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世纪下半叶以来,西方许多发达国家的刑罚方法逐步实现了从以监禁刑为主的体系向以非监禁刑为主的体系转变。然而,我国的刑罚体系仍以监禁刑为主,有关的理论研究处于刚刚起步状态,实践中非监禁刑执行也存在很多问题。因此,有必要借鉴国外的非监禁刑实践经验,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非监禁刑体系。  相似文献   

2.
监禁刑是我国目前存在的主要刑罚手段,其历史悠久,且为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所普遍采用。但监禁刑虽然能够剥夺犯人的犯罪条件,其却存在交叉感染严重、激化"标签效应"及犯人回归社会困难等难题。本文通过指出我国监禁刑执行过程的主要弊端,并为这些弊端寻找合适的出路。  相似文献   

3.
何妮 《企业家天地》2008,(2):165-166
本文主要阐述了我国非监禁刑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各种不合理因素,进一步提出了搞好非监禁刑罪犯的管理教育工作的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当前的刑罚执行监督工作中,存在着人权保障意识缺乏、立法滞后以及制度设计上的结构性缺陷等诸多问题,限制了刑罚执行监督效用的发挥。检察机关应当始终以人权、公正、平等、效益为价值取向,通过进一步明确保护重点,准确掌握减刑、假释的适用条件,改革驻监检察监督模式,完善对社区矫正活动以及监外执行罪犯的监督机制等途径,强化对刑罚执行的法律监督工作。  相似文献   

5.
商业贿赂犯罪是根据贿赂所发生的领域而形成的仅具学理意义的概念,而非规范意义上的独立犯罪类型。我国刑法对商业贿赂犯罪的刑罚配置存在以死刑超量报应、过分注重功利目的、计赃论罪、忽视配套刑罚措施整体适用效能的问题。要提高刑法对商业贿赂犯罪的规制能力,有必要在充分检视其刑罚配置缺陷的基础上进行体系性完善。  相似文献   

6.
应对微罪之非刑罚处罚方法探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刑法中的非刑罚处罚方法,是指依法对实施微罪而被免予刑事处罚的犯罪人适用的刑罚以外的实体上的处罚,是刑事责任的实现方式之一。《刑法》第37条应被理解为独立的免罚事由。针对司法实践中非刑罚处罚方法长期低效运行的现状,立法上有必要增设非刑罚处罚方法种类,完善非刑罚处罚方法体系,以实现刑事制裁方法的多元化和轻缓化;司法上,应转变有罪必罚的传统报应观念,确立刑罚谦抑性和最后性的理念,对于实施微罪、可不予刑罚处罚的犯罪人尽量优先选用非刑罚处罚方法,充分发挥非刑罚处罚方法对实施微罪的犯罪人之惩治和教育功效,最大限度地实现刑罚的非刑罚化。  相似文献   

7.
禁止令应当视为一种具有刑罚性质的约束监管措施,兼具惩罚和预防犯罪的功能。我国刑法关于禁止令的立法在结构上存在缺陷,导致违反管制和宣告缓刑两种类型下的禁止令的法律效果存在明显差别,既违反法制的统一性要求,也严重限制禁止令制度功能的发挥。问题的解决之路在于把禁止令纳入到与刑罚并列的保安处分体系之中,这样就既能发挥禁止令作为独立的制裁措施的独特功能,也能与刑罚适用互补进而提升刑罚效果。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刑罚价值观念的转变,以及全世界范围内的轻刑化趋势,罚金刑越来越显示出存在的重要价值,扩大罚金刑的适用是大势所趋。笔者从易科罚金及其缓期执行、罚金刑适用的标准、罚金刑易科制度及未成年人适用罚金刑方面对罚金刑的扩大适用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9.
死刑作为刑罚中最严厉的一个刑种,在当形势下保留是必要的。当然死刑的严厉性与无法改正的特点,也决定了必须慎用死刑。我国目前存在着死刑适用扩大的趋势,因此,严格遵循死刑适用的原则。也就威了立法与司法不可回避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废除死刑已成为全球发展趋势,我国是世界上仍保留死刑制度的国家之一,当前,我国的死刑执行情况不容乐观,废除死刑的征途任重而道远.死刑的存在不利于人权和刑罚目的的实现,同时,死刑也是成本最高的刑罚方法.废除死刑需要我们做好相关准备工作,即引导民意对死刑形成理性认知;改革刑罚体制,完善死刑替代措施;立法上逐渐削减死刑罪名数量,限制死刑适用范围;司法上严格限制死刑适用.  相似文献   

