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美林 《中国市场》2022,(12):139-141
文章通过探究主导产业与不同合作伙伴间的合作渠道创新,挖掘基于销售企业为主导的粮食供应链信息整合和渠道协同的过程,创新性地提出粮食企业在疫情背景下的全渠道供应链机制,对粮食供应链的全渠道演变路径进行初步探究和分析,建立相关模型,对粮食企业线上线下的信息融合、行业间的资源共享、上下游企业间的渠道协同提供一些可操作的指导,为全渠道策略下粮食供应链的新发展提供战略启示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覃兆祥  卢明 《中国市场》2023,(14):188-191
文章从全渠道新零售的概念及其发展出发,研究O2O背景下全渠道新零售供应链的变革,指出O2O背景下全渠道新零售供应链的机遇与挑战,并从消费者、零售企业、物流企业及其他供应链成员的各个层面对O2O背景下全渠道新零售模式供应链的应用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3.
信息技术和消费者需求推动下的全渠道时代已经来临,如何在这股浪潮中实现完美蜕变是企业应关注的重点。在此背景下,各节点企业应全面把控各渠道、整合各渠道功能,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帮助企业突破瓶颈。全渠道下供应链各节点企业在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管理模式下建立合作关系,可能会存在诸多不利因素,如何快速顺应融合该趋势成为当今企业所面临的问题。文章分析了全渠道下供应链企业面临的挑战及其合作的必要性,通过建立供应链企业间合作机制的演化博弈模型,分析了系统演化路径的影响因素,为促使供应链成员采取合作策略,进一步分析了政府惩罚机制和信息互通机制对演化结果的影响。以海尔和国美为案例,利用MATLAB进行仿真分析,论证了全渠道模式下存在一个最佳收益分配值,在系统外因素干扰下双方达成合作意愿后不会轻易违背契约,使得双方最终趋向全面合作。同时,信息互通机制和政府的惩罚额必须满足一定条件才能保证调控措施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4.
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全渠道顾客的崛起,导致零售渠道变革,全渠道零售应运而生。全渠道零售模式是以顾客为中心,消除渠道之间的壁垒,为顾客提供最佳的消费服务体验。物流服务是一个最直接的服务体验环节,是全渠道零售的终端服务。基于全渠道物流运作方式与传统渠道物流不同,派生出新的物流需求。面对物流变化,物流行业"应需而变",根据全渠道物流需求,通过建设"线上线下统一"的全渠道订单管理系统、"供应链+多渠道"的库存管理系统、"仓配一体化"的全渠道配送系统、"信息协同与资源协调"的物流信息平台,进行物流变革。  相似文献   

5.
当今社会已经迈进了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和社交新时代,与此同时,单一渠道的供应链已满足不了最终用户的需求,传统的零售企业必然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打击,因此,零售企业必须在此基础上做出创新,改变原有的渠道营销模式,思考并创造出一种适应新时代变化的全渠道商业模式。在全渠道模式下借助互联网大数据平台的优势,创建一种高效、集成的供应链,在渠道与渠道之间建立桥梁,满足消费者更便捷、更个性化的购物体验,从而提高零售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6.
当前市场竞争的各个主体在全球化的背景下,由传统企业之间的竞争向基于供应链系统的企业集群之间的竞争模式转变,在供应链系统的环境中,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开始以自身独特的资源整合能力为核心,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开始考虑在供应链系统的基础上对市场营销渠道资源进行整合。  相似文献   

7.
李超锋 《商业时代》2022,(3):105-108
社交网络兴起为全渠道供应链中顾客渠道选择行为带来较为深远的影响.本文基于全渠道供应链,从社交网络环境的平台利用满意度、主观社交需求度、购物便捷性、增值服务便捷感受度、风险感受度、信息质量六个维度考察其对顾客渠道选择行为的影响.结果显示,社交网络环境中平台利用满意度、购物便捷性、增值服务便捷感受度、信息质量、风险感受度对...  相似文献   

