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船舶配套工业现状 1.产品结构及竞争力情况 目前我国船舶配套业生产的船用设备产品主要有动力装置类产品及部分零部件、甲板机械类部分产品、舱室设备类少部分产品、舾装件类大部分产品、普通仪器仪表类部分产品等.为出口船配套的通信设备、导航系统、自动化系统、高性能燃气轮机等高技术船用设备产品,我国不具有生产能力,全部依赖进口;我国能够生产的主要船用设备产品的关键或核心部件依赖进口;我国能够生产的大型船用设备中的高附加值产品依赖进口,如为出口船和内销远洋船配套的大型锅炉、船用泵、压缩机、净油系统等;我国能够生产的同种产品的高端产品依赖进口,如为超大型集装箱船配套的柴油主机.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国船舶与海洋工程配套产业规模迅速扩大,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已基本形成较为完善的船舶配套设备生产体系,产品涵盖动力系统、甲板机械、舱室机械、自动化、通讯导航和舾装等领域,国内企业可以提供内河船、近海船和远洋船绝大部分的配套设备,在部分海工配套设备方面也具备一定的研发实力和制造基础.但是总体来看,我国船舶配套产品在技术含量、制造工艺、技术水平等方面,与先进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特别是在高端设备领域.其中,动力定位系统的研发基础较弱,缺乏典型的自主化产品;钻井系统尚缺乏核心竞争力,与国外高端设备相比差距略大;主机设备基本被国外所垄断.总体来看,国产设备装船率较低,我国建造的自升式钻井平台本土化装备率在低位徘徊,有些设备甚至不足10%.  相似文献   

3.
2016年上半年,受造船市场低迷和滞后性影响,船舶配套业主要指标出现下滑.据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统计,94家重点监测企业船舶配套产值150亿元,同比下降3%,低速柴油机、船用曲轴、甲板机械、船用发电机等主要配套设备产量有所下降,特别是新接订单大幅下降,严重影响后续生产.此外,随着配套设备价格下跌,部分产品改期或撤单,人工成本持续上升,货款回笼困难等问题愈加突出,船舶配套企业经营风险逐步显现.  相似文献   

4.
船舶主配电是船舶的电能核心管理设施,是船舶的重要配套设备.随着国内造船电气配套行业不断发展,我国船舶电气设备技术和产品取得了持续进步.特别是其中的重要设备——船舶主配电柜已经非常成熟,并占领了国内外市场较大份额.就目前而言,在国内造船市场,不管是国内船舶还是出口船舶,本土生产的船舶主配电柜已经成为配供的主流.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国建造的公务船性能有了极大提升,与此相对应,公务船国产设备装船率也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体现了我国船舶配套业的巨大进步.不过,由于长期研发投入不足,工业底子薄,时至今日,国产船舶配套设备特别是核心设备与国际知名品牌产品相比,无论在产品外观、技术性能,还是质量可靠性、售后服务等方面,仍存在不小的差距.英辉南方造船(广州番禺)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李炎锋在系列快速救助船建造过程中,与国内外配套企业有过广泛的接触,对此有切身体会.他为国内配套业的进步感到由衷的高兴,并提醒配套企业,应进一步加强产品研发,提高管理水平,让船厂和船东对国产配套设备“敢用、放心”.  相似文献   

6.
据我国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全年,我国船舶配套设备进出口总值74.6亿美元,同比下降6.8%.其中,船舶配套设备出口总值30.3亿美元,同比下降4.7%;进口船舶配套设备44.3亿美元,同比下降8.1%.预计,我国船舶配套设备进口额将会进一步下探.船舶配套设备的海外需求也同航运整体一样不景气,船舶配套设备出口将会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7.
众所周知,我国一些优秀的本土船用配套设备厂商的产品尽管与国外同类产品品质相当,有的甚至超过国外同类品牌产品,但是产品出口量(包括为国内出口船舶配套)却很少,有的甚至没有机会参与国际竞争.这其中,企业技术人员操作行为不规范,经验不足,与国际品牌厂商做法不接轨,是造成产品出口及出口船配套率低的重要原因.笔者认为,本土船舶配套企业产品应该借鉴日本、韩国配套产业技术支持的经验,学习他们的方法,规范技术人员的操作行为,这对本土船用设备厂商提升服务水平,实现企业及产品的转型升级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8.
12月3日,第18届中国国际海事会展高级海事论坛之技术论坛——海洋工程装备与船舶配套设备技术研讨会召开,来自船厂、配套企业、研究院所的专家介绍了海洋工程装备、船舶和配套产品的发展趋势,交流了自主知识产权中速机、低速柴油机研发经验,呼吁我国船舶配套业要紧跟绿色潮流,进一步加强自主研发,改进制造工艺,提升综合竞争力.  相似文献   

