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正> 在社会主义经济活动中,流通究竟占在什么地位?具有什么作用?这是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在我国国民经济改革开放中需要深入加以研究,从理论上、实践中加以探讨,加深对这问题的认识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3.
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探索经过了三个历史阶段。回顾这一历程,可以得出几点有益的启示,有益于今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顺利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目前,流通产业在很多方面只是具备了基础性和先导性的基本条件,并没有真正发挥出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按照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对商品流通体系进行顶层设计,要处理好流通产业提高效率与安排就业的关系,充分考虑我国流通业自身基础和城乡之间的差距,要有利于国有资本对流通产业的影响力以及有助于进入国际市场。流通体系的设计要体现促进生产、增加就业、拉动消费、保障民生、利于放进来与走出去、利于建立全国统一的流通信息平台等理念。重点内容包括促进新型商业发展、建设社区商业、促进消费升级、建设好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积极推进内外贸一体化、强化流通产业基础性地位等。 相似文献
5.
6.
<正> 党的十四大以来,全国商品流通战线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开拓创新,团结奋斗,流通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流通产业得到快速发展。流通经济建设成就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初步实现了全社会产品供需总是量的基本平衡,商品市场繁荣稳定,买方市场逐步形戚。十四大以来,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商品供应总量明显增加,工业消费品、生 相似文献
7.
<正> 我国在实行“两个根本转变”的过程中,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出现。各级流通主管部门的领导干部,一定要认真研究一些带有方向性、思路性、长远性的问题,逐步深化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性的认识。 一、正确认识重要商品的市场波动问题 近年来,我国的一些重要商品特别是农产品流通中,多次发生“多了少了,少了多了”的供需波动,不仅给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带来不利影响,也成为流通工作中长期困扰我们的问题。 重要商品的市场供需出现 相似文献
8.
9.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始于毛泽东1956年,再续起于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其形成和发展过程大致上可分为四个阶段:党的八大至十一届三中全会前是理论酝酿;十一届三中全会至十四大是理论逐步形成;十四大至十六大是理论丰富成熟;十六大至十七大是理论得到继续发展构成体系。以上四个历史阶段,展示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10.
11.
把握商品流通发展的基本趋向——三谈流通体制改革的几点意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商品流通体制的改革必须把握商品流通发展的基本趋向,概括起来包括8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人本化,这是商品流通企业的本质,体现在商品的质量、价格、服务上,也体现在商品流通的每一个环节,是零售业制胜法宝、立业之道、操守之本;二是现代化,这是深化改革的目标,是不断前进的动力,必须在经营理念、科学管理、营销模式和现代科技等方面缩短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现代化的最终目的是讲究效率、提高效益、重视效果、挖掘潜力,充分发挥商品流通在国民经济中的先导、支柱和基础作用;三是多元化,这体现了流通过程的复杂性、分散性和动态性,要求多种经济成分、大中小流通企业、多种流通业态并存,以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四是一体化,这是复杂的流通过程整合的目标,也是国际化、城市化、工业化对流通过程的共同要求,应实现国内流通与国际流通的一体化、商品流通和服务流通的一体化、城乡流通的一体化;五是层次化,要求构建多层次的商品和服务供给体系,扩大内需,保证消费需求的稳定增长;六是立体化,在发展现实的商品市场的同时,要大力支持虚拟市场的发展,构建实体市场与虚拟市场相结合、现场购物和网上订货相结合、传统市场与新兴网络市场相结合,并形成互促、互补、共存的立体式商品销售体系;七是连锁化,核心是通过连锁架构产生规模效益,达到降低成本、让利于民的目的,而"中国商业连锁化,连锁商业中国化"是中国商品流通发展的主要趋向;八是市场化,需要继续转变观念,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杨毓团 《湖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1):102-107
近30年来,中国改革开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取得了阶段性成功,但与此同时,也不可否认地存在着一些阻滞中国继续向前发展的社会文化问题。基于此,本文拟从中国文化与社会主义之关系的角度来论析近代以来社会主义实践在中国何以可能,及其当下所遭遇的挑战。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了概率论中的中心极限定理的基本内涵,通过商品流通中的实例介绍了中心极限定理在商品流通中抽样检查、商品订购、获利问题的应用,说明了中心极限定理在商品流通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15.
浅谈企业物流的市场营销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物流时代,企业应从市场营销的角度有效分析物流。从表层的产品货物流动,到深层的客户需求、产品、价格、销售渠道、服务水平等,本质上都是企业利润的流动。企业应有机融合物流与营销策略,根据物流服务的特点,结合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开发适销对路的产品。优化供应链,控制成本,扩大销售,增强企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6.
贾晓琳 《商业经济(哈尔滨)》2011,(9):26-29
运用Feldstein和Ascauser的模型,对城市、农村以及全体居民的人均消费、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财政支出进行分析,可以看出,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财政支出以及人均消费逐年增加,具有相同的趋势。并且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财政支出的逐年增加,对于人均消费的提高分别具有积极地促进作用。而推动商品流通的良好发展,可以提高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以及增加政府财政支出,促进城市居民人均消费增加,即有效扩大内需。政府机构要加强市场流通体系以及商品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开拓消费领域,完善消费政策;推动农村商品流通,刺激农村居民消费。 相似文献
17.
18.
阐述了逆向物流的内涵,逆向物流与正向物流的关系。介绍了在商品流通领域中企业实施逆向物流管理的处理流程。阐明了商品流通企业建立逆向物流运营管理信息平台的重要性,分析了该平台应具备的功能,并对平台的总体结构、系统功能模块结构和系统安全结构等进行了设计。 相似文献
19.
李斌 《四川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6):1-5
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历来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但在新形势下,社会活力增强,社会的结构、组织形式、利益格局也都发生了深刻变化,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由此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性增强,其教育的难度增加。对此,中国共产党必须给予高度重视,并要深入思考和回答事关社会主义兴衰成败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重视加强对青少年和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特别注重对党员领导干部的理想信念教育,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全社会的力量。 相似文献
20.
外部因素对中国商品流通影响的长期性分析——以需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外部因素对我国国内需求以及商品流通都产生了深远影响,特别以东南亚金融危机以及本轮全球金融危机为最。外部因素对国内需求及商品流通的作用具有典型的阶段性特点,并随着开放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呈现长期性。外部因素可经由数量、价格、全球化与国内市场互动以及渠道变革四个途径影响我国国内需求,进而影响商品流通的整个过程。鉴于外部因素作用于商品流通的长期性特点,在流通领域的理论和政策研究与实践中,需借助动态分析方法,从内生化层次讨论外部因素对我国商品流通的影响,按照外部因素内生化的基本观点,改进和丰富有关流通领域的贸易政策和产业政策。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