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奚君羊  马永波 《财经研究》2006,32(12):65-74
国债拍卖主要有美国式拍卖、荷兰式拍卖与混合式拍卖三种,但究竟哪一种拍卖方式的拍卖收入最大?学术界迄今尚无定论。文章对W-Z模型进行扩展,并在此基础上通过结合不同市场利率环境下投标者的不同风险偏好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当市场利率趋升时,若非竞争性投标量较大,则混合式拍卖收入最大;若非竞争性投标量较小,但竞争性投标者较少,且市场利率上升趋势极强,则同样是混合式拍卖收入最大,反之则荷兰式拍卖收入最大。(2)当市场利率趋降时,美国式拍卖收入最大。(3)当市场利率平稳时,何种拍卖方式收入最大无法确定。  相似文献   

2.
构建了初始排污权迭代组合拍卖模型,并结合EWA模型探究了排污企业的个体属性和学习行为以及拍卖竞争程度对排污权分配结果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当参与竞拍企业的数量较多时政府可获得较高收益,当参与竞拍企业的数量较少时企业可获得较高收益;排污企业在竞拍中随拍卖环境调整报价策略越积极,其收益越高;排污企业的报价策略选择越依赖其学习行为,其收益越高。  相似文献   

3.
金融资产收益之间的相关性对于投资者的分散化投资与资产配置决策有着重要的影响。股票和债券是可供投资者选择的最主要的两种金融资产。基于DCC(Dynamic ConditionalCorrelation)多元变量GARCH模型(Multivariate GARCH Model)对我国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收益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估计,结果表明我国股票和债券收益之间的相关性呈现出动态时变的特征,并且相关性的波动性很大。此外,通过对影响我国股票和债券收益之间相关性的主要因素进行的分析,发现通货膨胀率和股票市场风险会对我国股票和债券收益之间的相关性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4.
本文基于2000—2014年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近现代国画的微观数据,在资产配置中引入市场交易机制中的佣金变量,加入艺术品市场规模约束,采用重复交易法实证计量嵌入艺术品市场的投资收益特征并量化其资产配置效应,以测度其市场功能。优质的艺术精品具备金融资产风险和收益的基本特征,本文对艺术品资产与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的适应性进行讨论。研究表明:在样本期内,剔除通胀和佣金成本因素后收益率更加贴近现实,中国艺术品投资的实际收益率水平为1308%,表现出高于欧美市场的投资溢价;艺术品投资与传统的股票、债券等金融资产之间表现出相对独立性,并能有效改善投资者资产组合的风险边界,可以成为资产配置优化和多样化的重要选择。中国艺术品市场的长期稳健发展将为投资者提供更多的资产优化产品和工具。  相似文献   

5.
拍卖投标中的卖方干扰策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讨论了拍卖投标博弈中卖方通过代理人来干扰投标拍卖过程的两种策略,区分了买方不能辨别和能辨别卖方代理人类型的两种信息假定,由此讨论了卖方代理人对拍卖投标结果产生的影响,其结果是此时收益等价定理不再成立。这一模型可以用来解释现实中常常发生的一种卖方策略性行为。  相似文献   

6.
杨记军 《经济管理》2006,(10):55-58
本文进一步拓展了Biais和Faugerson-Crouzet(2002)的模型。研究发现,固定价格定价机制由于不能收集投资者关于股票的真实信息,其抑价水平往往高于拍卖(统一价格拍卖)以及累计投标定价这三种定价机制,只有在投资者拥有的私人信号全部是坏信号的情况下,三者之间的抑价水平才会一致。拍卖与累计投标的抑价水平差异取决于投资者的理性约束行为。  相似文献   

7.
第一、第二密封价格拍卖的最优投标人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基于拍卖者的视角,通过建立投标者报价策略模型,进一步研究第一、第二密封价格升价拍卖(as-cending auction)的最优投标人数及拍卖机制配置效率问题,发现参与投标的人数越多,投标者报价越高,拍卖者的货币收入越大,拍卖品配置给估价最高者的概率越大,在投标者为理性人的假定条件下,无论竞争如何加剧投标者报价都低于其估价;进一步地拍卖作为具有单方市场垄断力的稀缺资源配置方式,其最优配置效率的实现在于投标者的充分竞争。  相似文献   

