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张南 《老区建设》2013,(24):20-21
对欠发达地区来说,抓住国内外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良好机遇承接产业转移,在产业对接中增强本地产业的实力和核心竞争力,是实现区域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途径。但是,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也不可避免的会面临生态环境污染、产业结构失衡、金融市场危机、不可持续发展等风险。因此,欠发达地区在承接外部产业转移中,应制定科学合理的承接产业转移规划,建立和完善环境保护体系,用系统管理理论的方法,加大转型资金来源,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从而有效应对在承接产业转移中面临的风险。  相似文献   

2.
欠发达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障碍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晓颖 《特区经济》2009,(2):219-221
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是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和实现腾飞的重要条件,但由于欠发达地区自身软硬件环境的原因以及面临被发达地区产业锁定的风险,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文章分析了欠发达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障碍和被锁定风险,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承接产业转移,是当前欠发达地区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一种方式,也是我国提升产业竞争力、实现科学发展的战略。在产业转移中应重视环境保护,促进本地区的技术创新,提升传统产业技术,引导民营企业参与产业转移,提高欠发达地区的就业机会,进一步改善人文环境。  相似文献   

4.
李昱 《浙江经济》2004,(7):42-43
当前,许多欠发达地区英雄所见略同地纷纷提出要接轨沿海发达地区.争做发达地区的产业梯度转移基地。这一思路所依据的是经济学中的产业梯度转移理论。按照理论设想,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先发展起来,进入更高层次的发展阶段之后.一些低层次的如劳动密集型产业会因当地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不再具备竞争优势而渐次向欠发达和不发达地区转移,从而带动所有地区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5.
产业承接中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微  罗巍  石晓利 《特区经济》2007,(5):258-259
本文首先分析了欠发达地区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可能性,然后根据博弈理论,探讨了两地区持续合作的条件,提出了欠发达地区在博弈格局中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承接产业转移对促进发达地区产业升级和促进欠发达经济发展已经成为欠发达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大举措。对睢宁县承接产业转移途径进行深入探讨,准确把握其战略选择与定位,建设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基地,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7.
政府行为在产业转移的过程中可能减少企业的交易费用,促进区际经济良性发展,但也可能由于寻租费用等,妨碍区域协调发展。因此,本文根据制度经济学的理论,从区域产业转移的现实出发,通过对比政府在"无为"的策略下和在"积极主动参与"的策略下所产生的交易成本分析,突出强调地方政府在产业转移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并在交易成本的分析指导下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以期政府能更好地承担这一角色,从而有效地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8.
广东欠发达地区承受产业转移面对的挑战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广东“欠发达地区”,主要指相对于珠江三角洲地区而言的粤西、粤东和粤北地区。在“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框架下,珠三角地区正面临新一轮的产业升级,原有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源型产业开始向周边地区转移,为广东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不过,在承接珠三角产业外移的  相似文献   

9.
黄永涛 《特区经济》2011,(7):197-198
产业转移是产业结构调整的一部分,目前,对西部地区来说,抓住国际、国内产业转移的良好机遇承接产业转移,在产业对接中增强本地产业的实力和核心竞争力,是实现区域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运用产业转移承接指数、产业联系度和区域经济联系度,对广东省2001~2015年度主要产业行业数据进行分析。广东欠发达地区承接产业转移数量规模在增大、行业覆盖在扩大、结构构成在优化;但山区是第一产业、粤东是第二产业的产业转移主要承接地,在第三产业的承接规模上,山区和粤西远比粤东大;广东欠发达地区与珠三角地区之间的产业空间联系在强化;但东西两翼和山区异化明显,粤西地区的产业联系强度明显大于粤东、山区。来自韶关承接产业转移的空间联系效应实证研究表明,虽然产业空间联系与承接产业转移之间存在着统计学上的正相关关系,但外商及港澳台投资、省内产业转移园的建设对产业转移迁出地(珠三角地区)与承接地(韶关)之间产业空间联系的贡献尚未体现出来。为此,建议关注产业转移质量和效应,促进产业转移规模、质量和结构上的升级,重视产业迁出地与承接地产业链延伸、对接与融合问题,建立产业迁出地与承接地之间产业对接与融合发展的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11.
张敏 《改革与战略》2011,27(3):149-152,179
产业集群战略已经被实践证明是提升区域竞争力、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欠发达地区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加快工业化进程,培育产业集群,以产业集群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欠发达地区产业集群的发展面临诸多有利条件,但也不可忽视产业、企业竞争力弱等因素带来的不利影响。惟有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市场和政府的作用,才能培育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相似文献   

