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宁春勇 《魅力中国》2010,(9X):59-60
国防教育在改革开放过程中的地位呈逐年弱化的趋势,国防意识淡漠已成为事实,而"忘战必危"的警钟依然长鸣。在应对目前我国面临的国际形势、实现民族的复兴之路的过程中,尚武精神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从中华民族尚武精神的渊源,谈到近现代中国尚武精神的缺失,再谈到尚武精神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发展历程,从整个历史的长河中去论证尚武精神对于国家和民族的重要意义。同时对比美国的尚武精神,指出目前我国国民尚武精神教育走入的误区,希望藉此对中华民族精神摇旗呐喊,振兴这一中华民族精神的精髓。  相似文献   

2.
中西方龙文化的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和象征,其文化内涵与西方龙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中国龙是灵异、祥瑞的象征,也代表着至高无上的皇权;而西方龙却是邪恶、贪婪的化身,是英雄勇士们剑下的亡魂。正是由于文化差异,中西方人们在龙的理解和使用上呈现出了不同之处。因此,很好地掌握其历史与文化内涵,可以让人们在跨文化交际中真正理解另一文化的含义。  相似文献   

3.
和谐是千百年来人类共同的理想和美好的追求。和谐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在五千年中华文明史中一脉相承,成为中华民族的性格象征和力量源泉。2500多年前,孔子曾经说过,“君子和而不同”。在西方文明中,“和谐”的理念同样源远流长,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毕达哥拉斯认为,“整个天就是一个和谐”。文艺复兴后许多思想家都把“和谐”视为重要的哲学范畴。  相似文献   

4.
中华民族自称为龙的传人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龙文化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象征。龙文化来源于图腾崇拜和神话传说,龙的形象在考古发掘中也屡有发现,展现了中华民族历史发展和凝聚融合的辉煌历程;在《周易》中有对龙的各种形态最早也最完整的文字描述,在君主专制时代龙的地位与功能发生了明显的异化,成为封建帝王的象征,但龙为智慧化身、...  相似文献   

5.
龙年话龙     
张燕 《宁波通讯》2012,(2):66-66
2012年(农历壬辰年)是中国传统的龙年。龙是中华民族发祥和文化肇端的象征,龙的起源同中国历史文化的形成和文明时代的开启紧密相连。特别是关于龙的传说,构成了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绚丽光环。  相似文献   

6.
其一,它是民族的血脉。中华民族有上下五千年历史,五千年历史创造了璀璨中华文化,而璀璨中华文化又维系着中华民族的绵延发展。中华文明是至今四大文明中唯一没有断流的文明。辩证摒弃传统文化,既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动力,又是中华民族昂首走向世界、实现民族复兴的精神资源。其二,它是国家实力的象征与体  相似文献   

7.
古今中外,龙在各个国度都是神秘的代名词。在东方,龙被视为祥瑞、权威等美好事物的象征,而西方恶龙传说延续了数千年。东西方龙文化一善一恶,背后有着丰富的内涵,它们在形态、文化渊源以及民族心态上有着显著的区别。  相似文献   

8.
王晶 《理论观察》2014,(2):21-22
中华民族经过五千年的历史发展与沉淀,形成了具有自己民族特色的传统文化,它是中华民族五千年辉煌和文明的象征。然而,从鸦片战争开始,中国传统文化受到西方殖民者的破坏。到了21世纪,经济全球化蔓延到世界各个角落,在这一过程中,各个民族、各个国家的不同文化相互影响、相互融合。然而,全球化对传统文化的影响犹如一把双刃剑,在带来机遇、注入活力的同时,也对中国传统文化造成一定冲击,形成一定的挑战。本文在讨论经济全球化对中国传统文化形成一定挑战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如何在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同时又创新传统文化,充分发挥传统文化的价值,进而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9.
重塑昆仑     
莽莽昆仑,如巨龙殷延伸于中国苍茫雄浑的西部版图。它不但孕育了黄河长江两条大河,更支撑了华夏文明五千年的精神脊梁;它不仅是一种文化象征,更是一种民族伟力的图腾。如果说,长城作为华夏文明的人文图腾,至今还以强大的磁力,凝聚着祖国大陆与海外华夏子孙的向心力的话,那么,昆仑则作为古老的自然图腾,成为连结中原与西部各少数民族地区最牢固的精神纽带。它既是山水的脊梁,更是文化的脊梁。宏伟的气势辐射、瑰丽的神话想象,借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把自然山水人格化,天上人间,人间天上,天人合一,包容时空——这就是伟大昆仑文…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比中西方菜肴名称的异同,分析了中国菜肴名称的特点,认为中国元素象征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将中国元素运用到菜肴名称中可以提高了中国饮食文化的审美趣味和文化底蕴,推动中国饮食文化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邱玮栋 《发展》2023,(6):48-51
黄河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在中华民族发展壮大的历程中形成了独特绚丽的黄河文化,黄河文化对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是中华民族文明发展的源头,孕育了中华民族共享的文化象征,有助于塑造正确的祖国观、民族观、文化观、历史观,同时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积极作用,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源泉,因此深入了解、研究黄河文化显得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2.
贺煜 《重庆与世界》2023,(12):24-27
<正>2023年2月,中国—希腊文明互鉴中心在希腊首都雅典成立。该中心由西南大学牵头,联合国内相关高校,与希腊雅典大学等共同合作成立。立足联合人才培养、学术交流、人文交往等工作,推动中希文明交流互鉴、促进中希文明发展和民心相通,为重庆积极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贡献高校力量。本刊记者专访中希文明互鉴中心中方秘书长,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民族学院副院长王勇,详解建立中希文明互鉴中心的历史和时代意义,畅谈其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促进中欧人文交流的美好愿景。  相似文献   

