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7 毫秒
1.
邓小平同志不仅继承了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人才理论的基本原则 ,而且从国际和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出发 ,提出了战备人才思想、科学的人才标准、科学的人才选拔、使用与培养的方法、人才管理的机制 ,为各级领导干部和组织人事部门做好新时期人才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企业中层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是国有企业人才队伍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经营管理水平高、市场开拓能力强的优秀中层经营管理人才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中坚力量。但是我国一些国有企业在人才选拔机制和培养机制方面仍然存在问题,不能把真正有能力的经营管理人才科学准确地引进和选拔出来。本文针对某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从专业技术人才选拔和经营管理人才培养相结合的角度,提出了加强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3.
对企业而言,人才引进与选拔工作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内容和重中之重,是人力资源管理成败的关键,但要发现、挖掘人才,就必须吸收和借鉴先进的招聘与选拔模式,努力建立适合本企业的个性化人才选拔机制,将先进性与实用性相结合。因此,对企业人才选拔工作的研究是非常有意义的课题。本文通过对比分析企业主要的人才选拔、引入模式,即内部选拔与外部招聘,研究了各自的优劣势,并根据企业自身发展特点,做出了新的探索,为进一步完善企业人才选拔机制做出了一定贡献。  相似文献   

4.
以农民组织化来促进农业的发展是一条可行的途径。发展农民合作组织,不仅需要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和优惠的政策作为外部支撑,更需要自身的改革创新。河南省农村地区经济、政治、文化发展不平衡,农民合作组织不能搞"一刀切"的发展模式,必须坚持多样化发展的方针。政府应创新工作机制和人才选拔机制,搭建农民合作组织公共服务平台,促使农民合作组织走上自主发展的道路,真正实现自我组织、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受益。  相似文献   

5.
在当前发展阶段,我国会计领军人才的培养任务艰巨。就我省而言,会计领军人才的培养与我省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还有很大差距,数量不够、层次较低的问题严重存在。我省会计领军人才的培养,应建立科学的人才选拔机制和培养模式,在选拔上坚持高起点,在培养上坚持高质量,在使用上建立激励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6.
一、建立和创造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机制和环境 第一,建立公平、竞争、择优的人才使用机制。要彻底冲破论资排辈观念的束缚,形成人才竞争的机制。在人才使用上看实绩、看贡献,重水平、重能力,不搞照顾、排队;要敢于给年轻人才交任务,压担子,为他们提供发挥才能的机会和舞台;在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基础上,改变对政府机关领导干部、企业领导者的上级任命制,逐步实行竞争上岗,不拘一格地选拔优秀人才。  相似文献   

7.
陈志刚 《现代经济》2009,8(4):17-19
当前许多岗位人才的选拔与任命都十分注重其学历,性别有时也成为一个潜在的考虑因素。从对我国1169家上市公司的研究来看,高管人员的性别、学历与其公司的经营业绩之间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这也间接说明高管人员学历与性别并不影响其上市公司业绩。因此,在上市公司的高管选拔机制中,要正确对待性别和学历的影响,从而建立和完善一套有效选拔和激励人才的机制。  相似文献   

