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丽娜 《经济论坛》2006,(11):73-74
一、企业所有权安排的理论基础企业所有权安排是指企业所有权在不同产权主体之间的分配。在现代企业理论中,所有权的意义就在于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从谁拥有企业所有权的角度看,企业所有权安排的理论基础有如下三种不同的理论。1.资本雇佣劳动。有些学者认为由物质资本所有者拥有企业所有权是最有效率的,由此形成“资本雇佣劳动”的企业治理模式。按照这种理论,企业是股东的,其目标是追求股东利益最大化。2.劳动雇佣资本。随着专业性人力资源的稀缺性增大,有学者认为,由劳动者拥有企业所有权是有效率的,由此形成“劳动雇佣资本”的企业…  相似文献   

2.
企业生命周期不同阶段人力资本分享企业剩余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企业中的各种人力资本都有权参与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的分享,依据是他们各自在企业生命周期过程中的重要性和稀缺性。企业生命周期不同阶段剩余权配置的重点应该和该阶段核心人力资本的作用相匹配,不同类型人力资本分享的企业剩余权应该不同,同一人力资本在不同阶段分享的企业剩余权也应该不同。  相似文献   

3.
张斌  兰玉杰 《技术经济》2006,25(12):20-23,48
企业家人力资本与企业产权安排的不同模式和相机治理直接影响企业家人力资本的受激励水平、程度和企业治理效率。本文在对国内学术界有关企业家人力资本与企业产权安排的实证方面进行综述的基础上,提出对相关问题的思考。  相似文献   

4.
会计合约安排与会计信息失真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现代企业是一组合约关系的联结,会计是企业合约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在本质上是企业合约履行程度与履行效果的度量.现代企业合约安排规定经营者享有企业剩余索取权,而会计合约安排规定经营者享有剩余会计规则制定权与会计规则执行权,这种经营者既分享企业剩余又控制剩余计量的制度安排,构成了会计信息失真的制度逻辑.要根本扭转会计信息失真的顽疾,必须对现行剩余会计规则制定权与会计规则执行权合约安排进行重构.  相似文献   

5.
陈修远  肖卫平 《当代经济》2009,(21):148-149
企业不存在不完全合同理论指出的那种虚无的即实际无所有的所有权,也不可能存在基于这种"企业所有权"解释的治理结构.真正的企业所有权其实是指人们传统认识到的企业出资者所有权,它的内涵是指对企业物质资本和产品的所有权.这个企业所有权是出资者用它自己投入企业的资本承担经营风险而形成的,所以它归属出资者.由此还可得出,真正的企业最一般的结构就是资本雇佣劳动结构,现代企业的结构演化也必须立足于这一基础来解释.  相似文献   

6.
高光锐 《经济师》2001,(5):110-111
现代产权理论认为 ,所有权就是在合同对决策权没有规定的时间和地方实施剩余控制权的权利 ,和在合同履行之后取得剩余收益的权利。这样定义的所有权概念 ,更能够展示它的丰富内涵 ,更容易分析它的协调和激励作用 ,也更便利于将它融入主流经济学框架。因此 ,它与其他观点有着广泛的一致性和包容性。由于在过去很长的时间里 ,我们的产权文献常常只引述所有权的法律定义而不提它的经济学涵义 ,或者 ,只注重它的剩余索取权方面 ,而不提它的剩余控制权方面 ,同时 ,对严重存在着的产权残缺 ,即对一种物品、资产或资源的控制权与收益相分离的现象熟…  相似文献   

7.
对企业剩余权问题的研究是打开公司治理理论大门的"钥匙"。然而通过梳理企业剩余权内涵的演变过程发现,经济学家们在应用企业剩余权概念分析问题时存在重大"混乱",问题的根源在于没有真正理解企业剩余权及其所包含的内容。要正确理解企业与企业合约剩余有关的剩余权,必须对补偿性成本与"可更改"有充分的认识与理解。  相似文献   

8.
我国国有企业所有权安排经历了一个由国家独享到国家、经营者和生产者分享的过程。虽然中间有一些反复,但始终是向分享方向发展。国有企业所有权分享安排分别是以剩余索取权安排形式和归属性控制权安排形式进行。国有企业所有权分享安排调动了经营者和生产者的积极性,提高了企业效率。但还存在较大差距:分享安排进展缓慢,忽视人力资本产权,等等。  相似文献   

9.
与全国相比,吉林省国有企业所有权分享安排明显滞后,主要表现在:分享安排时间滞后、分享安排形式滞后和分享安排方式滞后。因此,吉林省国有企业所有权分享安排必须创新。  相似文献   

10.
我国国有企业所有权安排经历了一个由国家独享到国家、经营者和生产者分享的过程。虽然中间有一些反复,但始终是向分享方向发展。国有企业所有权分享安排分别是以剩余索取权安排形式和归属性控制权安排形式进行。国有企业所有权分享安排调动了经营者和生产者的积极性,提高了企业效率。但还存在较大差距:分享安排进展缓慢,忽视人力资本产权,等等。  相似文献   

