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十二五"期间,由于资源环境的制约,传统发展模式难以维持经济的可持续增长,而发展低碳经济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选择。我国税收体系应当适应低碳经济转型的要求,把低碳经济政策的制定与税制改革结合起来,通过开征环境税,适时引进碳税,完善税收优惠政策,构建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绿色税收体系。  相似文献   

2.
"十二五"是基于建国60周年经济社会发展基础上新的建设时期,也是在国际金融危机后中国将要实行的第一个五年规划,本文在分析我国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初始条件基础上,从内部环境、国际环境、体制环境等视角研究了金融危机后我国面临的国内外经济变量,指出了"十二五"期间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机遇,最后提出了我国经济发展的任务。  相似文献   

3.
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不仅是应对国内外宏观环境深刻变化的战略抉择,也是破解传统经济发展方式瓶颈、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更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任务。文章在描述了"十一五"期间芜湖市经济总体发展情况和财政政策在促进经济转型升级方面的正效应以及不足之处的基础上,对"十二五"期间芜湖市政府应该如何利用财政政策对经济进行调节,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给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十二五"期间,国家已把"都市圈"作为未来区域一体化发展的重点规划内容,意味着都市圈以及由此形成的城市带、城市群等空间形态将成为我国区域新一轮发展的主要载体。但是,我国都市圈发展也面临升级与挑战。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将民生福祉作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把自主创新作为城市转型发展的主要手段,由此预示着面向"十二五",南京都市圈应该把民生福祉作为南京都市圈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支点。  相似文献   

5.
在"十二五"期间,小城镇的发展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等方面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小城镇的发展对促进农村二、三产业的发展上意义十分重大。因此,在"十二五"期间,发展小城镇是走新型城镇化道路、新型工业化道路与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的战略抉择。  相似文献   

6.
河北省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但增长方式仍为"粗放"模式,环境代价大,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总体目标尚有差距。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河北省的环境污染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产业结构是目前影响环境的最主要因素,技术效应和经济规模是影响环境的重要因素。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十二五"期间河北省要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加大环保投入,充分发挥技术效应对改善环境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仅是"十二五"期间的首要工作,也是我国未来十年、二十年甚至更长时期内的经济发展重心。城市经济转型是宏观经济转型的着力点,其转型绩效意义重大。在资源枯竭、环境污染问题日益恶化的发展背景下,将资源环境效率作为经济增长的"质"因素引入到城市经济转型绩效中,建立绿色投入产出表,并在此基础上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评价城市经济各生产部门使用资源环境相对效率,可为城市经济转型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十二五"规划对我国交通运输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交通运输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在实现自身效益增长的前提下,又创造了可观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十二五"规划要求我国交通运输业从根本上把握外部成本因素,建立合理的成本控制体系,从根本上达到交通运输业节能减排的目标,完成社会经济发展对交通运输需求的同时,达到降低外部成本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从福建省低碳经济发展的能源消费现状,并与华东等地区进行了比较可知,福建省是一个能源短缺和能源消耗量大的省份,经济的快速发展仍然较为严重地依赖于能源的高速增长,发展低碳经济任重而道远。面对如此省情,"十二五"期间及以后,福建省急需在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发展低碳经济经验的基础上,着实落实低碳经济配套政策和低碳消费制度体系创新,以国际标准指导并进一步实施节能减排,促进能源与经济的协调发展,最终实现低碳经济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十二五"期间,陕西省经济的持续发展为陕西省人身保险市场的发展提供了有利契机。人身保险需求是度量人身保险市场发展状况的重要指标。文章以陕西省人身保险保费收入作为衡量人身保险市场需求的变量,参考保险密度和保险深度等指标,选取1990—2009年的相关数据,采用协整检验,利用自然对数模型对陕西省人身保险市场需求进行实证分析,并据此对"十二五"期间陕西省人身保险市场需求变化趋势进行预测,旨在为陕西省人身保险业规划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十二五"时期是河北省经济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通过对"十二五"时期国内外经济形势变化及GDP相关影响因素分析可知,"十二五"时期河北省将处于工业化加速发展阶段,传统的投资拉动型经济增长模式将有所改观,未来消费和投资拉动GDP增长的差距将逐年缩小,河北省的GDP增长率的峰值将在2013年左右出现。但这一时期资源与环境的矛盾更为突出,节能减排压力加大。因此,要保持"十五"时期和"十一五"前四年的GDP的高增长率是比较困难的。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江苏通过发展乡镇企业和开放型经济,成功实现了两次战略转型,经济社会发展跃上了新台阶。然而,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世界经济格局面临重大调整,新一轮产业革命和科技革命加快推进,我国粗放式发展方式难以为继。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创新驱动发展,已成为江苏重大的战略任务。"十一五"期间,江苏在以创新驱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工作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十二五"时期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此背景下,本文将对江苏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创新经济发展的成就与未来进行回顾与展望。  相似文献   

