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实现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提高城镇化质量的本质要求。本文从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石家庄市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呈现出的新趋势和新特征出发,深入分析了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面临的困难与问题,进而从强化产业支撑、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完善社保制度、创新土地流转机制以及积极发挥城市社区和志愿者作用等方面提出了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文章引入利益相关者理论,试图从利益相关者的视角来解析中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难题。在对国内外劳动力流动理论和利益相关者理论进行分析和借鉴之后,文章首先分析了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过程中的各个利益主体的利益诉求和优势,然后建立了这几个主体的数学函数模型,进一步证明这几个利益主体的相关性,明确了影响这几个利益相关者的因素,通过数学模型和理论分析,表明农业转移人口的迁移不管是对转移者本身,还是其家庭来说,都是福利的改进,进一步支撑了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思路。数学函数又为这些利益相关者的博弈过程,寻求协同区间,给政策、制度的制定提供成功的可资借鉴的数据。  相似文献   

3.
4.
农业转移人口作为一支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有着突出重要作用的社会力量,却在当前社会高速发展中面临着一个难题,即如何实现市民化。这个问题对我国经济发展、社会问题、城市化具有重要意义。而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多管齐下地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进程,政府、社会、企业和新生代农民工之间形成合力,是最终解决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经济师》2018,(2)
经济融入是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过程中的首要层面,是农业转移人口融入城市体系的物质基础和发展前提。尽管多数农业转移人口已在城镇就业,但他们在职业、收入以及社会福利等方面与城市市民有着较大差距。文章针对农业转移人口经济融入过程中遇到的关键问题,从城镇产业发展、制度建设、成本分摊以及人口素质提升角度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文章结合人口迁移一般理论,根据中国实际和甘肃省情,确定了影响甘肃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四个主要因素:经济因素、个人素质、社会制度和文化心理,进一步将这四个因素分解成13个具体指标,应用统计数据和问卷调查数据,分析了与甘肃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促进甘肃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措施:科学制定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体系;加快户籍政策的落实;强化各级政府职责,承担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所需的主要公共成本;不断提升农业转移人口劳动技能与文化适应能力;加强新生代农业转移人口的人文关怀;用市场运作、政府主导的方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减少各类风险。  相似文献   

7.
白洁  景丽 《生产力研究》2021,(1):110-114,140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我国城镇化率近年不断提高的主要影响因素,实现城市常住人口的社会公共服务全覆盖,对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有正导向功能,这必然需要对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成本做出科学合理的测算与研究.文章通过使用CiteSpace5.6软件对遴选出的关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研究的761篇样本文献进行综述研究.结果显示:...  相似文献   

8.
《经济师》2016,(8)
山西省"十三五"发展蓝图已经绘就,给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画下了浓浓的一笔,面对新常态下全省经济发展压力的与日俱增,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任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艰巨,迫切需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采取更加积极的政策措施,形成全社会广泛参与的大好局面,用健康可持续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在全省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征程中奋力谱写中国梦的山西篇章。  相似文献   

9.
我国城镇化发展面临的核心问题之一是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而构建合理的成本分担机制则是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关键。通过深入分析吉林省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发展现状,以实际支出水平为依据,建立由经常性成本和一次性成本构成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指标体系,针对不同层级区域探讨采取差异化的鼓励落户政策和细分的成本分担机制,进而提出应建立政府、企业、个人"三位一体"的成本分担机制,建立多元可持续的城镇化投融资机制,健全农村土地流转制度,以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  相似文献   

10.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重新认知与理论思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当前学术界研究的热点话题,但关于市民化改革的基本认识存在简单化、笼统化和片面化的倾向,尚缺乏从改革全局视野和实践操作层面针对市民化改革的实践认知与理论思辨.本文从四个方面对市民化改革进行了研究:一是在改革全局中定位市民化改革;二是从过程视角认知市民化本质;三是基于中国式转轨逻辑的市民化路径选择;四是基于渐进路径的市民化成本再认知.通过对这四个基本问题的讨论,本文试图为市民化改革廓清一个相对清晰的研究脉络和对话语境,为更深入的市民化政策实践和理论思辨提供参考与支撑.  相似文献   

