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前影子银行受到广泛争论,认为是导致美国次贷危机的直接原因。本文从我国影子银行的定义、产生与发展、风险等三个方面讨论了我国的影子银行体系。  相似文献   

2.
目前影子银行已经成为影响我国金融稳定运行的一个潜在风险。虽然我国影子银行无论是构成还是运作方式特别是风险表现形式和程度与美国影子银行都有较大差别,不像美国影子银行一样成为导致金融危机的主要成因之一。但是,当前我国影子银行的不规范和无序运作,开始对我国金融健康运行构成威胁,导致潜在的系统性风险开始出现。所以,应尽早规范我国影子银行的运行规则,完善相关法律制度,促进影子银行有序运行。  相似文献   

3.
4.
作为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我国最早开放的金融行业,保险业在两岸金融交流合作的道路上扮演着领跑者的角色。随着两岸经贸合作的进一步深化,两岸保险交流必然向纵深方向发展,由此催生的全新风险对保险监管提出了挑战。本文简述大陆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两岸保险合作的演进历程,运用金融投资理论分析揭示深化合作中产生的新风险,并借鉴"国际保险集团监管共同框架"提出加强保险监管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保险系统性风险与宏观审慎监管问题逐渐受到世界各国重视。目前我国的保险监管制度虽已逐渐将保险系统性风险纳入监管范围,但现有的监管措施过于简陋,难以有效防范、化解系统性风险。为此,在厘清保险系统性风险内生性根源与制度性根源基础上,反思我国保险系统性风险既有监管规则之不足,认为我国保险系统性风险监管的应然诉求是建立金融机构协调合作机制的法制化路径、提高保险宏观审慎监管相关立法、将现代科技手段运用与保险宏观审慎监管实践相结合。  相似文献   

6.
本轮金融危机的爆发表明,影子银行天生具有的表外性、高杠杆性和证券化运行机理,一旦疏于监管就极易引发系统性风险和法律风险。危机后国际金融监管组织和美英欧等各大经济体纷纷出台强化影子银行监管的金融监管改革法案。我国应结合自身情况,探索和构建适合我国金融业发展实际的影子银行监管制度。  相似文献   

7.
中国的“影子银行”是以套利性融资为核心的市场创新,是金融抑制的博弈产物。与欧美的“影子银行”相比并不是完全不受监管,引发系统性风险和监管套利等问题的可能性还比较小。但应未雨绸缪、趋利避害,为其积极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监管制度。  相似文献   

8.
李伟 《河北金融》2010,(10):59-60
受利益驱动和中间业务收入考核的影响,银行保险监管套利行为动机明显,收取代理手续费居高不下。同时由于银行保险业务处于比较模糊的边缘,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度滞后,监管存在着"真空"。因此应健全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制度,进一步深化银保综合监管协调机制,消除银行保险监管套利所带来的无序竞争。  相似文献   

9.
余明 《时代金融》2015,(3):84+86
自2008年美国由次贷危机进而引发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以来,影子银行一词就成为学界的一个高频词汇,对于影子银行的讨论也成为学界的一个长盛不衰的话题。对于影子银行的定义,各大金融机构和诸位学者对此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论,笔者将对此进行梳理,并给出一个清晰简明的定义。对于学界某些学者认为影子银行在我国的杠杆已经很高的言论,笔者将从我国影子银行的形成机制、发展历程及实际现状等方面对此进行分析,进而与国外的影子银行杠杆予以对比,发现我国影子银行的杠杆并不是如某些学者所言已经达到了一个很高的程度。对我国影子银行的监管及政策的建议,学界也是众说纷纭,笔者将从影子银行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角度予以分析,并基于此提出一些监管及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时代金融》2013,(4):35-36
<正>今年1月9日以来,全国中东部地区陷入严重的雾霾中,浓雾缠绕,能见度极低,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使以往被人们一度熟悉的"雾"失去了清爽、梦幻的色彩。殊不知,还有一场持久的"雾霾天气"笼罩在金融界的上空,同样让人们惶惶不安,即中国的"影子银行"。自2007年开始的美国次贷危机后,"影子银行"逐渐被人们所重视。此前一直游离于市场和政府监管之外的"影子银行"从一个边缘的、信贷补充的市场角色,逐渐成为了现在经济  相似文献   

