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博尔赫斯在天堂继续博览群书,他对如今已经81岁但仍然宝刀不老的老画家兼老作家黄永玉的回忆录《比我老的老头》发生了兴趣。他推荐财神爷爷看那本书中有关钱钟书生前趣事的描述。原来,中国人有个陋习,春节期间互相拜年。有领导在某年正月初二去钱钟书家拜年,钱钟书只开一条门缝,不让客人进门,隔着门缝,露出小半张笑脸道:“谢谢!谢谢!我很忙!我很忙!谢谢!谢谢!”然后关门。  相似文献   

2.
拜访浩然是1977年10月17日的事。当时我正在准备参加首次全国高考。 一日课间闲谈,同学说,作家浩然就住在他家附近。当时在我心里能称为作家的只有浩然一人。通过收音机里的小说连播节目,《艳阳天》、《金光大道》、《西沙儿女》早已是家喻户晓。可以说“文革”结束前浩然是唯一“鸿运当头”的中国作家。第二天课间我对同学说了前一晚上的想法,我们可以去拜访他。  相似文献   

3.
黎阳 《中国金融家》2012,(7):120-121
“智多星”、“较真者”、“实干家”,这些都是分行员工对他的评价;也有班子成员这样说:他身上继承了老一辈共产党员艰苦奋斗、克己奉公的优良品质,又有新时期银行家的战略和创新思维。他就是交行无锡分行党委书记、行长何国洪。  相似文献   

4.
把握命运     
近日读到一则故事,说一个生活平庸的人带着对命运的疑问去拜访禅师,他问:“您说真的有命运吗?”“有的.”禅师回答.“是不是我命中注定穷困一生呢?”禅师让他伸出左手,然后说:“你看清楚了,这条横线叫做爱情线,这条斜线叫做事业线,另外一条竖线就是生命线.”然后禅师又让他把手慢慢握起来.禅师问:“你说这几根线在哪里?”那人迷惑地说:“在我的手里啊!”“命运呢?”那人似有所悟,离开了禅师.  相似文献   

5.
2011年中秋节后,北京中关村蓝旗营小区,中国“稀土之父”、中国科学院院士徐光宪接受了《中国外汇》的采访。敏捷清晰的逻辑思维、准确的表述能力,使人很难把他和91岁高龄的老人联系在一起。上个世纪70年代,徐老提出创新的稀土分离理论,推导出100多个公式,实现了稀士回流串级萃取,开创了新的稀土生产工艺.被业界尊称为“稀土之父”。记者在徐老寓所里看到的照片,定格了这位科学家的两段光辉岁月:  相似文献   

6.
曾洁 《理财》2005,(11):51-51
在美国乡村,住着一个老头儿,他与惟一的儿子相依为命.突然有一天,一个人找到老头儿,对他说:“尊敬的老人家,我想把您的儿子带到城里去工作.”老头儿气愤地说:“不行,绝对不行,你滚出去吧!”这个人说:“如果我在城里给你的儿子找个对象,可以吗?”老头儿摇摇头:“不行,快滚出去吧!”这个人又说:“如果我给你儿子找的对象,也就是你未来的儿媳妇是洛克菲勒的女儿呢?”老头儿想了又想,终于被儿子能当上“洛克菲勒的女婿”所打动了.  相似文献   

7.
又见中国光大集团董事长、光大银行董事长唐双宁,美国金融危机暴发后,他的一言一行再次成为倾听和追逐的焦点,他关于金融危机发展的“预言”,让本刊读者再次看到那个大家所熟悉的“专家”。自本刊创刊以来,唐双宁一直关心本刊的成长和发展,多次就中国金融发展理论、金融改革、金融创新、光大银行改革等主题乐意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是本刊“出镜率”颇高的知名金融家,并在本刊开设独家专栏《朝花夕拾》。其颇具才华的随笔、散文、诗歌等文学作品深受读者欢迎和喜爱。同时,他还是业界乃至国内盛名远播的书法艺术家,曾特意为中国金融家杂志社题写了“金融家之家”,留下了潇洒恢弘墨宝。也正因为如此深的渊源,他的思想理论、他的艺术才华在本刊留下了一连串清晰的足迹。“艺术家”和“金融家”的双重身份,使得唐双宁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思维轨迹,对于一个金融家来说,这是一份弥足珍贵的财富,透过金融危机,本刊记者试图深入唐双宁的思考世界,为读者解读“唐氏思维模式”。  相似文献   

8.
《财会学习》2011,(2):77-77
德国作家伯尔写过一篇《懒惰哲学?趣话》:在某港口的一条渔船上,渔夫在太阳下打盹。有人问:“为什么不再多去打些鱼?”渔夫说:“筐里已有四只龙虾,还捕到二十多条青鱼,不少了”,那人劝他应再多捕些鱼,这样两年就可以添条渔船,  相似文献   

9.
鲁钟鸣 《金融博览》2005,(12):29-29
某饮料企业的一名销售人员兢兢业业,年终取得不俗业绩.总经理把他单独叫到办公室,对他说:“由于本年度你工作业绩突出,公司决定奖励你10万元!”业务员非常高兴,谢过总经理后拉门要走,总经理突然说道:“回来,我问你一件事.今年你多少天在公司,陪你妻子有几天?”该业务员回答说:“今年我在家不超过10天.”总经理惊叹之余,拿出了1万元递到业务员手中,对他说:“这是奖给你妻子的,感谢她对你无怨无悔的支持。”  相似文献   

