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长子中 《北方经济》2010,(11):17-19
一、将农民工问题提到战略高度,成为统筹城乡的核心问题来解决 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和部分人口向非农产业和城镇有序转移,是中国现代化过程中绕不过去又必须解决好的问题.中国农民的转移之路主要是农民工,农民工问题在中国现代化过程中具有特殊的历史地位.农民工跨地区流动就业蕴含着深刻的体制变革因素,是推动改革和制度创新的重要力量.农民工的巨大浪潮冲破了劳动力市场的城乡界限、地域界限和部门界限,使市场导向、自主择业、竞争就业的机制成为现实,促进了中国劳动力市场的发育,促进了劳动用工制度的改革,促进了通过市场合理配置劳动力资源机制的形成,也极大地推动了政府职能和管理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2.
衢州是传统农业大市,农村劳动力有118万人,人多地少、就业不充分的问题比较突出,严重制约着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大量农业人口滞留在土地上,虽能解决温饱,但很难实现全面小康。市委、市政府经过调查研究。提出农村劳动力结构调整比农业结构调整更重要、减少农民才能富裕农民的理念,确定了以农村劳动力转移促进农民增收,以劳动力结构调整促进农业结  相似文献   

3.
为全面了解金融危机下泗县农村劳动力转移现状,准确把握当前形势下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动态特征,客观反映泗县当前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情况,正确把握今后农民工从业趋势,分析判断农村劳动力转移对泗县农村经济社会的影响,特别是对全年农民收入的影响程度,我们按照省局部署,在全县15个乡镇随机抽选了33个村的330个农户,对上半年劳动力转移情况进行调查。  相似文献   

4.
一、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分析。当前中国的首要问题是农民问题,现阶段农民问题的核心是农民增收缓慢。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农民要想更快地实现收入增长,农村劳动力必须向能获得更大效益的行业进行转移。在此次历时一年的调研中我们发现,目前福建省乡镇农村劳动力转移呈现以下特点:(一)农业以兼业经营为主,劳动力向农业产业化生产转移。我们调研的这些乡镇中绝大部分农业经营以兼业经营为主,而且经济越发达的乡镇,从事农业劳动的劳动力所占的比重越小。从事农林牧副渔的劳动力占农业人口的比重情况如下:福清龙田镇占21%,…  相似文献   

5.
万千 《发展》2005,(7):20-22
转移农民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基本思路和重要措施之一.转移农民就是帮助农民从农业中转移出去,从农村地区迁移出去,创造良好的人口流动、迁移、居住的政策环境,赋予他们自由选择工作、居住地点的权利,与他们平等相待,友好相处,共同发展.农村外出劳动力转移是伴随农村改革和农业发展而必然出现的经济现象.甘肃省作为农村人口占70%以上经济欠发达的农业省份,农村外出劳动力转移问题更为突出,农民要求走出去摆脱贫困的愿望更为迫切,各级政府做好劳动力转移的任务更为艰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适应市场经济要求,进一步合理、有序地转移农村外出劳动力,变劳动力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是关系到甘肃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6.
臧旭恒 《改革》2006,(7):64-65
农村劳动力的大规模转移问题如何解决。关系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和我国今后十年二十年的发展。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的大规模转移主要采取农民工的形式,即户籍身份还是农民、有承包土地,但主要从事非农产业、以工资为主要收入来源的形式。现阶段.我国农民工的状况令人担忧,一是工资水平低。根据调查,我国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经济高速增长,整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很快,但农民工的工资收入没有得到相应的提高,还维持在一个较低  相似文献   

7.
影响我国农民工进城的农村因素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村劳动力转移是我国实现工业化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也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现阶段我国的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突出地表现为农民工进城问题,影响农民工进城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农村本身的原因,也有城镇的因素。应用一手调查资料,从农户行为的角度对影响我国农民工进城的农村因素的研究表明:从2000年到2005年,影响农民工进城的农村因素中,农村推力和拉力都有所减弱,这表明影响农民工进城的农村障碍正逐步弱化。  相似文献   

8.
冷静 《山东经济》2009,25(5):153-160
大量留守人口的产生是社会转型过程中的社会问题,解决好因劳动力转移带来的留守人口问题。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前提和基础。本文通过对青岛市农村的深入调研,揭示了青岛市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国内其他地区不同的地域性特征,并对留守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主要收入来源、家庭收支情况等进行分析,提出了加快小城镇建设、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加快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建设等以解决农民就业问题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实际上是在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过程中,如何实现从传统的土地保障向现代化社会保障制度转换的问题.这个问题解决得好,会大大促进农民向城市的转移,加快城市化、工业化的进程,推动中国社会从城乡分割走向城乡协调发展.因此,本文尝试以劳动经济学中的人力资本投资理论为指导,就如何提升农民工群体的参保能力这一问题进行对策探讨.  相似文献   

