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市场周刊》2010,(7):50-53
著名书法家柳公权在《论砚》一文中,将歙砚与端砚、洮砚和澄泥砚一起列为全国四大名砚。世博会上安徽馆里,宣笔、宣纸、徽墨,歙砚等传统文房四宝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人们才认识到原来安徽的历史文化中不光有浓墨重彩的徽商.还有意趣清雅的文房四宝。  相似文献   

2.
方学斌 《消费导刊》2022,(11):70-73
歙砚是徽州最具有代表性的工艺之一,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与山西绛县的澄泥砚、广东肇庆的端砚、甘肃洮州的洮河砚、并列我国四大名砚。砚文化中的制砚、比砚、藏砚等逐一体现了深邃的传统艺术底蕴, 也表现了文人的生活情趣。其中,歙砚的艺术之美对现代文化创作产生了巨大的艺术影响。本文以歙砚的艺术之美为研究核心,分析出歙砚作品...  相似文献   

3.
歙砚,因产地隶属古歙州而得名。2005年,歙砚雕刻工艺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由于各种历史原因,新中国成立前,歙砚基本上处于一种既无作品又无艺人的窘境。传统制砚工艺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凝结着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智慧与创造。歙砚作为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传承传统文化方面肩负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以歙砚与中国传统文...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经济发展史上,明清时期的“十大商帮”颇富蛊名,其中的“徽商”便是重要的一支.本文陈述了传统“徽州商帮(以古徽州‘一府六县’范围为代表的工商帮派群体)”即“徽商”的产生与发展、中途受挫及其兴盏与衰落等几个阶段的历史,并从中演绎出外延扩大后的以当代全安徽省范围为代表的地方工商群体大“徽商”的新概念,并呼吁新一辈徽商传承前辈“努力做徼骆驼”的优良品质,重振历史上老“徽商”儒贾双馨、通达四海之雄风,发展安徽经济,为复兴中华民族大展宏图、大有作为,从而实现美好的“中国梦”.  相似文献   

5.
知秋 《现代商业》2015,(4):68-75
徽商是我国封建社会中晚期惟一可与财力雄厚的晋商相抗衡的商贾大帮。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里,一个徽商发财之后,总是带动起其下一批新的富商发展。由此整个徽州商派呈现出了富甲天下的盛世局面,使“无徽不成镇”、“无徽不成商”这种商贾之风的佳话得以持续数百年不衰的秘密就在于徽商文化,正是徽商文化这种精神支撑徽商领跑商界三百余载,整个徽商的盛衰历史都有其文化的参与,徽商文化引领徽商从萌芽走向兴盛,从兴盛走向繁荣,从繁荣走向辉煌。  相似文献   

6.
“龙虎风云绕砚床,神工鬼斧著华章;由来巴蜀文渊薮,苴却新葩匹歙端”。这是著名文物专家陈恩元对苴却砚的评价。苴却砚以传奇般的历史、优良的石质、高品质的石眼、绚丽多彩的石晶花纹、精湛的雕刻技艺成为令人瞩目的文化性名特产品,成为四川工艺美术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  相似文献   

7.
沈杰 《上海商业》2011,(11):60-61
“龙虎风云绕砚床,神工鬼斧著华章;由来巴蜀文渊薮,苴却新葩匹歙端”。这是著名文物专家陈恩元对苴却砚的评价。苴却砚以传奇般的历史、优良的石质、高品质的石眼、绚丽多彩的石晶花纹、精湛的雕刻技艺成为令人瞩目的文化性名特产品,成为四川工艺美术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  相似文献   

8.
有“嘉陵第一江山”之称的阆中距成都约350公里,是南充市的一个县级市。阆中被嘉陵江三面环抱,已有2300多年历史的阆中古城是与云南丽江、山西平遥、安徽歙县齐名的中国四大古城之一,三国时张飞曾在这里驻辖7年多。明末清初,四川省会一度也在阆中17年之久。1986年底阆中被国务院确认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然而,如果不是因为何劲松不久前被共青团中央等12部委评为“中国优秀青年卫士”,对许多外省的工商干部来说,见到“阆中”两字,可能都要迟疑一下,担心自己念错了读音。一、一将功成众人扶阆中的“阆”字据说是神仙府邸的意思,但在市场经济的…  相似文献   

9.
隶属古徽州的歙县是徽商的重要发源地,掩映于山水之问的徽派民居、祠庙、牌坊和园林原本是徽商经营成就的结晶。论及牌坊,是封建社会为表彰功勋、科第、德政以及忠孝节义所立的建筑物,非得官吏上奏、朝廷批准,不得擅建。但在歙县棠樾村东的大道上,却有七座明清时期的牌坊井然而立。在一个小小的山村,为何会有这么多的牌坊?  相似文献   

10.
当代徽商和现代商帮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丹萍 《商业时代》2006,(31):94-96
徽商曾经是我国商界的劲旅。虽然经过多年的市场洗礼,一大批秉承“徽商精神”的在皖商人和皖籍商人,用行动续写着“徽商传奇”,但与新崛起的五大新商帮相比,当代徽商的数量及素质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本文通过两者间的比较分析,以期对当代徽商的健康发展乃至安徽的崛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张大平 《中国电子商务》2007,(2):I0020-I0020
黄山市屯溪区老虎山2-4号是郑寒潜心砚雕创作的工作室,空间不大,却宝砚济济,人不多,惟郑寒一人则灵。砚雕人生刚刚步入不惑之年的郑寒,从事砚雕艺术的生涯占去了人生的一大半。作为歙县本地人,徽派建筑、微调三绝,还有新安画派等集艺术之大成者点燃了幼年时期郑寒心中的艺术热情,成为少年郑寒审美心路上最初的楷模,他曾用稚嫩的画笔写生过,他用饥渴的双眼强记过。郑寒的砚雕师承“砚雕第一刀”方见尘,大师的锤打、千方砚的磨励,再加上天生的悟性,郑寒很快在砚雕界崭露头角,他开始独立创作的处女作《八百里黄山图》巨砚就成为了黄山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相似文献   

