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资管新规及其配套制度,构建了我国资产管理行业的规则体系。产品净值化管理作为资管新规的重要规则,是推动资管业务回归本源、有序打破资管领域刚性兑付的基石。当前,资管产品净值化转型取得初步成效,社会各界关于买者“自享收益、自担风险”的投资理念正在形成。为推动我国资管行业持续健康发展,有必要坚持资管新规基本方向,考虑宏观变量和市场承受力,继续有序推进资管产品净值化管理,顺利实现资管行业转型升级,服务于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
当前我国金融市场中,资管产品已占据不可忽视的位置。随着资管新规的出台,在新的监管框架下,资管业务转型在去通道、降杠杆、期限匹配、净值化管理等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2021年是资管新规3年过渡期收官之年,保本理财产品实现清零,净值型产品比例大幅增加,多层嵌套现象得到改善,信托公司新旧发展动能的转换已到达相对均衡的临界点,资管业务迈入规范发展新阶段。资管新规过渡期结束也面临着部分产品打“擦边球”、净值化不彻底、存量产品难消化等后续问题。因此,应不断完善资管制度,合理调整底层资产配置,以净值化管理为核心提升机构资产管理能力,加大投资者教育建立对净值波动和风险承担的意识,有效处理资管业务过渡期结束后续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2018年4月,由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等几个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资管新规"),从政策上强化了对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规范性要求,明确了统一资管产品的监管标准。而信托行业在业务开展中长期扮演着"影子银行"的角色,资管新规的出台无疑对该行业产生巨大的冲击。与此同时,在强监管环境下,信托行业也需积极配合资管新规相关规定,立足自身发展优势,推进业务转型。  相似文献   

4.
宋永明 《中国金融》2022,(24):71-72
<正>基于“受人之托、代客理财”的业务模式,资产管理行业成为有别于银行、保险、证券等其他行业的相对独立的金融子行业,而覆盖各类资管机构和业务的资管新规即是其统一的监管规则。自资管新规发布以来,我国资管行业开始进入净值化、标准化、主动化的转型发展阶段。2022年是资管新规正式实施第一年,而资本市场呈现出巨幅震荡态势,许多资管产品在整改完成伊始即迎来了净值波动的巨大考验。为此,对当前行业发展状况进行分析,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王夕文 《北方金融》2023,(11):95-98
持续三年的“资管新规”过渡期正式收官,金融机构在2022年迎来净值化元年。在这一年里,金融机构根据“新规”要求打破刚性兑付,运行“净值化”产品,努力营造良好的资产管理业务环境,但同时也面临新的问题和挑战。某些商业银行的理财产品在2022年11月期间出现了市场净值低于理财产品初始净值的情况,被称为“破净”现象,由此进一步引起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本文以某中小商业银行为例进行分析,找到其问题所在,并从投资者教育、投研能力、资产配置及监管监督四个方面提出相应措施,为今后资管产品业务的蓬勃发展打好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6.
贺洋  周萍 《中国金融》2021,(7):64-65
改革开放以来,信托公司秉承制度公正和改良式创新,一度充当了中国金融改革先锋的角色。2018年"资管新规"颁布后,中国信托业进入新一轮变革期,同业通道、房地产业务、信托贷款额度相继收紧,传统业务模式愈发难以维系。2020年5月,银保监会发布《信托公司资金信托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首次引入非标比例限制,倒逼信托公司彻底改变自"一法三规"颁布以来所形成的商业模式,自1979年起发展了40多年的中国信托业再次走到了深度转型的节点。  相似文献   

7.
2018年出台的资管新规《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第19条明确规定了将哪几种情形视为“刚性兑付”及对存在刚性兑付情形的机构如何进行处置。从合同法和信托法的角度来说,现有法律法规和规章针对信托业刚性兑付存在“一刀切”的法律漏洞,而以强监管迅速解决信托刚性兑付多年遗留的问题绝非易事,亦有可能带来更大的风险危机。资管新规对信托业刚性兑付带来了深层次影响,实践中应针对刚性兑付的不同情形限制性打破刚性兑付,由政府居中充当刚性兑付准入许可人的角色,合理引导信托资金朝资金需求方流动;完善受托人责任承担机制;健全信托监管体系。  相似文献   

8.
资管新规不仅在打破刚性兑付、严控流动性风险、消除多层嵌套等方面作出了明确规定,还对净值化管理以及涉及到的相关概念、适用对象等进行了定义和补充说明,而后出台的"理财新规"等一系列政策亦是与"资管新规"保持充分衔接。在"严监管"的大环境下,商业银行该何去何从?为求可持续发展,应如何进行业务转型与风险防控?论文结合监管新形势、新动态,对此进行了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9.
在资管新规确立的主动化、净值化的监管导向下,“大资管”新格局呈现出监管政策持续完善、业务模式回归本源、交叉金融领域风险持续收敛、产品结构不断优化等特点。迈入全面制直化时代,银行理财高质量发展须坚持“受人之托、代客理财”的资管业务本质;深化客户细分;强化渠道建设;深化资管行业合作。  相似文献   

10.
苑志宏 《银行家》2022,(1):94-97
临近2021年岁末,资管新规过渡期行将结束.在三年半的资管新规过渡期之中,一方面,以资管新规为主体的资管行业统一监管制度框架基本建立完备,包括银行理财、公募基金、保险资管、信托、证券资管、私募基金等在内的各类资管机构打破了行业桎梏和牌照垄断,消除了监管套利,同类资产管理产品监管标准得到统一;另一方面,不合规存量业务得到...  相似文献   