8.
农产品电商近年来发展迅速,但整体的市场渗透率不高,消费者对农产品电商的信任程度和感知体验均有待提升,很多电商企业处于亏损经营状态。传统的以产品为核心的运作及流程改进无法有效解决当前农产品电商存在的问题。在新消费趋势下,需要以服务为核心实施农产品电商供应链创新。为此,文章深入探讨了服务主导逻辑下的农产品电商供应链模式创新问题。研究发现,为了适应消费升级的需求,农产品电商供应链应由产品供应链转变为服务供应链,基于服务理念创新供应链模式。服务主导逻辑下农产品电商供应链的核心要素包括重视过程和体验、顾客参与和价值共创、服务导向。基于服务主导逻辑的农产品电商供应链模式创新包含三个层次,分别为基于整合解决方案的创新、基于服务场景的创新、基于服务生态系统的创新。  相似文献   

9.
农产品供应链管理是供应链管理的核心问题,在农产品供应链管理中,信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其当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物流管理、信息管理和供应链整合等方面,因此,本文从信息管理的层面,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的进行研究,包括对农产品供应链上的信息类型、企业资源计划(ERP)和信息通讯技术(ICT)等信息问题,提出解决我国农产品供应链信息管理的关键技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单渠道商业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下客户的消费需求,传统零售企业正面临着各种打击,所以各大零售企业一定要提高创新能力,对传统单渠道商业模式进行改变,对全渠道商业模式进行大力推广与运用。本文首先论述了全渠道商业模式的演进过程,然后阐述了全渠道商业模式的涵义与特点及大数据助推全渠道供应链发展,最后提出了基于大数据的供应链优化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加大对外开放的力度,跨境电商迎来新一轮增长点。跨境电商平台作为引进来和走出去的载体之一应该抓住机遇,加快线上线下全渠道零售融合发展,进一步完善跨境贸易供应链,推动跨境电商行业规模稳中求进地扩大。本文以“全渠道零售”为切入点,将具体案例融合进问题与措施中,为推进跨境电商平台线上线下全渠道零售融合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数字信息技术能够使市场主体以较低的成本获得及时、准确、充分的商品供求与价格信息,减少跨地区交易中的黏性信息,这为促进国内市场整合提供了新途径。文章采用2015-2017年近100个地级市的“数字中国”指数及大样本产品价格数据,使用基于时间序列的动态方法计算地区间市场分割度,并构建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模型考察数字信息技术对国内市场整合的作用及机制。结果发现:提升信息化水平能够推动国内市场整合,其中促进地区间价格联动调整具有部分中介作用,而信息化水平差距和空间地理距离则具有负面的调节作用。因此,改善信息条件、提升交易效率,构建更为高效、灵敏的地区间供求与价格联动机制,应成为当前促进国内市场整合的必要之举。  相似文献   

13.
随着信息环境、技术环境以及商业环境的变化,"新零售"在生鲜零售、连锁服务、快消餐饮等领域迅速发展,以创新模式满足消费者特定时空的消费期望,是零售业转型升级的重要表现。场景化要素在零售业嵌入程度的不足,导致零售业同质化现象严重,消费者体验未得到明显改善。为了使零售业能符合当前环境,提高消费者体验的愉悦度,应以零售商主导的供应链逆向整合为创新点,通过综合运用场景化要素的融合功效,依据由消费者、零售企业和供应商为核心要素的供应链创新机理,遵循全面性、分节点和成体系的原则,从消费者的消费需求、消费习惯和消费偏好出发对商业情境进行多维度、立体化的配置,强化零售商的自主经营能力,促进消费者消费体验的良性循环,提高消费者与场景的黏性,提高其持续购买的意愿,形成"新零售"供应链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认为,供应链管理正在深刻地改变着企业的营销环境与营销方式.促使营销职能从企业管理的前台向后台拓展,从操作层面向战略层面转移.文章提出,在供应链管理背景下,敏捷制造能力正在代替制成品成为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关键,敏捷制造正在成为企业产品战略的有机构成,为企业更加有效地适应需求变化作出贡献;另一方面,战略层面的供应链成本优化正在代替单纯的价格战略,并为企业带来更加持续的竞争优势.供应链管理正在促使企业的营销战略发生深刻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In response to globalization, diversification, and other organizational drivers, managers continue to seek organizational designs that promote integration. We study this phenomenon by focusing on requirements and mechanisms for internal supply chain integration (SCI). Using qualitative interview data, we examine how managers in manufacturing firms integrate internal supply chain activities. We elaborate and extend the information processing view by studying why organizations integrate (integration requirements) and how integration mechanisms are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integration requirements. Four patterns of integration requirement–mechanism linkages emerged from our study, depicting integration mechanisms that are associated with a particular integration requirement, and those that are not. We provide a detailed examination of the multidimensional nature of integration requirements, as well as an increased understanding of how integration mechanisms are used to manage different integration requirements. These findings offer deeper insights into organizational integration, enhancing the understanding of integration in the context of internal supply chains, while also contributing to the literature on organizational design. For supply chain managers, these findings describe ways in which organizational design decisions can support internal SCI efforts with varying aims.  相似文献   