13.
通过分析“十一五”以来海西区主体——福建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成就和“十二五”时期海峡西岸经济区经济社会发展将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充分考虑到新一轮发展的外部环境、经济结构、增长趋势的合理性,运用柯布一道格拉斯函数为基础的各种计量模型预测,结合专家预测、经验判断等方法,对“十二五”时期海峡西岸经济区国民经济发展作出相应的预测分析。  相似文献   

14.
"增长极"理论主张运用政府干预的手段,在资源不足的情况下,集中有限资源进行重点建设,或给予优惠政策,培养地区"增长极".由于不发达地区市场机制不完善,资本稀缺,信息不充分,需要政府根据实际情况,集中财力,选择若干条件较好的区域和产业重点发展,进而牵动整个经济发展."九五"期间开始,国家强调东中西部协调发展,各省市区在制定地方发展战略时都十分注重运用"增长极"理论,集中有限财力,择取有限目标集中突破,形成局部优势.因此,"增长极"(Growth Pole)理论对我国西部地区特别是贵州经济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通过比较19个副省级以上城市经济结构,结合武汉市“十二五”规划指标完成情况,评估武汉经济结构转型程度,发现武汉经济结构转型进展迟缓,主要原因在于转型动力不足、结构协同呈现明显分化,使得现有经济结构与经济实力、经济增长态势、支撑未来经济持续快速增长需要三个均不匹配。在“十三五”时期,武汉应坚持“五驱并举、协同升级”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集约经济是一种以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的可持续的经济增长方式,由此被赋予绿色经济的概念。中国目前仍处于一种资源高投入、高消耗的粗放经济模式中。在经济体制尚未实现转型的条件下,不合理的GDP统计指标是约束我国集约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寻找和采用新的注重自然环境的替代性指标可以推动集约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中国经济正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绿色投资是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基于新发展理念五大维度,构建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测度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使用2004~2017年30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建立空间杜宾模型,就市场化进程中绿色投资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样本期间内我国整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呈现逐年上升趋势,但各地区差异较大;从Moran’s I结果来看,我国经济发展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性;绿色投资与市场化进程相结合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作用比绿色投资单项指标的作用更显著;市场化条件下的绿色投资仅对本地区经济发展产生有效的促进作用,但对相邻省市会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呈现出区域经济发展的"虹吸效应"。  相似文献   

18.
中国经济正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绿色投资是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基于新发展理念五大维度,构建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测度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使用2004~2017年30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建立空间杜宾模型,就市场化进程中绿色投资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样本期间内我国整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呈现逐年上升趋势,但各地区差异较大;从Moran’s I结果来看,我国经济发展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性;绿色投资与市场化进程相结合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作用比绿色投资单项指标的作用更显著;市场化条件下的绿色投资仅对本地区经济发展产生有效的促进作用,但对相邻省市会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呈现出区域经济发展的"虹吸效应"。  相似文献   

19.
国际产业转移的新趋势与我国的战略选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世界经济发展的实践中,国际产业转移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普遍关注的问题。20世纪90年代以后,国际产业转移呈现一些新的趋势和特点。“十一五”时期,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扩大,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重点产业也将发生变化,国际产业转移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也进一步加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