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戴宏  丁华 《特区经济》2007,(8):181-182
寻根经济是指追求人类精神及传统文化溯源而产生的经济现象总和。目前河南寻根经济已经成为打造地方形象,构建地方经济平台的重要经济形式。本文简要介绍河南寻根经济的发展阶段,着重分析了河南寻根经济发展的优势与劣势,在此基础上作者提出深刻挖掘寻根文化资源内涵、设计好寻根产业链等未来发展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2.
卢松  于刚 《辽宁经济》2012,(3):36-42
提升文化软实力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努力争取和实现的重要目标。辽宁文化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文化板块特征明显,孕育了突出的地域文化、民族文化、工业文化、宗教文化和旅游文化,具有强劲的文化发展潜力。建设富庶文明幸福新辽宁,应通过将传统文化资源植入现代文化产业,以现代眼光挖掘传统题材并赋予其现代文化元素等多种方式大力发展文化产业,让文化产业成为承接辽宁文化的重要载体走向全国乃至世界,以此提升辽宁文化软实力、影响力。  相似文献   

3.
后现代主义文学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西方与俄罗斯后现代主义文学作为不同地域的两个代表,在产生背景、发展历程、文学特征方面既有共性,又有差异。从这些视角去对二者进行比较分析,能促使我们更客观、全面地认识后现代主义文学这一文化思潮。  相似文献   

4.
经典是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积淀下来的部分或整体文学文本的总和,是中华民族最为光辉灿烂的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文化不同于其他地域文化的特殊形式的载体:经典体现了中华民族最基本的精神特质,从根本上反映了中华民族从古至今恒常未变的伦理道德和文化理念.是中华民族集体智慧的结晶.它不仅对数千年的中国历史、也还会对中华民族的现在和未来产生极其重大而深远的影响。经典不应仅指全部的文学文本,还应包括一些文本中经常被人引用、在不同的基面常具有深刻的警喻意义的语句。当下的经典教育中存在缺失,应当在启蒙教育及适度政策干预等方面入手,正确地引导经典的传播,进而发挥其传递主流社会价值观、延续民族文化、传承民族精神等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付玉成 《黑河学刊》2012,(2):51-52,54
在信阳姓氏寻根文化资源、移民寻根文化资源、历史名人寻根文化等资源的内涵中,发现了信阳市寻根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信阳寻根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策略。  相似文献   

6.
谢锦文 《魅力中国》2011,(20):259-259
初入文坛时,乡村土地是韩少功的一个道德舞台,承担着他对文革历史的政治反恩和批判。上个世纪80年代,在寻根时期,乡土大地负载的是韩少功作为寻根者的文化理想,他企图寻找一种绚烂神秘,极具原始生命力的古楚文化。韩少功是乡土文学中的佼佼者,同时也是寻根文学的领军人物,尤其是他自然的将乡土文学与寻根文学巧妙结合和贯通,更加突显了其作品所要表达的内容。纵观他的多篇乡土寻根文学,我们都可以从中读到他对于精神的一种呼唤,对民族传统精神的追溯,对“精神家园”的寻找,以及对民族精神的一种思考。这些都寄托着韩少功的审美理想和个人情怀,也承担着他对民族历史的思考和探寻。  相似文献   

7.
陕西当代文学与地域文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地域文化角度研究文学现象 ,是文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视角。以地域文化为背景 ,研究揭示“陕军”这一文学创作群体形成、发展和风格特点及特有规律 ,对于繁荣我国的文学创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文学与地域文化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从某种意义上说,文学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地域文化的丰富多样性。文章探讨了白先勇的小说创作与广西地域文化的内在关系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9.
韩锋  毕文君 《老区建设》2023,(10):51-58
从历史与现实的方向对胶东红色文化进行深层次多维度阐释,是由新时代构建红色文化传承研究的必要性所决定的。胶东红色文化的历史遗存丰富,留下了许多值得挖掘的大文本形态。在由历史记忆向文化重述的功能性变迁中不同形式的红色文本成为文化史、社会史的细微载体,对它们的发现与辨析不仅扩大了胶东地域文化与微观史研究结合的视野,也为胶东红色文化在由《胶东大众》到《胶东烽火》的媒介呈现中实现情感动员功能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10.
文化指人类社会实践过程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地域文化是指中华大地不同区域的人群在长期生产生活及社会历史演进中,逐渐形成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黑龙江地域文化是一种多元一体的文化,具有多民族融合、南北交融、中西合璧的特点。地域文化融入高校教育之中,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的需要,是教育发展的需要,也是文化传承的有效途径。利用地域文化资源实现文化育人,可以通过将地域文化纳入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利用多媒体平台、组织地域文化实践活动或地域文化进课堂等多种路径。  相似文献   

