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斌 《市场论坛》2004,(7):24-25
失业已经成为全球性发展的最大难题之一,创造就业已经成为全球发展的最大任务之一,同样,就业与失业问题已经成为21世纪中国经济发展的最大挑战。这与我国的基本国情密切相关。中国就业问题最突出的现象之一是农业劳动力就业严重不足。到2000年,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为1.42亿人,占全国农业劳动力总数的42.4%。(2000年总人口12.6583人,就业参与率56.2%)这相当于我国农业劳动力中有效劳动时间不足3/5。剩余劳动时间2/5以上。大量农业剩余劳动力造成的总产出损失相当于GDP的20%-30%;造成的居民消费损失相当于GDP的2%-10%。我国农业劳动力占全国劳动力总数的50%。但是农业附加值占全国GDP的比重只有16%。在这种情况下,只有转移农民,减少农民,才能富裕农民,因此。解决中国的失业问题根本在于开发和利用好农村的剩余劳动力。  相似文献   

2.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一个带有根本性和全局性的大问题。今后我国农业劳动力转移的任务还相当艰巨。据统计,目前,全国农村剩余劳动力总数达1.5亿,全国流动人口达5000万,相当于一个大国的人口规模。估计到2000年,我国农村劳动力将增长到4.5亿,届时农业本身只能容纳2.2亿,剩余劳动力数量将高达2.4亿,农村劳动力剩余率预计占53%。预测湖北省到2000年将有1240万农村剩余劳动力,劳动力剩余率将高于  相似文献   

3.
随着以家庭承包责任制为标志的改革在中国大地开展,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就一直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热点问题之一。2000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为78,444万人,农村劳动年龄人口为55,019万人,农村劳动力占全国总劳动力的70.1%;2005年全国劳动年龄人口达到84,313万人,其中,农村劳动年龄人口为60,012万人,乡村劳动力占全国总劳动力的72%。可见,我国劳动力就业的重点和难点仍在农村的状况并没有多大改变。所以,对于我们这样的农业大国,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还将在相当长的时间存在的现实。我国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是通过效仿西方通过城市化发展模式,还是应该立足中国国情开拓农村市场来解决更为合理有效。  相似文献   

4.
我国农村劳动力的供给远远超过了农业生产对劳动力的需求.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不仅有助于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同时也有利于解决我国的农民、农村和农业问题.本文以农村剩余劳动力为研究对象,从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意义出发,分析了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问题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正>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中小企业得到迅猛发展,一跃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发展、促进市场繁荣的生力军。据统计,到目前为止我国的中小企业数已经超过1 000万家,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为城镇提供了75%的就业岗位,安置了2~3亿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实现的销售额和工商税收分别占全部工业企业的60%和45%。  相似文献   

6.
从托达罗人口流动模型显示,现阶段影响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因素是城乡间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东中西部农民收入差异明显,特别是西部农民增收速度缓慢,农村劳动力大量进入中东部,不仅造成西部土地荒置,还引发了城市就业压力和失业问题。政府应进一步加强对西部产业调整和资金投入力度,促进劳动力密集型企业向中西部转移,尽快减小城乡收入差距,实现劳动力就地转移,加快农村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7.
尤佳  刘朔  王九星 《商场现代化》2006,(20):140-141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经济体制的改革,中小企业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快速增长中最为主要的支撑力量。具统计,现已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的中小企业有1000万家,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为城镇提供了37.5%的就业岗位,安置了3亿左右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实现的销售额和工商税收分别占全部企业  相似文献   

8.
农业剩余劳动力有效转移的最佳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鲍景喜 《财贸研究》1995,6(5):47-50
<正> 我国是一个劳动力资源丰富到近乎可以无限供给的国家。在全国12亿人口中,有9亿多在农村,在总数为4.2亿的农村劳动力中农业劳动力又占了97.7%。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后,随着农业生产率的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越来越多。据测算,目前全国农业剩余劳动力有1亿多,这还不包括仍滞留在土地上处于“隐蔽性失业”状态的劳动力。90年代中后期,全国农村每年还将增加600—700万个劳动力。到本世纪末,农业剩余劳动力将达到2亿人。对此,若不进  相似文献   

9.
邵作昌 《中国市场》2006,(1):138-139
近年来,中央十分重视"三农"问题.农村劳动力过剩是“三农”问题的关键.据测算,目前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约1.34亿人,每年新增农村劳动力约1000万人,他们几乎全部转化为剩余劳动力.农村劳动力剩余,使许多农民处于失业和半失业状态,农村贫困人口所占比例居高不下.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问题,要从分析制约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各种因素入手,才能对症下药,找出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问题的具体方案.为此,笔者对山东省济宁市近几年农村劳动力就业情况进行了调查,并获得许多宝贵资料.  相似文献   

10.
邵作昌 《中国市场》2006,(2):138-139
近年来,中央十分重视“三农“问题.农村劳动力过剩是“三农“问题的关键.据测算,目前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约1.34亿人,每年新增农村劳动力约1000万人,他们几乎全部转化为剩余劳动力.农村劳动力剩余,使许多农民处于失业和半失业状态,农村贫困人口所占比例居高不下.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问题,要从分析制约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各种因素入手,才能对症下药,找出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问题的具体方案.为此,笔者对山东省济宁市近几年农村劳动力就业情况进行了调查,并获得许多宝贵资料.……  相似文献   