11.
胡利琴  陈锐  班若愚 《金融研究》2016,428(2):154-162
本文运用非对称的NARDL模型和门限回归模型,详细探讨了影子银行体系在不同货币政策周期的规模扩张和风险承担行为。实证结果表明,货币政策对影子银行的影响在长期和短期均存在非对称效应,其中长期内紧缩性数量型调控政策和扩张性低利率政策更易引起影子银行的扩张行为,且两者的配合会强化影子银行的风险承担。此外,经济下行会助推影子银行转型,引起影子银行体系风险增加,我国影子银行以房地产为主的投资导向已发生改变,因此,进一步完善利率市场化形成机制,拓宽居民和企业投融资渠道,构建影子银行全面监测平台,才能从根本上规范影子银行资金运作,促进社会资金的合理流向,引导影子银行与经济政策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2.
刘伟  许宪春  汤美微 《金融研究》2018,460(10):174-188
保险公司在生产什么?保险投资是不是保险生产活动?保险产出应采用“总额法”还是“净额法”计量?这些保险经济学的基础性问题,至今仍存在着计量分歧和理论争议。本文综合运用国民经济核算、保险学和经济学的知识体系,搭建了保险生产的创新理论框架和核算方法。在对我国两阶段的保险企业会计科目对比分析的基础上,测算了我国2003-2015年的保险产出,得出两种保险产出数据存在显著差异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王永钦  徐鸿恂 《金融研究》2019,464(2):20-39
杠杆周期理论表明,杠杆周期会影响金融体系的稳定性,资产的质押率(相应地,杠杆率)上升会提高资产价格;由于杠杆率一般是内生的,所以在实证上一直很难确立杠杆率与资产价格之间的因果关系。本文首次运用2017年1月到8月中国证券交易所债券市场和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债券发行数据,利用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和交易所债券市场对同类债券的不同质押率规定的自然实验,对杠杆率与资产价格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债券的可质押属性可以提高债券的价值,这验证了杠杆周期理论的预测,即杠杆率上升会使得资产价格上升。因此,杠杆率对资产价格有重要影响,是宏观审慎监管的一种工具,也应该成为货币政策的一种工具。  相似文献   