8.
在企业产权拍卖中存在投标方资金约束问题,即买主愿意支付的价格(对标的物的估价)和能够支付的价格有差异,一些有经营能力的买主无法参与投标或者无法正常投标,从而造成社会福利损失。拍卖方希望通过促进竞争来增加收益,只有更多的有资金约束的投标者通过融资参与投标才能实现这一目标。但是,无论是卖方提供的融资方案还是投标者在资本市场融资,都会出现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的问题。本文将对现金拍卖和非现金拍卖的效率和收益,以及卖方如何进行机制选择等问题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9.
运用PSO群体智能算法模拟信息交互条件下外部投资者报价决策的学习机制和演化规律,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实现风险投资退出的股权拍卖机制。Netlog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股权拍卖机制能在一定程度上揭示股权的真实价值,并降低竞买人和卖方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进一步的仿真分析结果表明:适当的激励力度对外部投资者的投标报价具有显著影响;引入更多的竞买人能产生更有利于风险投资家的拍卖结果;即使外部投资者过于强化单一的学习能力,最终也可得到相对理想的拍卖结果,从而证明了所设计的股权拍卖机制具有广泛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0.
M^2测度法综合考虑了基金的风险与收益。各基金的M^2值排名能为投资者选择基金提供参考。在对我国市场上的开放式基金进行测算后可得到各自的M^2值。由此可得出关于我国开放式基金的一些结论:我国开放式基金收益波动与市场波动表现出较强的一致性,开放式基金整体上能反映市场情况;各类型基金表现出了各自特点,大部分股票基金体现了高风险、高收益,债券基金则体现了低风险、低收益,而混合基金的风险、收益状况介于两者之间;我国市场上债券基金的表现比较突出。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建筑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投标报价及竞争策略对于建设企业投标成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本文站在投标企业的角度,首先从企业投标报价的概念入手,论述了投标报价方法的重要意义。针对投标企业所处的竞争环境不同,其报价方法也应有所不同的特点,对其进行研究,以满足投标企业适应不同竞争环境下的需要,增强其投标竞争力,以获得更大的收益。  相似文献   

12.
考虑固定收益率的采购拍卖投标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河  涂维 《技术经济》2010,29(1):118-121
本文分析了单物品多因素采购拍卖中的供应商投标问题,在考虑供应商存在固定收益率的前提下,建立了相应的多因素拍卖中存在固定收益率的投标策略模型。本模型在Che建立的多因素拍卖打分函数模型的基础上,引入Lorentziadis考虑的固定收益率。分析表明,模型中存在3种类型的供应商,且各类供应商具有相应的投标策略。同时,分析了不同类型的供应商的投标策略与其市场竞争力之间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3.
《经济研究》2017,(8):94-109
本文通过放松Lucas(1978)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的完全理性假设,构建了投资者的经济基本面认知偏差对证券价格影响的计量模型。当投资者主观认知和市场实际运行机制存在偏差时,该模型能较好地解释诸如消费增长率同股权溢价的相关性、累积超额收益等传统资产定价模型无法量化的诸多中国股市难题。本文还推导出了适用于非理性期望的广义矩估计方法(GMM),克服了现有GMM方法只能在完全理性期望下使用的局限性。基于该方法,本文以中国和美国为例,模拟检验了投资主体的不同认知偏差对股价和债券价格的差异性影响程度。结果显示,中美投资者的主观预期形式并不完全相同。美国投资者对经济基本面信息均值的变化反应较敏感;而中国投资者却对经济基本面波动的变化反应较敏感。该结果从认知偏差角度解释了中国股价长期背离经济基本面的现象,为政府规范股票市场的发展,促进股市服务实体经济提供了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4.
《经济》2001,(6)
今年3、4月份发售的凭证式国债出现了火爆场面;企业债券则以其“高风险、高收益”的诱惑吸引着越来越多投资者,热销程度与国债不相上下;金融债券同样有不俗表现。此外,可转换金融债券、储蓄债券等债券品种也备受推崇,呼之欲出。 然而,美中也有不足。  相似文献   