12.
胡旭 《新商刊》2003,(6):48-52
4月上旬,第七届中国东西部投资与贸易洽谈会在西安举行。这一会展为国内各路商业“诸侯”抢占西部市场的良机。有着商业迁徙传统的徽商,自然也主动投人了这场角逐。新一轮的“徽商西进”,已经体现出了现代市场经济的特征:从商品贸易到技术贸易层面推进;从贸易层面向资本层面推进。丝绸古道上,商品、技术、资本、管理等一切市场要素正在以新的方式进行迁徙。徽商西进,正在演绎新的商业传奇。  相似文献   

13.
论徽商之崛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雷 《财贸研究》2002,13(2):14-19
徽州商邦的崛起是明清及后对封建经济乃至于中国社会最具影响力的事件之一。文章综合考察了致使徽商崛起的社会、经济、文化原因,认为中原土族徙入徽州为徽商的生成奠定了基础,人地矛盾激化产生的“推力”是徽州人走出徽州的基本动能,“贾儒相通”观念的突破是徽州人现实地走向商旅之途的关键环节,明初社会商品经济的发育及其产生的需求“拉力”为徽商打开了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4.
江泓 《新商刊》2003,(10):26-29
徽商是安徽曾经的骄傲,从明代到清朝,徽商持续兴盛了三百多年,享有“无徽不成镇”、“无徽不成商”的美誉。徽商在经营中注意商业道德,讲究“以诚待人,以信接物以义为利,仁心为质”,奉行“以儒为体,以贾为用”的信条,形成了贾而好儒、弃儒为贾、亦儒亦贾的重要特色。乾隆年间,单扬州盐业的徽商资本已经达到四、五千万两,而当时的国库存银在最鼎盛时也不过七千万两。徽商的兴盛辉煌成为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奇迹。  相似文献   

15.
杨梓润 《光彩》2013,(3):44-46
徽商又称新安商人、俗称"徽帮",它是旧徽州府籍(歙县、休宁县、婺源县、祁门县、黟县、绩溪县)商人或商人集团之总称.徽人经商,源远流长,早在东晋时就有新安商人活动的记载,后代有发展,明成化、弘治年间形成商帮集团,明嘉靖至清乾隆、嘉庆时期,徽商经营达到极盛. 盐务新政助徽商崛起 明代成化以前,徽商经营的行业主要是文房四宝、漆、扣和茶叶.史学家们在谈及徽商时也屡屡提到徽商有别于其他商帮的地方就是"左商右儒",意思是说徽州人发家致富之后,读书入仕变成他们又一个主攻目标.  相似文献   

16.
2013年9月29日.中央电视台《致富经》栏目主办的“榜样到身边”创业峰会,走进了山城重庆,该活动是“农信银杯”2013CCTV三农创业致富榜样评选推介活动的第一场地方推介。重庆餐饮行业的传奇严琦、江苏泰州的“创业达人”杨根宏、河南信阳茶山上的明星刘文新、安徽柳编行业的黑马戚少猛、  相似文献   

17.
胡秋生 《消费导刊》2022,(13):33-36
中华文明博大精深,自古文人墨客为之探索研究。徽州文化是中国三大地域性文化之一,被誉为中国后期封建社会文化的典型标本,古徽州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其中歙州的歙砚以其“多年宿墨, 一涤即莹”的独特优点, 而成为文人骚客的最爱,它不仅作为书写工具,更是作为延续文化、传承文明的历史载体,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起到至关重要的作...  相似文献   

18.
江淮大地,是程朱阙里、礼仪之乡,也是中华近现代工商业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撇开深得现代经营理念的徽商不说,单说制造业,如果说宣纸、歙砚还有传统作坊之嫌的话,十九世纪六十年代的安庆内军械所,则是真正的开洋务之先,这之后才有了江南制造局。这方土地上的人们,既有中原大地厚重的文化沉淀,又因临近沿海,而心思灵动。  相似文献   

19.
“光明之城”迎盛事,“文都”泉州绽芳华。元宵佳节期间,“东亚文化之都·2014泉州活动年”盛大开幕,向世界展示了亚洲文化的独特魅力,赢得了众多海内外嘉宾的广泛赞誉。尤为可喜的是,值此佳节盛事,在泉州民营企业匹克集团的努力下,泉州城市形象又适时地出现在大洋彼岸美国纽约时报广场,让“泉州元素”走向了世界,也开启了企业向世界推介泉州城市形象的良好范例.  相似文献   

20.
徽商     
庆余 《三联竞争力》2005,44(10):82-83
在中国十大商帮中,徽商是与晋商齐名的另外一支,明朝时两者并举。而到了清朝中叶,徽商一跃成为中国十大商帮之首,所谓“两准八总商,邑人恒占其四”,此处的“邑人”便指的是徽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