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童先国 《商》2014,(7):125-125
随着我国《劳动合同法》颁布,规定用人单位在解除劳动合同时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金,在人力资本密集型行业。支付经济补偿金已经成为一种常态。职工薪酬准则仅规定实际发生时一次性计入管理费用,造成部分人力资本密集型企业支付经济补偿金当年财务数据波动较大,改制企业承担隐形债务等不合理情况。学术界也对经济补偿金的日常财务核算、纳税处理及审计评估实务也很少触及。本文针对上述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解决措施,希望能够为经济补偿金的财务核算、纳税处理及改制企业审计评估业务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2.
论国有企业改制中职工身份置换的经济补偿金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职工身份置换是国有企业改制的关键问题。获得经济补偿金是职工解除与企业的依赖性劳动关系,走向市场的标致。本文从经济补偿金的支付主体、支付方式等方面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股权投资差额的计算及会计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 照《企业会计准则—投资》规定 :“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权益法时 ,投资企业的投资成本与应享有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份额之间的股权投资差额 ,按一定期限平均摊销 ,计入损益。”为了准确核算损益 ,进行股权投资时 ,必须准确计算投资成本和股权投资差额。然而目前很多会计讲座中 ,对股权投资差额的讲解都不甚全面 ,有的甚至出现偏差。笔者认为在权益法下 ,计算股权投资差额时 ,应充分考虑由于投资企业在溢价投资时使被投资企业产生额外利益 ,而对投资企业股权投资差额产生的影响。具体可分三种情况 :第一种是股本扩张型 ,这种情况是被投资企…  相似文献   

4.
核算职工薪酬,应注意区分工资薪金、职工福利费与公务费用三种不同性质的费用.工资薪金是按照企业薪酬制度和绩效考核制度,根据员工职级及其为企业提供劳动的质量和数量而支付的劳动报酬;职工福利费是因员工或其家庭工作、生活方面存在不便及其他实际困难而由企业提供的一些便利设施、经济救助等,通常不与员工的职级和绩效直接挂钩;公务费用是员工执行公务活动而发生的必要耗费.这三种不同性质的费用在税前扣除时是有所区别的:工资薪金如依法扣缴个人所得税可据实扣除,职工福利费属于限额内的据实扣除项目,而公务费用则为据实扣除.  相似文献   

5.
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和新兴支付手段的普及,各种数字货币逐渐参与到企业的支付核算中。然而,货币管理部门尚未正式认定数字货币在支付体系中的地位,这产生了会计核算上的损益问题。本文试探讨以三种不同方法确认和计量数字货币交易以及他们对企业带来的影响,以及在审计中需要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6.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相关规定,企业辞退职工(劳务工)要按规定支付经济补偿金。本文在此背景下对经济补偿金的概念、性质及会计处理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对经济补偿金能否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的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相关规定,企业辞退职工(劳务工)要按规定支付经济补偿金。本文在此背景下对经济补偿金的概念、性质及会计处理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对经济补偿金能否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的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法治进程的不断深入,《劳动合同法》草案已经在全国征求建议,其中《劳动合同法》里面的经济补偿金问题引起了许多学者的广泛关注,但在劳动合同终止后用人单位应否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金的这一问题上出现了较大的分歧。本文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拙见,请各位读者不吝赐教。一、经济补偿金1.经济补偿金的性质经济补偿金是企业按照现行的法规、政策,依照职工在本单位的工作年限,在解除职工的劳动合同或置换职工身份时按职工工作年限每满一年发给职工相当于一个月或一定比例的工资,其实质是对职工在本企业以往工作贡献的一次性…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提升以及行业竞争加剧,邮政企业面临较大冲击,近年来业务发展压力持续增长,在此背景下,邮政企业如何做好邮政网点损益核算保证自身发展,成为邮政企业发展过程中不可回避的问题。本文从邮政网点损益核算中现存的核算结果不能发挥相应作用、核算数据不全面、核算推进范围窄三个问题入手,对邮政网点损益核算现状进行剖析,提出核算结果实施分析与考核、信息化手段推动核算工作开展、全面推广损益核算三点策略,希望以此推进邮政网点损益核算,为邮政企业发展助力。  相似文献   

10.
企业会计核算较以往有相当大的变化,且会对企业的资产及损益产生影响.执行新准则后,职工薪酬核算对企业当期资产、损益的影响比较大,即减少当期费用,增加当期资产.  相似文献   

11.
企业会计核算较以往有相当大的变化,且会对企业的资产及损益产生影响.执行新准则后,职工薪酬核算对企业当期资产、损益的影响比较大,即减少当期费用,增加当期资产.  相似文献   

