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基于刘易斯模型的理论逻辑,从资本收益与劳动力工资变动相互联系的视角出发,利用大样本企业微观数据对我国刘易斯拐点问题进行了探讨.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经济的刘易斯拐点到来的特征并不明显,而当前出现的某些所谓刘易斯拐点特征,可能是诸多约束劳动力自由迁移的制度所带来的影响,因此认为刘易斯拐点已经到来的观点并不完全可靠,有必要对该问题展开进一步的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2.
2003年以来,我国劳动力市场一反常态,即由以往的劳动力供给明显大于劳动力需求向结构性劳动力供给短缺转变,并开始出现局部性的"民工荒"。伴随而来的是"刘易斯拐点"便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值得指出的是,"刘易斯拐点"的到来并不是一件坏事,既是挑战,又是契机,它将  相似文献   

3.
"民工荒"和工资上涨现象引起较多关于"刘易斯拐点"的争议。本文从开放经济与二元经济关系的视角出发,指出中国的二元经济转型是城镇化、工业化和经济开放过程的并存。同时,中国的刘易斯拐点仍未到来,工资差距仍在行业和地区间存在,并吸引剩余劳动力向东部地区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和服务业转移。而外部冲击、城镇化和工业化不匹配等现象的存在,是造成剩余劳动力与"民工荒"现象并存的主要原因。基于284个地级市宏观层面数据的实证分析支持上述结论。  相似文献   

4.
民工荒与中国“刘易斯拐点”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通过对刘易斯二元经济模型和民工荒进行分析,并结合中国现状,认为现今的民工荒并非"刘易斯拐点"到来的标志,而是低工资与制度短缺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我们有1/4以上的人均GDP的增长是靠人口年龄结构优势获得的。但2010年比以往更加突出的用工荒现象却使得专家们纷纷发出“刘易斯拐点”的警告,无论刘易斯拐点是否已经到来,我国“人口红利”衰退已是不争的事实,给社会经济发展既带来机遇又增加挑战,我们应采取调整人口政策、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劳动力素质、推动城乡一体化等措施来积极应对,实现“人口红利”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6.
刘童皓 《新财经》2011,(10):28-28
对于中国的“民工荒”,有学者指出中国的刘易斯拐点已经到来,这是否标志着中国式低成本时代一去不返?渣打银行大中华区研究主管王志浩却认为,中国劳动力市场并非供大于求。  相似文献   

7.
论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拐点”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我国以前所出现的“民工荒”是一种劳动力泡沫,农民工“回流”是劳动力泡沫破灭的表现。从发展动态来看,我国农村潜在剩余劳动力数量相当可观。文章通过模型推算出“刘易斯拐点”的到来时间还要往后推迟二十年多年。目前,劳动力仍然是我国的比较优势。在这种形势下政府应制定相应的政策:针对不同时期的不同劳动力状况,采取动态的就业政策;实现产业结构有步骤的升级;根据“刘易斯拐点”在我国东中西部到来的时差,实行地区政策的差别化;完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相关政策。  相似文献   

8.
《乡镇经济》2011,(4):57-63
劳动力供应由过剩向短缺转变、工资开始上涨的时点即"刘易斯拐点"。由于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以及计划生育政策效应,青壮年劳动力供给已开始出现供不应求现象,工资普遍上涨,中国"刘易斯拐点"已经悄然到来。"刘易斯拐点"对于经济、社会发展、转型具有标志性意义,安徽是传统农业、劳动力大省,应抓住机遇,顺势而为,积极应对。  相似文献   

9.
邓鹏 《中国集体经济》2012,(6X):195-196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出现了"民工荒"的现象,许多学者认为这标志着中国面临着"刘易斯拐点"的到来,我国的经济发展不再具有"人口红利"的优势。本文从加快我国城市化进程尤其是中西部地区城市化发展视角,运用行为经济学的理论成果,认为"民工荒"在较大程度上有利于促进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及合理布局。  相似文献   

10.
《中国经济信息》2011,(5):32-32
中信建投:刘易斯第一拐点已过;申银万国:刘易斯拐点尚未到来;中金公司:转型提供契机;国海证券:有望快速突破“中等收入陷阱”;安信证券:经济将承受一系列压力;  相似文献   