11.
死缓制度即死刑缓期两年执行制度,是依附于死刑的一种变通执行方法,包括在一定期限内附条件地免除死刑的执行和附条件的执行死刑。死缓制度作为我国一项特有的刑罚制度,在适用过程中,其弊端也日益凸现。文章试就死缓制度适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2.
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问题上,刑罚这一打击和预防犯罪的最直接手段就显得尤为举足轻重;由于未成年犯罪人生理、心理的特殊性,世界各国在对未成年犯罪人的刑事政策上,均提倡轻缓化、非监禁化的刑罚处理方式;这样可以避免未成年犯罪人受到在监狱"交叉感染"的负面影响,从而走上健康的人生道路;在此就我国应构建何种形式的未成年犯罪人非监禁刑罚制度进行分析和阐述。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缓刑最早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周礼》中记载,"若邦凶荒,则以荒辩之法治之,令移民通财,纠守缓刑"。???自2010年度开展排头兵竞赛活动以来,宝安法院在扩大非监禁刑和缓刑适用方面成绩斐然。然缓刑罪犯绝大多数为外地户籍被告人,在缓刑考验期内,基本上未曾接受任何形式的社区矫正,处于严重脱管状态,存在较大的缓刑再犯风险。本文希望通过对宝安法院近四年来缓刑再犯案件的特点原因进行深入分析总结,提出防范缓刑再犯的对策和建议,以期对司法实践作出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4.
刑罚规定恰当与否直接关系到刑法的适用效果。刑法就受贿罪的刑罚种类、刑罚幅度等设置上存在不科学、不合理之处,需进行修改。主刑罚应取消死刑,延长自由刑期限;附加刑中应增设罚金刑,资格刑,限制没收财产刑,定罪数额应与经济发展相适应,其他定罪量刑因素尽量细化,以充分体现罚当其罪的刑罚理念。  相似文献   

15.
未成年人适用罚金刑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未成年人世界观、人生观都处于形成阶段,适用自由刑极易造成交叉感染。用罚金刑替代短期自由刑,既是刑罚轻缓化、非监禁化的改革趋势,也符合教育、感化、挽救、改造的司法政策,符合未成年人心理、生理发育规律。我国新刑法虽然顺应世界潮流大幅增加了罚金刑的适用范围,但与其他国家的成功经验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所以应进一步完善相关立法,采取加强执行力度等措施,改善罚金刑的适用现状。  相似文献   

16.
刑罚轻缓化已经成为刑罚结构改革的总体趋势,通过对刑罚轻缓化的经济分析,我们可以挖掘出刑罚轻缓化背后深层次的原因,那就是"高概率的惩罚与轻刑化"的组合是预防和控制犯罪最为经济有效的方式,而轻刑化即我们所谓的刑罚轻缓化。在刑罚轻缓化的背景之下,透视罚金刑与自由刑的适用,我们可以发现罚金刑更符合刑罚轻缓化之意旨,应提升到主刑的地位,未来我国的刑罚结构改革也应以罚金刑为主导,而自由刑只起辅助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随着刑罚由生命刑、肉体刑向剥夺自由为主的监禁型发展,体现了社会的文明和进步,然而由剥夺自由的监禁刑向限制自由的社区矫正刑发展,更是监狱史上一次重大变革。我国的社区矫正目前虽然处于起步阶段,但其发展的趋势不容质疑,因此我们要以科学的态度、创新的勇气来接受它,发展并完善它。本文仅对社区矫正的内涵及实施背景,以及如何完善我国的社区矫正制度提出了一些粗浅的看法和思考,愿与有识之士、有志之士一起商榷。  相似文献   

18.
死刑缓期执行(以下简称“死缓”),是我国独创的一种刑罚制度,其设定目的在于使一些罪该处死的犯罪分子在具备特定情形时有条件地不被处死,从而在总体上限制和减少死刑的实际适用。本文围绕死缓的存废、死缓的适用条件,死缓犯的处理等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刑罚目的在刑罚理论中居于核心地位,它对于刑罚的创制与适用有着直接的指导意义。从心理学角度探究刑罚目的,将有利于完善国家立法和司法。法律情境中存在3种心理状态:公正、上位公正和下位公正;基于个人的刑罚目的是实现以公正为标准的个体心理均衡;基于社会的刑罚目的是实现以不平等的公正为标准的社会心理均衡;司法理念和刑罚制度要随着公正状态的变迁而变迁;社会心理获得有效均衡的途径是开启大众理性,降低社会交流的交易成本。  相似文献   

20.
有罪必有责,犯罪和刑事责任之间存在着必然因果关系,然而,刑事责任的实现方式之一——定罪免刑却打破了犯罪和刑罚之问本应当存在的必然因果联系。罪刑相适应原则不仅表现在刑罚的程度和性质与犯罪的程度和性质相对称上,还应表现在建立起犯罪与刑罚的必然因果联系的观念上。对犯罪人适用易感触的实在的刑罚,在理论和实践中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