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我国保险市场的逐步开放,保险监管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化,保险机构的经营模式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保险市场与信贷市场、货币市场、资本市场之间的关联度显著增强,其风险特征已与以往有所不同,可能成为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源泉。国际保险监督官协会提出的保险业宏观审慎监管框架,对于完善我国保险监管制度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
2007年次资危机爆发后,美联储开始重新审视其宏观审慎监管中存在的问题.美联储在设计未来宏观审慎监管政策时,提出了几个重要的考虑因素,包括固定规则和相机抉择的平衡,宏观审慎监管的拇指规则,宏观审慎和货币政策的相互作用等,而这些因素也是我国央行在宏观审慎监管方面值得思考和借鉴的.  相似文献   

3.
2008年金融危机后,人们深刻反思危机带来的教训,开始积极寻求各种解决方案。针对本次危机中暴露出的监管缺位问题,理论界普遍提倡加强金融监管,而实施宏观审慎监管成为大多数学者的共识。实践中,各国监管部门也逐渐意识到对系统性风险进行监管的重要性,开始实行大刀阔斧的改革,重构本国的金融监管体系。本文对宏观审慎监管理论的发展脉络进行了系统性地梳理,从国外、国内两个角度详细论述了宏观审慎监管理论的起源和演进,特别是对危机后宏观审慎监管理论的发展做了总结,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
梁敏 《福建金融》2010,(10):33-35
自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世界主要经济体和国际组织都在着力加强以宏观审慎监管为重要内容的金融监管改革。本文阐述了宏观审慎监管的含义和背景,介绍了宏观审慎监管的国际发展概况,分析了宏观审慎监管与微观审慎监管的区别和联系,并在此基础之上结合我国实际,对我国金融业如何实施宏观审慎监管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本文详述了系统性风险和宏观审慎的涵义,并从存款保险、最后贷款人、问题银行的市场退出以及金融监管政策协调四个方面阐述了系统性风险防范的一般制度安排;同时初步探索了宏观审慎监管的框架和工具问题,特别对系统重要性机构的监管和逆周期监管措施进行了探讨。关于宏观审慎监管和微观审慎监管的动态平衡、系统性风险防范和宏观审慎监管的跨境协调问题,本文也进行了初步分析。文章最后给出关于改善中国金融监管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6.
系统性风险新认识与我国宏观审慎监管探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宏观审慎监管的必要性及方式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焦点。但目前国内对宏观审慎监管和微观审慎监管的认识还存在一定不足,存在割裂的倾向。通过对系统性风险和宏观审慎监管相关文献的回顾分析,本文指出宏观审慎监管与微观审慎监管的目标是一致的,并不存在单体风险与整体风险的差别,均在于防范系统性风险,二者的差别仅在于审慎监管的角度、方法有所不同。在后危机时代,我国金融监管改革应充分吸取西方国家教训,加强从宏观审慎角度对系统性风险的分析与评估,构建全面的金融业宏、微观审慎监管机制。  相似文献   

7.
王丹 《云南金融》2011,(5X):58-58
宏观审慎监管对于预防以及控制金融系统的系统性风险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宏观审慎监管内涵及其必要性、宏观审慎监管的测度、宏观审慎监管的政策框架、逆周期资本制约的政策选择以及宏观审慎监管的国际合作这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8.
宏观审慎监管对于预防以及控制金融系统的系统性风险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宏观审慎监管内涵及其必要性、宏观审慎监管的测度、宏观审慎监管的政策框架、逆周期资本制约的政策选择以及宏观审慎监管的国际合作这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9.
王志华 《金融与市场》2011,(2):45-47,50
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全球性经济危机,使得国际社会认识到微观审慎监管的缺陷和不足,国际组织和主要经济体开始重新审视宏观审慎监管,着力构筑防范系统性风险的监管框架。本文在借鉴国际宏观审慎监管经验的基础上,对构建我国宏观审慎监管框架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0.
微观审慎监管自金融危机以后已无法有效地预防和化解系统性风险,虽我国的金融监管近几年有效性有所提高,可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处于较低的水平。我国亟需引入宏观审慎监管的理念,保障金融体系的稳定,构建宏观审慎监管框架。而宏观审慎正好向金融监管部门提供了一个新的治理金融市场的方向,把监管视角从微观审慎转向宏观审慎,有效地补充此次金融危机所暴露出的监管空白。本文介绍了我国金融监管的发展和现状,并就建立我国宏观审慎监管框架提出建议:金融统计的标准、系统风险度量、系统重要性机构因其独特的性质需要差别化要求,最后对中央银行行使宏观审慎监管职能的优劣做出了相关分析。  相似文献   