15.
本息可剥离式债券(Separate Trading of Registered Interest and Principal of Securities, STRIPS)属于债券类产品,是指将某一国债产品的本金和利息剥离,并在贴现计算收益的方法基础上,将一个债券类投资产品演化为若干个零息票形式的组合债券工具。投资者既可以拆开持有或交易,也可以重新组合。STRIPS的名义收益为购买价与面值之差,但差价收  相似文献   

16.
管治华  李英豪 《技术经济》2022,41(8):104-115
文章整理了2015—2020年中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的发行数据,研究地方财政和资本市场特征对专项债券发行定价的影响并进一步探究了项目收益专项债与普通专项债之间的定价差异。实证研究发现: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自身特征、地方的财政经济和资本市场特征均体现了对债券发行定价的影响。特别的,市场货币供应增加能降低项目收益债与普通专项债之间的定价差异,而银行间拆借利率则会提高这一差异。分地区结果显示中西部地区政府性基金预算对普通专项债的信用担保能力较强,而对项目收益债的信用担保能力较弱增加了投资者对其预期收益融资自平衡的担忧。文章对专项债发行定价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以期为完善专项债券发行制度、降低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和融资成本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机构研究员对上市公司的未来收益进行预测,预测差异常常造成债券价格出现偏差。以国内上市公司发行的债券为例,以研究员对收益预测的差异和债券信用利差进行了检验。结果发现,在卖空限制下,预测差异越大,债券信用利差越低。这种差异更多地代表了投资者的意见分歧,而非未来的风险水平。并且公司债券比企业债券的信用利差对投资者意见分歧更敏感。此外,还证实了银行间债券市场的流动性确实优于交易所债券市场;平均而言,公司债券的信用利差较企业债券的信用利差更低。  相似文献   

18.
机构研究员对上市公司的未来收益进行预测,预测差异常常造成债券价格出现偏差。以国内上市公司发行的债券为例,以研究员对收益预测的差异和债券信用利差进行了检验。结果发现,在卖空限制下,预测差异越大,债券信用利差越低。这种差异更多地代表了投资者的意见分歧,而非未来的风险水平。并且公司债券比企业债券的信用利差对投资者意见分歧更敏感。此外,还证实了银行间债券市场的流动性确实优于交易所债券市场;平均而言,公司债券的信用利差较企业债券的信用利差更低。  相似文献   

19.
王健  庄新田 《技术经济》2015,34(3):105-111
基于行为金融理论,建立了投资者表现为损失厌恶情形下的开放式基金业绩激励模型,并考察了投资者的损失厌恶偏差对开放式基金业绩激励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开放式基金的业绩激励机制下,损失厌恶型投资者在面对失败的投资结果时会低估基金经理的投资管理能力,进而低估投资的期望收益;在一定条件下,与完全理性型投资者相比,损失厌恶型投资者会导致业绩激励效率损失增大。  相似文献   

20.
选取2003-2021年中国股票、债券和大宗商品月度数据,在构建中国宏观政策指数的基础上,实证考察宏观政策的松紧程度和周期性特征对大类资产收益和风险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紧缩的货币政策周期对股票和债券资产收益、债券资产的收益率波动有显著的负向影响,紧缩的财政政策周期对股票和债券资产收益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对股票资产的收益率波动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财政政策趋紧对股票资产收益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趋紧均会增强股票资产收益的波动性,货币政策趋紧对商品资产收益率的波动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宏观政策的松紧程度和周期性特征会通过影响物价水平进而影响股票和债券资产的收益以及股票资产收益率波动,宏观政策的松紧程度和周期性特征会通过影响市场情绪进而影响债券资产收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