11.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对于金融与经济关系的深刻阐述,为各金融行业深化金融供给侧改革,服务实体经济提供了行动纲领。信托作为金融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发挥行业优势,顺应市场变化和政策要求,发掘新的业务模式,实现转型,已成为整个信托业面临的首要任务。本文以资管新规发布作为资管行业新时代的开端,对信托行业的发展进行了重新思考,着重从新时代新变化、信托业务转型的必要性和潜在限制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银行理财业务发展迅速,在居民财富管理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资管新规的发布,银行理财业务面临着净值化转型的压力。除此之外,银行理财的产品类型需要丰富、投资结构需要优化、服务能力需要提升、运作模式需要转变、监管体制需要完善。净值化转型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对于防范金融风险、提升资管机构能力,促进投资者教育都有重要意义。银行理财在财富管理中肩负重要使命,要通过不断提升能力,实现服务实体经济、服务客户的本源。  相似文献   

13.
《理财子公司筹备跟进理财市场格局重塑》"资管新规""理财新规"和"理财子公司新规"等一系列最新政策共同构成商业银行今后开展理财业务应遵守的监管规则。监管政策对净值化管理、打破刚性兑付、消除多层嵌套和通道等原则性问题有非常严格的规定,对投资范围、销售起点和销售渠道等放松限制,旨在通过全面风险隔离,提升市场化和专业化运作水平,实现理财业务回归资管本源的目的。截至2018年12月3日,已有18家商业银  相似文献   

14.
2018年4月27日,资管新规正式出台,标志着我国资管行业进入了统一监管的新时代。作为地方金融主力军的地方法人银行,由于在资金实力、系统建设、投研能力、客户培育等方面较全国性银行相对不足,资管新规出台一年来其资产管理业务转型情况如何是本文重点关注的问题。本文以湖南省地方法人银行为例,重点分析资管新政实施以来地方法人银行在流动性、投资配置、净值化转型、风控管理的发展状况,并对如何落实好资管新规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韩佼  张佳婧 《河北金融》2022,(2):57-59,68
2021年是《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资管新规"落地的第三年,也是过渡期整改最后一年.三年以来,资管乱象得到有效遏制,影子银行风险显著收敛,刚性兑付预期逐步被打破,资管业务逐步回归本源.但是在转型过程中,商业银行仍然面临较大的压力和挑战,不规范现象时有发生,需要进一步采取诸如提升发行销售理财产品的合规性、持续推动理财产品净值化转型等措施,以完善和整改理财业务转型,助其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王语嫣 《银行家》2022,(2):124-127
<正>自2018年资管新规落地以来,银行理财在去通道、去嵌套、去池化、去刚兑的要求下不断向净值化、标准化的方向摸索前行。监管对于资管业务的规范管理催生了理财子公司,未来,理财子公司也必然承接银行理财业务的转型重任。从2019年建信理财正式成立发展至今,包括两家外资控股的合资理财公司在内,已经有21家理财公司正式营业,产品规模稳步增长,截至2021年上半年,产品存续余额已经突破10万亿元,从银行理财整个市场来看,占比高达38.8%,可以说,理财子公司已经发展成为银行理财市场的主力军。随着资管新规过渡期的结束,  相似文献   

17.
秦晓 《时代金融》2023,(5):69-71
<正>2018年4月27日,资管行业首个统一监管政策:《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银发[2018]106号,以下简称“资管新规”)发布。在资管新规确立的主动化、净值化的监管导向下,理财业务从高速增长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但我国中小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存在客户培育度不高,募集规模有限、成立理财子公司规划路径尚不明确、投研能力不足,以及金融科技化程度低等问题。本文在对中小商业银行理财业务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其理财业务的发展路径进行探究,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8.
自2018年4月《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资管新规)发布以来,在金融管理部门和金融机构的共同努力下,影子银行无序扩张得到有效治理,资管业务有序转型,净值型产品占比稳步提升,资金空转现象得到有效遏制,持续助力实体经济发展。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同时资管新规过渡期将于年底结束,资管业要把握新机遇,顺应居民财富配置需求,通过积极参与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在努力实现自身高质量发展的同时,更好服务实体经济。本期中,本刊组织专题,从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支持资管行业深度参与银行间市场、资管产品创新、普惠资管投资策略、科技赋能资管等角度作深入探讨,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9.
本次资管新规的主旨思想是统一监管,实行风险收益自担、表内与表外隔离。文章分析了资管业风险的突出表现,分机构类别简要分析了资管新规对券商、公募基金、私募基金和信托机构等非银机构资管业务的影响与建议,并进而展望了资管新规下金融市场和宏观经济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0.
2021年是资管新规过渡期最后一年,银行在致力于理财产品转型,保本理财产品基本全部退出,但各银行的产品净值化转型进展差异较大。根据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发布的《2021年三季度理财市场分析》,截至2021年第三季度末,净值型理财产品规模占比为86.56%,较2020年同期提高26.08个百分点。从近两年理财产品净值化转型进展来看,每个季度净值型理财产品规模占比平均上升6.18个百分点,如果按照这个进度,截至2021年末资管新规过渡期结束时,净值型理财产品规模占比预计可以达到92.74%左右,也就是说,仍有7%-8%的产品没有完成转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