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深圳河污染底泥固化处理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以深圳河污染底泥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污染底泥固化体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和浸出毒性进行分析,验证固化技术处理深圳污染底泥的有效性,同时为工程实施提供技术参数。试验结果表明,污染底泥经固化后,其污染物浸出毒性降低,且低于GB 5085.3的化学指标限值;固化后的底泥无侧限抗压强度高于1.0 MPa,可作为一般废弃物进行填埋处理。实际工程建议采用固化剂添加量为初始底泥重量(湿重)12.6%,养护周期为17~21 d进行实施。  相似文献   

2.
采用固化剂对含Cd、Pb、Zn、Mn重金属底泥进行固化/稳定化处理,在酸性条件下,研究了固化底泥的渗透系数变化规律和重金属渗出规律。试验结果表明:渗透初期,渗透系数及Cd、Zn的渗出量逐渐增大,Mn先小幅减小后增大,入渗15 d后均逐渐减小,Cd和Zn的渗出对Mn有抑制作用,Pb的渗出量为0。添加螯合剂EDTA后,渗透系数及Mn的渗出量逐渐降低,入渗30 d后趋于稳定,Pb、Cd、Zn的渗出量先增大,15 d后逐渐减小,重金属的渗出量均有大幅提高,但远小于国家浸出限值,固化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3.
随着城市黑臭河道治理的开展,部分重金属污染底泥的安全处置问题成为城市河道治理的制约因素。总结了国内外对重金属污染河湖治理的有关案例,提出了沈阳市细河河道污染底泥异位固化稳定化安全处置方案,固化后底泥可用于慢行道路基建设。细河底泥处置方案可通用于沈阳地区黑臭河湖,能够彻底清淤污染底泥,重金属污染源消减后水体环境改善,有利于河湖环境的自我改善和修复,有利于河湖行洪。  相似文献   

4.
海河干流有机污染问题浅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河有机污染强度已成为七大流域之首,持久性难降解有机污染物(POPs)是海河污染的首要污染物。在介绍海河流域污染概况的基础上,比较了海河干流、大沽排污河与国内外其他河流沉积物中POPs的残留水平,提出了海河干流有机污染应需研究的内容,并给出了水环境污染防治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河道底泥污染及其处置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底泥污染对环境的危害 在河道疏浚过程中,由于对河道底泥进行扰动,底泥中的污染物会释放到河水中,造成二次污染;底泥输送过程中,如果不注重管理.会造成底泥流失.重新污染水体和土壤;底泥脱水过程中,如果不对渗滤水进行处理.渗滤水会进入水体和土壤。污染自然水体和地下水:底泥在填埋、利用、焚烧处置过程中.仍存在对水体、空气、人群健康的危害。  相似文献   

6.
上海市污染河道底泥处理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上海市工业区桃浦河、走马塘、龙珠江三条河流是三条“黑水河”,通过对桃浦河污染河道水质和河道底泥污染程度进行测试分析,提出了污染河道底泥处理的研究成果,即工业化快速脱水处理和排水板脱水处理河道底泥的工艺技术方案.工业化快速脱水法包括真空抽滤脱水和滚筒脱水工艺流程.真空抽滤脱水工艺由配药、污泥凝聚反应、真空抽滤脱水三部分组成.滚筒脱水机工艺由配药、污泥凝聚反应、滚筒脱水机三部分组成.排水板脱水工艺包括排水板脱水工艺流程和凝聚后排水板脱水工艺流程.河道污泥排水管法脱水工艺方案包括排水管脱水工艺流程和凝聚后排水管脱水工艺流程.  相似文献   

7.
梅梁湖底泥重金属污染评价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评价缘由 梅梁湖系太湖北部的一个湖湾,位于无锡市中心西南10km处,具有供水、蓄洪、旅游、航行、灌溉和水产养殖等功能,是无锡城市供水的重要水源地之一。随着近10多年湖区周边人口急剧增长,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为活动影响颇为激烈,加上环境治理工作的严重滞后,河网水系水质不同程度出现下降,工农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几乎未经处理便直接或通过河道排入湖体,使湖体不断接纳来自随  相似文献   

