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无障碍设施是残疾人参与社会生活的基本条件,如果轻视它的建设,残疾人将失掉许多参与社会活动的机会。因此我们应将助残目光落到残疾人的生活细节上,真正体现对残疾人士的关爱之情。  相似文献   

2.
根据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我国目前有残疾人总数约为8296万人,占全国人口总数的6.34%,保障他们平等参与社会生活,共享社会物质文明成果,是党和政府重要关切.无障碍环境是残疾人参与社会生活的基本条件,建设无障碍环境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集中体现,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而推进物质环境无障碍建设,可以为残疾人走出家门,走上工作岗位,融入社会提供硬件上的安全和便利.本文根据搜集的文献资料和相关调查数据,分析残疾人物质无障碍环境建设现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残疾人是社会中处于最不利地位的弱势群体,其生存与发展的权利因社会排斥而受到侵害,很难在社会经济生活中享受平等、参与、共享的权利。加强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是促进残疾人改善生活、减少贫困的根本途径。构建了残疾人社会保障与消费、收入的误差修正模型,利用2009年残疾人监测数据,探讨了当前社会保障特征对残疾人生活消费的影响,发现目前的社会保障不能减少残疾人不确定性预期。  相似文献   

4.
志愿服务体系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统的思维框架和社会环境下,残疾人往往是公益慈善的对象,但当下流行的社交媒体为残疾人回馈社会、参与志愿服务提供了可能。基于社交媒体环境,文章将残疾人作为公益慈善服务的供给者,以深圳和东莞的问卷调查为基础,重点分析了网络行为对残疾人志愿参与的影响。研究表明,残疾人不仅是社会福利的对象,在社交媒体环境下,他们也正在以多元化的方式参与志愿服务。研究发现,社会发展水平是影响残疾人志愿参与的宏观变量,深圳残疾人的志愿参与水平高于东莞;社会经济地位是残疾人志愿参与的个体性因素;微博发布数、微博粉丝数、微信好友数、微信使用时间等社交媒体变量对残疾人志愿参与起正向作用;网络社会资本存量对残疾人志愿参与产生了正向影响。政府、残联和社会力量应多方协作,共同推动残疾人跨越数字鸿沟,促进残疾人的志愿参与。  相似文献   

5.
残疾人社区康复是残疾人社会保障实施社会化的体现,也是残疾人社区保障的组成部分。针对一个特定区域内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进行的调查报告,通过残疾人社区康复的对象——残疾人自身对残疾人社区康复现状的分析、研究和对残疾人进行问卷调查和访问,以了解社区康复对他们生活的影响,以期推动中国残疾人事业按照"平等、参与、共享"的理念发展。  相似文献   

6.
残疾人以及老人出行的问题是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问题.提供城市无障碍交通以及服务.将各个无障碍建筑连接起来.形成真正意义上的无障碍环境,是尊重人权的行为,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因此,建筑设计及城市规划,应为残疾人及老年人等行动不便者创造正常生活和参与社会的便利条件,消除人为环境中不利于行动不便者的各种障碍,使全体成员都有建树的机会,共享社会发展成果.文章对无障碍环境设计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残疾人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也是人类社会不可也无法回避的问题,实现残疾人充分就业,使他们能充分参与社会活动就是解决残疾人问题的根本途径.文章从不同方面对全国残疾人失业问题进行了细致深入地分析,论述了残疾人失业问题的成因,并提出了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8.
《经济师》2016,(1)
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对于残疾人的生活质量也有了更多的关注。由于残疾人因病致残、因残致贫现象的存在,残疾人自身要求参与社会生活的呼声也越来越强烈。改革开放后,残疾人教育工作逐步展开,残疾人大学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了求职者当中。文章从社会、政府、学校、个人四个层面出发,分析了残疾人大学生就业中的就业歧视、政策规定不完善、专业设置不合理、就业观念落后等问题,提出共建公平就业环境、普及无障碍设施建设、加大政策倾斜扶持力度、加大教育投资、重视心理辅导工作等建议。  相似文献   

9.
残疾人是弱势群体,是人口构成的特殊部分。广东省现有539.9万残疾人口,涉及全省20%的家庭,68.4%的残疾人生活在农村,残疾人口主要呈现老年残疾人、听力、肢体及多重残疾人所占比重较大的构成特征;在社会生存方面,残疾人口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家庭收入、在婚率与普通家庭相比差距较大,存在就业难,参与社会难、服务保障难的众多社会问题,需要全社会的理解和关注。  相似文献   

10.
残疾人就业问题对于构建和谐社会有着重要意义,是衡量一个国家民主程度、文明程度、法治程度的重要标准.很明显、促进残疾人就业,有利于残疾人经济、精神生活的改善和社会地位的提高,有利于残疾人其他问题的解决,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生活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利用2006年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数据对中国少数民族人群残疾现患率的流行特征、社会经济状况及其与汉族残疾人的差异进行比较分析。少数民族男性的残疾现患率(6.46%)高于女性(6.03%)。初中及以上教育程度的女性少数民族残疾人仅有10.04%。居住在农村的少数民族残疾人,大约有25%生活在国家规定的农村贫困标准以下,71%的农村少数民族残疾人没有参与任何形式的社会保险。农村、女性、老年残疾人是今后少数民族残疾人扶贫和社会保障覆盖重点干预对象;要优先提高女性残疾人的受教育水平。  相似文献   

