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章洁 《理论观察》2015,(2):143-144
志愿服务作为新时期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载体,在实践育人方面正发挥着越来越积极的作用。为促进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可持续发展,充分发挥志愿服务对大学生的教育引导作用,需要从思想、组织、动力和质量等四个方面努力探索建立大学生志愿服务的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是志愿服务活动的重要主体,正确认识大学生志愿服务精神的现实意义,有助于引导大学生自觉地培育志愿服务精神,积极投身于志愿实践活动中.大学生志愿服务精神蕴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念,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体现,是落实人民主体思想的表现,同时体现了人主体意识的觉醒,与人的自由发展需求相一致,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相吻合,对于当前的志愿实践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黄科 《新西部(上)》2016,(12):122-123
创建大学生志愿服务品牌,对于激发大学生志愿服务热情,提高服务质量,推进实践育人等具有重要作用。在实践中,应针对存在的问题,从涵育志愿服务文化品牌、创建志愿服务基地品牌、打造志愿服务活动品牌等方面着力,建设大学生志愿服务品牌,从而助推大学生志愿服务长效化、常态化发展。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参与志愿者服务活动,有利于大学生思想素质的提高,与高校的德育工作可以互为补充。新时期大学生志愿服务创新路径主要是:发挥社团组织作用,引导志愿服务;紧跟"互联网+"时代步伐,加快志愿服务活动创新;创建志愿服务评估体系,推动志愿活动长效运行。  相似文献   

5.
高校共青团的主要工作是育人,为了提高青年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大学生的志愿精神,高校共青团开展了以志愿者服务为指向的劳动育人工作,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理念深入到志愿服务精神中,定期对大学生进行志愿精神教育,组织青年学生参加志愿者活动,从而有效提高了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与志愿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阐述健康人格内涵、特征和分析大学生人格现状的基础上,论述了青年志愿服务对大学生健康人格塑造方面的影响和作用,认为青年志愿服务有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追求,提高社会责任意识,磨练意志和培养优秀品质,强化团结协作精神,进一步提升思维分析、沟通协调和灵活应对能力.  相似文献   

7.
慈善文化是和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奉献爱心,服务社会”的大学生志愿精神与倡导利他思想为核心的慈善文化是一脉相承的。在社会转型期间,积极培育以大学生志愿精神为核心的学校慈善文化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及构建和谐社会、和谐校园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8.
将志愿服务活动纳入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是高职院校实践育人的一条有效途径,通过志愿服务实践教学,可以对大学生有效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有利于提高大学生政治素质和观察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促进大学生对思政课教学内容的消化与吸收。高职院校应着力构建以志愿服务为载体的思政课实践教学途径,将志愿服务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内容,设计好思政课志愿服务实践教学的项目,对学生开展从事志愿服务活动的培训,做好思政课志愿服务实践教学的宣传动员和总结,拓展思政课志愿服务实践教学基地。  相似文献   

9.
志愿精神是志愿服务的核心和基石,志愿服务持续深入开展以及调动志愿者主动性都需要志愿精神的支撑.本文以台湾慈济慈善事业基金会志工为研究对象,从规章目标、教育培训、公信力、礼仪仪式等方面分析慈济培育和传承志愿精神的做法.反思大陆地区在开展志愿服务、倡导志愿精神方面亟待完善的方向,提出重视传统道德文化、发挥社会工作者功能、社工带动志工的观点.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志愿服务在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实现自身价值,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实践中存在主体参与积极性不高、运行机制不健全等问题,本文主要通过对大学生志愿服务激励机制研究,提出建立一套科学、合理、有效激励办法和措施的建议,来调动大学生志愿者的服务热情和积极性,以促进志愿服务事业的持续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1.
李晓军 《改革与开放》2013,(11):66-66,68
大学生志愿服务在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实现自身价值,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实践中存在主体参与积极性不高、运行机制不健全等问题,本文主要通过对大学生志愿服务激励机制研究,提出建立一套科学、合理、有效激励办法和措施的建议,来调动大学生志愿者的服务热情和积极性,以促进志愿服务事业的持续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2.
立德树人是高校育人的根本任务和中心环节,大学生志愿服务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有利于丰富发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提高其实效性。新时代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要从培育大学生志愿服务意识、构建大学生志愿者系统化培训体系、探索大学生志愿服务实践创新路径、完善大学生志愿服务激励机制四个方面进行路径创新,培育符合新时代要求的大学生志愿者。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十分关心青年成长进步和青年志愿服务。习近平总书记肯定了青年志愿者的奉献精神与行为,鼓励青年志愿者与祖国和人民一道拼搏前进,号召青年志愿者用自己的行动实现伟大的中国梦。目前,大学生志愿者已成为我国志愿者队伍中最具活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正在各个领域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但大学生志愿服务也存在不少不可忽视的问题,本文在了解高校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现状的基础上,从需求角度出发,分析了大学生志愿服务存在的问题,并就大学生志愿服务效益最大化提出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魅力中国》2009,(23):2-2
2009-07-17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中央8号文件、中央16号文件以及中央文明委《关于深入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意见》精神,把志愿精神作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充分发挥志愿服务活动的  相似文献   

15.
吴倩  张桐娟 《魅力中国》2011,(14):91-91
高校大学生以其较高的素质和较丰富的文化知识底蕴,已经逐渐成为了志愿服务的主力军,在各个领域都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大学生党员作为大学生中的精英,发挥着先锋模范的作用。因此,构建大学生党员志愿服务长效机制是当前的一项十分重要的课题。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以及志愿者服务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当前,高校的大学生志愿者服务在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中已经逐步趋于成熟,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以其使命感和责任感,带着饱满的热情积极地参与到社会服务中来。要从大学生志愿服务对学生成才的重要作用以及构建当代大学生志愿服务体系的路径两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7.
李慧 《魅力中国》2011,(5):89-89
从汶川地震到北京奥运,涌现出来千百万志愿者的行动让人们刮目相看,这一团体逐渐的进入了社会关注的视线中,越来越多的人都在追寻着志愿者的脚步,追溯着他们的志愿精神,和谐社会为志愿服务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前景,同时志愿服务及志愿精神也成为了和谐社会的内在动力。本文通过进一步的了解志愿服务及志愿精神的内涵,关注他们的近年发展,从而探究其在和谐社会下的内在意义。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以南京中医药大学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为例来分析大学生志愿服务现状,提出以专业为基础成立相应的志愿服务队伍,以志愿服务的主要内容为路径建立以专业为依托的志愿服务制度,并就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发展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9.
刘俊 《黑河学刊》2011,(12):140-141
志愿服务是国际红十字运动七项基本原则之一,也是高校红十字会的基本任务。高校红十字志愿者组织成员以大学生为主体,弘扬"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理念,在校内外广泛宣传国际人道法和红十字运动基本知识,开展红十字志愿服务活动,在构建和谐社会以及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已成为大学校园里凝聚人道力量,弘扬志愿精神的有影响力的存在。要摒弃原有的高强度行政干预和工具性导向,差别化地拓展高校红十字志愿者组织的三个核心功能,即传播引导功能、公共服务功能和自我实现功能。  相似文献   

20.
现代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志愿服务,其承载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任务,对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着积极的意义。随着新型科技技术的快速发展,服务于社会的有志青年开始积极的致力于志愿服务,志愿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志愿服务活动本身的价值,以及其积极的实践性,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两者之间存在着内在的契合性。文章积极研究志愿服务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媒介作用,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融合志愿服务和思想政治教育,希望可以进一步推动大学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