13.
宋洪兵  韩涛 《东北之窗》2011,(2):118-121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精神 团结统一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首要内容。自秦汉以来,我国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团结统一成为中华各民族的共同理念。是中华民族的最大利益。没有为实现民族团结和维护国家统一而奋斗的精神,就谈不上爱国主义.更谈不上中华民族精神。在中国历史上.泰山一直是华夏民族团结统一的象征。  相似文献   

14.
龙凤是炎黄子孙始祖的图腾。今天展现在我们眼前的龙凤形象,已是数千年来逐步演化的结晶,它高度概括了中华民族形成、融合的历史。龙凤躯体上的一头、一目,无不呈现出当年众多部族各自原先所崇尚图腾的标志,充分显示了中华民族血肉联系的整体性和凝聚力。龙与凤是两种不同来源的属类,只有从文化学的观点来考察才能自圆其说。  相似文献   

15.
彭富春 《上海国资》2005,(11):74-74
全球化浪潮的兴起,使得世界逐渐成为了一个地球村。中华民族也不断地与其他民族特别是西方民族相遇,其中有冲突,也有交融。正是在这种中西民族冲撞的时候,许多问题也日益突显出来:中华民族精神是否具有其优越性?它是否要被西方的民族精神所同化?  相似文献   

16.
“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和象征;“润”则寓意了甘霖;而英文的LongRun则是长跑、长期经营之意——龙润,一个结合了民族性和世界性的品牌。 龙润集团始创于2001年,是一家集药业、酒业、茶业、医院、教育、地产、药品经营、文化传播、担保公司等多板块运作的国际化企业。其缔造者焦家良,从贫瘠山村农家少年到26岁的省卫生厅处级干部,从富于幻想的青年作家到脚踏实地走出国门的企业家,从药学专业的中专生到企业管理的博士生,清晰的创业足迹显示了他一次次人生和事业的超越历程……  相似文献   

17.
摩罗 《环球财经》2013,(6):112-115
“中国梦”是在近代以来在反抗侵略、反抗殖民、反抗掠夺的历史进程中逐步形成的,是中国人民摆脱西方压迫、实现民族复兴和国家富强的坚强意志。中国梦既是谋求民族复兴的意愿,也是对人类共同命运的探索与承担,它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气质、价值倾向,也体现了中华民族对国际社会所抱有的责任心,使命感!  相似文献   

18.
<正>当地时间2月20日,中希文明互鉴中心成立仪式在希腊首都雅典举行。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宣读习近平主席致中心理事会成员的复信,祝贺中希文明互鉴中心成立。复信指出“现在,两国建立中希文明互鉴中心,致力于推动中希文明交流互鉴、促进各国文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和时代意义。”教育部部长怀进鹏、中国驻希腊大使肖军正等,以及希腊副总理皮克拉梅诺斯、教育与宗教事务部副部长赛内格斯等出席仪式。2019年,习近平主席对希腊国事访问期间,同希腊领导人共同倡导文明交流互鉴。访后,双方积极落实领导人共识,筹建中希文明互鉴中心。在外交部、教育部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下,  相似文献   

19.
在中华文明500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56个民族共同生活在这片辽阔而古老的版图中,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统一多民族国家,构成了中华民族共同体。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从13个方面系统总结了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其中一个重要方面是“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显著优势”。  相似文献   

20.
龙年话龙     
读者朋友, 2000年 (农历庚辰年 ),是中国传统的龙年,龙是中华民族发祥和文化肇端的象征,龙的起源同中国历史文化的形成和文明时代的开启紧密相连。特别是关于龙的传说,构成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绚丽光环。   有关龙的记载最早见于甲骨文、金文中。传说中的龙是一种硕大无朋、能飞善游、会兴云作雨的神异动物。许慎《说文解字》一书说:“龙、鳞虫之长 ,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 “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对龙是这样描述的:“龙,其形有九:头似蛇,角似鹿,眼似兔,耳似牛,项似蛇,腹似蜃,鳞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