12.
伴随着《劳动合同法》的出台,经济补偿金的适用范围延伸至劳动合同终止,引起了学术界和实务界的广泛争议。对此,笔者在通过对立法意图进行追根溯源并对经济补偿金性质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观点:在劳动合同终止情况下支付经济补偿金在我国并不具有适用的法理基础且脱离当前国情,很可能演变成国家强制用人单位承担的给予全体劳动者的一种福利性分配,给用人单位造成不合理的经济负担,甚有可能会造成企业的出逃,间接地导致失业人口的增加,反而违背了立法者的本意。  相似文献   

13.
企业应付职工薪酬的核算工作关乎到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合作关系是否能够良好维持,企业是否违法违规的问题。企业是否遵照法律规定,对职工的薪酬正确核算并进行支付,能够严重影响到职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和工作积极性。而应付职工薪酬中的税款处理问题也是企业不得不重视的一个环节。本文就企业应付职工的薪酬核算问题和涉税处理问题进行了简要探讨分析。  相似文献   

14.
企业应付职工薪酬的核算工作关乎到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合作关系是否能够良好维持,企业是否违法违规的问题。企业是否遵照法律规定,对职工的薪酬正确核算并进行支付,能够严重影响到职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和工作积极性。而应付职工薪酬中的税款处理问题也是企业不得不重视的一个环节。本文就企业应付职工的薪酬核算问题和涉税处理问题进行了简要探讨分析。  相似文献   

15.
企业所得税会计处理比较史欣企业如果在本年度发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的事项,应单独设置“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进行核算,期末将余额转入“本年利润”,而由此影响企业交纳所得税的可视为当年损益,按规定缴纳所得税。由于企业对《企业所得税会计处理的暂行规定》中该项...  相似文献   

16.
《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对企业间以物易物贸易业务在会计确认、计量等方面进行了规范。但是对于交换双方换入的资产成本的核算和关于补价的内容的确定值得重新思考。本文认为企业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在涉税情况下换入资产成本的核算应区别不同情况进行分析,并对准则中换入资产成本的公式加以修正,有助于企业正确核算换入资产成本及损益。  相似文献   

17.
《企业财务通则》规定,企业在破产清算期间发生的收益和损失,计入清算损益。笔者认为破产清算会计核算,应设置“清算损益”会计科目。一、“清算损益”科目的性质和作用“清算损益”是清算会计的损益类科目。在破产清算会计核算中有三方面作用:一是记录和反映破产企业在清算中发生的各项损失和收益经济事项;二是根据记录的损益内容,计算破产财产和可供分配的破产财产;三是根据债务清偿比例记录和反映未偿债务收益,以轧平各应付债务帐户,同时根据清算净收益轧平所有者权益各帐户。二、“清算损益”科目的核算内容按照破产清算发生的…  相似文献   

18.
赵天燕 《商业会计》2000,(12):13-13
清算会计是指对被宣告解散企业各项清算业务进行反映和监督 ,向有关债权人、投资人及政府主管部门披露企业的财务状况、清算过程和结果等会计信息的一种专门会计。按照企业清算的程序 ,清算会计工作的内容主要包括 :进行财产清查 ,编制资产负债表和财产目录 ;核算和监督清算费用的支付 ;核算和监督债权的收回和债务的偿还 ;核算和监督企业的清算损益 ;核算和监督剩余财产的分配 ;编制清算会计报表。清算会计无论在会计理论上还是在会计实务上 ,都与传统财务会计有着紧密联系。但是 ,清算会计同时又在新的会计环境下对会计对象、会计目标、会…  相似文献   

19.
企业支付给职工的薪酬是企业成本费用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会计核算的一个重要方面.新准则规定,企业职工薪酬是指企业为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而给予的各种形式的报酬以及其他相关支出.同时,新准则规定.所以应付给职工的各种薪酬均通过”应付职工薪酬”科目核算,既保证了职工薪酬核算渠道的统一性,还保证了人工成本核算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20.
所谓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每个企业都会有一套规章制度来规范员工的行为。规章制度的制定,一定要严谨,否则就有可能使企业在与员工的纠纷中处于被动的地位。2003年3月20日,北京某公司解聘了员工李某。因为解除劳动合同是该公司的单方行为,李某要求该公司支付经济补偿金。双方协商无果,李某将该公司告到北京市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要求该公司向其支付经济补偿金2400元。仲裁庭上,该公司就单方提前与李某解除劳动合同、该不该支付经济补偿金等问题进行了答辩。该公司认为,解聘李某有三个原因:首先,李某经常违反考勤制度。2003年3月1日至20日,李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