10.
《唐山经济》2007,(12):34-37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发展乡镇企业,壮大县域经济,多渠道转移农民就业”。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是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稳定的重要途径和渠道,不仅有利于合理利用、有效配置劳动力资源,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而且有利于农村劳动力收入的增加、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新农村建设和农业产业化的稳步推进。近日,丰润区政府研究室对该区农村劳动力转移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  相似文献   

11.
张鹏 《天津经济》2004,(9):50-51
近年来,农民工工资被拖欠的现象十分突出。其中以建筑业的问题尤为严重。根据全国总工会公布的资料,2003年民工被拖欠的工资有1千亿元左右,而建筑业就占了70%以上。平均每人被拖欠工资就达千元之多。北京统计局城调队于近日在农民工较集中的建筑、装修等五个行业中进行了调查,显示某施工单位拖欠民工工资时间达10个月之久,且拖欠每个人的工资将近1万元。如此严重的欠薪,侵害了农民工的利益,也伤害了广大农民群众的感情,更对国家法律的实施和农民增收、农村发展、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等社会进程形成了危害。  相似文献   

12.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持续转移潜藏着对教育的巨大需求,教育在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农民教育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农民教育政策缺失、农民教育内容缺失、农民教育资源缺乏以及农民教育方式陈旧。应进一步完善基础教育,提高劳动者整体科学文化素质;加强农民转移劳动力就业培训;开展农村实用型人才培训,培育现代农业经营主体。  相似文献   

13.
《广西经济》2006,(5):48-50
改革开放以来,大批农村劳动力转移进城务工经商,成为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20多年过去了,农民工的作用已经得到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充分肯定。如今农村劳动力转移已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农民进城务工已不仅仅满足养家糊口,他们更渴望融入打工的城市,做一个真正的城市人。因此,切实保护农民工权益,及时转换农民工身份,从根本上减少农民,完成从农民工到城市新移民的转变,促使城乡经济共同发展,已成为实现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以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课题和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4.
我国劳动力优势将长期保持,但年轻劳动力无限供给的时代正在结束,无条件供给的发展方式不能继续;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任重道远,但受制度性因素困扰,转移陷入胶着状态。需要立足当前,明确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战略任务和制度创新目标及思路,解决影响农民工权益保障的问题,建立市民化的制度通道,在农民进城就业的全过程加强教育培训。  相似文献   

15.
五大连池市在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经验。针对现存的"部分领导思想认知不足、农村劳动力综合素质不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宣传力度不够、农村劳动力就业保障未得到有效落实"等问题,提出了"加强宣传工作,完善服务功能,加大阳光工程培训力度,提高农民工素质,切实保障外出务工农民的合法权益"等对策。  相似文献   

16.
张道航 《北方经济》2009,(19):28-31
“农民工”一词是中国特定语境下的词汇.国际上也有流入城市的农民.但却没有与之相对应的概念。作为我国特定户籍制度下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产物.“农民工”的称呼本身是作为户籍身份的“农民”和作为职业身份的“工人”的一种混合。根据国家统计局对农民工的统计监测调查.2008年末全国共有农民工24522万人.其中在本乡镇以外就业的外出农民工数量为14041万人.  相似文献   

17.
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农民工职业教育培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民工职业教育培训是促进我国基数庞大、素质低下的农村劳动力稳定转移的一种重要手段,加强农民工职业教育培训不仅可以直接让农民学会新技能、增加农民收入,而且可以为我国第二、三产业储备人才、推动国民经济发展和加快城镇化的进程。本文先对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特征进行了分析,然后列举了加强农民工职业教育培训的意义,最后提出了一些加强农民工职业教育培训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当前中国的首要问题是农民问题,现阶段农民问题的核心是农民增收缓慢。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农民要想更快地实现收入增长,农村劳动力必须向能获得更大效益的行业进行转移。在此次历时一年的调研中我们发现,目前福建省乡镇农村劳动力转移呈现以下特点:  相似文献   

19.
疏勒县巴仁乡农牧业发展空间有限,无法及时为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提供必要就业机会。在工业化进程中,部分农民承包的土地被征收。巴仁乡的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需要帮助农民转变观念,提供务工培训。政府需促进劳动力有序转移和对剩余劳动力加强管理。  相似文献   

20.
林文丹 《发展》2006,(7):38-39
十六大报告指出,“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根据2000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市镇人口为4,56亿,占总人口的36.09%,比1990年增加9.86%。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与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关系密不可分。相关资料显示,1978—2003年。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人数从不足200万人增加到9900万人。农民为城市发展注入了活力的同时,也给城市管理增添了许多问题,如何对农民工进行有效管理,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