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2 毫秒
1.
判断一个企业一定时期经营成果的好坏,一方面看企业净利润的高低,另一方面更要注重经营性现金净流量的高低。企业的生产经营目标是股东价值最大化或企业总价值最大化,它通过获利水平和利润指标反映出来,而这一切都是建立在经营性现金净流量这一生命线上的。利润固然重要,但经营性现金净流量更为重要。因为盈利企业如果没有经营性现金净流量也可能会破产,这就是传统财务观念与现代财务观念的一个重要区别。  相似文献   

2.
现金净流量与净利润差异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全照 《上海会计》2000,(11):25-26
《企业会计准则———现金流量表》的发布实施已经第三个年头了。现金流量表取代财务状况变动表 ,凸现了企业盈利的含金量程度。从近年公布的上市公司年报资料看 ,约有50 %的上市公司经营性现金净流量小于同年的净利润 ,约25 %的企业经营性现金净流量为负数 ,暴露出资金捉襟见肘的窘境 ,不免让人对其盈利的后续力持保留态度。现金流量表中所反映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即现金净流量)是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及筹资活动三部分现金流入流出相抵后的净额之和。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是企业主营业务引入资金能力的体现 ,是企业通过运用所…  相似文献   

3.
简谈上市公司利润质量的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上市公司的利润质量是投资者关心的重要问题之一。分析上市公司的利润质量通常可从以下两方面考察。(一)从利润构成的角度分析上市公司利润质量。利润总额构成来源主要有:主营业务利润、其他业务利润、投资收益、营业外收支净额、补贴收入等。其中,主营业务利润是上市公司基本经营活动成果,它是公司一定期间所获利润中最主要、最稳定的来源。投资者除了应关注这部分利润在利润总额中所占比重的大小和分析本期利润构成是否合理外,还应关注连续几年的利润构成,以掌握其变动趋势及发展规律。如果非经营性收益(营业外收支净额、补贴收入…  相似文献   

4.
河南省上市公司成长性综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玉莲 《理财》2001,(9):8-10
上市公司的成长性,一方面表现为企业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和股本的不断扩张,另一方面表现为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和税后利润的不断增加。公司经营规模的扩大和股本的扩张,是公司实力增强的表现;而主营业务收入的增长和净利润的增加,是公司经营业绩不断上升、股东财富不断增大的表现。对于大多数理性的投资者来讲,选择高成长性的上市公司是其进行投资的主要目标。而上市公司要保持其良好的成长性,必须正确处理赚取短期盈利和促进企业长期发展之间的关系,正确处理收益和风险之间的关系。不仅应追求短期的高效益,更需要考虑企业未来所面临的…  相似文献   

5.
金怡 《会计师》2012,(16):30-31
<正>净利润含"金"量是指企业一定期内盈余净额(净利润)所含有的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即盈余现金保障倍数。计算公式如下:净利润含"金"量=经营现金净流量÷净流量净利润含"金"量越高,说明企业净利润现金保障力度越强;净利润含"金"量越低,说明企业净利润很少或没有多少现金作保障,企业资金的流动性不强,甚至很差。  相似文献   

6.
2002年颁布实施的《企业效绩评价操作细则(修订)》中增加了“盈余现金保障倍数”这一指标,作为评价财务效益状况的一项修正指标。该指标是企业一定时期经营现金净流量与净利润的比值,反映出企业当期净利润中现金收益的保障程度,以减少权责发生制会计对收益的操纵。这种从现金流入和流出的动态角度,采用表现企业经营业务创造现金能力的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对企业的实际收益能力进行修正的做法,是对我国企业效绩评价体系的一次积极的改进。  相似文献   

7.
贷款风险的五级分类依据现金净流量计算结果对企业还款可能性的分析,如果未来的现金净流量为正值,则借款人具备偿债能力,如果借款人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大于或等于当期的债务本息,则表明企业可以用主营业务收入来偿还贷款本息,但净现金流量为负值,却不能说明其不具备偿债能力,应对借款人的现金流量作进一步分析。  相似文献   

8.
对几个常用现金流量指标的质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传统财务指标使用的是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会计数据。由于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会计数据存在很多的估计与人为判断,致使传统财务指标的评价结果存在一定的缺陷。如果将现金流量指标与传统财务指标结合,可以有效弥补这一缺陷。常用的现金流量指标一般可以分为四类。第一类是盈余质量评估指标,包括:经营现金净流量/净利润、现金流量偏离标准比率=经营现金净流量/(净利润+折旧+摊销)、经营现金净流量/营业利润、每股经营现金净流量等;第二类是现金流量偿债能力分析指标,包括:经营现金净流量/负债总额、现金利息保障倍数、经营现金…  相似文献   