8.
在21世纪,知识经济占据世界经济的主导地位,而我国政府把科教兴国作为中国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国策,在这种大环境下,只有拥有持续创新能力和大量高素质人才资源的国家,才具备发展知识经济的巨大潜力。因此,作为科技知识载体的科技人才在目前我国的有效选拔,具有十分重要和长远的意义。本文探讨了如何树立新的选拔科技人才的观念,使用科学有效的选拔方法选出优秀的科技人才,达到"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境界。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铁路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但到2020年要基本实现中国铁路现代化,实现铁路跨越式发展,人力资源仍是制约发展的"瓶颈"。由于人力资源管理意思淡漠,人才选拔机制不合理,培训机制不新等问题的存在,制约着铁路人力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为此,铁路企业通过树立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完善人才的选拔机制,创新培训机制,建立企业文化等途径实现人力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保障铁路跨越式发展的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10.
江泽民同志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关于培养选拔革命事业接班人的思想,提出并形成了一整套培养领导人才的创新思想:思想认识的飞跃,把培养优秀领导人才作为决定党和国家兴衰存亡的战略任务;选拔机制的创新,不断深化干部制度改革,倡导建立和完善选拔领导人才的良好机制;培养方法的革命,在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探索培养领导人才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11.
我国房地产市场政府与中介组织的关系长期模糊不清。建立政府与房地产中介组织的良性关系,有必要从两个方面来做:一是理顺在房地产市场中的政府与中介组织的关系;二是理顺在房地产中介市场中的政府与中介组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海外人才与本土人才的协调共生机制构建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海外人才是我国高层次人才队伍的重要来源.近年来我国的人才引进工作成效显著,海外人才在科技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在引进和使用海外人才过程中,也存在海外人才水土不服,与本土人才协调不当等问题.通过对海外人才与本土人才含义的界定和区分,分析了两类人才的矛盾症结在于政策分配的失衡,从共生理论和共生效应出发,对构建两类人才的协调共生机制进行了探索,包括:遴选评审机制;人才特区机制;双轨评价机制;激励机制;合作机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意义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吸引了一大批外籍高层次人才来华工作,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外籍人才引进与管理,制定更加开放的移民法律法规,改善外籍人才在华生活环境,既有利于吸引并且留住更多高层次外籍人才来华工作,也是我国实施全球化人才战略的必然需要。 方法/过程以人力资本投资理论和劳动力人口迁移理论为理论基础,运用案例分析类比方法,通过对美、英、日、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发达国家以及印度等新兴发展中国家的外籍人才引进与管理的实践经验进行分析,探究我国在外籍人才引进与管理建设方面的现状与不足。 结果/结论提出我国应尽快形成外籍人才引进与管理制度优势,并分别从政策环境、政务环境、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4个方面,对外籍人才引进与管理提出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潮州制作陶瓷的历史十分悠久,作为"中国瓷都"无论是从历史、生产、出口规模和国际影响都是名副其实的。该文考察了潮州制作陶瓷的历史和发展状况,从史志和考古的角度展示了潮州制作陶瓷的辉煌历程。  相似文献   

15.
对中国历史中的土地流转与兼并景象进行了粗略勾勒,概述了学术界对有关现象的学术争议并给出了个人观点。作者认为,总结历史经验,对当地农地制度改革实践的启示意义集中在三个方面:土地流转现象的产生与发展是历史进程中的必然现象,而贯穿其间的有关效率与公平的争议则会在不同水平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呈现不同的组合可能,在中国国情下,国家一直对农地制度的塑形有着深刻的影响,而在未来的农地制度塑形过程中,应赋予并保障农民更多的权利。  相似文献   

16.
资源的配置除了传统的“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以外,还存在着第三配置,即除市场和政府以外的由信用、道德、文化等组成的力量对资源配置所进行的补充性配置。中国目前第三配置的失效表明:整饬信用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7.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在竞争中开始注重自主创新。选取了中国1992年—2007年企业自主创新的历史数据,以发明专利授权数量来量化企业自主创新的产出,对企业自主创新的产出与企业自主创新的投入进行协整分析与因果关系检验,建立了二者之间的误差修正模型。结果表明中国企业自主创新的产出与资金、人才两大要素高度相关;在资金和人才两大要素中,资金对企业自主创新的贡献程度更大些。因此,提出了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自主创新体系,并以市场方式加强对企业自主创新要素支持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一个成熟的企业家市场应通过公开、公正的选择方式,为企业选择到最合意的经营管理者。目前,甘肃省企业家市场仍然依附于一般性的人才市场,严格地讲还没有专门的为企业家提供服务的企业家市场。要建立政府引导下的企业家市场管理体系和统一的企业家测评指标体系,培育多口径的企业家服务网络,引入竞争机制并逐步实现企业家的市场选择,还要完善企业家的培训体系和机制。  相似文献   

19.
土地财政是近年来中国地方政府行政管理的热点问题,然而学术界对其生成机制尚未有一致的结论。使用动态多阶段博弈模型分析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以及开发商的土地收益函数与战略选择,揭示地方政府土地财政形成的内在机理与演化过程。研究结果表明,地方政府越来越依赖于土地财政,既与我国的财政体制与税收结构有关,也与中央政府的目标变化以及地方政府的目标构成密切相关。改善分税制的制度设计,创新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加大违法征地的惩罚力度,加强土地管理工作,是缓解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依赖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建立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在全国经济领域进行了大规模的社会主义改造,由于金融业在经济中的特殊地位,改造最先从金融开始。而私营银行由于长期通货膨胀和战乱影响,大多处于极端困难的境况。为了谋得自身发展出路,同时也顺应历史潮流,大多私营银行对改造采取积极配合的态度。通过论述具有代表性的私营银行——金城银行的改造过程,借以回顾这段历史,并从中透视当时整个私营金融业的改造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