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收入分配不平等一直是宏观经济领域重大的研究课题之一。20世纪50年代开始,有关收入分配的研究主要围绕着Kuznets的倒"U"假说展开,讨论倒"U"关系的存在性问题。Kuznets之后较早的一些研究结论倾向于认为倒"U"假说是存在的,但之后的一些研究则得到了与Kuznets相反,甚至与"U"型完全不同的其他形态的结论。本文重点梳理了有关收入分配随经济增长呈现倒"U"、正"U"以及"过山车"等变动形态的经典外文研究文献。  相似文献   

2.
文章在弹性劳动供给理论的基础上对内生增长模型作了发展.该模型假设经济人有着不同的物质资本初始禀赋和不同的劳动技能,在此条件下分析了采用不同的税收政策为投资进行补贴对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不平等关系产生的不同影响.结论显示:在资本异质性主导地位下,旨在提高经济增长率的财政政策导致了一个更加不平等的税前收入分配.  相似文献   

3.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不断提高。初始的收入分配不平等到底是有利于经济增长还是会阻碍经济增长,经济学界目前还没有一个定论。文章从新增长理论视角考察了收入分配不平等对经济增长的两个负面影响:一是收入不平等会减少投资机会;二是收入不平等会降低借款人努力程度,从而不利于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4.
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平等之间不存在替代关系。收入分配不平等不是促进而是阻碍经济增长。我国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趋势已经影响了经济增长的前景。应当树立以民为本的经济建设宗旨,促使区域经济平衡增长,调节不合理的收入差距,努力实现有利于公平的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5.
我国经济增长的收入分配效应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的收入分配发生了深刻变化收入差距在不断扩大;收入分配的变化效应强于改善效应;过分强调收入分配中的效率优先,而对兼顾公平则有所不足.这种收入分配主要是由经济增长总量、速度及不同的增长阶段和增长的体制条件、政策导向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6.
在一个包含贸易部门与非贸易部门的开放经济NK-DSGE模型中,考察了货币政策的分配效应。研究发现,基准货币政策下,贸易部门积极的技术冲击对于不同类型家庭消费和实际工资具有不同的动态冲击效应,并且引起消费不平等与收入不平等的上升。在此基础上,政策评价的结果显示;(1)最优货币政策倾向于降低消费不平等与收入不平等;(2)严格盯住经济增长的货币政策在最大程度上导致了消费不平等与收入不平等的恶化,盯住名义汇率的货币政策则次之;(3)盯住实际汇率的货币政策对于消费不平等与收入不平等的影响与最优货币政策最为接近。因此,针对最小化货币政策分配效应所引致的不平等,货币政策应该对实际汇率做出反应。  相似文献   

7.
经济增长、金融发展与城镇居民收入不平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VAR模型,利用协整分析和Granger因果检验法,对中国1982—2004年经济增长、金融发展与城镇居民收入不平等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经济增长与城镇居民收入不平等负相关,并且前者是后者的Granger成因;金融发展规模与城镇居民收入不平等负相关,并且前者也是后者的Granger成因;金融发展效率与城镇居民收入不平等负相关,并且两者具有双向的Granger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8.
通过构建个人所得税的收入再分配效应评估模型,使用个人所得税面板数据,估计了个人所得税系统1997年到2006年的再分配功能。研究发现,我国个人所得税呈现出累退性,它在扩大可观测总收入不平等和净收入不平等的同时,对以消费基尼系数近似表达的真实不平等也存在一定的显著影响。理论与经验研究表明,在逃税的情况下,税收再分配可能增加实际收入不平等;在较为民主的环境中,税收再分配有利于减少收入不平等。  相似文献   

9.
在对近期文献资料中关于财政政策对收入分配不平等和经济增长的相关性影响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其研究结论对中国目前收入分配和经济增长现状的政策启示,提出改革我国收入分配不平等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1981-2008年的统计数据为基础,采用协整分析方法研究了我国加工贸易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以及给我国收入分配带来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的增长对我国GDP的增长存在着促进作用,并且会加剧我国收入分配不均衡的情况.  相似文献   