14.
信任品市场(如食品、医药等)存在的问题一直困扰着中国和世界很多国家。关于产品和服务质量的信息不对称(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会导致信任品市场失灵。缓解信任品市场失灵,一种常见的解决方案是政府监管;而经济学家认为更加基于市场的解决方案(例如强制责任保险等金融创新)可能更为有效。在理论上,强制责任保险有两种相反的效应:保险公司的监督减少了道德风险 vs. 保险加剧了企业的道德风险,但一直亟待实证检验。幸运的是,中国食品安全责任强制保险的改革实验走在了世界的前列。本文利用了中国在不同地区、不同时间推行的这个自然实验,通过双重差分的方法识别出责任保险对于信任品市场的因果效应。本文的研究发现,强制责任保险能显著降低食品安全事故发生概率。这表明政府强制推行的金融创新可以成为信任品市场失灵的一种有效的替代性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5.
明雷  秦晓雨  杨胜刚 《金融研究》2022,501(3):41-59
本文拓展了Freixas and Rochet(2008)的理论模型,证明存款保险差别化费率机制对银行风险承担具有抑制作用,在此基础上选取我国农村银行为研究对象,运用2015—2019年某省119家法人投保机构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引入差别化费率设计显著降低了农村银行的风险承担;这一作用存在异质性,对于自身风险承担水平较低、资产规模较大的农村银行来说,抑制作用更为明显。进一步研究发现,差别化费率机制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农信社改制短期内对农商行风险可能造成的不利影响。本文结论对加强存款保险制度的早期纠正功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以及深化农村金融机构改革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周烁  伏霖  张文韬  李涛 《金融研究》2022,509(11):136-153
本文基于中国家庭微观调查数据,在考虑商业保险“保障”和“投资”双重属性的前提下,实证研究了乐观预期对家庭商业保险购买的影响。结果发现,乐观预期对家庭商业保险购买存在显著的积极影响,即户主乐观预期程度越高,家庭购买商业保险的意愿越强。进一步区分保障型商业保险和投资型商业保险,发现乐观预期对商业保险购买的积极影响主要来自对投资型商业保险的需求,对保障型商业保险购买的影响则不显著。更重要地,不同风险保障能力下乐观预期对商业保险购买存在异质性影响,家庭储蓄较多、社会保障覆盖较好以及社会资本水平较高的家庭,乐观预期对商业保险购买的积极影响更大。本研究不仅有助于从预期视角理解商业保险市场的“有限参与”之谜,也为提升家庭风险保障和财富增值能力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7.
Automobile and workers' compensation insurance are relatively homogeneous products sold under varying regulatory systems among the states.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how price regulation affects the capital structure decisions of profit-maximizing insurers who sell insurance in both competitive and/or regulated markets. Specifically, we test the hypothesis that insurers subject to price regulation will choose to hold less capital. In addition, we hypothesize insurers subject to more stringent regulatory pricing constraints will choose even higher degrees of leverage because the benefits of holding additional amounts of capital are suppressed. We conduct empirical tests using cross-sectional data on insurers and find evidence consistent with both hypotheses. These findings have important implications for insurance price and solvency regulation. Stricter price regulation increases the default risk (i.e., reduces the financial quality) of insurance contracts purchased by individuals and firms.  相似文献   

18.
黄家林  傅虹桥  宋泽 《金融研究》2022,508(10):58-76
促进消费对我国稳定经济增长和构建新发展格局至关重要。本文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利用地级市层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的时间差异,运用双重差分法估计了大病医疗保险对居民消费的影响。结果表明,大病保险使家庭人均消费显著增长了约6%。使用了事件分析法、置换检验、改变回归样本和控制变量等一系列检验后,结论仍保持一致,且这一效果在期初住院率高、储蓄率高以及收入较高的家庭中更明显。进一步地,本文检验了大病保险对居民消费的三种可能影响渠道,发现降低家庭对未来医疗支出风险的预期是大病保险促进家庭非医疗消费进而影响家庭总消费的主要渠道,印证了我国居民对高额医疗支出的担忧是影响消费意愿的重要因素。本文研究对于完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和促进居民消费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9.
保险公司混业经营既面临经营各项业务所形成的一般风险,还面临着选择组织模式与实现途径所带来的特殊风险。本文试就中国保险业混业经营中面临的一般性和特殊性风险进行分析研究,积极探索我国保险业全面风险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20.
潘敏  刘红艳  程子帅 《金融研究》2022,508(10):39-57
深化对气候相关金融风险的认识,对于促进绿色低碳发展,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2004—2018年期间281家中国地方性商业银行为样本,实证检验了极端气候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发现,极端强降水气候显著提升了银行风险承担,极端高温和极端低温气候对银行风险承担不存在明显影响。极端强降水主要通过给银行信贷主体带来经济损失,影响违约概率和银行信贷资产质量,进而影响银行风险承担水平;提高灾前的保险保障水平、强化碳减排机制以及确保银行资本的充足性均有利于弱化极端气候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相较于以地级和省会城市工商业和居民为主要服务对象的地方性商业银行,极端强降水对以“三农”为主要服务对象的县域地方性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更大。因此,提升商业银行应对极端气候风险意识,提高气候灾害保险保障水平,强化碳减排机制和银行资本充足管理,均有利于降低极端气候对银行风险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