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大悦城     
市场中产品定位的细分是竞争和进步的结果,如果消费者能有意或无意地感受到大悦城的这种努力,Mall这种产品就又进步了  相似文献   

2.
《人力资源》2003,(5):42
企业文化愈来愈成为企业发展与成功的关键。这完全是随着社会的进步、企业的发展而形成和产生的一种精神产品和员工的核心文化。实践证明,这种精神产品比物质产品更为重要,因为它建构在员工的头脑中,并支配着员工的行为,这种文化无处不在地在影响着企业的进步。东软的企业文化经历了十几年的历史,但它始终是企业的灵魂,是企业进步的精神产品。在十几年  相似文献   

3.
中小企业如何创造产品竞争优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碧 《企业经济》2003,(2):100-101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完善,特别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企业所面临的竞争压力在不断加大,尤其是为数众多的财单力薄的中小企业更是如此。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许多企业默默地从竞争的舞台消失,许多新兴企业蓬勃发展,这种新陈代谢促进了社会进步。但是,对于企业经营者来说,他们都不愿意有朝一日成为这种新陈代谢的牺牲品。因此,如何创造竞争优势,就成为每个企业必须考虑和解决的问题。市场竞争的表现多种多样,但是最主要的表现是产品竞争。创造竞争优势最基本的就是创造产品优势。所谓产品优势,是指相对于当前市场…  相似文献   

4.
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面前,不进步就意味着失败,不进步就很可能会被市场淘汰。企业只有不断地追求技术进步,特别是在产品和服务方面不断地进行创新,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依据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在现有得意产品冲顶之前就开始开发新产品是一种明智的作法。  相似文献   

5.
定位理论经过多年的发展,从关注产品的功能进步到功能属性和社会价值并重,再发展到定位中对消费者主体地位的尊重。从注重传播事物本身发展到注重事物的精神符号进而深入到消费者的心灵上的认同。但是如何实现这种心理认同,却并未提及。  相似文献   

6.
在结构问题严重制约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情况下,技术进步显得尤为重要。推进企业技术进步,应象国有企业改组、改制一样,有一个战略考虑,从战略高度加以实施。一、技术进步对我国目前经济发展的孟买意义技术进步是企业发展的灵魂,是国民经济永恒的主题。近20年来,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经济实力大大增强,短缺经济的局面根本改变,绝大部分商品由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在这种形势下,国民经济要想继续保持快速发展,必须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实施产业结构升级。因为传统产业、传统产品的市场已趋饱和,必须用新的产业和新…  相似文献   

7.
当今世界,是一个明显重视质量挑战和质量效益的世界。过去,消费者追求物美价廉,主要注重价格低廉,而现代化的生活驱使人们看重质量,人们的追求使产品生产者面临着这种挑战,即如何满足市场的高品质需求。21世纪是质量的世纪,它为人们展现了质量的明显特征。高质量是人类进步的永恒主题。为了迎接这种挑战,必须把质量这一主题贯彻到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之中。新世纪里,质量标准将发生重大变化,原有的多种技术标准仅作为合格与不合格的判据,过剩经济的出现,使很多合格产品不能成为商品,只有让用户完全满意的产品才能变成商品,才能创…  相似文献   

8.
无论传统企业的技术进步和管理现代化,还是新兴产业的发展,都是紧密联系到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的。技术进步和管理现代化是企业发展的两个轮子。技术进步和管理进步的协同发展,将加快企业进步的速度,取得更好的成效(产品的市场占有)。反之,各行其是将使二者均受到削弱。一、企业生产模式的变化是由市场变化和产品变化决定的,企业过程重构只能是为了适应市场竞争和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而不是为了其它。福特的大批量生产方式,其技术是零部件的互换性→流水生产线,其相应的管理模式是严格的纵向一体化的企业管理,以保证零件的公差…  相似文献   

9.
当前,我国正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过渡的进程中。在这一阶段,随着市场经济和整个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轻工业产品愈来愈引起人们的重视。一般情况下,传统农业县历史上有着较好的手工业生产传统、人文资源和基础条件,近年来有些轻工产业开始复苏并迅速发展,这种迹象提醒我们:必须重视轻工业的研究开发,轻工业可能或者说应当是传统农业县工业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一、概述 产品是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名词,听到产品就会想到机广西壮族自治区设备、汽车、航天设备等,它是一个企业的代名词,自古至今产品始终是社会发展的重要部分,而产品的发展也体现了社会的进步。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进步,营销工作面临的形势也变得越来越复杂多样,其经营的业务范围在不断的扩大,操作也更加频繁和复杂,这就使得往往在工作过程中容易出现差错,尤其是在一些数据信息方面,一旦发生了差错就会带来经营风险。营销稽查监控正是针对于这种情况而生产的产品,它的使用使营销工作的差错发生率大大降低,从而有效的提高了营销工作的销量,促进了管理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技术的普及速度加快,使得产品均质化的现象越来越明显。这样,企业为了取得竞争优势,越来越看重原来产品整体概念中的附加产品层次——服务。在同等价格、同等品质的前提下,顾客服务已成为企业实施差别化战略,创建比较竞争优势的一个重要砝码。中国春兰集团的“大服务”战略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提出的。春兰集团的大服务,是将“服务”贯穿于企业的整个经营活动,而不是仅仅停留在最终的售后服务。为此,春兰跳出围绕单纯的“售后服务”这个小圈子,而放眼于企业整个价值链的改造,构筑起以质量服务为核心,全方位地满…  相似文献   

