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本文通过收集上市公司3年的财务数据,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分析了上市公司高管薪酬差距对公司绩效的影响,发现二者呈倒U型曲线关系,其原因在于上市公司高管收入存在激励效应和背离效应,上市公司的收入激励机制还不够完善;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上市公司高管股权激励与企业业绩的实证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建安  聂磊  李珊 《经济师》2013,(1):71-73,78
文章以沪深两市已完成股权分置改革并公告了股权激励实施方案的A股205家上市公司为样本,运用统计模型分析高管层持股与上市公司绩效的关系,并细分研究了股权激励相关因素对股权激励的效应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上市公司高管股权激励目前在总体上效果不明显,股权激励与公司业绩之间不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股权激励存在一定程度的区间效应、板块效应和行业效应。  相似文献   

3.
文章采用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数据讨论高管薪酬激励和股权激励对企业国际化程度的影响。研究证实,由于边际递减效应在一定程度上形成所谓的过度激励,中国上市公司高管股权激励与企业国际化程度之间表现为倒U形关系;进一步研究发现,国有和民营上市公司薪酬激励和股权激励在促使企业高管开展国际化经营方面的作用迥然相异。  相似文献   

4.
高管权力与企业薪酬变动的非对称性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本文从薪酬变动的非对称性,即薪酬尺蠖效应的角度研究上市公司高管与普通员工薪酬差距拉大的原因。研究发现,业绩上升时,公司高管获得了相比普通员工更大的薪酬增幅,而在业绩下滑时高管的薪酬增幅并没有显著低于普通员工;业绩上升时,高管薪酬业绩敏感性显著大于普通员工,业绩下降时,高管薪酬存在显著的粘性特征,普通员工薪酬并不存在粘性特征,而且业绩下降时高管薪酬业绩敏感性相比业绩上升时薪酬业绩敏感性的减少幅度显著超过普通员工薪酬业绩敏感性的减少幅度,这表明中国上市公司薪酬存在较为严重的尺蠖效应。  相似文献   

5.
知识经济时代以来,智力资源被视为企业中最重要的生产要素,高管团队智力资本更是成为了企业发展的决定力量.文章基于2018-2019中国知识密集型上市公司的数据,研究高管团队智力资本与企业绩效的关系以及管理自由度对这两者关系的调节效应.研究结果显示,高管团队智力资本越丰富,企业绩效表现越好,另外,管理自由度对高管团队智力资本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具有负向调节作用,表明中国上市公司高管团队的功能倾向于资源提供.  相似文献   

6.
中国上市公司高管薪酬与公司业绩相关性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收集了597家上市公司的相关业绩数据、高管持股比例以及是否国有控股等虚拟变量值,利用SPSS软件进行了回归分析.通过对薪酬决定模型的分析,我们得出了高管薪酬与公司业绩正相关,高管薪酬与公司规模正相关,高管薪酬与地区变量以及行业变量相关性很强,高管薪酬与高管持股比例正相关等相关结论.通过对薪酬效应模型的分析,我们发现高管薪酬对公司业绩有显著的影响.这为上市公司制定和完善高管薪酬制度提供了经验依据.  相似文献   

7.
赵玮  温军 《现代财经》2015,(4):34-45
本文采用2005-2013年上市公司作为样本,研究了风险投资机构对上市公司高管薪酬与董事会特征的作用机制。结果发现:风险投资参与不仅可以显著降低高管薪酬,而且可以显著提升高管持股比例。同时,具有高持股比例、高声誉、联合投资的风险投资机构可以降低公司高管薪酬,并对高管持股比例的提升具有显著的正向效应。不同特征的风险投资机构参与对董事会特征均有不同方向的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8.
基于参照点契约理论,结合我国国有企业薪酬管制的制度背景,文章以中国A股2009—2014年上市公司为检验样本,选取高管薪酬的行业均值为参照点,实证检验了我国国有企业高管薪酬的参照点效应及政府薪酬管制政策的影响。研究发现:国有企业高管薪酬对行业均值表现出显著的参照点效应,且这种参照点效应对公司业绩具有促进作用。政府的薪酬管制政策会削弱国有企业高管对公司业绩、同行薪酬基准的敏感性,但对同行薪酬基准敏感性的削弱十分有限。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集了2004年1月~2006年1月期间公开披露高管人员违规落马现象的31家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通过逻辑回归模型对股权结构、董事会治理与上市公司高管违规行为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股权集中度与上市公司高管违规成显著正相关;董事会规模、高管薪酬、学历构成、内部人控制等因素与上市公司高管违规有显著相关关系.治理上市公司高管违规,应重点从股权结构和董事会治理上取得实效.  相似文献   

10.
通过挖掘目前民营上市公司所公布的财务数据,综合分析中国民营上市公司高管薪酬差距的现状,结果发现:中国民营上市公司高管薪酬存在较大的行业差异和地区差异,劳动力密集型行业和东部沿海地区的民营上市公司高管薪酬差距较大。  相似文献   