11.
魏良枝  孙晓阳 《魅力中国》2010,(24):16-17,19
长期以来,国内对“刘易斯拐点”理论存在着一些理解的偏差,必须正确理解才能更好地认识“民工荒”现象。“民工荒”现象本质上是制度缺失、权利缺失和中间劳动力领域结构性短缺综合作用的结果。我国目前仍存在大量的剩余劳动力,“民工荒”并不能表明我国已进入“刘易斯拐点”,而工资上涨也只是对廉价劳动力的补偿。  相似文献   

12.
王庆华 《改革与战略》2012,28(5):198-201
通过相关统计数据分析,可以得到我国经济发展阶段已经达到或接近了刘易斯拐点,已出现用工荒和就业难的困境。通过运用劳动经济学相关知识和"刘易斯拐点"对"用工荒"这一大背景的研究,进而对于企业用工荒和大学生就业难这两个矛盾出现的深层次原因进行探讨,并找出其内在规律和解决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刘峰 《特区经济》2010,(10):121-123
国际金融危机推动全球经济进入再平衡过程。后金融危机代的外部环境对我国过去的经济发展模式和金融体系形成严峻挑战,济转型和金融改革势在必行。"刘易斯拐点"的到来和劳动力成本上升显著减轻就业压力,修复我国内、外部经济失衡,推动增长模式转变和济结构调整,并释放包括汇率制度、利率政策在内的金融业的改革空间。  相似文献   

14.
中国劳动力是否过剩——刘易斯拐点来临或待2020年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上海经济》2010,(10):17-19
中国劳动力是否过剩,刘易斯拐点是否来临,涉及到中国未来的劳动力就业战略和政策,既是一个学术研究话题,也是一个需要搞清楚的实际问题。中共中央党校周天勇教授日前发表谈话,就上述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本文拮取了周教授谈话的主要观点,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5.
从“刘易斯拐点”看中国经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连续快速稳定增长。专家们对今年中国经济的预测,大致跟对全球经济的预测差不多:保持2007年的增长势头,但有所减缓,大致维持在10%左右。同时中国经济将在2008年面临着重大挑战,其中大家很关注的一个问题就是所谓“刘易斯拐点”是否已经到来。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进程加速,建筑业劳动力需求的绝对数量和相对比重趋于增加;而随着"刘易斯拐点"的到来以及新生代农民工对建筑业就业倾向的下降,建筑业的劳动力供给和其他行业具有明显的竞争关系;这决定了我国建筑业劳动力的工资水平较高且将持续上升。建筑业劳动力市场的这种变化趋势会促使大型建筑企业经营模式从施工总承包向工程总承包转变,促使中小型企业向专业化方向转变,并最终提高市场集中度。  相似文献   

17.
劳动力有限供给、人口转变与中国经济增长可持续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结构转化视角分析"刘易斯拐点"和人口转变对于中国经济增长可持续性的影响.通过对跨国面板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劳动力比率对资本形成率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劳动力与资本的有效结合是人口红利得以发挥和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条件;总抚养比提高不利于资本积累,将对经济增长产生不利影响.中国经验数据分析显示:经济结构转化,劳动力跨部门转移,是中国经济得以长期、高速增长的关键,高投资率是该增长模式的必然结果;"刘易斯拐点"即将到来,农村剩余劳动力逐渐消失,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将使新增劳动力明显减少;如果继续保持较高的资本形成率,资本进一步深化,将使资本边际报酬率快速递减,现有的高投资增长模式难以维持,中国经济将逐步进入低速增长阶段.  相似文献   

18.
叶迎 《改革与战略》2010,26(6):51-53
"民工荒"的出现是否代表"刘易斯拐点"的来临和中国人口红利的结束?文章从需求角度分析了沿海民工荒出现的原因,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内地转移。在此基础上,得出东部应该进行产业结构升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穆荣来 《魅力中国》2014,(15):26-26
随着我国人口增长趋势“刘易斯拐点”的逐步到来,上海已于前几年率先开始进入了老年化社会,科学谋划,有序推进上海老年人的社区化养老工作已十分迫切地摆在我们全社会面前,我想就如何推进特大城市社区化养老工作提出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拐了?拐了?     
《东北之窗》2008,(20):22-22
到底什么是"拐点"?是向上拐还是向下拐?就像王石在澄清自己的"拐点论"时说的——我所称的拐点不是指房价从上涨到下跌的拐点,更不是从大涨到大跌的拐点,而是从快速上涨到理性调整的拐点。"此拐"并非"彼拐"。对于很多人来说,不管"拐"或"不拐",楼价其实都是在一个不可企及的高度飞行,不同的只是高的程度。对于他们来说,拐点是否到来,意义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