13.
近二十年来,经济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全球性竞争日益激烈,信息产品的迅速发展,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使企业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界必须对环境进行深入分析,采取新的管理方式,谋求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因此,强化企业经营管理势在必行。全面质量管理和适时制、作业成本法等会计方法的出现,大大强化了企业管理水平,同时也提高了成本控制的有效性和成本计算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4.
《企业标准化》2004,(5):44-45
OCR概念诞生于1929年,我国在OCR技术方面的研究工作起步较晚。但近年来,我国信息化建设日益高涨的呼声已经为OCR领域带来了一些新的变化。这种变化不仅表现在技术的革新与进步上,更表现为用户对于信息化的内涵和技术发展趋势有了非常明确的了解。促使以技术为主导的OCR产品,正悄然掀起一场以应用为导向的市场变革。  相似文献   

15.
技术进步一般是指技术在实现一定目标上所取得的进化与革命。这里的一定目标,是指人们对技术所期望达到的目的及所期望实现的程度。企业技术进步有三种途径可以实现,即技术改造、技术引进和技术创新。由于技术蕴涵在企业的每一项活动中,并作用于各种活动之间,因此,技术进步不仅能使企业成本降低、劳动生产率提高,而且能改善产品结构、提高品种档次,促进产品和企业的换代升级。  相似文献   

16.
随着竞争的加剧,一些有销路的产品,越来越快地在市场上变饱和,技术的进步更使产品的生命周期日益缩短,这些都使很多企业的产品生产出来销不出动,造成产品和资金积压,运转困难,甚至连工资都发不出,使企业陷于十分困难和被动的境地。  相似文献   

17.
科技的进步使企业的研发实力不断增强,这使得产品的同质化现象日益严重。为应对这种情况,企业通常的做法是,不断进行市场细分和市场定位,试图以此提高自身的竞争力。但是这种方法的普遍运用使许多企业的市场细分、市场定位趋向一致,企业间的竞争反而变得更加激烈,解决产品同质化问题的效果并不明显。在这样的环境下,有效的营销创新对企业的发展显得更加重要。  相似文献   

18.
一、生态产品的概念 生态产品是什么,迄今为止学术界并没有给出统一而具体的定义。从语义上理解,生态产品既可以理解为偏正结构,也可以作动宾结构的语义解读。偏正结构中,生态产品中的“生态二字”应理解为产品的一种特殊功能属性,这种功能属性如同经济产品、文化产品等一样,是附着于产品上的在直接使用功能之外的其他功能,如书是一种文化产品,在提供知识或信息的同时,也能为人带来精神上的愉悦。生态产品的这种生态功能通常是指产品的无害性、可循环性,如绿色食品、生态家具等。从动宾结构解读,“生态”二字可作动词用,即“源于生态系统的”或“由生态系统产出的”,生态系统从狭义上理解应是指自然系统,从广义上理解则因泛指内在因素互相联系、互相作用的可闭合的循环系统,且这种系统具有不断演化的特性,从这种角度出发,城市系统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生态系统。按照这种理解,生态产品应是从自然系统中生产出的产品,如森林、湿地、物种、气候、河流、海洋等。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讨论技术进步对产业过剩及价格震荡的影响,重点指出了在位厂商以建设新生产能力的方式吸收换代产品技术时会形成对新进入者有利的局面,产业因新进入者过众而形成过剩;研究了在这种背景下老产品的市场价格震荡的理论依据,这一研究给出了我国产业系统中经常观察到的随着一代代新产品推出而加速过剩的现象以及价格战的一种成因。  相似文献   

20.
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广告媒体的选择直接影Ⅱ向到企业产品的销售以及市场占有率,恰当的媒体选择可以企业赢得经济效益。本文通过对产品特点与广告媒体选择的关系进行分析,为企业在广告媒体的选择过程中提供对策和建议,以此来提高企业产品广告宣传的效率,增强企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