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城市贫困问题已成为中国改革和发展中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治理城市贫困关系到稳定大局,实现“共同富裕”的发展目标,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本文从能力贫困和权利贫困角度出发,结合甘肃省具体情况,对我国城市贫困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
我国城市贫困群体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转型期,我国城市贫困人口激增,引起社会各界关注.近年来,学界对我国城市贫困群体进行了广泛且深入的研究.文章从城市贫困群体的现状,城市贫困群体产生的原因及消除贫困的措施等3个方面对已有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我国城市贫困问题的分析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下岗职工的贫困,下岗职工集中居住形成的贫困区,由老工业基地城市和资源枯竭型城市构成的贫困城市,是我国特有的城市贫困问题。为解决“当代贫困”,防止“贫困代际传递”,政府应承担起对“贫困城市”的援助和对“贫困居民”的救助的基本责任,通过财政转移支付,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强产业开发指导等,遏制并逐步解决城市贫困问题。  相似文献   

4.
我国当前城市贫困问题探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改革的深化和社会结构的变迁,我国城市中贫困居民的数量不断增加,并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对城市贫困规模、贫困程度、变动趋势进行分析,在阐释导致城市贫困的深层次原因基础上,提出了尽快制定“国家反贫困法”等对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国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且贫困群体内部出现了代际传递趋势,在广大农村贫困地区这一传递现象尤为明显.在家庭内部,要素短缺、贫困文化、健康状况不佳等致贫因素随着传递链由父代传递给予代,造成了子代的能力贫困和经济贫困.而社会排斥和社会制度(主要是“城乡二元分割”)使得农村贫困子代成年后脱贫的机会和手段贫困.研究农村贫困代际理论和代际传递链的运行机制对于我国广大农村地区阻断代际链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因各种原因导致生活困难的贫困妇女约占宁波市女性总人口的3%左右。帮助贫困女性群体尽快摆脱贫困,实现弱势群体的利益与社会其他群体的利益协调发展,是正确化解各种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环节。当前帮助贫困家庭脱贫,必须做到“造血”与“输血”同步进行。  相似文献   

7.
新阶段我国农村贫困与扶贫问题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王国敏 《开发研究》2005,(5):14-17,9
农村贫困问题是关系到构建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在新的历史阶段农村贫困出现了一些新的特征,绝对贫困与相对贫困同时并存;农村贫困向西部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和粮食主产区集中;农村特殊群体的贫困发生率高;“三无农民”成为新的贫困群体等。因此,加大政府对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提高城镇化率和发展第三产业、加大农村人力资本的投入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调整贫困地区经济结构,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充分发挥政府与非政府组织的作用,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扶贫投入,是我国新阶段解决农村贫困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8.
城市农民工贫困问题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农民工是城市中一个非常特殊的社会群体,他们在城市里较长时间地居住、生活和工作。与城市居民相比,农民工群体的贫困发生率要高得多,其贫困所凸现出来的问题更为复杂。因此,必须加以重视给予尽快解决。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贫困在不断地演变与升级中呈现出新的特征,可概括为由旧贫困向新贫困转变,具体表现为贫困主体由传统贫困向就业贫困转变,贫困性质由绝对贫困向相对贫困转变,贫困致因由原生性贫困向再生性贫困转变,贫困状态由短期贫困向长期贫困转变,这无疑给当前及未来城市扶贫治理工作带来巨大挑战.在分析当前城市贫困治理体系的基础上认为,城市贫困的演变突显贫困治理转型的迫切性,而可持续生计理论及其政策含义是未来城市贫困治理转型的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10.
资源枯竭型城镇面临的产业衰退和区域性贫困是长期积累的结果。要消除这些结果造成的影响,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在一定的空间上实行资源的周期重分配,努力提高现有自然资源的时间价值,加大资本注入,加速主业培育,发展城市经济,完善资源管理制度,以消除“资源性贫困”。摆脱“产业性贫困”、“功能性贫困”、“制度性贫困”和“文化性贫困”,防止“贫困恶性循环”。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国内外现有研究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和完善贫困规模的测度体系以及反贫困效果的评价体系。该体系主要包括贫困识别、贫困加总、贫困分解三个模块。得到的主要结论是政府扶贫政策达到的目标的不同决定了其扶贫的手段的不同,要从根本上改善我国城市贫困问题,政府必须制定出亲贫困增长战略。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由于市场经济的深化和劳动力市场的开放,再加上城市贫困人口数量日益增加,导致城市贫困现象非常突出。文章以封闭条件下的经济模型分析导致城市群体贫困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本文试图从多个视角来描述贫困的特点和性质,进一步深入阐述有关贫困这一主题的相关话题,从而寻求消灭贫困的可行性方案。因为不同社会群体、不同社会学家对贫困的定义各有不同,本文分析了不同的贫困理论,探讨了不同贫困理论中所关注的贫困的不同特点,并研究了贫困分析理论所用到的不同方法。在分析贫困理论研究议题中,探讨了衡量贫困的标准,并为如何帮助贫困群体摆脱贫困提供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关注城市贫困群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世界银行组织的报告,中国城市化水平已经由1980年的20%发展到了2002年的38%。20多年的时间,中国的城市化水平提高了近一倍。然而与中国城市化进程同样表现突出的另一个现象是城市贫困。有资料显示,“贫困城市”占全国县级以上城市总数的26%,占地级城市总数的32.4%,中国城市  相似文献   

15.
转型期我国城市贫困的特点、成因以及反贫困的对策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姚雪萍 《改革与战略》2007,23(12):109-112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经济体制的转轨和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我国的社会阶层日益分化,城市中的贫困人口逐渐增多,而且数量庞大,这些城市贫困群体的出现不仅有悖于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原则,而且也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影响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因此,必须以政府为主导,实行有效的对策予以救助,保障城市贫困群体基本的生存权和发展权.  相似文献   

16.
当前中国城市贫困问题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世纪90年代以来,城市贫困问题日益成为我国社会经济体系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城市贫困问题引起了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文章从城市贫困的界定入手,着重分析了其现状和成因,提出了解决城市贫困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17.
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从某个角度来看也是不停消除和减缓贫困的过程。一直以来,贫困在我国被当做是农村的现象,但是随着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从农村转移到城市,城市贫困问题开始日显突出。虽然城市贫困问题由来已久,我国真正意义上的城市贫困却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出现的社会现象,到目前为止,城市贫困问题已经引起全社会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8.
曾敏  向仁康 《特区经济》2011,(6):292-294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城市贫困问题日益显现,已成为国家经济增长、社会稳定、家庭和个人全面发展的阻碍。依据马克思贫困理论的三个层面,从技术基础、表现形态和制度决定,分析转型期我国城市贫困的产生背景、社会构成和结构成因,提出了城市反贫困的途径,旨在为我国的城市贫困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结构变迁和改革的深化,我国城市贫困居民的数量不断增加,并成为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容忽视的问题.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城市贫困问题越发严重,给社会与经济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城市贫困人口问题是在社会转型期出现的一种人口现象,具有新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20.
政府在对贫困群体进行社会救助过程中,涉及到的利益主体有受助人、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而受助人、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三者的利益目标是各不相同的。三者目标的不一致性决定了在贫困群体社会救助的诸多环节上存在着利益主体之间的各种博弈。本文主要通过分析和探讨贫困群体社会救助过程中利益主体之间的各种博弈,以期为我国政府贫困群体社会救助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