16.
在两级物流服务商参与的供应链系统中存在一条由制造商与零售商构成的产品供应链(PSC)和另一条由物流服务集成商和物流服务提供商构成的物流服务供应链(LSSC)。通过分析两方合作、多方合作等不同决策模式下的博弈情形,得出在两方合作决策模式下,对于LSSC来讲,集中决策属于占优战略,而当物流服务水平敏感系数与零售价格敏感系数满足一定条件时,PSC会选择集中决策;系统集中决策模式、三方合作决策模式、两方合作决策模式下的系统总利润、物流服务水平和产品销量依次递减;采用Nash谈判模型及最小核心法设计了不同合作模式下的供应链利益分配机制,实现供应链协调;最后,通过数值分析验证了相关命题的研究结论和利益分配机制的有效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未来可深入研究的领域与方向。  相似文献   

17.
现代流通企业对于促进供需互动、产销协同,畅通国民经济大循环具有重要作用。文章采用包含生产、流通两类企业的多案例分析方法,考察流通企业促成上下游主体形成基于供应链的广泛联系与紧密合作,从而共同适应国内外市场环境变化的微观机制。总的来看,新的形势对生产、流通两类企业同时提出了供应链整合的要求,而共赢预期为彼此形成合作动机提供了基础;数字化的现代流通企业主导应用多种新技术、新模式?有效降低了供应链整合的成本和门槛,并在优化产销衔接、促进供需匹配,提升运营管理水平、改善企业品牌形象等方面产生了良好效果,形成了积极的反馈效应。因此,当前应充分发挥现代流通企业的作用,抓住时机打通生产与消费间的堵点,推动新发展格局的构建。  相似文献   

18.
市场营销物流及其技术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指出,市场营销物流管理对于创造企业竞争价值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为实现生产物流和营销物流的无缝连接,文章提出,应将计算机技术、统计学和运筹学管理方法应用到营销物流过程中,打破生产和营销组织的边界,将以功能为核心的组织结构转变为以流程为核心的组织结构;建立一体化的物流业务流程,实现信息的实时共享及业务规划的动态调整;使供应链和营销服务链协调统一,为顾客提供最优价值链;建立服务响应物流,为顾客提供高效良好的服务。  相似文献   

19.
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成为促进实体经济振兴与产业转型升级的新动能,其动力主要源于数字新技术作用下的产业链组织分工边界拓展、交易成本降低、价值分配转移、需求变化倒逼四个方面。随着数字化信息成为产业链上的“标准化”流通媒介,制造业产业链会发生解构与重构并逐步实现全面数字化转型。产业链上“消费商”与工业互联网两种新型主导力量的出现促使服务型制造、网络化协同制造等新型制造模式创新涌现,智能制造将成为主流制造模式的新兴代表。为了更好地发挥数字经济对制造业转型升级驱动作用,应加强制造业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强化产业链数据集成与共享,发挥核心企业转型引领作用,注重智能制造生态系统构建等。  相似文献   

20.
In many industries, including retail, increased complexity of marketing strategies needs to be met with increased efficiency in product delivery, requiring integration across demand and supply facing functions of the firm. For frontline logistics employees (FLEs) of manufacturing firms who are delivering and marketing products in retail stores daily, the ability to understand both the marketing and supply implications of their actions is essential. Despite the importance of cross‐functional integration at the retail frontline, little logistics research has explored how logistics frontline employees interact with managers and each other to integrate knowledge and information. The purpose of this research is to examine the antecedents to cross‐functional integration across demand and supply functions in multiple social networks of the FLE. Mixed methods, including social network analysis,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and analysis of variance, are applied to test social capital theory hypotheses regarding the impact of relational embeddedness and social mechanisms, socialization and shared interpretation, on individual demand and supply integration across friendship, key enabler, and ideation networks of the frontline employe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