9.
相关研究表明,收入操纵是上市公司最常用的报表粉饰手法,也是造成审计失败的常见原因。本文以案例剖析的方式,揭示出收入操纵的九大陷阱,并提出了相应的防范对策。前面介绍了两个陷阱,下面将介绍其余七个陷阱。陷阱三:鱼目混珠,伪装收入性质投资收益、补贴收入和营业外收入等收益项目虽然也与主营业务收入一样能够增加上市公司的利润,但由于这些项目属于非经营性收益,且难以预测。华尔街的财务分析师在评价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是否达到他们的预期时,一般将它们剔除。此外,财务分析师对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的预期,不仅包括利润指标,还包括销售收…  相似文献   

10.
直接法和间接法的区别在于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计算不同。直接法是指直接用经营活动现金流人减去经营活动现金流出来计算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采用直接法报告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时,有关现金流入与流出的信息可从会计记录中直接获得。采用间接法在计算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时,是以本期净利润为起点,再调整不影响现金变动的有关项目,并据此计算公司本期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  相似文献   

11.
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现金流量表>(简称<准则>,下同)要求在补充资料中列示以间接法反映的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试图披露净利润与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之间的关系,以评价企业的收益质量,弥补直接法的不足,进而提供于决策有用的更多信息.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上市公司的应收帐款不断增加,给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带来困难,对资金的正常周转危害很大,上市公司如何有效的加强对应收帐款的管理,收回货款,及时转换为现金成为企业理财所关注的热点.文章实证分析江苏省上市公司应收账款与利润质量的相关性,结果显示:应收账款规模与利润质量负相关、应收账款周转率与利润质量正相关,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与应收账款增长率的差额与利润质量正相关.  相似文献   

13.
赵家红 《理财》2004,(5):43-43
在对上市公司的现金流量表进行审计时.注册会计师应当格外关注公司的生命周期.因为各周期的现金流量方向也不尽相同(1)创建期:处于创建时期的上市公司,需要通过大量的投资和筹资来获取资金,所以经营活动和投资活动的现金净流量一般均为负数,筹资活动现金净流量则为正。(2)增长期:企业的产品销售快速增长,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为正数;同时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西方学者提出的自由现金流量概念入手,把握自由现金流量的涵义.从实务上独创性地提出了自由现金流量的计算公式.最后指出自由现金流量在衡量公司经营业绩及投资价值上的表现优于净利润、市盈率、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等指标。  相似文献   

15.
彭忆  李佩 《会计师》2015,(1):3-5
通常认为,公司的现金分红能力取决于公司经营产生的当期利润及以往的留存收益。但由于会计利润并非"现金",而实现利润的刚性分红要求使得市场上存有"庞式分红"现象。那么,如何衡量公司的实际分红能力?本文通过对上市公司的现金分红能力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上市公司的现金分红能力不仅受到企业留存收益的约束,同时也受到源自上市公司自由现金流产生的现金量的限制,二者同时作用,决定了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和现金分红的多寡。  相似文献   

16.
深市上市公司2002年营业利润占全部利润总额的99.33%,而每股投资收益、每股补贴收益、每股营业外收益均呈下降趋势,利润结构日趋合理。加权平均每股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0.414元,资产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回报率达6.48%,同比分别增长45.11%和17.82%,盈利质量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7.
潜力股前瞻     
《证券导刊》2011,(10):46-47
公司2010年度,主营业务收入9.37亿元,同比增长61.75%,营业利润4亿元,同比增长11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08亿元,同比增长123.44%,对应基本每股收益1.18元。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24.66%,较上年同期提高11.57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8.
风险股提示     
《证券导刊》2010,(48):47-48
隆平高科(000998)公司出现季节性亏损2010年7-9月,公司实现收入9670万元,净利润-1252万元,三季度是种子经营淡季,公司出现季节性亏损。前三季度,公司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91亿元,同比增长39.14%,净利润810万元,同比增长34.18%,每股收益0.03元。公司前三季度营业收入大  相似文献   

19.
中报显示,在景气行业的带动下,上市公司主营业务快速增长,利润迅速扩大,实现净利润同比增长超过70%,而投资收益成为了新的利润增长点,07年度全年业绩高增长已无悬念。  相似文献   

20.
盈余管理也称盈余操纵,是指企业管理当局出于某种动机,利用法规政策的空白或灵活性,通过各种手段对企业财务利润或获利能力进行操纵的行为。随着资本市场的日益发展,西方许多国家曾经出现过的盈余管理问题,不可避免地也出现在我国。盈余操纵过度,必然造成欺诈。区分盈余操纵和欺诈的标准是盈余操纵的方法是否被法规政策认可。欺诈是指违反法规政策。盈余操纵是指蓄意选择形式上被法规政策所认可的会计处理方法或财务处理方法,以达到管理当局所希望的会计数据,实质上并不能反映公司的真实经营业绩。从目前情况看,为了达到某种目的,上市公司盈余操纵的现象非常普遍,比如:有些上市公司主营业务利润很低,甚至亏损,但净利润却很高,非经营性损益在利润中所占的比重很大;还有的上市公司总是在一年盈利一年亏损的怪圈中徘徊。这些现象表明,一些上市公司在人为地调控利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