。从本土家电连锁的品牌发展状况来看,提升企业内部管理、市场操作规范话、改善与供应商关系、避免同行业内的恶性竞争等是促进家电连锁稳步发展,与国际化市场接轨的至关重要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1.
山东有家企业被称为"服务帝国",这就是年销售额超过30亿人民币的"中国家电第一店"--三联商社.作为中国最早涉足连锁经营的企业之一,三联商社尝尽了连锁经营带来的甜头.如今,曾为三联商社连锁经营发展立下汗马功劳的原三联商社副总经理于新初,受邀加盟深圳连锁药店四强之一的万泽医药出任全权总经理.  相似文献   

12.
《连锁与特许》2008,(9):54-54
三联商社2276.56万股股权7月29日第五次走上拍卖台,该宗股权最终以每股5.94元成交,买受人为北京战圣投资有限公司。考虑到北京战圣是国美此前收购北京大中电器时的“前台密友”,业内普遍认为,如果北京战圣如期缴纳该宗股权款项并实施股权过户,国美则成为三联商社无可争议的控制者。  相似文献   

13.
尽管以苏宁和国美为代表的家电连锁王国已经在国内跑马圈地,取得了强势的地位和足够的市场影响力,但是郭台铭进军3C渠道并不是没有机会,相反如果战略和策略得当,他还是有机会在国内家电连锁市场与国美、苏宁等巨头平分天下。  相似文献   

14.
随着网络购物的日渐普及和销售渠道争夺的进一步加剧,互联网地盘正渐渐成为家电巨头又一个虎视耽耽的拼杀战场。 家电零售巨头开辟第二战场最近两年,以国美、苏宁为代表的家电连锁企业疯狂扩张,渠道争夺战进一步自热化。与此同时,家电连锁巨头纷纷试水网上销售,网络开始成为国美、苏宁等的另一个战场。  相似文献   

15.
国美、苏宁等家电连锁企业凭借拥有广泛的销售渠道网络,能够如同银行吸收存款一样,通过"账期"占用供应商资金,将获得的周期性无成本短期融资投入到企业的经营过程。这种"类金融"的企业性质使国美、苏宁在外部融资面临较大困难时,借此缓解资金瓶颈的约束,实现规模扩张及多元化发展。本文以国美和苏宁为例说明当前我国"类金融"企业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实现"类金融"企业良性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北京商业》2004,(4):32-33
国美在京的第18家门店,开到了与海龙、鼎好近在咫尺的中芯大厦。家电连锁巨头国美开进电子卖场领地,被认为是中关村数码市场格局将要改变的信号。  相似文献   

17.
白铁龙 《现代商业》2014,(15):26-27
我国家电连锁零售企业作为零售领域市场化程度最高的行业,其核心竞争力是一个非常复杂而又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以国美的竞争力发展现状为例,分析了我国家电连锁企业在未来的持续健康发展提升核心竞争力的一些措施,希望可以对国内家电连锁产业的未来发展之路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18.
国美电器:服务铸就硬品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美电器凭借创新精神和“服务当先”理念,2003年以177.9亿元名列中国连锁经营第三、家电连锁第一名。2003年国美电器网络销售额突破5000万元。·低价竞争已成为家电零售市场主流。运用IT技术简化流程、提高效率正成为零售市场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近日,有关国内首富、国美电器董事局主席黄光裕被警方拘查的消息甚嚣尘上,激起千层浪。事因除了涉嫌“ST金泰、三联商社股价操纵”,更引来违规进行资本运作、房地产投资、行贿官员等诸多猜疑。这一事件所形成的“骨牌效应”似乎正四处传导,令国美这个家电渠道“巨无霸”陷入尴尬之境。  相似文献   

20.
<正> 2006年收购永乐,2007年收购大中,国美的一系列资本运作让家电卖场的行业趋势越来越清晰,那就是"强者恒强"。苏宁更是不甘寂寞,尽管未能如愿收购大中,但凭借超过国美两倍以上的开新店速度让国美瞠目。由此,家电卖场进入双寡头竞争的时代。"强者恒强"的态势在零售领域只有家电卖场才做得到的。难怪苏宁电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