11.
人口城镇化水平测定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王学山 《经济地理》2001,21(3):315-318
本文针对通常采用的计算人口城镇化水平公式的不足,采用类似经济学中计算物价指数的方法予以改进,并初步探讨了流动人口在人口城镇化水平测定中相应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2.
基于劳动力转移的梅州市人口城市化发展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俞万源 《经济地理》2011,(7):1113-1118
从劳动力转移角度分析梅州市人口城市化发展,1978年以来梅州市人口城市化发展经历了4个阶段。农村剩余劳动力与非剩余劳动力转移并存、异地转移是梅州市劳动力转移基本特征。人口本地城市化与人口异地城市化并存、人口异地城市化活跃是梅州市人口城市化的显著特征。劳动力异地转移导向下的人口异地城市化促进了梅州市人口城市化与劳动力非农化协调发展,同时也制约着梅州市人口城市化发展。必须提高劳动力转移能力、增强转移劳动力吸纳能力、提高人口城市化质量水平,以促进梅州市人口城市化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三化同步”大视野下我国的耕地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首先分析了当前我国耕地保护面临的严峻形势,然后重点剖析近年来我国耕地非农化趋势加剧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从住房保障、交通运输、水利设施、独立工矿地等方面全面分析未来建设用地需求,最后结合我国国情、农情和地情,跳出“就农业论农业”、“就土地论土地”的传统思维,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十二五”时期加强耕地保护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梁艺桦  谷天锋 《经济地理》2006,26(1):122-127
城镇失业人口已成为我国全球化进程所面临的最紧迫、最严重问题之一。根据1988—2003年统计年鉴,对我国城镇失业人口省际差异进行深入分析与探讨,并研究其与城市化的耦合关系。结果表明:①从纵向角度分析,城镇失业人口数变化与增长的省区差异具有一定集聚现象;②从横向角度分析,城镇失业人口空间分布呈“四区、一带”凝聚,这与纵向分析的分布地带具有高度一致性,可认为我国城镇失业人口省际差异表现为“四区、一带”格局;城镇失业人口和城市化的耦合系数与城市化水平呈正相关关系,城市水平提高,耦合系数增加,两者耦合水平则减少,当城市化达到完成阶段,两者耦合关系减至最低。最后提出当前我国城市化水平低情况下,提高城市化水平成为解决城镇失业人口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5.
中国人口城市化水平与城乡就业问题探讨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刘伟德 《经济地理》2001,21(4):427-430
本文通过对就业与人口城市化水平的关联分析,提出我国低人口城市化水平是导致当前城乡高失业率的深层次原因。并在此基础上认为提高人口城市化水平将从控制劳动力供给速度,刺激经济增长以增加就业需求,改善劳动力配置结构,提高劳动者素质,增强就业能力等四个方面提高我国城乡就业的总体水平。  相似文献   

16.
知识经济与人口压力:21世纪中国城市化发展理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祝影 《经济地理》2001,21(6):705-708
从知识经济时代城市化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出发,结合中国人口现状对中国城市化发展压力的阐述,本文认为21世纪中国城市化理念选择必须优先确立人的转型,并探讨了其实现的具体措施,分析了其主要基础理论。  相似文献   

17.
农村人口城市化是实现主体功能区价值目标的根本途径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即将实施的国家主体功能区划提出了一个重大的发展命题,即中国的人口配置和促进农村人口城市化。文章因此分析了农业农村发展的历史局限性和"农业移民"道路的终结。通过对中国广大农村尤其西北、西南地区地理环境的研究表明,当地既没有发展农村小城镇的条件也没有发展大规模城市化工业化区域的条件,中国要实现农村人口城市化就必须实行大跨度的农村人口向城市的迁徙。同时指出,中国人口城市化进程中来自农村人口跨区域流动的机械增长比例很小,其障碍因素很多,并提出了促进农村人口城市化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李成 《经济地理》2001,21(1):76-80
本文从陕西北缘六县市人力资源现状入手,运用经济学方法深入探讨该区人力资源与城镇化的内在机制,具体从以下三方面分析该区人力资源与城镇化发展的关系:(1)人口增长方式的转移;(2)流动人口的影响;(3)人力资源管理,以实现该区人口,经济与城镇化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世纪之交中国城市化道路与对策构思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伸小敏 《经济地理》2000,20(3):54-57
城市化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世纪之交,中国城市化发展已进入了一个关键时期本文从城市化内涵 和中国国情出发,以中国城市化现状问题为突破口,借鉴国际经验,结合现代化城市发展趋势,提出中国城市化应该实行农村城市化与城市内涵化共同发展的战略,构建与区域发展水平相协调的可持续的多元化城市化道路模式。  相似文献   

20.
江苏省城市化进程与现状特征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汤茂林  姚干谋 《经济地理》1999,19(4):117-122
本文从城市化的概念、表现和度量指标出发,分析了现行城镇人口统计中存在的问题,指出城镇人口应包括的人口范围。并把江苏城市化发展过程分为六个阶段,对发展的现状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