10.
俄罗斯大作家高尔基说过:“爱孩子.这是母鸡也会的事。可是,要善于培育他们,这却是一桩大事了,这需要有才能和渊博的生活知识。”历史上伟人和名人培养教育孩子的方法.是很值得我们家长学习的,这中间也包括他(她)们如何教育孩子爱财取财。  相似文献   

11.
中年,一个多么富有魅力的词语!诗人说:“中年是金秋田野上的一束沉甸甸的稻穗”。作家说:“中年是一条奔腾的河流,流淌着快乐与平静”。而我要说,中年花开,灿如夏花。  相似文献   

12.
《国际融资》2006,(5):65-65
亚洲开发银行副行长小劳伦斯、格林伍德在北京表示:“亚行将加强对华贷款和技术援助业务,支持中国‘十一五’规划的实施。”他说:“除了继续积极开展贷款业务,亚行计划为中国提供更多的发展知识和经验,支持中国应对新兴的发展需求。”他说“中国政府将加大在农业和农村发展、节能、环保、城市和社会发展、金融改革,以及区域合作等重点领域的支持力度,亚行也准备充分利用其在中国、本地区和其他地区的丰富经验,进一步支持中国的发展。亚行是中国建设和谐社会进程中的长期合作伙伴。”  相似文献   

13.
林伟 《理财》2005,(9):12-15
对“郎顾之争”的评价,有“中国企业股改第一人”之称的刘纪鹏堪称一针见血。他说:“我别的不想评论,但是(认为)郎咸平下手太狠,不太了解情况。在私有产权脆弱、大量产权不清晰的时代,他这样搞,真的可以让一个人上天堂,也可以让一个人下地狱。”  相似文献   

14.
《农村金融研究》2012,(6):78-78
在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近日举办的“2012中国农村发展高层论坛”上,针对近日有研究称“中国农业现代化水平比美国落后108年”的判断,农业部副部长陈晓华称,这种说法“很荒唐”。他说,给定中国这么一点资源,养活这么多的人,就能证明中国农业现代化的水平和能力。对此,我们要心中有数。认清中国农业发展的现状,是思考问题的前提,也是制定政策的依据。他指出,中国农业现代化取得了重要进展:  相似文献   

15.
夏丹 《投资与理财》2014,(23):100-100
石鲁是20世纪中国书画界的革新家.人称“中国的梵高”。石鲁原名冯亚珩,因为敬仰大画家石涛和作家鲁迅,遂把名字改成石鲁。石鲁是近现代中国最有争议,最具传奇,也最为悲情的画家。有人说他的作品“野、怪、乱、黑”,他以诗同应:人骂我野我更野,搜尽平凡创奇迹;人责我怪我何怪,不眉为奴偏自裁;人为我乱不为乱,无法之法法更严;人笑我黑不太黑,黑到惊心动魂魄,野怪乱黑何足论,你有嘴舌我有心。  相似文献   

16.
有人说,他是现今中国最火的经济学家,风头不比明星差;有人说,他是民众代言人,是“中国最有良心的经济学家”;有人说,他是媒体学者,不了解国情的“外星人”。但无论如何,他始终处在舆论的风口浪尖,他就是经济学家郎成平。  相似文献   

17.
“利用个人品牌带动公司发展”访谈进行了半小时后.陈丹突然站起身来,对外间的秘书说:“给我泡一杯浓茶来,我坐在这里有点累了。”在这次采访之前,陈丹刚刚从青岛参加完“中国青年创意设计节”回到北京。当记者提及他再次被评为中国设计业十大杰出青年有何感想,陈丹坦白地说,他终于得到了大众而不是“小众”的认同;他终于在即将结束青年时代之际为自  相似文献   

18.
素有“垃圾王子”之称的陈泽蜂生于福建安溪农村。从小就要面对贫寒的家境和生活的重压。同其他农家子弟一样。他发奋读书。想通过读书改变命运。16岁时他在报纸上发表了一篇文章。挣得12元稿费。这是他人生中赚得的第一笔钱。那时他的梦想是读北大中文系,当作家……接受采访时,他说:“中学时代的我打心底里看不起经商的人。觉得商人尔虞我诈。层次太低。”后来的他,为生活所迫无奈地去经商。稍有成就之后。开始担心环境污染,转而进军环保业。直至成为环保界的领军人物。顺应着世界的潮流.不满39岁的陈泽峰更认为环保是个“良心事业”,这个“垃圾王子”。正在向着他的“百亿环保帝国”迈进。  相似文献   

19.
钱进:前进     
有朋友说:“如果他当年不离开天津物价局,今天至少是副局级干部。” 还有朋友说:“如果他当年同意调往天津市人大,也许今天早已平步青云。” 但在现实生活中,没有那么多的“如果”和“也许”。正如一位哲人所言:“无论你选择哪条人生道路,都是‘不归路’,都无法回头。”  相似文献   

20.
盖茨于1955年10月28日出生于美国西北部华盛顿州的西雅图.1975年从事软件开发.算起来,他年纪不算大,创业时间也不算长,然而他创造的财富却举世无双.有人说他是天生的"财神",有人说他成功是商业达尔文主义和全球资本主义联姻的奇迹,有人说他是自由竞争和市场强权杠杆游戏下的神话,有人说他的大脑是数学和计算机结合产生出的宁馨儿.种种说法不无道理.认真说起来,盖茨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揆情度理禀赋了一种理性的思维,而辩证法便是开启理性思维的钥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