9.
对配套设备厂商技术支持行为的约束对策 一般船上重大设备的配套,是船舶设计过程中的重点工作.而这些设备中,有很大一部分的船舶配套设备为从国外进口的产品.从进口配套设备的技术谈判、商务谈判、认可资料的确认到该设备的开箱验收、安装调试、交验保修等等,都需要通过配套设备厂商技术支持的行为来实现.对重要的进口配套设备而言,厂商的技术支持行为将直接影响到配套供货设备的技术保证和售后服务质量的保证,关系到能否交船与交船后的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10.
世界船舶配套业市场分析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船舶配套业是指生产和制造除船体以外的所有船用设备及装置的工业,它与船舶总装业、船舶修理业共同组成完整的船舶工业。作为造船工业的派生产业,船舶配套业的发展与造船工业发展关系紧密。船舶配套产品涉及的种类繁多,准确统计其产值并不容易,专门针对全球船舶配套产值的研究较少。  相似文献   

11.
船舶配套业是指生产和制造除船体以外的所有船用设备及装置的工业,它与船舶总装业、船舶修理业共同组成完整的船舶工业。船舶配套产品的价值约占船舶总价值的2/3,在船舶工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提升船舶配套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是打造世界造船强国的必要条件。因而,总结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船舶配套产业发展模式,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船舶配套业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2.
2013年,国际船舶市场仍然处于低迷状态,对船舶配套设备的需求萎缩,我国船舶配套设备进出口贸易受到较大的打击,进出口额双双下滑,成为自2010年以来的一次较大幅度下降.据国家海关统计,2013年,我国船舶配套设备进出口总额65.15亿美元,同比下降10.8%.其中,船舶配套设备出口27.46亿美元,同比下降6.4%;船舶配套设备进口37.69亿美元,同比下降13.8%.  相似文献   

13.
船舶工业对配套设备具有极强的依赖性,以船舶柴油机、船舶辅机、船舶动力装置、船舶电子仪器为主的船舶配套业是船舶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础.  相似文献   

14.
一、前言 造船业是一个综合性产业,船舶配套设备金额占到整艘船舶成交额的60%左右,世界船舶配套设备年销售总额同造船、修船和游艇工业所占市场份额大体相当.发达的船舶配套业是提高造船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如韩国船用设备的装船率达90%以上,日本更是高达98%,德国、挪威等欧洲国家,船用设备不仅可满足国内造船业的国产化需要,产量的60%还用于出口.可以说,没有强大的船舶配套业支撑,就很难成为一个造船强国.  相似文献   

15.
船舶工业基本上是装配工业,对配套设备具有极强的依赖性,以船舶柴油机、船舶辅机、船舶动力装置、船舶电子仪器为主的船舶配套业,是船舶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础,通常一艘交付使用的船舶其船用设备约占整船价格的一半.  相似文献   

16.
一般说来,造船材料设备费约占船价的70%.因此,船用材料及配套设备成本便成为制约船舶工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作为影响船舶成本的主要因素之一的船舶配套产品要与造船生产相适应,是客观规律的要求,必须不断进行调整,才能使造船与配套在不断超于平衡中求得自身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船舶舾装产品涉及面广、规格品种繁多、需求量大,是船舶建造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因此,舾装设备的标准化对于统一船舶配套产品的设计、生产制造、检验和使用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国内发展  相似文献   

18.
我国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上半年,我国船舶配套设备进出口总值38.34亿美元,同比增长2.9%.其中,船舶配套设备出口总值15.44亿美元,同比增长2.2%;船舶配套设备进口总值22.90亿美元,同比增长3.3%. 6月当月,我国出口船舶配套设备2.43亿美元,同比增长7%,环比降低3176万美元.6月当月,进口船舶配套设备3.81亿美元,同比降低11.2%,第二季度持续走低且幅度有所增大,但环比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19.
船舶行业是技术密集型产业,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船舶产品尺寸大、结构复杂,全过程涉及船体、轮机、电气等数个专业工种直接参与施工.船舶工业除了总装建造外,还有庞大的配套体系,涉及大量复杂的设备和系统,高效率高质量的物资入库检验工作具有重要意义.船舶入库检验现状:船舶入库检验主要包括材料检验、外协件检验、机加工检验以及设备...  相似文献   

20.
供应链举足轻重配套件卡住造船业的脖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船舶工业对配套设备具有极强的依赖性,以船舶柴油机、船舶辅机、船舶动力装置、船舶电子仪器为主的船舶配套业,是船舶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我国的自主配套设备发展严重滞后,制约着我国船舶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目前,大连两大船厂的订单已经排到了2008年,但船厂领导却对配套心里没底.无论是在船厂还是在船用配套厂,记者所到之处,听到的是同一种声音:船舶配套已经成为制约我国造船业发展的瓶颈,这个瓶颈不打破,中国成为造船强国只是一句空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