11.
企业理论关于现代公司所有权安排的一个命题是,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对应。由委托人和代理人共享企业所有权,是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和代理成本最小化的最优所有权安排。本文分析了所有权共享安排的两个缺陷:一是所有权共享安排命题的隐含假设不一定成立;二是忽视了现代公司的产权博弈契约性质和公共领域属性及其导致的共同财产问题,解释了所有权共享安排失灵的原因,强调了外部权威对签约后的机会主义者履约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2.
企业所有权是指企业的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它具有状态随机依存的性质。企业所有权安排的基本原则是企业剩余控制权与剩余索取权的安排相互对应。从企业所有权理论演进的历史与现实考察,企业所有权制度安排的趋势必然是沿着实现人力资本产权特征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3.
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应当对称分布,要求经营者拥有企业剩余索取权。经营者享有企业剩余要成为现实,首先经营者必须是创造出企业净剩余的合格经营者,并且经营才能相对于资本来说具有同等稀缺或更为稀缺。随着资本出现过剩和现代科技迅速发展,经营才能相对于资本具有同等稀缺或更为稀缺的时代就到来了。  相似文献   

14.
燕志雄  费方域 《经济学》2007,7(1):319-344
我们认为,公众公司(public company)的企业价值不仅依赖于企业家事后的管理行动,而且依赖于企业家的事前努力。为了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不仅需要给予投资者企业的控制权以遏止企业家的机会主义行为,而且还需要激励企业家的事前努力。也就是说,企业价值不仅受到控制权安排的影响,而且离不开一份企业家收益与企业绩效直接挂钩的激励计划。在如此一份激励计划下,投资者的风险偏好差异性不再是无关紧要的,因为一种区分投资者偏好的融资方式可以节约企业的融资成本,使企业有更多的现金流来激励企业家努力工作。本文证明了,多样性的融资方式,即适当比例的债权-股权融资,在一定的条件下是一种最优的融资机制。而且,在企业家拥有一定初始财富的假定下,我们解释了为什么存在各种各样的资本结构。  相似文献   

15.
企业理论关于现代公司所有权安排的一个命题是,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对应,由委托人和代理人共享企业所有权,是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和代理成本最小化的最优所有权安排。本文分析了所有权共享安排的两个缺陷:一是所有权共享安排命题的隐含假设不一定成立;二是忽视了现代公司的产权博弈契约性质和公共领域属性及其导致的共同财产问题,解释了所有权共享安排失灵的原因,强调了外部权威对签约后的机会主义者履约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企业经营者人力资本的一般特征入手,进一步延伸分析了企业经营者人力资本的产权特征,在此基础上论述了企业经营者激励与约束的制度选择,即赋予企业经营者剩余控制权和部分剩余索取权。  相似文献   

17.
产权安排与企业内部的权力斗争   总被引:84,自引:4,他引:84  
本文的一个基本假说是 :企业内部的权力斗争与企业的所有权安排有关。我们证明 ,在能力相同情况下 ,企业内部成员占有的股份越大 /经营能力越高 ,每个成员从事生产性活动的积极性越大 ,从事权力斗争的积极性越小 ;内部成员权力斗争的技能越高/控制权收益越大 ,每个成员的生产性努力越小 ,权力投资越大 ;并且 ,权力斗争受随机因素的干扰越小 ,当事人越善于权力斗争 ,控制权收益越大 ,则所有权的效应越显著。在能力不同的情况下 ,为了使能力低的成员不追求控制权 ,必须使他们拥有足够数量的股份 ;并且 ,增加高能力成员的股份也有助于减少低能力成员从事权力斗争的积极性。本文的基本政策含义是 ,解决国有企业的“内耗”问题 ,必须从改革产权制度着手  相似文献   

18.
人的需要并不只限于物质利益,非物质利益有时甚至会占据主导地位。控制权所带来的就是物质报酬激励以外的非物质利益的满足。因而,拥有企业控制权本身就构成了对企业经营人员的激励机制。获取、保持或得到更大控制权的一个前提是必须有良好的业绩表现。从这个角度来讲,控制权激励是提高企业效率的重要手段。但在只给予控制权而没有剩余索取权的产权制度下,控制权的激励机制难以有效地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9.
刘智勇 《技术经济》2004,23(10):17-19
<正>公司治理是一个企业的基础制度层面的问题。普遍认为公司治理在本质上表现为一个所有权的分享安排框架。现代企业契约论将企业视为一定契约的联结。那么企业所有权体现为一种契约规定之外的剩余权。具体化为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即公司治理变现为一个关于公司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的分享安排框架。古今中外,基本上都理所当然地认为股东是企业的惟一所有者。企业所有权分配应该是一个在不同的股东之间进行的问题。这些股东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他们全都是企业物力资本的投资者。  相似文献   

20.
我们认为,公众公司(public company)的企业价值不仅依赖于企业家事后的管理行动,而且依赖于企业家的事前努力。为了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不仅需要给予投资者企业的控制权以遏止企业家的机会主义行为,而且还需要激励企业家的事前努力。也就是说,企业价值不仅受到控制权安排的影响,而且离不开一份企业家收益与企业绩效直接挂钩的激励计划。在如此一份激励计划下,投资者的风险偏好差异性不再是无关紧要的,因为一种区分投资者偏好的融资方式可以节约企业的融资成本,使企业有更多的现金流来激励企业家努力工作。本文证明了,多样性的融资方式,即适当比例的债权—股权融资,在一定的条件下是一种最优的融资机制。而且,在企业家拥有一定初始财富的假定下,我们解释了为什么存在各种各样的资本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