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家族本位"观是以家族利益至上的一种思维定式,这种心理反映在文化上就是家族文化,说到底,家族文化就是"家族本位"观的外在形式之精神凝结。中国家族文化中的"家族本位"观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角落,成为指导中国人生存的基本原则。随着近代民族企业的诞生,家族文化被移植到企业的经营管理之中,对近代家族企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
作为家族活动的主导力量——家族精英,他们的行为已渗透到乡村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各个场域,并在乡村治理中产生着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传统家族文化对我国家族企业的影响及其扬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传统的中国社会是一个建立在家族基础上的社会,家族企业根源于传统社会以家族为基础的化及社会结构。传统家族化影响了家族企业这一企业组织形式的生成、选择、管理和发展。传统家族化虽是我们宝贵的遗产,但在现代家族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却必须扬弃。  相似文献   

4.
意大利南部西西里岛的家族体系与伦常规范和西方现代典型家庭体制完全不同,却与中国传统社会家族体系相类似。通过对美国现代小说《教父》中所描述的科里昂家族结构及其理念与中国传统家族体系的比较分析,阐释主人公迈克·科里昂"以家族为本位"等中国传统式家族观的鲜明特征。  相似文献   

5.
乡村曾经是中国社会的主要结构单位多传统文化的土壤,但是在世界现代浪潮冲击下,传统乡村及其文化精神逐渐流失。"乐和家园"项目是社会组织"北京地球村"为重塑儒家传统伦理价值观、修复乡村传统文化所做的尝试。本文以乐和家园的活动为线索,通过文献研究、案例分析等手段,描述乡村文化的现状,探讨当代中国乡村文化修复途径,并对该项目的功能及文化意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五千多年的社会发展中,文化始终是社会精神传承的重要载体,一个民族的兴亡、发展,都无法脱离文化传承的关系。纵观中国历史,每个朝代在文化的发展方面都有一定的发展特点,文化的形成离不开社会各种力量的推动,家族文化就是一股重要的推动力。魏晋南北朝时期,琅邪王氏家族的文化发展就对整个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化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7.
海宁蒋氏是迄今已有200多年历史的浙北望族,其家族不仅在藏书领域有很大的建树,而且在军事、文化、艺术、科学等领域都颇有成就,其著名的人物有蒋百里、蒋英(钱学森夫人)等,这种文化现象的形成与其先祖的重文意识和丰富的藏书、良好的家庭教育和浓郁的家族文化、家族成员擅于广交学者名流是分不开的。海宁蒋氏这一独特的家族文化现象告诉人们:文化传统和良好的家庭教育非一朝一夕所形成,对后人知识、人格和精神的培养远比物质财富的遗留重要。  相似文献   

8.
民族地区乡村文化资源开发的产业化运作,是对现代生产方式向民族地区乡村文化领域强力渗透的一种回应,这种渗透与回应主要是以国家经济制度安排的形式来现实的。通过政府的桥梁作用,市场经济制度以及现代化的生产方式实现了向传统社会的延伸;而传统社会也在政府的桥梁作用下,完成了从传统经济形态向市场经济体制的历史性转变。民族乡村文化产业化交织地蕴含了现代生产方式与地方性文化逻辑双重力量,在构成其鲜明的基本特征的同时,也凸显了民族地区乡村文化产业化的制度安排和基本方向。  相似文献   

9.
基于社会资本相关研究的理论分析,重点探讨家族性社会资本与非家族性社会资本对企业创新的联合影响效应,以及这种联合效应是否强于家族性社会资本或非家族性社会资本个体效应。鉴于强大的控制联盟(即家族)的存在为组织环境中社会群体之间积极互惠影响创造了条件,还探讨了家族涉入在上述关系中的调节作用。运用偏最小二乘法(PLS)对318份调研问卷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家族性社会资本与非家族性社会资本共同对家族企业创新产生积极影响,且联合影响效应优于家族性社会资本或非家族性社会资本的单一效应;家族控制对家族性社会资本和非家族性社会资本与企业创新的关系存在正向调节作用;代际参与对家族性社会资本和非家族性社会资本与企业创新的关系存在负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0.
基于社会资本相关研究的理论分析,重点探讨家族性社会资本与非家族性社会资本对企业创新的联合影响效应,以及这种联合效应是否强于家族性社会资本或非家族性社会资本个体效应。鉴于强大的控制联盟(即家族)的存在为组织环境中社会群体之间积极互惠影响创造了条件,还探讨了家族涉入在上述关系中的调节作用。运用偏最小二乘法(PLS)对318份调研问卷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家族性社会资本与非家族性社会资本共同对家族企业创新产生积极影响,且联合影响效应优于家族性社会资本或非家族性社会资本的单一效应;家族控制对家族性社会资本和非家族性社会资本与企业创新的关系存在正向调节作用;代际参与对家族性社会资本和非家族性社会资本与企业创新的关系存在负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两种生产关系新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类自身的“生产关系”即血族关系、氏族关系以及家族关系度是人类自身生产的质的关系的表现,人口自身生产是人类自身生产的关系的表现;在生产力极其低下的条件下,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关系十分脆弱,人类自身的“生产关系”即血族关系、氏族关系以及家族关系取代了物质生产关系,这时的生产方式不是由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构成,而是由生产力与人类自身的“生产关系”构成。  相似文献   