11.
用金融发展规模来表示金融发展水平存在很多局限性,所以很多学者在实证研究中选择金融效率来替代。但学者们并没有从理论上构建模型分析金融效率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导致其实证结论缺乏理论支撑。因此,在Garcia-Penalosa和Turnovsky(2006)的内生增长模型框架内加入金融部门,分析金融效率对经济增长和收入不平等的影响。结论显示,金融效率的提高虽然会导致更高的经济增长率,但是也会扩大收入不平等的程度。金融效率提高拉大收入不平等主要是由于金融资源配置不均造成的。政府在金融发展问题上应当兼顾效率和公平,赋予金融部门一定的社会责任,消除人为不公平的信贷配给,建立普惠性金融体系。  相似文献   

12.
在Garcia-Penalosa和Turnovsky(2006)的内生增长模型框架内加入金融部门,分析金融效率对经济增长和收入不平等的影响。结论显示,金融效率的提高虽然会导致更高的经济增长率,但是也会扩大收入不平等的程度。金融效率提高拉大收入不平等主要是由于金融资源配置不均造成的。政府在金融发展问题上应当兼顾效率和公平,赋予金融部门一定的社会责任,消除人为不公平的信贷配给,建立普惠性金融体系。  相似文献   

13.
林曦 《大众商务》2010,(16):93-94
本文以1981-2008年的统计数据为基础,采用协整分析方法研究了我国加工贸易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以及给我国收入分配带来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的增长对我国GDP的增长存在着促进作用,并且会加剧我国收入分配不均衡的情况。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通过对中国数据的计量研究收入、收入不平等分配与储蓄率的相关关系.得出结论,即随着收入的提高,收入对储蓄率的贡献明显变小,而我国目前所处的阶段,收入不平等分配对收入有一定的正效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意义梳理中国收入分配状况与居民健康之间关系的相关文献,探讨与回应以往研究结论不一致现象,为提高该领域的研究质量提供参考。方法/过程根据30篇主要文献的46份经验结果,运用Meta回归分析方法,从数据类型、样本特征、指标选取、理论框架、估计方法、控制变量、研究区域、时间跨度等方面检验了不同的研究特征对收入不平等与居民健康关系的实证结果的影响。结果/结论多数实证研究支持“收入不平等假说”,即收入不平等不利于人们的健康状况,考虑非线性关系的研究中绝大多数支持倒“U”型关系。同时,多项研究特征影响收入不平等与居民健康之间的关系,尤其是样本量、城乡差异、理论框架、估计方法、区域、时间跨度等特征因素。因此,相关政策的制定不仅需要更多经验证据的支撑,同时也需要因时因地制宜。  相似文献   

16.
演进视角下中美个人所得税收入分配效应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收入分配失衡的情况下,个人所得税因其具有调节收入差距的再分配功能而备受关注。我国个人所得税要实现公平原则和再分配职能,既要依据中国的实际经济特征,也应该借鉴发达国家成熟的税收经验。中国个人所得税再分配效应仅为不足美国的十分之一,在探究个税改革演进差异基础上,借鉴美国税收发展与税制设计经验可知,个人所得税再分配职能实现的前提应是适应经济发展阶段、动态化管理和公平税负的税收设计。  相似文献   

17.
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问题之一,尤其是我国现阶段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拉大,人们对此问题更为关注。因此,文章对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以便使相关研究成果较为清晰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相似文献   

18.
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相关性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的关系问题半个多世纪以来一直受到学术界的极大关注。从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角度来探讨,经济增长与收入不平等之间并没有必然的联系,不能简单地认为它们之间存在正相关或负相关关系,因为经济增长和收入不平等都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运用各种方法探讨了收入不平等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大部分研究结论显示,收入差距对经济增长存在间接的负面影响,两者之间存在一个多因素的传导过程,包括人力资本积累机制、政治经济决策机制、社会冲突机制、需求传导机制以及其他传导机制。总的来看,这些研究加深了对于两者关系性质和相互影响的认识,但研究结论的分歧和研究方法的局限性仍然存在,有必要对两者关系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的关系问题,不仅是现代经济学说中的主流学术议题之一,也是当代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基本话题,但对于其关系,始终没有得到一致的结论。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急剧恶化并带来了一些问题,分析该问题对于中国的经济发展与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此,采用1978年—2010年的数据,对中国收入分配不平等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倒U型曲线在中国的适用性及拐点所在位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