8.
《人民黄河》2014,(5):71-75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大量未经处理的污染物直接排入河道中,大多数重金属等污染物被泥沙吸附,沉积在河道底泥中。当外部条件发生变化时,底泥重金属会被重新释放出来,可能会造成水体的二次污染。在参考大量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对国内外底泥重金属样品检测、污染程度评价、迁移转化过程及污染物治理研究进行了系统总结。目前的研究忽视了重金属在沿底泥深度方向的分布及污染情况,没有形成多种污染评价方法的综合运用,对底泥重金属迁移转化过程的理论研究不足。  相似文献   

9.
水泥、沸石和TMT固化污染底泥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更好地探明水泥、天然斜发沸石和TMT固化污染底泥的性能,以抗压强度、浸出液p H值、污染物浸出毒性为指标,探究了三者之间最优配比和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当底泥:水泥∶沸石∶TMT质量比为1∶0.42∶0.18∶0.04时达到最优配比,其7、14和28 d无侧限抗压强度达到了3.07、3.92和6.06 MPa,浸出液p H进一步降低,重金属和CODCr浸出量分别减少90%和50%以上。其7 d抗压强度满足相应行业标准,污染物浸出毒性符合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三级排放标准,为底泥资源化实际应用提供了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0.
当前内源污染成为制约水环境质量改善的重要瓶颈因子。受城市化进程加剧的影响,许多城市河湖底泥堆积严重,其中含有的污染物具有量大、成分复杂的特点。本文针对底泥固化技术在经济社会中的推广应用,提出了城市河湖底泥固化效益评估方法。以无锡市为例,对其实施底泥固化工程的效益进行评估。结果表明:3个底泥固化工程的经济效益、生态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分别为167 694万元、21 712万元和250 339万元,可得出总净收益为439 745万元,相应的工程成本为22 280万元,投资收益比约为1∶20,表明实施该项技术效益巨大。  相似文献   

11.
肖明  谢晓靓 《水利水电快报》2023,(3):96-100+106
为改进、降低卧螺离心机脱水泥饼含水率、提高尾水水质,首先,通过比较处理后泥浆的物理、化学性质,选择最佳絮凝剂;随后调整最优絮凝剂组合的添加量,采用卧螺离心机进行脱水并比较脱水效果,确定最佳投加量;最后,调整工艺参数,提出了一种卧螺离心机河湖底泥减量化脱水新工艺。研究结果表明:在按照最佳组合添加的絮凝剂及选择合适卧螺离心机运行参数的情况下,脱水后的底泥含水率能降至50%以下,且尾水可直接排放,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12.
河湖底泥污染评价方法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体底泥污染是城市水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之一,底泥污染评价对于选用原位处理或异位处理方式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分别对重金属、有机质以及多环芳烃3种物质的污染评价方法进行探讨和总结,并基于茅洲河柱状样数据,重点对比分析重金属污染评价方法的优劣,从而为底泥污染治理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3.
城市感潮河道污染底泥原位处理小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华财 《人民珠江》2012,33(5):54-58
针对城市河道底泥硫化物和有机污染严重的特点,以深圳某河道污染底泥为研究对象,考察原位投加氧化剂去除污染底泥黑臭的效果。结果表明,投加过氧化钙和硝酸钙均能有效去除污染底泥黑臭。其中,酸可挥发性硫化物(Acid Volatile Sulfide,AVS)的去除率均超过95%。投加氧化剂原位处理污染底泥有助于底泥颗粒的吸附凝聚,颗粒比表面积变小,可避免污染物质的附着和累积。两者联合投加对底泥总有机碳(Total Organic Compounds,TOC)降解效果更佳,投加45天后TOC去除率为18.0%,大于过氧化钙和硝酸钙单独投加时的8.1%和12.9%,同时底泥硝酸盐残留量也更高,除臭效果更持久,表明过氧化钙和硝酸钙联合原位投加可有效修复污染底泥。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中国河流湖泊的底泥在不同程度上受到重金属的污染,对含重金属底泥的修复治理工作已成为加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文章介绍了中国河流湖泊底泥重金属污染现状,分析了内梅罗污染指数评价法、地累积指数法、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这3种主要重金属污染评价方法的侧重点,总结了含重金属底泥的物理、化学、生物修复方法的优缺点,并对底泥重金属污染今后研究着力点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2007年3月,在三峡库区重庆城区段的嘉陵江、嘉陵江与长江汇合前后的长江段共采集底泥表层泥土样品18个,用原子吸收法测定用样品制备的消化液中的Pb、Zn与Cu的浓度。结果表明:研究区段底泥中元素含量顺序是Cu、Zn、Pb;总体上该研究区域长江段底泥中Zn与Pb的分布主要受地壳元素分布的控制,而Cu则可能主要是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与历史资料相比,Cu的污染较为严重,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6.
分析比较了常用固结技术及机械脱水设备优缺点,针对城市河道现状,设计制作移动式泥浆脱水固化设备。移动式泥浆脱水固化设备集筛分、絮凝、压滤于一体,可车载移动,占地面积小,不受季节影响,有利于解决城市河道清淤场地受限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为分析青浦区白鹤镇村级河道底泥污染特征及对环境的危害程度,本文选取镇内36条村级河道对底泥进行定点采样和研究分析,并利用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Pearson相关性和R型聚类分析法对底泥重金属进行污染风险评价和来源探讨。结果表明,各种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指数(Eir)均值大小依次为Hg>Cr>As>Cu>Ni>Pb>Cd>Zn;Pearson相关性和R型聚类分析表明,底泥中重金属Cu、Cd、Zn、Cr、Hg主要与农药或化肥使用有关,Pb和As主要与道路交通污染有关,Ni主要与工业生产有关。通过分析河道底泥污染特征,可为底泥妥善处置及河道精准治理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8.
太湖环保疏浚工程产生大量高含水率的疏浚底泥,处置不当就造成十分严重的二次污染。由于疏浚底泥重金属含量基本低于农用污染物控制标准,合理施用即可改良土壤、节约大量处置费用,不仅能够解决我国土壤退化的问题,还能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为实现底泥的快速脱水,便于资源化利用,同时针对疏浚底泥渗水性差致使底部排水法困难的缺点,采用了絮凝剂、脱水剂与真空抽滤相结合的方法处理疏浚底泥。试验结果表明:加药实验组在520h内可将疏浚底泥的含水率从70%降至41.9%,而不加入药剂的空白组实验含水率只降至60.3%就无法继续脱水。所用脱水剂不与絮凝剂、淤泥和淤泥中的有机质等成分发生化学反应,且对出水水质无明显影响,出水的浊度、CODMn以及pH值在废水排放的规范之内。  相似文献   