11.
进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出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目前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现状和出路 我国农村劳动力基数巨大,13亿人口,8亿多在农村,其中4.98亿构成了农村劳动力(发达国家农业人口一般占总人口的10%以下)。另外,我国目前耕地面积只有19亿亩,由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大军与有限的耕地结合在一起,使得人多地少的矛盾尤为突出(70%的农业人口创造的财富只占GDP的15%)。加之伴随着改革的逐步深化,农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数量必然越积越多。据专  相似文献   

12.
<正>随着我国经济市场化进程不断深入,中小企业已经成为我国促进经济发展、提供就业岗位、推动技术创新等的一股主导力量,据《中国中小企业年鉴》,截止2011年,我国中小企业数目已超过5000万家,占到全国企业总数的99%以上,总产值已经占到了全国GDP总额的59%,同时还解决了全国75%以上的城镇人口就业问题。但是与中小企业快速蓬勃发展不适应的却是中小企业普遍面临的融资问题,由于资金短  相似文献   

13.
虽然发展经济学文献认为农业剩余劳动力向工业部门转移等同于向城市转移,但在中国却产生了另一条路径:农民通过在农村地区创办乡镇企业和进城务工实现了非农就业.这条非经典转移路径不仅显示了中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具有特殊性,也显示了中国工业化乃至城市化道路的特殊性.农村劳动力非城市化转移模式反映的是农民在从农业向非农业部门转移时对其自身转移成本-收益的比较与抉择.  相似文献   

14.
据有关数据统计,中国中小微企业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以上,贡献全国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和80%以上的劳动力就业.中小企业已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核心力量,通过数字化转型降本增效,正是中小企业势在必行的转型方向. Gartner曾预测,2021年全球最终用户的公共云支出将增长18%....  相似文献   

15.
一、我国目前的失业状况及特点我国作为占世界人口总额1/4的人口大国,劳动力资源极其丰富,按人口资料测算,1995年末我国劳动力资源总数达8.3亿人,占人口比重的68.7%,相对于经济资源而言,人口过剩是中国的一大特征.然而,从统计资料来看,1994年失业率为2.4%,1995年失业率为2.9%,基本处于自然失业水平,似乎失业问题并不十分突出,然而,现实却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16.
目前,我国是全世界失业率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失业率高,失业人口的绝对数大。单就农村而言,我国农村现有劳动力469亿人,其中剩余劳动力约2亿人。由于人口还在增长,新生的劳动力不断在增加,劳动力供给相对于需求而言几乎是无限的。随着加入WTO和城市化步伐加快,必然有更多的农村劳动力向城市、向工业转移,中国的劳动力大军将更为壮观,其就业压力可想而知。失业问题将是一个非常困难和长期存在的问题。如果没有比较充分的就业,社会治安形势将会如何?仅此而言,开展对外劳务输出,缓解就业压力,保持社会稳定,就是一件功德无量的大好事。  相似文献   

17.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三农”问题已经越来越被国家和社会各界所重视.笔者认为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应是农民问题,而现在农民问题的核心已不是单纯的土地问题,还有个就业问题.可以说,农民就业问题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突出和重要.解决农民的就业问题,大方向只能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虽然农业内部结构调整潜力很大,农村内部的就业潜力也很大,但是根本的出路是要转移到农业和农村以外去.宁夏南部山区各市县属于国家级贫困县,该地区人口增长速度过快,土地贫瘠,有限的土地资源不可能养活所有的人,进而也使宁夏南部山区农村有大量的剩余劳动力.而这些农村剩余劳动力如何从农村转移出去、如何实现宁夏南部山区农民的真正致富?就成为解决宁夏“三农”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一、从劳动力供给弹性视角分析我国的结构性失业问题 从1978年到2003年25年的发展过程中,我国三个产业的就业比重变化为:第一产业从70.5%降低至49.1%,第二产业从17.3%提升至21.6%,第三产业则从12.2%提升至29.3%.与世界其它国家相比,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甚至也比不上某些开发中国家.在第一产业的就业比重上仅次于缅甸的62.7%是世界上第二高的国家.另外,从就业人口提升来看,2003年的总就业人口有7亿4432万人,比1978年的3亿4280万人增加4亿152万人.第一产业增加8228万人占总就业人口增加量的24%,第二产业增加9132万人占26.6%,第三产业增加1亿6919万人占49.4%.由此可以看出,我国经济成长是以第二产业为主要动力,但第二产业对于劳动力需求的弹性较低,创造就业能力不足.而可以创造大量就业机会的第三产业的发展速度缓慢且占GDP的比重太低,不能够有效的创造就业机会,供应快速成长的劳动力需求,使失业压力不断升高.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托达罗模型是解决二元经济结构下人口流动问题的有效措施.但是,我国人口流动的实践证明:托达罗模型没有考虑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供给不断增加的问题;也没有看到随着第三产业的发展时劳动力的大量需求.托达罗提出的控制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的模型,只是控制了城市人口不会大量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农村人口的增长趋势,把城市中的失业问题转移到了农村,并没有从根源上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托达罗模型自身的理论缺陷,不仅不能解决我国的农村问题,反而对城市经济发展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应从托达罗人口流动模型中吸取经验教训,取消户籍制度,打破城乡二元劳动力市场分割的局面,建立全国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允许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迁移,降低劳动力迁移成本,加快我国城市化进程.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对托达罗人口流动模型进行修正的基础上建立起二元劳动力市场下的人口流动模型,认为决定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地原因是迁移的预期净收入;二元劳动力市场造成的价格歧视和劳动力进入成本并不能解决城市的下岗失业问题,相反使城市的就业容量损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