11.
文化领导力的提升,关键是挖掘地域社会文化,构建具有地域特色的领导文化,并以此引导社会文化发展。闽都地域在文化多元形势下,应该发扬自身文化根基,以开放和包容的领导文化来鼓励与支持文化的创新,并在此基础上,维护和整合多元文化下的闽都文化,从而使闽都地域文化领导力得到持续而高效的提升。  相似文献   

12.
方言文化和民俗旅游是互相渗透的.方言作为载体与地域文化一起构成了文化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天津地域文化的明显特征、天津方言的独特优势构成了特珠的旅游资源.因此,充分挖掘天津的地域文化特色,传承津味儿民俗文化旅游的独特性,与其他地区旅游文化错位发展,是促进天津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对整体提升天津的旅游资源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冯洁 《浙江经济》2024,(2):64-66
<正>上虞深耕运河文化挖掘保护与活态传承,以地域特色文化为基底打造具有辨识度的文化标识,讲好文旅融合上虞故事,激活大运河文化生命力横穿上虞境内的浙东运河,是千年大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造就了上虞从唐至明后期近千年的开放与繁盛景象。在大运河文化的滋养下,这里既有“小桥、流水、人家”的水乡诗意,也有古今文化交融的沉稳厚重,孝德、青瓷、东山、春晖等一批具有丰富内涵的地域特色文化在此孕育。近年来,上虞深耕运河文化挖掘保护与活态传承,  相似文献   

14.
康媛媛  丰婷 《北方经济》2009,(19):69-70
一、引言 随着寻根旅游的发展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一大批寻根旅游城市得以涌现.寻根旅游城市之间的竞争也在不断加剧。目前.国内并没有一个权威科学的标准来衡量一个城市是否是寻根旅游城市.鉴于寻根是人们内心归宿情绪支配下所产生的探寻行为的总和.是对始祖文化的怀旧和向往。  相似文献   

15.
黑人文学是美国文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它既具有黑人民族的性格,又具有美国文化的特色。美国黑人文学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时期,在此过程中,黑人女性作家自始至终积极地参与了美国黑人文学的发展,她们所塑造的女性形象也随着黑人文学的发展而逐渐成熟,从不同角度不断地为黑人文学中的女性形象注入新鲜的血液。  相似文献   

16.
王斌 《魅力中国》2009,(7):96-96
文学史的许多现象总是期待一种历史的眼光,那些在瞬间风起云涌的现象、概念,对于本文探讨的"寻根文学"而言,贾平凹作为其中的一位作家,他与寻根文学的历史关系及相互影响可以从后期的作品《废都》中隐约看到。  相似文献   

17.
不同民族生活习惯的迥异,地域的差异,赋予了不同颜色不同的社会含义,颜色词也就成为不同语种之间最能够表现各自文化特点的词汇之一。对比英汉语言中常用的颜色词可以发现语言差异是社会文化差异的反映,语言与文化具有相辅相成的关系,在学习外语时,一定要注意文化背景知识的学习。  相似文献   

18.
寻根文学是新时期文学艺术在摒弃现代化追求民族化的一次有意义的尝试。韩少功作为寻根文学的首倡者之一,他从未放弃过自己的“寻根之路”,从《马桥词典》、《暗示》到《山南水北》,虽然他已经放弃了传统小说的叙事方式,但从精神内涵上,他仍然在跋山涉水,在“寻找民族发展和人类生存的迷。”  相似文献   

19.
本文解读了美国黑人作家的短篇小说《日用家当》。《日用家当》中各种矛盾冲突有力的推动了故事的发展,两姐妹对日用品的不同态度体现了她们对待文化遗产传承上的不同态度,彰显出她的社会价值。迪伊深受白人主流文化影响,她不关心这些日用家当身上所附着的亲情意义,认为象征自己身份的日用物件应该被看作是自己的文化符号。教育给她带来的觉醒意识使得她想寻根溯源,然而就在这寻根溯源的过程中,她迷失了自己。妹妹麦姬能够清楚地将每一件日用家当和自己的亲人联系起来,这种精神上的依附在她心中更重于物品本身,母亲对于家族历史的记忆会由麦姬传承下去。母亲和麦姬的与世无争的生活是平定安宁的,但她们无法感知外界社会所发生的变化及喜悦。  相似文献   

20.
太湖流域的农耕文化在生产技术、民俗、器物、建筑风格等方面具有强烈的地域特征。文章结合工程实例,利用规划与建筑设计的手段,深入挖掘太湖流域农耕文化的内涵,创造独具特色的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