11.
康永亮 《时代金融》2012,(18):140+143-87
2008年全球性金融危机爆发,国际金融界普遍把这次危机爆发的原因归结为系统性风险的积累和宏观审慎监管的缺失。危机过后,加强宏观审慎管理已成为国际金融管理体系改革的核心。本文将从宏观审慎监管的历史产生入手,分析我国金融系统性风险的来源,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宏观审慎监管措施。  相似文献   

12.
此次金融危机之后,宏观审慎监管的重要性得到了国际监管者的普遍认同,并已经在最新的监管规定提案中得到体现。宏观审慎监管目的在于通过一些制度设计控制系统性风险的危害,保持市场稳定发展。根据我国券商目前发展特点和潜在风险,建议:一是借鉴国际先进统计分析方法,加强对系统性风险的度量和监控;二是引入逆周期风险调节机制,增加逆周期资本准备;三是以分类监管制度为基础,提高风险监管制度的灵活性,强化系统内重点证券公司的风险监管。  相似文献   

13.
互联网金融正在逐步深入发展,随着发展进程的不断推进其规范性也需要得到更多约束.互联网金融具有普惠以及便于操作等优势,与此同时由于互联网的特殊性使其具有道德风险、网络安全风险等不利于其发展的因素,相关部门需要制定严密的监管体系来降低这些系统性风险.本文通过对互联网金融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改善建议.  相似文献   

14.
杨艳竹 《云南金融》2012,(6X):86-87
2008年全球性金融危机爆发,国际金融界普遍把这次危机爆发的原因归结为系统性风险的积累和宏观审慎监管的缺失。危机过后,加强宏观审慎管理已成为国际金融管理体系改革的核心。本文将从宏观审慎监管的历史产生入手,分析我国金融系统性风险的来源,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宏观审慎监管措施。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认为,对金融市场的宏观审慎监管应该以控制系统性风险为中心。而系统性风险可分解为基于外部影响的综合性风险与基于内部结构的网络性风险。在不同的风险视角下,宏观审慎监管需要综合考虑不同的风险来源及其传播渠道,从而有着不同的监管目标与理论,需要分别制定独立而有效的监管政策,灵活地加以组合,以有效防止危机发生。同时,本文针对我国审慎监管现状,提出了一些有益并可行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当前,各经济体和国际组织都在反思如何通过推动金融监管改革夯实监管基础,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定,其中一个重要改革方向就是推动宏观审慎监管.本文回顾了宏观审慎监管概念的历史渊源和研究进展,分析了宏观审慎监管理念对传统监管理念的突破与创新,探讨了宏观审慎监管理念在实践中的运用难点,并有针对性提出对我国金融监管改革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宏观审慎监管:有效防范系统性风险的必由之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宏观审慎监管的提出由来已久。本轮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加强宏观审慎监管,坚持微观审慎监管与宏观审慎监管的有机结合,成为各国金融监管的主要发展趋势。本文在对境内外最新研究成果进行分析和借鉴的基础上,对我国推进实施宏观审慎监管进行了探索和研究,以期对我国银行监管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国际金融危机教训总结角度入手,分析了我国宏观审慎监管的必要性与紧迫性,从我国中央银行应对系统性风险的天然优势出发,对我国央行履行宏观审慎监管职能的可行性与现实性进行了逻辑判断。最后,针对我国金融监管现状,提出可行性对策建议,注重宏观审慎监管、切实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风险,维护我国金融稳定。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欧洲央行吸取了欧债危机的教训,大力开展宏观审慎监管,重视系统性风险的监测与防范,取得了一定成效。本文全面研究了欧洲央行宏观审慎监管框架,包括目标、组织架构、政策工具、运行机制等,重点分析了近年来系统性风险指标的最新应用,并探讨了这些指标的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20.
最近一次金融危机暴露出微观审慎监管存在顺周期性,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经济周期性波动。通过深刻反思金融危机的教训,宏观审慎监管无论是在理论方面还是在政策框架方面,都着眼于通过逆周期监管校正微观审慎监管的顺周期性,从而提高整个金融系统的韧性。当前理论和实证分析也证明了宏观审慎监管的价值,但也存在诸多局限性。只有宏观审慎监管与货币政策等协调配合,才能更好地发挥稳定金融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