12.
许顺松 《科技和产业》2019,19(11):73-79
纳入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给怀化既带来了重大机遇,也面临新的挑战。怀化必须立足实际,发挥示范区比较优势,正视自身存在的不足,通过夯实基础、差异承接、做优环境等,不断提升怀化示范区承接产业转移能力,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3.
王建强  何建华 《改革与战略》2011,27(10):112-114
欠发达地区民营经济的发展在全国处于落后地位。企业规模小、税收负担偏重、直接和间接融资困难、企业本身存在诸多问题是影响其发展的一些共性问题。发展欠发达地区民营经济,要在体制机制上积极推进市场化运作模式,在融资方面大力发展中小金融机构,在企业治理结构上淡化家族式管理模式,努力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相似文献   

14.
建设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是党中央、国务院从全局出发,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加速安徽崛起、加速铜陵发展的重大历史性机遇。金融乃经济之核心、发展之血脉,加快推进铜陵承接产业转移,应充分发挥金融的支持作用。  相似文献   

15.
文章试图以演化的视角和生命周期理论的观点来审视欠发达农区产业集群的发展轨迹,把产业集群的发展分为产生、成长、成熟、跃迁(包含衰退和新的成长)四个阶段,强调了农区产业集群发展中问题的解决有赖于地方政府的合理干预。地方政府在延迟甚至阻止产业集群的衰退、延长产业集群的生命周期,提升产业集群竞争力和新产业集群的培育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余洪 《改革与战略》2009,25(6):50-53
针对当前我国新一轮的产业布局调整,地处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首府城市——南宁市如何紧紧抓住产业转移的重要机遇,充分发掘比较优势,做好承接产业转移的招商工作,吸引大批产业进入并建成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基地,已成为其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因此,必须通过明确承接产业转移重点方向、优化资源配置、促进产业聚集、创新园区招商方式和项目工作机制以及完善软硬环境等措施,以达到吸引和形成特色产业群、壮大南宁市工业规模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经济欠发达地区科技创新模式的比较与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颜媛媛 《改革与战略》2010,26(1):105-107
科技创新对于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文章在梳理科技创新模式的基础上,分析了经济欠发达地区选择原始创新模式所存在的障碍和选择模仿创新可能存在的潜在利益,指出经济欠发达地区在进行模仿创新时需要明确模仿创新与原始创新的关系、注重科技人力资源的培养和开发、确立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创造有利模仿创新的环境,以保障模仿创新模式的顺利进展。  相似文献   

18.
郭亚莉 《改革与战略》2012,28(1):129-132
休闲产业是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的新的增长点,对区域经济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民族贫困地区借助得天独厚的旅游休闲资源优势,具有发展休闲产业的基础和机遇。文章以宁夏为例,对民族贫困地区休闲经济发展进行分析,并从内部整合和外部整合两个方面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9.
江苏省区域产业转移问题对策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区域产业转移是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一种客观现象,对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区域经济格局的优化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江苏省各区域经济差距悬殊,而各区域又面临着不同的国内外发展环境,又进一步拉大了区域间的差距。因此,顺应区域产业转移的客观趋势,加大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经济扩散的力度,对于江苏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顺利实现。“两个率先”与“富民强省”的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李成实 《科技和产业》2020,20(2):121-125
承接产业转移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以湘南湘西示范区承接产业转移实践的研究表明,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依然存在区域联动发展不足、重复建设、生态环境压力大等问题。要建设好示范区,需进一步在突出产业承接重点、优化产业承接布局,提升产业承接能力、推进产业创新升级等方面下功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