19.
对于不同污染类型底泥,其处理与处置方式存在差异,为使底泥处理与处置更加高效、合理,应对不同污染类型底泥的处理与处置方式进行分类、分区研究。通过对国内外关于高营养盐、重金属、有机物和复合污染等4类污染底泥的处理技术进行总结和梳理,并对工程中常用的原位覆盖、原位生物修复和异位化学修复技术应用效果和应用条件进行分析,提出了对于污染负荷大、污染物种类复杂的区域可采取底泥环保疏浚技术,并在疏浚后配合生态修复工程,建立强大的生态自净系统,其中疏浚淤泥需及时进行合理、安全的处置,对重金属单一污染淤泥采取"清淤干化+稳定化+资源化利用"处置模式,对有机物单一污染淤泥采取"清淤干化+化学氧化+资源化利用"处置模式,对复合污染淤泥采取"清淤干化+化学氧化+稳定化+资源化利用"处置模式;对于污染程度较轻的区域,可采取生态安全性高的原位控制技术,如原位覆盖技术,并辅以水生植被修复,其中辅助的生态修复工程需综合考虑水生动植物生长的水质、基质和外界条件,使其发挥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20.
海河流域主要河口水沙污染现状分析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2005年底,对海河流域海河口、独流减、子牙新河和北排河4个入海河口6处水域实地考察并取水沙样,进行重金属、砷、总氮和总磷含量分析。采用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和水体综合污染指数法等对水域单个污染物污染、水体综合污染、水体富营养化现状及变化进行分析,采用《海洋沉积物质量》等对底泥污染进行分析,并与2001年实测数据进行比较。水质分析结果表明,海河流域4个河口的水污染严重,主要重金属污染物为汞(Hg)。子牙新河和北排河河口的氮磷污染严重,水体呈严重的富营养状态。与2001年水质相比,4个河口的重金属浓度几乎全部大幅度下降,海河口和独流减河口水质情况有很大改观,但子牙新河河口水污染加重,北排河河口水质状况则与2001年相近。从底质分析来看,4个河口的底质重金属污染尚不严重,但底泥均存在严重的氮磷污染。与2001年相比,底泥中污染物含量大多变化不大,略有下降。这些数据反映出近年来海河流域在水污染治理、工业废水排放控制等方面的成效,但远离城市局部水域的水污染和富营养化加剧的趋势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