11.
高管薪酬契约是解决股东与管理者之间委托代理问题的关键因素之一。以我国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高管薪酬对公司业绩的激励效果。通过实证分析发现,我国上市公司高管货币薪酬对长、短期会计业绩和市场业绩均具有正向激励效应,高管持股比例仅与当期会计业绩正相关,与长期会计业绩和市场业绩不相关,这恰恰反映出目前以货币薪酬为主的高管薪酬结构既具合理性,又存在缺陷,并提出一些完善高管薪酬契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2007—2016年中国A 股民营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民企高管薪酬决策的业绩参照效应。研究发现,民企高管薪酬与参照企业的业绩显著正相关,符合经理人市场解释的预期,而且高管能力会强化这一正向业绩参照效应。进一步地,在较成熟的经理人市场中,高管薪酬与参照业绩的正相关性更为明显。同时,对于聘请职业经理人的民企,其薪酬决定机制更适用于经理人市场解释。本文对从经理人市场视角理解我国民企高管薪酬契约设计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3.
我国上市公司高管激励机制的完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上市公司高管激励机制是集经济学、管理学和法学等学科理论于一身的复杂问题。上市公司高管激励机制在激发高管工作积极性的同时,在实践中也出现了一些引人关注的问题。调整和完善我国上市公司高管激励机制应立足于人性的基本特性,遵循适当、经济以及公平、及时的原则;应综合运用物质激励与非物质激励两种形式;真正赋予上市公司薪酬委员会制定和监督高管薪酬的权力;建立职业经理人市场;建立科学的业绩评价体系和合理的评价指标;强化高管监督约束机制;并完善高管薪酬信息披露制度,提高薪酬透明度。  相似文献   

14.
文章基于中国上市公司2004-2010年动态面板数据GMM方法,在证券市场非有效的背景下考察了高管薪酬契约对公司投资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无论是货币薪酬还是高管持股激励,高管薪酬激励和股票错误定价对公司投资行为的影响具有交互作用,股票市场的投机行为会诱使高管为增加从股权激励中得到的收入而更多地投资。同时,这一关系在实际控制人性质不同的企业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5.
选取2003至2010年间三大地区、十一大类行业的207家民营上市公司作为样本,基于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分析民营上市公司高管薪酬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产权更为清晰、市场化导向更为明确的民营上市公司高管薪酬具有显著的粘性特征,高管薪酬还受到公司经营业绩、公司资本结构、公司规模等因素的正向影响。中国民营上市公司高管薪酬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激励作用。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我国深沪两市2013年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通过构建模型实证分析负债期限结构对公司高管薪酬—业绩敏感性的影响。研究发现:负债期限结构对高管薪酬—业绩敏感性有显著影响,随着长期负债比例的增加,高管薪酬—业绩敏感性会增强;在非国有上市公司中负债期限结构对高管薪酬—业绩敏感性的正面影响并不比国有上市公司强。研究结果显示,在我国目前的制度环境下,负债期限结构虽然对高管薪酬激励发挥了一定的治理效应,但我国上市公司利用负债期限结构工具降低代理成本的做法还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17.
陶金元  李鹏 《经济师》2007,(4):108-108,110
上市公司高管薪酬直接影响到企业绩效,在对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上市公司高管薪酬的历史及其优劣分析的基础上,随机选择研究样本进行高管薪酬的均值分析,同上市公司业绩的相关性分析,并结合现状剖析我国上市公司高管薪酬目前的合理性所在及其不足。通过统计分析发现,中国上市公司高管薪酬较前具备较强的合理性,同上市公司的业绩呈微弱的正相关关系。但仍然存在明显的激励有效性不足现象。文章针对不足,在综合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一个可供参考的激励方案。  相似文献   

18.
家族企业与非家族企业的差异一直是家族企业学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问题。现有的研究多是基于资源基础观理论,从家族性角度进行分析。本文则基于委托代理理论和管家理论,从高管薪酬与企业绩效关系的视角对家族企业与非家族企业之间的差异进行深入的研究。论文以2008年年报中的100家家族上市公司与100家非家族上市公司为样本,从高管年薪和高管持股比例这两个方面探讨高管薪酬与企业绩效的相关性。实证研究表明:非家族上市公司与家族上市公司除了在高管年薪上差异不是很大,其余变量皆有显著的差异,其中家族上市公司的高管持股、企业绩效皆高于非家族上市公司。家族上市公司与非家族上市公司高管年薪对公司绩效影响都显著,且都呈正相关,但家族上市公司高管年薪对公司绩效的影响比非家族上市公司大。高管持股比例对公司绩效影响则都不显著。  相似文献   

19.
自动化技术的广泛应用在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改变着收入分配。本文从企业内部收入分配的视角,借助2012—2019年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和国际机器人联合会发布的工业机器人数据,识别出自动化程度对非国有企业内部收入差距的扩大作用,并检验了可能的影响机制:以机器人渗透度衡量的自动化程度每提高1%,高级管理人员与普通员工之间的收入差距平均扩大0.17%。自动化程度通过降低管理成本和改善经营绩效两个方面提升可供管理层分享的租金,进而提升高管薪酬,扩大企业内部收入差距。异质性分析表明,对于高管持股份额越高、普通员工议价能力越强或所在行业资本密集度越低的企业,自动化程度增加对企业内部收入差距的提升幅度越小。  相似文献   

20.
对我国上市公司高管团队长期薪酬差距与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高管团队长期薪酬差距与公司绩效之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且不存在区间效应。该结果支持薪酬激励的锦标赛理论而不是行为理论,即大的长期薪酬差距有助于提升公司绩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