12.
周密 《经济》2012,(3):64-65
人性的公平与对人格的尊重是社会文明和进步的重要表现.美国当代社会为残疾人生活所创造的环境,已经超出了“便利”范畴,更多的是基于尊重之上的所谓“车轮上的国度”,不仅是汽车,以轮椅为代表的残疾人士的相关事业似乎也不得不提. 法律作保障后盾 美国对于残疾人的保护也是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改进的过程.1990年的《美国残疾人法》从法律上明确并全面禁止对残疾人的歧视,保证每个残疾人都能享有均等的机会,并能够独立生活,以及融入社会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残疾人事业和关心老年人是社会发展的一个组成部分,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如何为残疾人、老年人提供各种便利,体现全社会对他们的关怀,这是一个多方面、多学科的问题.本文就如何在设计中体现以人为本,为残疾人及老年人的生活提供便利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4.
黄锭 《江南论坛》2013,(11):55-56
近年来.无锡市北塘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促进残疾人平等参与为立足点.紧紧围绕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这一主线.助推残疾人事业持续可协调发展.让残疾人的梦想乘风飞翔:  相似文献   

15.
《经济师》2016,(8)
残疾人是人类历史中与生俱来的一个群体,也是社会进步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残疾人可以通过就业参与社会发展,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实现了经济独立,减轻家庭和社会的负担,而且通过参与社会生产劳动获得了社会的认同和尊重,因此,就业是残疾人实现自身价值和社会认同的最好途径,也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社会文明程度的体现。根据近五年内我国残疾人就业的现状来看,虽然建国以来,我国残疾人事业的相关法律、政策不断完善,残疾人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仍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残疾人的生存和发展的状况。  相似文献   

16.
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目的,就是全面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残疾人是人民群众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一个弱势群体,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同样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所在。近年来农村残疾人贫困问题日益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为此,各地政府采取多方面的反贫困措施,在预防贫困和缓解贫困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收效。主要做法和成效是:1.普遍实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贫困残疾人家庭提供最基本的救助,有效防止了贫困残疾人生活恶化。无锡农村实施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始于1996年,1998年在全市农村全面推开,起步比较早。保障资金从区(市)…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九大之后,中国的主要矛盾已经成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残疾人作为社会中人数较大的一个群体,自然也有美好生活的需求,而就业是残疾人获取生活资源、追求美好生活的重要的保障。长期以来,上海市政府积极地为残疾人提供就业的机会,每年为大量的残疾人提供职业技能的培训,对上海市残疾人的就业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上海市残疾人就业促进的思路还是重保障,而忽视了残疾人个体的发展,这将影响到残疾人就业的持续性以及稳定性,特别是影响到残疾人群体的社会融入。从上海市残疾人就业的数据来看,集中就业、按比例就业以及其他就业方式中就业的残疾人数量增长乏力,也凸显目前的就业促进方式难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因此,上海市残疾人就业需要转变思路,以促进残疾人发展以及社会融入的视角来促进残疾人就业。  相似文献   

18.
我国农村残疾人数量众多,生活质量差,老残一体,具有“多重”弱势性,是特别需要社会帮扶的弱势群体。目前我国农村养老保障制度覆盖率低、保障水平不高、城乡差距大、社会支持力度弱,尤其是进入到老龄化社会以后,我国政府的单方扶持以及农村家庭的传统保障已经不能满足农村残疾人日益增长的养老保障需求。在当今社会多元治理的背景之下,应该倡导多方参与,相互合作,优势互补,在此基础上向着政府主导、依附家庭、非营利组织及企业补充的模式转变,共同搭建我国农村残疾人养老保障安全网络。  相似文献   

19.
残疾人事业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北仑区在开展残疾人事业过程中,通过增强残疾人事业发展政策扶持力度、完善残疾人工作体系、推进扶贫解困工作、实施残疾人素质教育工程、拓宽残疾人就业渠道、加强残疾人医疗康复工作、丰富残疾人文化体育生活、营造扶残助残的文明社会环境等途径,营造了残疾人事业全社会合力推进的良好局面,促进了残疾人事业稳定、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徐静  叶霆 《时代经贸》2012,(14):242-242
随着公民社会的日益发展,残疾人作为社会弱势群体的典型代表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为残疾人平等地参与社会进行劳动就业创造条件,也是全社会不可推卸的责任。从江苏省残疾人的现状出发,分析残疾人的就业围境,最后从国家和政府、社区、家庭这三个基本要素,构建关于残疾人就业的动态化的立体支持网络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