12.
农村大社区是农民居住生活的社会区域共同体。我们采用个案分析方法,对广西北洞源村大社区的建设进行实地调研,进而对农村大社区的建设进行了再解释:农村大社区是提供农村公共服务的载体,农村大社区承载着农村文化现代化建设的使命,建设农村大社区有助于农村价值感增强。同时认为:农村大社区建设的重点在于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体系的重构,难点在于其建设资金来源创新,建设农村大社区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相似文献   

13.
如何缩小差距,实现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的目标,是今后苏州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重点和发展方向,也是加快苏州工业化、城市化,全面实现小康,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必然要求.苏州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应该分两步走,第一步完善制度,"双轨"运行,为城乡社会保障制度的一体化创造基础和条件;第二步逐步并轨,实现城乡社会保障的一体化.为此,须注意城市社会保障体制、机制及其组织管理的改革、创新、协调、整合、有差别的统一.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我国兴起了新一轮以构建农村和谐社会为导向的农村文化建设高潮。以福建省农村田野调查为基础,对影响当前我国农村和谐文化建设的几个基本关系进行了剖析,提出推进农村和谐文化建设,必须要处理和把握好统一性和特殊性、示范先行和全面推进,以及农村经济发展、民间传统文化传承、农村城市化与农村和谐文化建设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宗祠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一种独特的亲缘文化现象。佗城宗祠文化历史悠久,客家特色鲜明,加大对佗城宗祠文化的研究、保护与开发力度,有助于扩大佗城的社会影响力,逐步缩小与珠三角的经济社会差距,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相似文献   

16.
2035年我国将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作为相对落后的西部地区需要加倍努力,加快现代化建设进程,争取早日基本实现现代化。基于经济现代化、社会现代化、城乡现代化、生态文明、政治文明5个维度构建现代化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分析2019年西部地区12省区市现代化建设的基本态势,结果表明:西部地区的现代化建设不但与东部地区相比存在明显差距,而且各省份之间以及西南地区与西北地区之间也存在显著差异,并表现出不同维度上的异质性。目前,西部地区基本实现现代化还存在诸多制约因素:创新发展动能较弱,产业结构层次较低,污染物排放水平较高,区域和城乡差距明显,人力资源质量、地方治理能力和社会保障力度等也有待提高。因此,西部地区应积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平衡协调发展战略、人才引领发展战略,培育和激发创新动能,塑造和发挥人力资源质量优势,进而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同时,要加强生态环境修复和保护,促进生产方式绿色化转型;深化体制改革,推进地方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提高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17.
将文化纳入发展研究领域,是发展研究自身的一次重大发展.文化无论是作为发展的目标或者手段,都已经起过或正在起着作用.中国正在经历现代化的社会转型,应该怎样对待现代化过程中文化的转型问题,是关注文化与发展问题的有识之士应当予以认真思考的.  相似文献   

18.
农村富余劳动力的问题已经成为一个制约农民收入增长、影响农业现代化进程和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它已引起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并成为理论界讨论的焦点。但时至今日,理论界似乎并没有找到灵丹妙药。从兼顾农民的问题和城市的问题、就业问题和效益与发展的问题的角度来研究,多元化、系统化、网络化的模式是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理想而又现实的选择。  相似文献   

19.
当前我国人的现代化建设面临过分注重物的现代化,简单移植西方的现代化理论等困境。人的现代化体现在生活方式的现代化,思想观念的现代化,社会关系的现代化,最终目标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实现人的现代化要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指导下,重视家庭、学校、同辈群体、社区、大众传媒等交互作用对人的现代化的影响,正确对待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关系、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的关系,考察各种文化的理论源流和发展趋势、价值立场和实践场域等方面,正确对待人的现代化与社会现代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儒家文化博大精深,影响深远。对于传统儒家文化,应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在中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应充分利用儒家思想的合理主张来为现代化建设做贡献。从社会稳定和谐、精神文明建设、社会教育这三个维度来探讨如何发挥儒家文化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